MMJ*^o^*的美篇

MMJ*^o^*

<p class="ql-block">作者:羊卑河(韩维礼)</p><p class="ql-block">编辑:天元艺术馆—苏文慧、肖俊</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作为西北高原上一处青山秀水、山环水绕、人文荟萃、声名远播的历史名城——“河州”,曾经是丝绸之路上一座商贾云集、驼铃摇荡的商业名镇,也是西北高原上闪耀着东方文明与欧亚文明光芒的一颗明珠城市。</p><p class="ql-block"> “河洲”一词早在春秋时期已被当时文化人广泛使用。“河洲”一词最早出现在孔子编定的《诗经》首篇《关雎》中之首句,即“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在河之洲”的本意为“在河中间的一块绿洲”的意思。东晋时正式取名为“河州”。从此,“河州”与这块热土紧密联系,从未间断。</p><p class="ql-block"> 这里曾经是世界四大文明即中华黄河文明、巴比伦幼发拉底河文明、埃及尼罗河文明、印度恒河文明交汇融合的重要通道和驿站。是世界四大文明进出河西走廊的必经之地,也是古老民族与东西方文化交流融合的大舞台、大走廊、大长廊。</p><p class="ql-block"> 羌氐、匈奴、鲜卑、吐谷浑、吐蕃、蒙古等古老民族在河州这片土地上经过长期的交流融合,最终形成了汉族、藏族、回族、东乡族、保安族、撒拉族、土族等多元一体的新的民族格局。从古至今,千百年来,各民族在这块神奇美丽的土地上,文明互鉴,互相尊重,相互学习,共同演绎着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动人故事。</p><p class="ql-block"> “河州”悠久的历史不仅与中华神州大地上,百万年来的黄河文明同生同根,而且与中华华夏早期文明紧密相联,源远流长。历史书籍记载的大禹治水的众多传说文化以及出土的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从历史的另一个侧面,有力的证明了这一点!</p><p class="ql-block"> ​“山清水秀,山环水绕,宛如城池,四季分明”的河州大地的各族先民,不仅给我们留下了璀璨的文化与远播的声名;还为子孙后代留下了传承千年的特色产业和灿烂优秀的文化艺术——即彩陶艺术、花儿艺术、砖雕艺术、木雕艺术、彩绘艺术、织毯艺术、壁画艺术、腰刀艺术!</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一种文化的产生与发展必然有其源与流,这种源与流来自不同历史时期多地域、多民族的文化基因。元、明、清时期,随着多次大范围的民族迁徙,来自多地域、多民族的手工艺传统传入了河州地区。在这种历史文化背景中,发源于河州的砖雕艺术以其精湛的技艺与儒雅的气息,备受河州人民青睐,使砖雕作为一种技艺、行业甚至具有地标性质的文化符号在河州地区生根。可以说,临夏是一座用青砖雕刻的城市。</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彩陶是人类生产、生活而产生的用具,它的出现是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的重要标志。临夏州,地处黄河上游,是中国彩陶文化的发祥地,有“中国彩陶之乡”的美誉。</p> <p class="ql-block">  在临夏有一个民族,却是因为刀而得以繁衍生息,发展壮大。这就是著名的甘肃省三个特有民族之一的——保安族。保安腰刀与维吾尔族英吉沙刀、阿昌族户撒刀并称我国少数民族三大名刀,保安腰刀制作工艺是保安族最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  在临夏有这样一群手艺人,他们以绣针为“笔”、以彩线为“迹”,在纯色的布料、丝绸上“作画”,用指尖“绣”出临夏“元素”。在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中为我们带来了多彩的刺绣艺术。</p> <p class="ql-block">  葫芦,因其外形美观,又与“福禄”谐音,在我国成为吉祥的象征,有“宝葫芦”之美誉,因此,葫芦雕刻作品深受大众喜爱。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临夏能工巧匠们在大小钢针的雕刻下于方寸间给我们展现了万千的气象。临夏雕刻葫芦已成为临夏艺术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堪称临夏一绝。2006年,临夏雕刻葫芦被列入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临夏灿烂优秀的文化与艺术,是先辈们辛勤劳动,不断摸索创新,不断积累的人生智慧和谋生的才艺绝活!我们后世子孙一定要挖掘整理、研究传承、发扬光大。这正是我们立于不败之地的根基所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