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他们在天上~望着人间的崇山峻岭和大江大河,他们就像是大海中的一滴水,曾经来到人世间~我们怀念他们!怀念那些一起奋斗在舞台上,一起度过美好年华的战友们!!<br>一个词叫死亡<br>谁也不向往<br>但是<br>人总要在生命中走向终点<br>无限循环的苦<br>有限循环的生……!</h3> <h3>法库县样板戏学习班全体演职人员合影留念~1970年10月于法库县</h3> <h3>他们驾鹤先去,愿在那边一切安好!</h3> <h3>法库县样板戏学习班<br>去世的领导和战友:<br>徐学成、李忠堂、张超、徐海义、杨世桓、孟庆伦、关庆林、侯治山、杨秀欣(女)、李诗(女)、唐志忠、范玉金、刘海峰、张惠志、王新立、左联、邹一平(女)、由小霞(女)、石瑛、郭玉林、王化成、冯金波、徐华山、张启远、孙占忠、张凤瑞、安志斌、小大嫂、吕鹏飞、崔胜、刘锡侯、杨国刚、</h3> <h3>李忠堂老师<br>他的照片放在法库县白鹤楼内 ,<br>这是挂在楼上的照片和生平事迹介绍</h3> <h3>2020年1月4日9点多我突然接到在铁岭的同学杨华的电话,惊闻李老师突然病故,甚感悲痛!因为我在海南不能前往吊念,沈阳的和铁岭的同志都赶到了铁岭悼念李忠堂老师!<br>李老师是我们的领导更像是我们的父亲!他待人和蔼可亲,李老师是我参加社会工作后的第一个领导,他教我如何去演样版戏,更教会了我做人的原则,我在他的教诲下进步很快,加入了团组织,还在样板儿戏里做了主要演员。</h3> <h3>2020年1月4日远在大西洋彼岸的张惠中和陈佩云,听到李老师去世的消息之后彻夜未眠,写下了这篇悼词,我委托铁岭的同学在李老师的追悼会上致哀!也代表了我们样板儿戏全体人员的心声!<br>悼词如下:<br>忠堂大人,<br>我们的恩师!<br>您是改变了我们这一茬人命运的人,<br>您是我们"根之恋"的根。<br>我们是您親手栽培的一棵棵小树,<br>从此,我们成了您一生的牵挂,<br>恩师,<br>您是我们一生的敬畏。<br>永远忘不了您带领我们的日日夜夜,<br>永远怀念那一次次聚会的欢声笑语。<br>您走了,<br>带去了我们永远的怀念。<br>忠堂大人,<br>您一路走好。<br>学生惠中佩云於洛杉矶</h3> <h3>我非常喜欢这棵大树~我们的李老师就像这棵树一样,呵护着我们这些年轻的刚刚踏入社会工作的学生们!<br>老师,我们想念您,您的音容笑貌永远活在我们心中!~您的学生葛爱华</h3> <h3>张超<br>法库的四大名人之一,<br>这是他的照片和生平事迹陈列在白鹤楼内。</h3> <h3>张超<br>国家一级编剧、享受特殊津贴奖,早期任法库县剧团团长、导演等。<br>1948~2010<br>享年63岁</h3> <h3>张凤瑞<br>1937.10.16~2022.3.15<br>享年86岁<br>年轻时法库县评剧团担任鼓板师<br>文革期间曾下放到基层<br>1970年调到县样板儿戏学习班工作到退休</h3> <h3>怀念张凤瑞老师~张惠中<br><br>耳畔初闻急急风,<br>那年我们正年轻。<br>偶见鼓师双飞鍵,<br>误把凤瑞当老翁。<br><br>幕启又闻急急风,<br>红沙龙奇屡建功。<br>端坐龙眼张鼓老,<br>千军万马任雷霆。<br><br>相聚再闻急急风,<br>根之恋里寄深情。<br>儿孙相掺友相伴,<br>言传身教又相逢。<br><br>心里永响急急风,<br>永远怀念凤瑞兄。<br>台前幕后皆师长,<br>有板有眼过一生。<br><br>(红沙龙奇,指红灯记,沙家浜,龙江颂,奇袭白虎团)<br>《急急风,怀念凤瑞》惠中作<br></h3> <h3>当年武场演奏的视频,给我们留下了最珍贵的影像和纪念!<br>时间~2017年6月<br>地点~法库县文化馆<br>摄像制作~柴燕</h3> <h3><br>昨天,女儿来家吃饭,闲唠中得知凤瑞老师已经故去了享年85岁(我女婿和凤瑞儿子是战友,是3月15日右左的事),回忆起风瑞老师对法库能排出像样的样板戏,乐队武场的贡献是无人可以替代的。想起巜奇袭白虎团》六场志愿上场那段舞蹈打击乐,那是打击乐的改革创新,凤瑞老师能完整记录下来,要求演员要背下来。张老师在话剧巜艳阳天》扮演的马小辫……<br> 张老师,冯老师我们怀念您。~翟义增</h3> <h3>惊闻恩师张凤瑞老先生己於一月前驾鹤西去,心中甚觉悲痛![流泪][流泪][流泪]看到淑坤发的我们聚会时的照片影像, 往事历历在目,恩师的音容笑貌犹在眼前!回想几十年前,占中,淑坤和我这三个对京剧武场当时还懵懵懂懂的年青人,竟然在您的带领下奇迹般的拿下了四个大戏的武场,恩师,我们感谢您!法库样板戏剧团感谢您!您对法库样板戏剧团的贡献功不可没!!!恩师您一路走好!我们由衷的怀念您!!![流泪][流泪][流泪]~乔丽萍<br><br><br></h3> <h3>冯金波老师是我们样版戏的第一把京胡,他为人特别和蔼可亲,对我们这些一窍不懂的小青年儿们,仔细认真的教唱,时隔几十年见到他特别高兴,即兴的拉起了《红灯记》</h3> <h3>冯老师的爱人也是老剧团的著名演员,虽然年事已高,唱起戏来做派专业熟练(左第二人是李老师)</h3> <h3>范玉金<br>样板戏学习班领导班子成员之一,男演员排排长,80年代调法库县文化馆任馆长<br>~享年64岁</h3> <h3>唐志忠<br>三弦演奏员、武生演员~享年不祥</h3> <h3>王新立<br>戏剧武功演员<br>享年67岁</h3> <h3>石瑛<br>戏剧歌唱演员<br><br>享年60岁</h3> <h3>《往事并不如烟》<br> 思绪回到七十年代的法库小镇,那个再熟悉不过的地方,瞬间往事浮现在眼前……!<br> 法库“样板戏”的经历是挥之不去的人生记忆!<br> 当年的法库舞台上造就了一批文艺精英,石瑛也是其中一员。<br> 六八年他积极响应党和毛主席的号召“扎根农村干革命”,随沈阳二十八中学 插队到法库县双台子公社,后被选入“样板戏”。在法库的文艺舞台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业绩。曾参演过:《红灯记》、《沙家浜》、《奇袭白虎团》、《龙江颂》以及话剧、歌剧、小型多样(山村新人、于无声处、岷山春风等),歌舞类节目他也是首当其冲的骨干!记得当年他和王巨峰大哥的二重唱《一对亲兄弟》的旋律至今回荡在我的耳畔,他的才华也是有目共睹的。<br> <br> 即是我觉得,也是得到领导和战友们一致公认的,当年铁岭地区第一男高音非他莫属。说这话也是有根据的:他曾经代表铁岭地区歌舞团去参加文艺汇演!(年代久远,具体时间、规模记不清了[抱拳]),用现代词儿讲“嗓子杠杠地”,成绩的取得和当年的刻苦钻研、努力工作是分不开的。记得当年每天早上天没亮就去南河套练嗓,然后去电影院(剧场)练功,(压腿、踢腿、下叉、下腰、涮腰、翻身儿、拿大顶、拉山膀、跑圆场……),这些也只是九年法库文艺舞台上的点滴而已,练功的苦不是每个人都能吃的,需要的是一种坚韧不拔的敬业精神。<br> 石瑛是个心灵手巧的人,记忆犹新的是排演《龙江颂》时为群众演员做道具(洒农药的喷壶),点滴之处见精神。由于对艺术的一丝不苟,石瑛曾经在演出练功时腰腿受过伤。带伤练功、带伤演出,他对艺术执着追求、自强不息、兢兢业业那叫真的敬业![强][强][强]<br>那时候我们还年轻,不懂得如何保护好自己,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享有应得的待遇,以至于病魔缠身终生!(悲哀啊!)。要搁现在也得报个工伤,做个工伤鉴定啥的不是?……。真可谓:为了演艺事业“献了青春献终身”啊!<br> 他待人真诚,不计较得失,工作中不争角色,生活中乐于助人,是个不可多得的好人。<br> 张超大哥说过:石瑛是英年早逝,的的确确他的一生很短暂,1951年——2008年。<br> “ 如今你在天涯的那端;往事历历浮现在眼前”,曾经我心中的“歌星”陨落了,永远定格在了2008年的2月17日。我将用一生来慢慢的回忆……,那份特殊的感受悄然恬淡的安放于心灵之间,久远久远……,愿天堂没有病痛,愿你的歌声与我的内心产生共振,愿你悦耳动听的歌声永远在天国里飘荡!往事并不如烟,我会永远怀念你。<br> 人只活一次,愿活成一束光,只要皱纹不长进心里,永永远远风华正茂!<br><br> 永远怀念你的人: 柴彦<br>书写于<br> 2022年5月10日深夜</h3> <h3>当年石瑛和李诗练习声乐的情景</h3> <h3>李诗<br>手风琴、钢琴演奏员<br>1952.11~2008.8<br>享年57岁</h3> <h3>王新立~在沙家浜剧中扮演四龙,武生演员<br>享年67岁</h3> <h3>张启远<br>大提琴、京胡演奏员<br>1948~2019<br>享年73岁</h3> <h3>王化成 <br>1954年6月6日~2019年4月11日<br>享年66岁<br>1972年参加工作在法库县样板戏 学习班演员<br>1985年调人铁岭县剧团 <br>一直从事演员 导演的工作 </h3> <h3>王化成俊美的古装戏照</h3> <h3>身患疾病仍坚持在室内进行锻炼,<br>当年可是舞蹈王子啊!<br></h3> <h3>孙占中~著名的二胡演奏家、作曲家</h3> <h3>孙占中~<br>1951年~2019年,享年69岁</h3> <h3>孙占忠生平事迹</h3> <h3>安志斌<br>1937年~2022年5月19日<br>享年85岁</h3> <h3>安志斌<br>70年代扮演《沙家浜》里的郭建光</h3> <h3>来自大西洋彼岸的追悼词:<br><br>一声安老师,<br>喊了几十年。<br>一曲二人转,<br>魂绕梦也牵。<br><br>英雄郭建光,<br>山城美名传。<br>声震芦苇荡,<br>唱红半边天。<br><br>为人如兄长,<br>为艺技精湛。<br>非遗传承人,<br>为师称典范。<br><br>再喊安老师,<br>吾辈永怀念。<br>魂在黑土地,<br>情在根之恋。<br><br>《怀念安老师》惠中作</h3> <h3>2022年5月21日<br>根之恋的战友们,纷纷发文悼念安志斌老师的离世,愿安老师一路走好!</h3> <h3>吕鹏飞<br>1950年~2022年6月8日<br>享年72岁</h3> <h3>样板戏的战友们沉痛悼念鹏飞大哥!</h3> <h3>听到鹏飞老弟去世的消息,心情万分悲痛。内心控制不了悲痛的情绪,老泪纵横。热泪盈眶。你是我们的好哥们儿,我从心里想你!<br>无论是在事业上。还是自己的家庭上你都兢兢业业,勤勤恳恳拼搏奋斗了一辈子。就这样无声无息的走了……留给我们的是对你深深的想念!<br>大飞,我们永远怀念你。愿你一路走好![合十][合十][合十][流泪][流泪]<br>~老战友徐峰</h3> <h3>难忘的样板戏生活<br>——忆吕鹏飞二、三事儿<br>今天听说吕鹏飞病逝,我禁不住潸然泪下。午后一点和德大哥、崔胜大哥、毅增、连科一同去到吕鹏飞家。<br>看着他端庄、和善的标准像,多少情景涌上心头……<br>我和吕鹏飞都是68年知青下乡后法库县第一支文艺宣传队的成员。二十几人演出小型多样,乐手很少,王中华、才潜拉手风琴、他吹笛子、我拉二胡、许兴义弹小三弦。<br>当时队里李德芝、乔丽萍、张云霞他们都是一个学校、一个宣传队的队友,都叫他“大飞”,所以我们不管岁数大的、小的都亲切的叫他“大飞”。<br>大飞待人耿直、憨厚,技艺刻苦,伴奏、独奏精益求精。<br>大飞诚恳、热情,肯动脑筋。为了节目新颖,他牵头曾经带动范玉金、李育才和我,排演了四个人的笛子群奏《我是一个兵》。<br>大飞处事热心、真诚,样板戏伴奏韩增明吹笛子,他就认真向马振杰请教,弥补中提琴的空缺。<br>大飞演出认真、生动,忘不了他扮演的角色,特别是《奇袭白虎团》里的大鼻子美国兵。<br>大飞想事周到、真情,根之恋的活动或是老友聚会只要他得空,克服病重,骑上电动车,带着大家想不到的实物,一直陪到送走沈阳、铁岭的弟兄。<br>……<br>我没少去他做买卖的店里看他经营;如今还记得每次送他回周地沟新 村他骑车奔驰的身影……<br>夜深了人静了,大飞,一路走好,你永远在我们心中!<br> 根之恋好友 <br> 68知青~史志惠</h3> <h3>由小霞~享年65岁</h3> <h3>邹一平~享年54岁</h3> <h3>后排左起,张启远(已故),李鹏飞(已故),崔胜~享年77岁,病故于2024年正月初五</h3> <h3>后排左1~吕鹏飞(已故)、范玉金(已故)、史志会、高义林、中排左1~张会中、吴玉芬、徐锋、左殿喜、前排左~刘锡侯(病故于2024年正月二十三,享年77岁)、李育才、翟毅增<br>转发战友吴玉峰的悼文:<br>获悉锡侯大哥病逝的消息,为我们又失去一位多才多艺的老战友好大哥,甚感悲痛!锡侯大哥从当年的幕后乐队到幕前的“刁小三”,从法库到铁岭又在文学创作有很深的造诣,从原来的默默无语到后来的谈笑风生,这些无不令人敬佩和刮目相看!愿锡侯大哥一路走好,大嫂节哀![合十][合十][合十]</h3> <h3>杨国刚~2024年3月21日享年77岁</h3> <h3><br>悼词:惊闻噩耗,我们的好兄弟国刚突然离世万分悲痛[合十]不老的国刚怎么说走就走了呢[合十]每次见到你都像一束光,照亮了我们每一张笑脸😊每次见到你就像聆听一首歌[微笑]唱出了我们每个人的成长[拥抱]每次见到你都能感受到一种力量[拳头]永远不老的故事激励我们快乐安康[OK]国刚,一位土生土长的法庫人,根之恋的故事里永远留着你和蔼可亲的笑容。国刚,我们的好兄弟一路走好[合十][合十][合十]。惠中於洛杉矶</h3> <h3>还有部分战友的照片没有收集到,感谢战友们的关注和提供的资料。<br>仅以此片来怀念70年代共同战斗在法库大地文艺舞台上的战友们~愿你们在天堂没有痛苦,没有疾病!<br>愿你们在那边一切安好!<br>~总撰稿人葛爱华于2022年5月</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