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学科素养,做思维教学先锋——首师附密云中学萤火文化节之语文展示专场

首师附密云中学 靳超

不畏浮云遮望眼,秉轴持钧事竟成。语文教学千头万绪,但语文组积极探索教学之道的努力从未间断!<div>  本学年,我校围绕“基于高考评价体系进行优化课堂教学,提升教师专业水平”这一主题,对提升师生的思维品质进行了深入研究。学校拟借“萤火学科节”的机会,以研究课的形式进行各教研组之间的交流,互相借鉴学习,以活动为契机,提升我校全体教师的研究水平。</div> <p class="ql-block">  2022年4月26日上午8时,我校举行了“展学科素养,做思维学科先锋——首师附密云中学萤火文化节之语数英专场”。第一场展示的是语文组的李赛老师。李老师以独特的魅力为在场各位带来了题为《此中有真意,山水共真知——一个消逝了的山村”一课。</p> 我校李文平校长、孟青校长、王锐副校长、教师发展服务中心张波主任、王又一主任出席本次专场展示活动。此外,语文组教研组长张建玲老师、正高级教师李晓凤老师、各级骨干教师以及入职三年内的青年教师参加了本次展示活动。<br> 首先,李赛老师开宗明义,以“关键词提取”为本节课的内在教学方法,并辅之以学生思维导图展示的方式引入,帮助学生回顾关键词提取的阅读方法,旨在通过本节课来培养学生在阅读中梳理文章脉络,“删繁就简”,建立关键词与长语段的逻辑关系。 接下来,李赛老师“设置教学情境”,带领学生走进冯至《一个消逝了的山村》,并引导学生以“关键词提取”的方式,先将题目中的关键词找出来,并设置了一条逻辑问题链供学生思考:<div>1.既然都“消逝了”,怎么能确定是个山村?</div><div>2.这个山村为什么“消逝”了?<div>3.这是一个怎样的“山村”?</div></div><div>4.为什么要写“这个消逝了的山村”?</div> 在教学重点上,李赛老师“难易结合”,主要针对第三个问题带领学生进行深入探讨,即作者要写的是一个荡然无存的山村。如果你是作者,你会怎么写?学生小组讨论并进行展示。 同学们热烈地小组讨论 同学们在展示自己的成果 在探讨这个问题时,同学们在展示过程中生发了不同的意见。李赛老师给予了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观点阐释,并让其他同学参与进来:你同意谁的观点?你为什么同意他的观点? 在这样的讨论氛围中,同学们的思维得到了发散,问题也并不是只有一个固定的答案,而是“就问题而论问题”,思考自己对问题的见解,表达出自己的理由。思维的火花在课堂中不断地碰撞,十分精彩! 最后,李赛老师带领学生品读鉴赏,咀嚼散文语言之美,重点鉴赏:“在风雨如晦的时刻,我踏着那村里的人们也踏过的土地,觉得彼此相隔虽然将及一世纪,但在生命的深处,却和他们有着意味不尽的关联。” 在本堂课中,李赛老师围绕着“关键词提取”的教学方法,发散的学生的思维,训练了学生阅读与表达能力,使在场教师获益匪浅。 下午进行的是说课与评课。李赛老师首先围绕着本节课的设计思路、教学过程等环节进行说课,以及本堂课着重训练学生的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 李赛老师进行教学反思 <h3 style="text-align: left;">  下一环节,是孟青校长的讲座与点评。孟校长认为,李赛老师本堂课最大的亮点是让语文学科知识与学生发生了融合与联结,能够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学生的需要与获得,如关于《一个消逝了的山村》这个题目,李赛老师设置了一个问题:看到这个题目,你想到了什么?这样就让学生抓住关键词,进行了真正的思考。</h3> 最后是李校长总结。李校长对本堂课给予了肯定。认为这是我校将前期研究引向更深层面的一个重要推进,并提出了希冀:希望各组在必备知识、关键能力方面继续进行深入地研讨,在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的方面要更加“准确”地确定。 李赛老师这堂课,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了必备知识的形成过程,并能引导学生在理解、应用的基础上进行新情景下的迁移,并给了学生一定的自主阅读时间,使学生有了实质性的阅读活动,学生也能熟练地应用思维导图,真正展示了语文组践行思维发展型课堂的风采!在今后的教学中,语文组会继续落实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围绕语文学科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进行进一步的探索,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李赛

学生

语文

老师

山村

思维

展示

关键词

我校

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