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知青情结 <p class="ql-block"> 作者:仰 忠</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计划不及变化,一个多月前与东方友讲好这个月底去下埠口村,我想重走一次知青路,由于疫情等原因他来不了,我也有事去不了。</p><p class="ql-block"> 50年前的今天,我远离父母,被分配到偏僻的下埠口村插队落户。</p><p class="ql-block"> 那时自己前途渺茫,弟妹尚小,全家六口人靠父亲做手艺的微薄收入糊口,因此我必须要自食其力。</p><p class="ql-block"> 村里三位知识青年,数我生活条件最差。早上,自己要做好一天的饭,除自己种的蔬菜外,平时榨菜汤、咸菜为主,难得买肉。晚上,自己要洗衣,因为只有两三套旧衣服,不洗不行。</p> <p class="ql-block"> 知青住处是老旧民房,邻居第一生产队社员吴培金夫妇很关心我,早晨经常敲我后窗,叫我起床,以免出工迟到。自从招工返城,我也经常回下埠口看望他们。培金夫妇亲手采摘自制春茶,每年总要到县城送一些给我尝尝鲜。</p><p class="ql-block"> 2014年秋天,90多岁的培金大伯病危之时,盼望我能去看他一眼。当时我接到他女儿打来的电话时,自己刚巧出差在外赶不回来。真的很遗憾,我没能遂他的所愿见他最后一面。(图为2009年夏,吴培金夫妇来到我办公室时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 第三生产队队长吴良水,与我至交。农闲雨天,他会带我去捕鱼。常邀我去他家喝酒,有时下酒菜是霉干菜。我不善饮酒,只喝了两口就会脸耳发红心跳加速。</p><p class="ql-block"> 他妻子王丽华还救过我的命呢。那是1975年7月29日晚上,白天双抢干累活,我睡得像死猪一样。深夜,王丽华起来给婴儿喂奶,她看到窗外火光闪烁,走出一看,我们知青点的厨房着火了。她马上手拿空的洋油箱“咣、咣”敲了起来:“不好了!知识青年仰忠的厨房火着了!......”她一边敲一边大喊。丽华冲进火场猛敲我房门,叫喊着:“仰忠,着火了,快起来!”我朦胧中以为叫我开早工,一时醒不过来。丽华敲门三四遍,我才醒了起床,开了房门一见室外一片红光,原来火着起来了。慌乱中没顾上穿衣,赤膊冲出厨房。此时,全村社员闻讯赶来救火,吴佩荣大伯挑了一担尿,在培金伯的二楼窗口用尿勺朝下拨尿。在众人努力下,终于扑灭火势,但厨房已烧毁。</p><p class="ql-block"> 如果那天深夜,王丽华不叫醒我,可能就没有今天的我。</p><p class="ql-block"> 返城的第四年,我结婚时,吴良水送来两槽豆腐,王丽华抱着小孩,冒雨走到县城乘车到柳城参加我的婚宴。</p> <p class="ql-block"> 九十年代初,吴良水夫妇到北京回龙观包地种花木(女儿嫁给何巧女的弟弟)。</p><p class="ql-block"> 2003年我与县社退休干部王宇恒一起参加旅游,在北京时,吴良水和儿子开车赶到酒店接我俩去做客,十分热情。(图为三人合影)</p> <p class="ql-block"> 2022年2月27日,我陪王东方到下埠口采访彭春来时,就去吴良水家看望他们。丽华带我去下坞垅她女儿家参观,一看,豪华,整个武义的别墅,如果她女儿家数第二,别人不敢数第一。</p> <p class="ql-block"> 分别时,我送良水一本书,丽华讲:竹笋出的时候你和妻子一定要来我家嬉。我说好的。但今天我失约了.......。</p> <p class="ql-block"> 五年的知青生涯,我与农民结下深厚的感情,也给我的人生之路树立起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