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城九江路 中国华尔街•下

王沙克

<p class="ql-block">申城有温度,建筑能阅读。</p><p class="ql-block">有外滩万国建筑的中山东一路被人们称为“金融街”。实际上,汉口路、九江路、四川中路、江西中路上曾经也有不少中外资银行,都是当年的金融街。</p><p class="ql-block">在我制作完此美篇后,我又征求了曾经在东亚银行一起工作过的同事意见和建议,做了文字上的修改。不曾想我还没有投稿,就已被阅览749人次了。</p> <p class="ql-block">此集美篇主要介绍九江路从四川中路到河南中路这一段。当时的九江路东段是租界时代,外资中资银行和洋行集中地,被称为中国华尔街。</p><p class="ql-block">从1987年到1992年,我在四川中路299号的东亚银行上海分行工作了整整五年,此美篇会多介绍我曾经工作过的银行。</p><p class="ql-block">1999年9月,东亚大楼被上海市政府列入上海市优秀历史保护建筑。</p> <p class="ql-block">东亚银行于1918年在香港成立,1920年就在上海开设其第一家分行。当时租用外滩30号共济会堂的办公室作为其办公场所,直至1925年购入位于四川中路从九江路到汉口路这一段紧靠四川中路的地皮,用于建造东亚银行大厦,汉口路那一段就是后来建造的四行储蓄会大楼,可参阅我的美篇《邬达克早期设计的四行储蓄会大楼》</p><p class="ql-block">从1926年至今,曾经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该大厦二层以上被其他单位租用,但底层大厅,包括保险柜房,一直用作东亚银行上海分行的经营及办公场所。</p> <p class="ql-block">位于黄浦区四川中路与九江路转角的东亚银行大厦,是一座于1925年设计、1927年建成的装饰(Art Deco)艺术派风格的高层建筑,简称东亚大楼,它屹立于外滩金融带已近百年。</p><p class="ql-block">东亚银行大楼是“装饰艺术派”风格建筑的代表之一,其采用复古的轮廓,去除复古的细部装饰,使用现代的几何装饰图案,辅以黑白拼花大理石等装饰,线条简洁、色彩明快。</p><p class="ql-block">建筑立面形式简洁直接,采用明显的水平向檐口与竖向的装饰线条进行构图,规律的开窗下富有阴影效果的装饰,是装饰艺术派风格的典型手法。建筑转角顶端层层缩进的塔楼和设在建筑的东北角的主入口,很好地应对了城市道路环境。</p><p class="ql-block">东亚大楼建成初期为地上七层,后加建一层。自建成起,见证了外滩金融聚集带的形成与发展。</p> <p class="ql-block">邬达克早期设计的四行储蓄会大楼,1926年开始建造,1928年竣工。</p> <p class="ql-block">在使用九十余年后,2018年东亚大楼进行了最为全面的一次保护修缮,包括外立面修缮、结构加固、机电更新以及室内装修,在消除大楼安全隐患的同时,提升建筑性能和功能,使其得到合理有序的可持续利用,同时将底层更新为“沪港银行历史展览馆”向公众免费开放。</p> <p class="ql-block">修缮工程根据1928年大楼建成初期的历史照片,并参考同时期设计作品光陆大楼,考证并复原了窗下具有典型Art Deco风格的外墙装饰。</p><p class="ql-block">拆除了四川路一侧封堵的墙体,复原了沿街的窗洞,对发现的原始铸铁护窗栏杆进行脱漆、校正、防锈处理,并重新油漆,原位展示,使得建筑立面的历史风格得以完整重现。</p> <p class="ql-block">修缮工程将大楼原封闭的一层和夹层转换为向公众开放的沪港银行历史展览馆,大厅内完整保存了黑白大理石拼花的银行柜台、墙面护壁,墙面、天花的装饰线脚突出线条感,配合抽象几何的图形,室内空间同样完整全面地体现了装饰艺术派风格。</p><p class="ql-block">2018年建立的“沪港银行历史展览馆”,通过展示沪港两地不同时期金融机构的历史照片、票据和老物件,并将传统展示形式及多媒体技术相结合,为观众呈现出一段既富历史内涵又别具趣味的近现代沪港银行发展史。</p><p class="ql-block">展览馆展陈内容根据历史时间发展主线,以“勃勃生机”“坚韧前行”“百废俱兴”等五个部分展现沪港两地银行业的重要里程碑及重大事件。</p> <p class="ql-block">位于四川中路和九江路转角的大门左右各有两根大理石柱,虽然陈旧失去光泽,但可是原物。</p><p class="ql-block">当年我问过香港同事,为何银行将门设计得那么小,不像上海许多银行大门都是高高大大的。香港同事回答我,虽然门小进钱少,但是有风险危机时,流出的也少,不会引起银行倒闭。</p> <p class="ql-block">今天,该大厦一层及夹层为“沪港银行历史展览馆”的展陈区域,保留了当时的建筑特色。</p> <p class="ql-block">以上照片拍摄于2021年2月2日。</p><p class="ql-block">大修后将原本门厅后备空间的狭窄木质楼梯,改造为直通二层的旋转楼梯,改善了位于二层银行营业厅的可达性,白色旋转楼梯考虑到与门厅原始黑白大理石装饰协调的同时,维持了空间的纯净感。</p><p class="ql-block">二层营业厅沿建筑的沿街面布置,取得最大化的采光与景观。营业厅区域原始的结构梁与装饰线脚得到妥当的修缮与完全展示,营业厅使用了色彩柔和的天然石材与温暖木质,塑造开放融合的空间。</p><p class="ql-block">由于新冠疫情,原来是周二四六对外开放参观的“沪港银行历史展览馆”也停止了。以下三张图片摘自网络,感谢原作者!</p> <p class="ql-block">进大门左手有一小门,进入后就是一个小柜台。据说从前是跑腿买办歇息的地方;我在行工作时是司机休息室,不过那时候柜台上有不透明玻璃框架遮住的。</p> <p class="ql-block">大厦一层大厅长达24米的云石柜台、金库、保管箱库等设施经过近百年的洗礼,仍保存了完好的历史原貌,这也成为展览馆的一大亮点。</p><p class="ql-block">底层大厅黑白大理石是全新的。吊扇当年也有,由于大厅高,当年夏季在里面上班还能熬过,但是到冬天,特别是阴雨湿冷天,那是很冷的,没有穿秋裤习惯的香港同事可冻得够呛。</p> <p class="ql-block">我在东亚银行上海分行就职时,东亚银行的董事会主要负责人都是东亚银行创办的简氏家族(创办人简东浦)和李氏家族的老人,李国宝是副总裁,但是已经开始全面负责银行的管理事项了。</p><p class="ql-block">2022年3月,李国宝以95亿元人民币财富位列《2022家大业大酒·胡润全球富豪榜》第2378名。</p> <p class="ql-block">李国宝,GBS,JP,OBE,1939年3月13日在英国伦敦出生,祖籍中国广东鹤山,毕业于剑桥大学,修读法律和经济,获硕士学位。是香港的名门望族“李氏家族”的成员之一,担任过香港东亚银行主席、香港行政会议成员、香港立法会金融界代表议员、香港大学副校监、香港金融学院院士。太太是李潘金翠(在香港的华人取名字比大陆同胞更具中华特色)。</p><p class="ql-block">因业绩卓著,1995年,李国宝出任了东亚银行副主席,1997年又被委任为主席兼任行政总裁。</p><p class="ql-block">2019年5月22日,东亚银行宣布,李国宝将于2019年7月调任执行主席职务。</p> <p class="ql-block">1987年3月,由著名美国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执导的战争片《太阳帝国》(1987年,时长152分钟),片中有难民逃难的部分镜头就取镜于东亚银行大厦四川中路一侧和九江路口。</p><p class="ql-block">下图剧照与父母失散的小男孩在四处寻找,背景是位于九江路120号的华侨大楼。</p> <p class="ql-block">《太阳帝国》简介:1941年上海,中国抗日战争已经历时四年,随着太平洋战争的爆发,英美加入战局,上海租界内西方人的生活也经历了巨大的动荡,11岁的小男孩 Jamie 就是其中之一。 在逃难的途中,Jamie 和父母走失,他遇到美国人贝希和弗兰克,差点被他们卖掉,三人辗转到了闸北集中营。在集中营,Jamie 明白了战争的残酷,学会了“为了吃饭什么事都能干”的生存哲学,还认识了和他一样喜欢飞机的日本小孩。但是,在他内心深处,一直渴望着和父母团聚的一天。</p><p class="ql-block">以下照片拍摄于2022年1月28日。</p> <p class="ql-block">现今此大楼二层是东亚银行浦西支行营业办公场所。下图是东亚大楼九江路边门,参观展览的游客从此楼梯下出门。</p> <p class="ql-block">下图是九江路与四川中路交叉路口。以下四张图片摘自网络,感谢原作者!</p> <p class="ql-block">九江路111号</p><p class="ql-block">现在的上投大厦,过去的大陆银行上海分行的所在地。</p><p class="ql-block">大陆银行创建于1918年,在天津成立,到了1920年,才到上海开设了分行。刚来的时候,还是向沙逊租的地和房子。</p><p class="ql-block">如今的这幢大楼,建造于1932年,次年落成后,大陆银行上海分行就在内部营业。</p> <p class="ql-block">九江路111号,原大陆银行上海分行旧址,在大楼正门和边门旁分别挂着上海市政府公布的优秀历史建筑的铭牌。</p><p class="ql-block">记得我小时候此大楼曾经大门旁挂牌是上海中国钟厂。</p> <p class="ql-block">大陆银行,于1919年4月1日开张,取名“大陆”,含“发展于东亚大陆”之意。总行设于天津,总管理处在北京。1936年大陆银行上海分行改为总行。</p><p class="ql-block">大陆银行是旧中国重要的私营银行之一,与金城银行、盐业银行、中南银行一起,被称为“北四行”,是著名的四行储蓄会成员之一。</p> <p class="ql-block">大陆银行历史沿革</p><p class="ql-block">1919年4月1日,大陆银行在天津法租界六号路(今哈尔滨道)开张。同年,大陆银行以100万元股本,实收50万元,向北京政府申请注册。4月16日,“大陆银行北京分行”成立。时任中国银行行长的谈荔孙兼任大陆银行董事长。</p><p class="ql-block">1922年7月,大陆银行加入“三行”,成立四行联合营业事务所。</p><p class="ql-block">1936年,大陆银行上海分行改为总行。经营商业银行一切业务,兼营信托、保管、仓库等。</p><p class="ql-block">1951年9月,大陆银行与盐业、金城、中南、联合等行组成联合总管理处,实行公私合营。</p><p class="ql-block">1952年12 月,大陆银行参加金融业全行业公私合营,与其他行庄共同组成统一的公私合营银行。</p> <p class="ql-block">该行的仓库业务在各家银行中独具特色。当时天津的对外贸易为英商洋行所垄断,大陆银行为了夺取这项业务,使抵押借款有所保障,于1925年在天津解放桥畔建立大型仓库2处,为钢筋水泥建筑,另河东区建立1处和租赁1处,大量存放商品货物。英商洋行十分之七的业务被大陆仓库所夺取,与此同时,大陆银行还在汉口、上海开办了仓库业务,其规模仅次于天津。</p> <p class="ql-block">下图黑白老照片是上海大陆银行的仓库,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四行仓库”。</p> <p class="ql-block">以下二张照片拍摄于2015年8月8日,四行仓库做最后的整修扫尾,准备正式对外开放参观。</p> <p class="ql-block">大陆银行与金城、中南、交通、国华等五家银行于1931年创立了太平保险公司,资本为500万元。</p><p class="ql-block">大陆银行为了支持社会公用事业,还与金城、盐业、中南、交通五家银行于1931年对天津电话局承放十五年长期贷款,分期抽还本利。</p><p class="ql-block">大陆银行为了扩大影响,招揽人才,还于1934年创办中学会考奖学金及免收学费汇水,深受社会嘉许和学界人士称道。</p><p class="ql-block">1935年为纪念儿童年,该行对于学童储蓄特别优待加息,存款数额尤为可观。</p> <p class="ql-block">2021年12月16日至2022年2月25日,在上投大厦大厅“外滩111艺术空间”举办《高枝实累累——吴昌硕艺术传承展”》,画展集中展现吴昌硕在不同年代不同风格的金石书画作品以及吴氏后裔在其影响下创作的艺术作品。</p><p class="ql-block">该大厅时常举办高档展览和庆祝活动。</p> <p class="ql-block">华侨大楼曾经居住着我小学中学的同班同学。里面居民全部搬迁,大楼整体内外整修。原来以修补为主的中央商场廊道、二层居民住宅、四川中路上“味多香食品店”以及其他商铺处,现在矗立着高高的新大楼,大楼底层是中国银行一家支行营业办公处。</p><p class="ql-block">下图蒙着绿网的华侨大楼,拍摄于2017年3月2日。</p> <p class="ql-block">九江路120号</p><p class="ql-block">原华侨大楼,位于沙市一路和九江路转角处,于1929年动工兴建,1930年竣工使用。大楼因底层租与华侨银行,故以银行名命名。</p><p class="ql-block">华侨银行(OCBC Bank),是新加坡第三大银行。该行创办于1919年,后于1932年与1912年创办的华商银行、及1917年创办的和丰银行合并。1927年2月,在上海九江路120号成立了分行。</p><p class="ql-block">华侨银行是新加坡成立时间最早的本土银行,在1932年由三大华资银行合并而成,当中最早的成立于1912年。以资产规模来说,华侨银行是东南亚第二大的金融服务集团,也是世界上最高度评价的银行之一,拥有穆迪Aa1级评级。</p> <p class="ql-block">九江路120号原华侨银行大楼位于沙市一路24号,九江路转角处。坐东朝南朝西,十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占地775平方米,建筑面积6411平方米。由英商上海业广地产公司投资,委托英商新瑞和洋行设计,于1929年动工兴建,1930年竣工使用。大楼因底层租与华侨银行,故以银行名命名该楼。整幢房屋,为办公及住房两用建筑。建筑外形上小下大。五层以上逐层缩小,似宝塔形。沙市一路24号有月洞形的二层楼高的大门;入门经马赛克通道,可见并立的两座电梯,右侧还有回形人行扶梯。</p><p class="ql-block">1955年8月起,该大楼由黄浦区房管部门管理。</p> <p class="ql-block">九江路120号为华侨银行大门,底层为淡黄色磨石子地坪,沿街有落地大玻璃窗。三层以上房间为钢窗、柳安地板,每组室均有大卫生间,似公寓格局。五,六层向南临街有一排铁栏杆露天阳台。另外还建有地下室,安装水汀,锅炉、水泵等设备。</p> <p class="ql-block">沙市一路南段部分原先是小吃半条街,都是上海市民喜欢的最经济实惠的早点面食。现在整修后上面安装了顶棚,晚上可以演示灯光秀。</p> <p class="ql-block">位于九江路江西路口的大楼,在大修时只保留两边靠路的外墙,拆除了原来的所有,再安装钢架结构,等于重新造一栋有老建筑外表的新高楼。</p> <p class="ql-block">江西中路250号,九江路口,聚兴诚银行旧址</p> <p class="ql-block">聚兴诚银行,这是一家历史甚久的川帮银行,总行在重庆。成立于民国4年(1915年)3月。系重庆富商杨文光及其族人出资创办,是川帮较大的商业银行中唯一无军政背景的民族资本银行。</p><p class="ql-block">聚兴诚银行在四川成立后,即筹划在上海设立分行,用高薪聘请苏州人周荣峰负责筹办。周在上海银钱业很有影响,与江浙帮关系密切。上海分行(又称申行)于民国8年12月9日正式成立,即由周任经理。最初行址在河南路426号。民国28年在江西路九江路转角自建办公大楼,民国29年底落成后即迁新址营业。</p> <p class="ql-block">聚兴诚银行上海分行大楼为11层(部分14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以位于江西路与九江路交叉口形成的直角为中轴线,中轴线处为14层,大门就设在中轴线上,其设计中最显著的特征是矗立于屋顶的一座宋代建筑式样的3层亭子。大楼两翼直角展开,以朝西的江西路一侧为主立面。底层的入口处使用简化了的中国传统门楼形式,部分立面装修使用中国的青铜器图案,以及蓝色琉璃瓦。</p><p class="ql-block">虽然是花岗岩石材,但是台阶大门上方中式屋檐采用了斗拱卯榫结构式样。</p> <p class="ql-block">该办公楼有2台高速电梯及1台货梯,全楼装有空气调节机、水暖卫生、消防安全等设施,在当时堪称先进。惜因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这份设计方案在此后的半个世纪中都未能全部付诸实践,直到1980年代末才得以加建完成。而这时,在近代中国金融界留下赫赫声名的聚兴诚银行早已烟消云散,成为了岁月的陈迹。</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下图为聚兴诚银行大楼西立面(江西中路一侧)设计图样稿。</span></p> <p class="ql-block">江西中路九江路的十字路口朝北望去,就是曾经号称“大马路”的南京东路步行街。</p> <p class="ql-block">江西中路255号,九江路168号</p><p class="ql-block">礼和洋行(Carlowitz &amp; Co.),曾是远东最著名的德资企业。“洋行”类似当今的贸易公司。</p><p class="ql-block">1840年代,该洋行已经在广州营业,1866年进入香港,1877年进入上海,后来上海成为总行所在地。</p><p class="ql-block">设在上海江西中路255号(九江路口)的总行建筑,是1908年公共租界中最大的建筑。</p><p class="ql-block">礼和洋行是汉堡轮船公司、德国克虏伯炼钢厂、蔡司光学器材厂以及美国古特立汽车轮胎等的代理商,以进口德国重型机械、精密仪器、铁路和采矿设备以及军火闻名。</p><p class="ql-block">1917年,中国对德国宣战,礼和洋行的产业转入和该洋行关系密切的印度贸易行“八巴利洋行”。</p><p class="ql-block">1931年至1937年,国民政府曾通过礼和洋行经手,从德国订购巨额军火。</p> <p class="ql-block">九江路168号 礼和洋行</p><p class="ql-block">礼和洋行曾是远东最著名的德资企业,由于上海贸易发展很快,便在上海设立总办事处。这座外表梦幻的大楼高四层,建于1898年,也是当时洋行中最大的建筑。外墙以石料和清水红砖为主,顶部点缀巴洛克山花。这是19世纪最为流行的安妮女王建筑。如今礼和洋行的1层是商铺,3-5层是新兴联合办公空间。</p> <p class="ql-block">1927年,原在天津路的新华商业储蓄银行租下该楼底层的部分,该楼被人改称新华银行大楼。新华商业储蓄银行原名新华储蓄银行,是中国银行、交通银行联合成立的中国最早的以有奖储蓄吸纳民资的银行,1914年设于北京,在天津路鸿仁里口设上海分行,后因业务受到冲击,1926年改组为新华商业储蓄银行。1931年,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利用该行危机,出资将该行改组为新华信托储蓄银行,并将总行迁入上海。</p><p class="ql-block">1945年抗战胜利后,该行购进原荷兰安达银行建筑(今九江路190号)为总行办公营业场所。</p> <p class="ql-block">九江路219号,近江西中路</p><p class="ql-block">圣三一堂</p><p class="ql-block">早在1847年就在这个位置建起了教堂,现在的建筑建于1866年,至今已有155年的历史。这座外观雄伟的教堂,仅建造就用了22年时间,在上海所有的历史建筑中,原地原物保留至今的,它的排位非常靠前。1935年,电影皇后胡蝶的婚礼就在圣三一堂内举办,轰动上海滩。</p> <p class="ql-block">教堂目前不对外开放,游客路人只能站在铁门外观赏。沿街的建筑为原来的教会学校,1928年建成,略具哥特复兴风格。现为中国基督教协会总部的办公地。</p><p class="ql-block">有关圣三一堂的详细介绍,可参阅我的美篇《申城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圣三一教堂》。</p> <p class="ql-block">靠近外滩黄浦江的另一座老教堂是位于四川南路36号的天主教堂,是上海租界中最早的一座教堂,始建于1860年。可参阅我的美篇《申城寻踪:圣若瑟堂/四川南路小学》</p> <p class="ql-block">九江路230号 大生大楼</p><p class="ql-block">1918年,大生驻沪事务所在上海九江路买地,预算花18万两建起一幢四层的西式建筑。大厦建于1919年,由民族资本大生纱厂投建,由裕和洋行设计,钢混凝土结构。</p><p class="ql-block">大生纱厂创建于1895年10月,凝结着六十八岁的张謇所有的梦想:是以实业振兴中国,为此不惜耗费数年心力,在南通兴业办厂,使得南通一时之间真正做到了“自治”。</p><p class="ql-block">大生大楼处于南京东路功能区的核心部位。 该大楼已经超过一百年,总建筑面积4892平方米,招商3388.37平方米。</p><p class="ql-block">2015年8月,该大楼被上海市政府公布为优秀历史建筑。</p> <p class="ql-block">原名大生大楼始建于1919年,1920年竣工,由裕和洋行设计,五层钢筋混凝土结构,素色水泥抹面。设计是带有古典色彩的折衷主义风格,大气庄重。</p><p class="ql-block">大楼建成后作为大生公司的办公楼。大生纱厂是实业家张謇在清末创办的私营棉纺织企业。张謇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清末状元,曾从事政治、经济、教育、社会公益,主张实业救国。</p><p class="ql-block">大生大楼后来被用作九江中学,这个小时候有印象,是一所没有操场的中学。改开后,也做过青旅;现在是读者书店和全季酒店,分别是从两个大门进出。</p> <p class="ql-block">九江路过去是上海的繁华所在,还充满着居民的烟火气,如今喧嚣和杂音已经淡出。九江路东段(从外滩到河南中路)仅500米不到的长度浓缩了时间,也赋予了苍老建筑更多空间的遐想。</p><p class="ql-block">2020年九江路还被清华大学评为“上海最适合步行的街道”;也许步行,是了解这座城市最好的方式。</p> <p class="ql-block">我从小学读书到工作就业在浦西时,几乎都在外滩附近,对那里熟悉且有感情,每条马路都留有我难忘的记忆。记录下老建筑和人文故事,也是我人生的一次次回顾总结。</p><p class="ql-block">以上照片除注明外,拍摄于2022年1月28日。部分文字资料和图片摘自网络,感谢原作者的辛勤付出!</p><p class="ql-block">谢谢您的阅览和点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