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菲四月游西庄

彩云

<p class="ql-block">  谷雨过后天气渐热,在一个春光明媚的周末,几个朋友相约到西庄镇游览拍摄。西庄景点很多,这次拍摄的重点是古桥、黄氏宗祠。</p><p class="ql-block"> 我们首先游览了位于西庄泸江河上的古桥。</p><p class="ql-block"> 泸江河自西向东流经建水县,泸江河沿岸,土地肥沃,阡陌纵横,古村鳞次栉比,是泸江河水灌溉了这一方土地养育了这一方百姓,可以想见百年以前西庄坝子富饶美丽,为便于村民的交流来往,农事劳作,在泸江河上修建了许多桥。</p><p class="ql-block"> 泸江河流经建水50多公里,河上建有十几座百年古桥,位于西庄镇泸江河上就有八座古桥,可见这一方水土肥美,村庄密匝,农事往来繁忙。</p><p class="ql-block"> 从古城到西庄进入眼帘的第一座古桥是双龙桥又称十七孔桥,因塌冲河、泸江河在此交汇,两河蜿蜒如龙所以称双龙桥。双龙桥建造于1839年清乾隆年间,是我国现存的优秀古桥之一,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茅以升誉为中国古桥的代表作。因其独特的韵味和魅力,吸引着游人纷纷前来打卡。</p> <p class="ql-block">  沿着泸江河往西行驶,可见一座三孔石桥横卧于柳树成荫的泸江河上,若隐若现似娇羞古朴的村女,每天迎来送往。有人说这座桥叫大新桥,1920年建桥,已经有百年的历史了。</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往前行驶十多分钟,见到了一座五孔石桥静静地横卧在泸江河上,桥头一棵硕大枝叶繁茂的万年青树给暮春如夏的当地人带来了荫凉,三个村民坐在树下纳凉闲谈。桥中间的石栏上矗立着一块石碑,上书“永济桥”三字及捐款修桥人的名字。经百度知道了永济桥名字的来历,永济桥桥上石碑“永济安澜”四个字,意思是使肆虐的洪水在古石桥的脚下变成了微微的“安澜”,让居住在泸江河两岸村庄的人们得到了长久的安宁,桥名寄寓了美好的愿望。</p> <p class="ql-block">  过了永济桥往前就是乡会桥。乡会桥为三孔石拱桥,建造于清嘉庆十九年(1814年),桥面由“文星阁”的主楼阁和次楼阁覆盖,为建水地区唯一的风雨廊桥。</p><p class="ql-block"> 传说历史上各地到建水学政考棚参加科举考试的考生都会在此相会,因此得名乡會桥。</p><p class="ql-block"> 乡会桥旁的乡会镇公所,始建于民国,为二进四合院建筑,是建水地区典型的传统民居建筑。这里是中共建水县委领导的起义旧址。1949年10月14日,中共建水县委发动乡会桥武装起义,是滇南武装斗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建立起一支党领导的建水人民自己的武装,沉重打击了国民党,为迎接解放而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斗争。</p><p class="ql-block"> 站在这座历经百年风雨,见证太多历史事件的古桥上眺望远方村庄及洒满阳光波光粼粼的田野让人感叹岁月不居,光阴荏苒,应该珍惜当下的时光与美好。</p> <p class="ql-block">  过了乡会桥,呈现在眼前的农田环绕,白墙青瓦,亭台水榭,花红柳绿的村庄就是新房村。</p><p class="ql-block"> 新房村作为省级历史文化名村,建村史已近400年,是建水典型古建筑相对集中的村落,而黄氏宗祠是新房村诸多老房子的代表,重建于清光绪十八年。</p><p class="ql-block"> 听说为加强新农村建设,在黄氏宗祠办起了新房村乡愁记忆馆,陈列布局基本完成,为先睹为快,我们直奔黄氏宗祠。</p><p class="ql-block"> 这是一座占地约5000平方米的百年老屋,其结构为二进院,又有左右侧院。</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徜徉黄氏宗祠,虽然是百年老屋,有现代装修的痕迹,但不得不感叹其精妙的布局,在不经意的装饰墙中可看到精美的砖雕,置于后院左右测院两个石缸石雕维妙维肖,绝伦无比,连水缸上方的石拱桌上的小花、蝙蝠的雕刻精致、绝美,不得不佩服百年前工匠的匠人精神。</p> <p class="ql-block">  黄氏宗祠内有两面索大的镂空透明照壁墙,将三个院子隔开又相连,不仅透气、采光好,也减轻了空间压抑感。这种透明照壁的使用,是黄氏宗祠开了先河,后来被很多人家与祖祠模仿,成为了照壁设计的经典。</p> <p class="ql-block">  抬头看,屋檐下斗拱上,雕梁画栋,栩栩如生,仔细看都是凤在上而龙在下,可知宗祠是建于光绪年间,慈禧垂帘听政,当年下边的人投其所好,谄媚献媚也充分显现在建筑上。</p> <p class="ql-block">  黄氏宗祠的宝物还有大门前的一对石狮,驮着歇山门楼檐柱,形象逼真至极,两个石鼓分立两侧,体现了庄严与神圣。</p> <p class="ql-block">  纵观整个黄氏宗祠,古朴、清秀、典雅,雍容华贵,让人仿佛置身于清末民初刚建成的豪宅中。</p> <p class="ql-block">  游览完新房村沿泸江河继续西行,见到了一座五孔石桥,桥墩下一群鹅在清澈的河水中嘻戏觅食,悠然自在。虽然桥面窄,但时不时能看到肩扛锄头、挑着粪水、化肥的村民来往于此桥走向田间地头,西庄人李姐介绍说这叫汤伍桥。</p> <p class="ql-block">  往西行下一座桥就是见龙桥,始建于清乾隆六十年(公元1796年),后于中华民国十年(公元1921年)重修,整座桥形制是“S”形,北桥墩延伸又复加一孔,主桥为三孔。是研究古代桥梁的重要实物资料。</p><p class="ql-block"> 为何称见龙桥?传说一书生赴京赶考,因下雨河水涨不敢过河,一村民路过背他过去,书生对村民说取得功名时回来感谢。村民说不用感谢我,当官了回来建一座桥就行了。几年后书生功成名就回来却把这事忘了,有一天他到曾经过河的泸江河边游玩,突然狂风大作,忽降大雨,天空显现一条龙,书生吓得脸色发白,龙说:“还记得你在这里说过的话吗?”书生猛然想起曾答应老农在这里建桥的承诺,赶忙回答道:“我想起来了,我一定会在这里建桥的。”说完,龙就不见了,天也转晴了。书生建桥后,取名见龙桥。</p><p class="ql-block"> 走在光滑发亮高低不平用青石铺成的桥面上,感慨经受了二百多年的风雨侵蚀而屹立不倒是何等坚韧与牢固。</p> <p class="ql-block">  再往西行到了百年古村——团山村,村旁一座五孔石桥横跨于泸江河上,河的对岸桥旁一条米轨铁路穿行而过伸向远方。</p><p class="ql-block"> 这座桥叫民安桥,始建于1936年,是泸江河上唯一一座民国风格的石桥,是为了便于村民过泸江河剩坐火车而修建的。1937年竣工时,是一座三孔石桥、以三民主义中民生为重要问题之意,取名为“民安桥”。1941年重修时扩为五孔。</p> <p class="ql-block">  芳菲四月,泸江河两岸青芜茵茵,绿柳依依,繁花盛开,漫步在休闲健康步道微风习习,河水潺潺,身心放松,心情愉悦。泸江河因有了古村、古桥的映衬变得生动而有灵气,充满了诗情画意;西庄因烟柳泸江而熠熠生辉,成为建水休闲、娱乐、健身、观光的著名景区。</p> <p class="ql-block">  半天的游览,我们即观赏拍摄了位于西庄泸江河上的七座古桥和清末代表性建筑黄氏宗祠,又增长了知识。西庄来过多次,每次都以观景赏花为主,这次真真切切地从多角度全方位观察了解古桥。黄氏宗祠也来过多次,每次都失望而归,这次借西庄人李姐以家乡人的身份参观村史陈列展览,得以进入。在全程游览中李姐是向导为我们帶路,是导游为我们介绍讲解,是贴心大姐哪个方位拍摄角度好帮我们安排,从热心讲解与贴心服务中,可以感受到她对家乡的热爱与深情及对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和发展而感到骄傲、自豪。</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