蕙竹兰心的美篇

蕙竹兰心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学习资料</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湖北省散曲学会刘海平会长《谈他对散曲平仄问题的态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对散曲句中平仄问题的态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文/刘海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散曲对韵脚和某些关键部位的平仄要求极为严格,创作者一般都较为重视。而句中其他一些地方的平仄问题 ,则往往容易被忽视,或在不经意间出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近在编辑我的个人专集《曲吟今声》时,最后请曲友帮忙把把关,还真发现不少句中的平仄问题。对此,我并不感到意外,因为大多我在写时就知道。当然,也有些是我没意识到的。如何改呢?我在认真对待的前提下,分别不同情况 采取了以下几种态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从谱。即严格依照《北曲新谱》(以下简称《新谱》)改过。如拙作【正宫·醉太平】过滕王阁的前四句为:“阁亲赣流,檐仰新楼,白云千载空悠悠,光和阴竞走。”按谱规定,这里第三句第五字应为仄声,即“空悠悠”的“空”字出律。这个问题在写此曲时就清楚,只是当时考虑到这是引用前人的成句,予以了保留。这次仔细想了想,觉得借用成句也是可以有听改动的,于是,“空悠悠”就改成了“荡悠悠”。再如,拙作【正宫·塞鸿秋】题太极图中有句“平衡自是各归位”,按谱,第五字应为平声,而“各”为去声,显然出律。这个问题是地方语音的惯性所致,以为“各”读平声,其实不是。这次依谱,将“各归位”改为了“都归位”,</span></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2、从例。即查看前人曲作,看某字的平仄可否通融。如通融者占一定比例,则从之。如拙作【仙吕·一半儿】江堤初恋中的二三句“难忘当年堤顶坡,相偎不知手哪搁”,其第六字按《新谱》均应为去声;【中吕·山坡羊】七十初度中的前二句“曾经已去,喧哗早住”,其第三字均应为平声;【双调·拨不断】说病中的尾句“就怕问、初心何在”,其第四字应为仄声。而有的曲谱,如刘长年的《元曲格律新编》(以下简称《刘谱》就标明这几处可以通融,即去可上,平可仄,仄可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显然 ,这里有一个曲谱之间的分歧问题。到底该从何谱呢?我觉得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查看统计一下前人的曲例,看有无通触的情况。结果,经查《全元散曲》,【一半儿】的作品计收39首,通融者有10首,占百分之二十六;【山坡羊】计收95首,通融者有23首,占百分之二十四;【拨不断】计收37首,通融者有9首,也占到了百分之二十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既有前人先例,且占比不小,我也就未对上述提到的几处地方作进一步修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3、从俗。即依据约定俗成的原则来决定取舍。散曲中的约定俗成大体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专用名词,可对其平仄有所放宽。如拙作【中吕·卖花声】包拯中的尾句“长留赤县”,【越调·天净沙】书中的“颜庄柳挺素狂”,其中的“赤”和“素”字均应为平声,却无字替代,好在“赤县”和“素狂”(唐书法家怀素以狂草著称)都是专用名词或近似的指代词,也就由它去了。散曲的另一个约定俗成是平上互代。其例在这里恕不赘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4、从义。即不因字害义。对少数实在改不动的字,采取宁可违律而不伤害语义的态度。如拙作【双调·水仙子】游临川文昌里中的“瞧茧翁冢在旁,猛抬头又见教堂”,其“教”字应为平声,但又实在不好改,搞不好就影响语义。类似的地方,我都采取了留点瑕疵的态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总之,关于散曲句中的平仄问题,我以为是可以宽容一点的。(比如,诗有一、三、五不论之说,散曲为什么就不能呢?)写此文的的目的,并非为我在某些地方的不守谱规而辩解,也并非鼓励大家都不依谱行事,而是想就其中的某些问题,和大家作进一步的探讨。仅此而已。</span></p>

散曲

平仄

拙作

通融

应为

平声

计收

有首

问题

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