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地处江淮平原东部的扬州,是中国古代南北水陆交通的枢纽和东西物流集散的都市。扬州城市故事,如彭拜的广陵潮,高潮迭起,连绵不绝,既经历了“歌吹沸天”的繁盛,也饱受过“废池乔木”的悲怆。春秋时代吴王筑邗城,开创了扬州的城市历史;汉代以广陵城为中心,发展出繁荣的地域文化;隋唐时代南北运河的开通,使这里成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国际都市;宋元之际,扬州虽然遭受了战争和环境变迁的影响,城市生活依然保持着良好的活力;明清时期,随着漕运通畅和盐务兴盛,这里再度出现了令人炫目的繁华。融南北文化于一体的扬州,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品格和生存方式,并以巨大的文化辐射力影响着古代中国的广大地区,被人们称为“中华民族值得骄傲的地方”。2021年4月中旬,实现了“烟花三月下扬州”。</h1> <h1>扬州街头、运河边的李白塑像——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h1> <h1>瘦西湖北门。瘦西湖原名保障湖,是扬州著名的旅游风景区。瘦西湖在清代康乾时期已形成基本格局,有“园林之盛,甲于天下”之誉。</h1> <h1>长堤春柳,袅袅青烟与丝丝细雨缱绻缠绵,堤岸边的垂柳映衬着齐放的百花,就像是一幅上了色的水墨画,让人难忘。</h1> <h1>阳春三月瘦西湖</h1> 万条垂下绿丝绦 <h1>小金山茶社</h1> <h1>钓鱼台</h1> <h1>水云胜概</h1> <h1>琼枝玉树——白色的花就是琼花,扬州市花。 琼花芍药世无伦,偶不题诗便怨人。曾向无双亭下醉,自知不负广陵春。</h1> <h1>远眺瘦西湖白塔</h1> <h1>莲花桥,俗称“五亭桥”。</h1> <h1>桃花红映五亭桥</h1> <h1>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h1> <h1>二十四桥画坊</h1> <h1>熙春台</h1> <h1>鸟瞰瘦西湖</h1> <h1>扬州大明寺。大明寺是位于扬州蜀岗风景区之中峰,是集佛教庙宇、文物古迹和园林风光于一体的游览胜地。它初建于南朝刘宋大明年间,至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寺内有天王殿、大雄宝殿、鉴真纪念堂、欧阳祠、谷林堂、平山堂、栖灵塔卧佛殿、钟楼、戒台、西园(康熙碑亭、乾隆碑亭)、天下第五泉等景点建筑,以淮东第一观而闻名天下,古有扬州第一名胜之说。</h1> <h1>唐元和九年(814)状元张又新著的《煎茶水记》曰:“扬子江南零水第一,无锡惠山寺石泉水第二,苏州虎丘寺石泉水第三,丹阳县观音寺水第四,扬州大明寺水第五,吴淞江水第六,淮水最下,第七。”因此扬州大明寺泉水誉称第五泉。</h1> <h1>乾隆御碑</h1> <h1>栖灵塔始建于隋仁寿元年(601),为隋文帝杨坚在60岁寿辰时诏令天下建造供奉舍利的宝塔,“栖灵”塔名即由此而来。原塔在唐会昌法难期间被毁(843年),现塔建于1995年12月。栖灵塔高73米,气势雄伟,为仿唐式方形九层楼阁式塔,是扬州城的城市地标、文化地标,是登高纵览扬州全城风光最好的去处。</h1> <h1>站在栖灵塔上,俯瞰扬州城。</h1> <h1>鉴真纪念堂</h1> <h1>鉴真为了弘扬佛法,五次东渡日本都失败,但他不放弃,第六次终于成功。他在日本讲佛传戒,宏扬中华文化,被日本人民奉为文化恩人。扬州不仅是鉴真的家乡,也是他东渡日本的出发地。</h1> <h1>鉴真广场</h1> <h1>个园——扬州园林代表</h1> <h1>个园始建于明代,名为寿芝园。清嘉庆二十三年(公元18 18年),两淮盐总,黄至筠在寿芝园的基础上改建成家园。因主人爱竹,且竹叶形似“个”字,故名“个园”。该园最负盛名者是以竹石、湖石、黄石、宣石堆叠而成的春、夏、秋、冬四季假山,叠石艺术高超,以石斗奇,融造园法则和山水画理于一体,令人叹为观止。园中古树参天,修竹万竿,珍卉丛生,随候异色,被园林泰斗陈从周先生誉为“国内孤例”。2014年6月,个园成为世界文化遗产。</h1> <h1>竹径</h1> <h1>夏景</h1> <h1>秋景</h1> <h1>何园——扬州园林代表</h1> <h1>何园,又名“寄啸山庄”,是一处始建于清代中期的中国古典园林建筑,被誉为“晚清第一园”。何园由清光绪年间何芷舠所造,片石山房系石涛大师叠山作品。何园的主要景点,有复道回廊、骑马楼等。何园是清代后期扬州园林的代表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h1> <h1>东关城楼</h1> <h1>中国历史文化名街——扬州东关街</h1> <h1>“早上皮包水,下午水包皮”是扬州人流传在民间的风俗。“皮包水”说的是早茶,泡上一杯茶,叫上一笼点心,包子、烧卖、千层糕,热气腾腾的把人的心都熏软了。“水包皮”,就是公共浴室泡澡,人浸在水里,水包着皮肤。现在不再是泡澡,而是以泡脚、修脚、闲聊、养神为主。</h1> <h1>“三头宴”即鹅头、鸭头、狮子头。</h1> <h1>文物店</h1> <h1>著名画家张玉良故居</h1> <h1>历史建筑——祥庐</h1> <h1>剪刀巷</h1> <h1>文昌阁</h1> <h1>四望亭</h1> <h1>唐槐——相传“南柯一梦”发生处</h1> <h1>扬州八怪纪念馆。“扬州八怪”,是清康熙中期至乾隆末年活跃于扬州地区的一批风格相近的书画家总称,美术史上也常称其为“扬州画派”。扬州八怪在中国画史上说法不一,较为公认指:金农、郑燮、黄慎、李鱓、李方膺、汪士慎、罗聘、高翔。至于有人提到的其他画家,如阮元、华岩、闵贞、高凤翰、李勉、陈撰、边寿民、杨法等,因画风接近,也可并入。因“八”字可看作数词,也可看做约数。他们大多出身贫寒,生活清苦,清高狂放,书画往往成为抒发心胸志向、表达真情实感的媒介。扬州八怪的书画风格异于常人,不落俗套,有时含贬义,因此称作“八怪”。</h1> <h1>史可法祠墓</h1> <h1>御码头——乾隆南巡扬州时,游览北部各景点上岸登船处。</h1> <h1>中国大运河遗产点——扬州古运河,广陵段。</h1> <h1>唐城遗址</h1> <h1>双峰云栈,位于蜀岗东峰与中峰之间,九曲池以北,是乾隆年间按察使衔程所建,为扬州二十四景之一。</h1> <h1>扬州瘦西湖周边的市容</h1> <h1>扬州博物馆</h1> <h1>扬州博物馆镇馆之宝——元代景德镇窑霁蓝釉白龙纹梅瓶,高43.5厘米,口径5.5厘米,最大腹径25.3厘米,底径14厘米。此类梅瓶目前传世仅见三件。另两件,一件为宫廷旧藏,现存颐和园;一件藏于法国巴黎吉美博物馆。两瓶高度均在33厘米左右,并有一定的瑕疵。三件之中。扬州博物馆所藏器形最大,纹饰最美,被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评定为国宝级文物。</h1> <h1>由扬州,到镇江;乘轮渡,过长江。</h1> <h1>镇江金山</h1> <h1>金山位于镇江市区西北,原为江中岛屿,后历经沧桑,长江改道,清晚期终于南岸相接。从东晋在此建寺造园起,这里已有1600余年历史,又是“水陆法会”的首创地。金山的建筑风格独特,殿宇楼阁依山而建。慈寿塔突兀山巅,呈现出“山被寺裹,塔拔山高”的特有风貌。金山有三十余处景点和古迹,每处无不包含着动人的神话和传说:白娘子水漫金山;梁红玉击鼓抗金兵;道月为岳飞解梦;金山四宝及历代文人墨迹等……无不令人荡气回肠、回味无穷。金山的秀美风光、建筑特色、传奇故事以及丰富的人文内涵,彰显出它独有的个性魅力。</h1> <h1>江天寺即金山寺,在清代与普陀寺、文殊寺、大明寺并列为中国四大名寺。</h1> <h1>镇江金山慈寿塔——多角度欣赏<div>慈寿塔,又名金山塔,塔高30米,始建于1400多年前的齐梁。宋朝时改建成双塔,分别取名为“荐慈塔”和“荐寿塔”。明初,双塔倒塌。清代两江总督刘坤一为祝贺慈禧太后60大寿,又重建现塔,取名慈寿塔。宋代王安石登塔后曾作诗抒怀:“数重楼枕层层石,四壁窗开面面风。忽见鸟飞平地上,始惊身在半空中。”<br></div></h1> <h1>康熙御笔</h1> <h1>站在慈寿塔上,俯瞰金山公园。</h1> <h1>御码头。清康熙、乾隆二帝六下江南,巡幸至金山,或由山门码头登陆,或由此处停泊龙舟,故称之谓御码头。</h1> <h1>江天寺内小景之一</h1> <h1>芙蓉楼,始建于东晋时期,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因唐代著名诗人王昌龄的《芙蓉楼送幸渐》而名扬中外。芙蓉楼于1992年重建。</h1> <h1>“中冷泉”也称“天下第一泉”,此泉原在波涛滚滚的江水之中,是万里长江中独一无二泉眼,由于河道变迁,泉口处已变为陆地,现在泉口地面标高为4.8米,“绿如翡翠,浓似琼浆”,泉水甘洌醇厚,特宜煎茶。唐陆羽品评天下泉水时,中冷泉名列全国第七,稍陆羽之后的唐代名士刘伯刍品尝了全国各地沏茶的水质后,将水分为七等,中冷泉依其水味和煮茶味佳为第一等,因此被誉为“天下第一泉”。</h1> <h1>瓜洲古渡<br>“泗水流,汴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千年古渡,胜景犹存。瓜洲古渡位于千年古镇瓜洲,地处古运河与长江交汇处,是京杭大运河入长江的重要通道之一,与对岸镇江的西津渡同为古代航运交通要点。唐代高僧鉴真从这里起航东渡;康乾二帝及历代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众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宋代王安石著名的《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说的就是这里。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凄美故事,几百年来更是广为流传。瓜州古渡有着底蕴深厚的历史和丰厚的文化积淀,成为古运河上唯一以诗词文化结合古渡遗产为特点的世界文化遗产地。<br></h1> <h1>中国大运河遗产点——瓜洲运河,即唐代的伊娄运河。</h1> <h1>合江口——运河与长江汇合处</h1> <h1>沉箱亭——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之处</h1> <h1>诗渡瓜洲</h1> <h1>扬州瓜洲与镇江西津渡隔江相望</h1> <h1>西津渡,位于长江南岸镇江城西,形成于三国时代,唐代具有完备的渡口功能,一直是我国南北水上交通漕运枢纽。这里发生过众多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宗教等重大事件,也是宋代京口地区重要的码头之一。</h1> <h1>春江花月夜艺术馆——张若虚纪念馆。在艺术馆内把《春江花月夜》的“春”、“江”、“花”、“月”、“夜”,运用艺术手段表现得淋漓尽致。伴随着“春江花月夜”的乐曲,在声、光、电的配合下,呈现出春、江、花、月、夜的五种景色;三位全息影像美女翩翩起舞,美轮美奂,给人以艺术的享受和熏陶。</h1> <h1>张若虚,扬州人,其诗仅存二首,收录于《全唐诗》中,其中《春江花月夜》是脍炙人口的名作。它沿用陈隋乐府旧题,抒写真挚动人的离情别绪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语言清新优美,韵律宛转悠扬,洗净了六朝宫体诗的浓脂艳粉,给人以澄澈空明、清丽自然的感觉,被誉为“孤篇盖全唐”。<b></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