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今天周六,天气预报有小雨,从起床一直淅淅沥沥下着,直到我们吃完早饭,天边突然出现了很大的太阳,我心情瞬间变好。这下子,我们终于可以去徒步了。我准备了各种东西,吃的、喝的、玩的,脑子里也闪现了一个念头:带伞!但是按照北方人的经验,天上一旦出现了大太阳,几乎是不可能下雨的,我果断放弃带伞的念头。结果,走到半路,太阳慢慢被乌云遮住,雨又下起来了,我们一家四口被妥妥地淋在了路上。牛爸爸抱着虎虎一路飞奔,我也半拉半拽着牛牛冲刺,总之我们气喘吁吁、非常狼狈,终于找到了避雨的地方。这种极其不好的体验,给了我一个大大的教训——之后雨天出门我一定带伞。</p><p class="ql-block"> 自己有了这种体验,我就想起每次我们每次带学生们徒步,都是千叮咛、万嘱咐:带伞、带外套、带水……总是想尽可能给孩子们规避一些风险,而孩子们呢,有些愿意听;有些就觉得怎么这么麻烦,耷拉着一张脸,觉得老师管得太多了。对于后面这种孩儿就得让他们自己体验体验被淋、被冷、被渴……,当浑身湿淋淋的、嗓子渴得冒烟……总是会有些不一样的体会。由此我想到,为什么我们最近总是提:反面教育!因为,孩子们是真的需要啊。原来我们班有一个小孩儿外出总是忘记带水杯,有一次,他又一次忘记了,结果整个徒步过程非常渴,非常渴,经历了印象深刻的这一次,他每次外出都会检查一下水杯。这个例子非常典型。</p><p class="ql-block">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作为家长、作为老师是不是有时正面教育太多、细碎的唠叨太多呢?是不是大多情况下,孩子往往什么都没干呢,我们已经把可能的后果给孩子们预见了,然后用各种方式告诉孩子们,生怕孩子会吃亏、受苦呢?反思我自己,我会忍不住地对孩子探索的过程“指手画脚”,比如今天带着几个孩子做饼,我会预见很多问题:油少了,会糊;火候不够,会生。孩子们在我的带领下,虽然没出什么差错,但总感觉亦步亦趋的。我也感觉有点怪怪的,后来才意识到问题。其实,我索性什么也不管,让他们经历一些挫败,这些做饼的方法一下子印象深刻了,看破不说破,才是一种智慧。包办代替太多,孩子容易被动、没主见。如果,事事都是包办的思路,孩子也很容易出现“没心”的状态,因为他习惯了不操心、不思考就有人安排好了所有,当有一天,离开了父母的庇护,他需要独立生活的时候,那个时候,他需要补的课可就非常多了。</p><p class="ql-block"> 最近学校组织了很多有趣的实践:做饭、烧烤、插秧,其实这个过程里,老师们都做得挺好的,尽量让孩子们自己试错、纠错,有了实践中清清楚楚的教训后,老师总结性的点拨一下,感觉孩子们的体会都非常丰富、鲜活。比如:冷水下锅的面条,能吃吗?炸土豆这么多油,浪费吗?……我也在这个过程经历着很多“匪夷所思”的事情。同时也发现了孩子们潜力:他们接受新事物、探索新事物是非常快的,像菠萝咕噜肉、罗宋汤……我是实在是想不出来,更做不出来了。但是,孩子们却把这些做出来了,真的非常厉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