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神圣的大礼堂 </p><p class="ql-block"> 作者/郭贵良 </p><p class="ql-block"> 大礼堂是举行盛大典礼或大型集会的场所,新疆军区陆军第四师步兵第十团大礼堂始建于1965年。它长方形砖混结构,坐西朝东,庄严而神圣,象一个巨大的龟兽稳稳地地座落在团营房的西南角,凡是在十团当过兵的人,无不充满对大礼堂的崇敬和向往。在十团战友们的心里,它就是北京的人民大会堂,党中央的许多重要文件、重大决策都会在这里传达宣布,一茬茬干部队伍的任命都是在这里宣读,一场场战备训练动员大会都会在这里隆重举行。它就是北京大剧院,军旅演出队的精彩表演曾一次次在里这里唱响。曾经在这里放映前苏联二战巨片《解放》1至5集,时长7个小时,从上午10点一直演到下午5点。它就象一个人生的码头,十团兵的人生旅途,都将从这里起航。 </p> <p class="ql-block">作者与部分团首长和宣传股战友在大礼堂门口合影</p> <p class="ql-block"> 一、大礼堂的建设年代与歌唱家李双江 </p><p class="ql-block"> 1965年,步兵第十团从新疆莎车移防和静县,开始筹建营房和大礼堂,大礼堂的建设倾注了全团官兵无数人的心血和汗水。在没有专业队伍的情况下,由部队自己承建这么高大的建筑物,不能说这不是个奇迹。命令一下,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则必胜!十团特别能战斗的精神,在完成此项工程建设任务中得到了最好的体现。砖是自己烧的、沙石料是自己从戈壁滩上筛出来的,墙是自己砌的、顶是自己打的。担负施工任务的有二营五连和机二连,每个干部战士的手上都打了血泡,磨出了老茧,脸被风吹日晒的象黑蛋。据当年参加施工的五连老兵陈满仓回忆说:六十年代,部队条件非常艰苦,施工连队更加辛苦,他们晚上备料,白天施工,在高大的施工架板上爬来爬去,泥浆和砖块用自制的滑轮架上往上调,有时候累的腰疼的都站不稳。这时候,总会有一个英俊潇洒的小伙子高声唱起《毛主席的战士最听党的话》《在那遥远的地方》这个唱歌的人不是别人,正是著名军旅歌唱家李双江,正好他当时在二营机二连下放锻炼,看着战友们精彼力尽的样子,他用高亢潦亮的歌声,为战友们鼓劲打气消除疲劳。李双江是第一个在十团大礼堂唱歌的人,也是大礼堂的建设者。 </p> <p class="ql-block"> 著名军旅歌唱家李双江</p> <p class="ql-block"> 二、十团电影组大礼堂的管理者 </p><p class="ql-block"> 团大礼堂建成之后,一直由政治处电影组负责管理。1976年8月,我从二营五连调到了政治处电影组,从此拿起了一大串沉甸甸的钥匙,开始了大礼堂的管理,那一年我才刚刚19岁。记得我刚调到电影组的第二天,组长王有山师兄景荣社,就带着我去熟悉大礼堂的环境去了。大门前的平台,一共有十一节台阶,我们三人拾阶而上,推开自动弹簧的大门,走进了宽敞的前厅,前厅宽五米长二十米,约一百个平方,南北各个有一个耳房,是宣传股的仓库,里面装满了宣传股的宣传画架横幅和蓝球排球等体育用品。礼堂大厅里总共六个进出口大门,东边正门两个,南北各中间各两个,舞台两侧南北各两个。正前方的大舞台,离地面约一米五高,紫红色的金丝绒幕布,上方布置了二三排射灯,庄重气派。领导们讲话时就是主席台,文艺汇演时就是舞台,放电影时就是幕墙。舞台两侧有四个耳房,分别是化妆间、男女演员更衣室和音响设备室。后面两个屋有后门通道,供首长们和演员工作人员出入。</p> <p class="ql-block">宣传股长李永欢与电影组全体在大礼堂门口合影</p> <p class="ql-block"> 团电影组也叫电教组,主要任务是在政治处宣传股的领导下,负责全团电影放映工作,团直大院的播放广播,起床号熄灯号的播放,团大礼堂会议、演出时音响设备的操作、会场会标的制作悬挂。自从我调到了电影组,管理大礼堂期间,部队集会礼堂听报告、看电影、看节目时,都要把六个大门同时打开,这样一是进出方便,二是遇到紧急情况便于部队机动。部队离场后再把大门全锁上。平时还要检查窗户是否关好,如果关不好,家属院的孩子们就会钻进去玩,把幕布拉的乱七八糟。当年进去赶小孩,是我常干的事,时间长了,他们也不怕我了,我喊他们出去,跟本不理,还嘻嘻哈哈跑着逗我玩,都是团首长和干部们的孩子,有啥法?只好等他(她)们疯够了溜走了,再把窗户关好。好在团里专门安排家属院里的杨月珍阿姨负责礼堂的卫生,杨阿姨是政治处主任张安行的爱人,外号杨司令,当年她手持马鞭骑着枣红大马独闹十团大门的故事,被干部家属们传为佳话。她还是我和妻子的媒人,在她的撮合下我把当年家属院最漂亮的姑娘娶回了家。她虽然是官太太,却没有官太太的架子,老实忠厚,干活踏实,在他的精心维护下礼堂保持的很整洁,桌子排椅擦的一尘不染。</p> <p class="ql-block"> 作者与王有山组长在礼堂顶合影</p> <p class="ql-block"> 每次开大会听报告的时候,我们就早早的过去,先把门打开换换气,然后打开扩音机进行预热,当年用的扩音机,都是电子管的,装有低压高压两个开关,每次开机前,必须先打开低压开关先预热三五分钟,再去打开高压开关。然后再打开音量开关,用嘴吹吹,喊上几声,调整好音量。电影组在礼堂另一个主要工作,就是布置会场。那时不象现在,没有刻字机,横幅会标,都是纯手工制作。景荣社师兄写,我拿着单面刀片裁。景兄干的时间长了,写起来得心应手,非常快,分分钟一个字就写好了,他写会标,常用两种字体,一种是仿宋体,一种是黑体字。写好的字就象印刷的一样, 既美观又大方。待全部刻完了,我们拿上字跑到礼堂舞台前面,把大红色的横幅打开,平铺在地上,把字在横幅上摆放好,然后一人手里拿起一盒大头针,先把字的位置固定好,接着把密密麻麻的大头针固定在每个字上,直到每个字都固定牢为止。固定完了,我们把它串进滑轮里,然后两个人一齐同时用劲,把横幅平整地悬挂在舞台幕布前的正上方。待把绳子固定好后,我们会跑到礼堂中间去看效果,每当顺利悬挂完一条展新漂亮的会标横幅之后,我们电教人的心里,都会有一种说不出的喜悦。后来看的多了刻的多了,景兄开始教我写字,他说:“写会标主要是掌握好字体的结构,虽然横竖都一样粗细,但还要看字的笔划多少,笔划多的字,笔划要适当细一些,不然就装不下了,还有方型字,比如团结的团,必须写小一点,写的一样大了,视觉效果上这个字就大了…”在他的指导员下,我的进步很快,很快两种不同字体的美十术字就都学会了。为了写好会标,我们还把报纸上许多标题字,裁剪下来,贴了厚厚的两大本,闲了就翻开看看,从那里研究字体的结构,只到写起来得心应手,看起来美观大方,才肯罢手。后来,王组长调政治处当了干事,景师兄当了电影组长,不久又调到了宣传股当干事,我当上了电影组长,电影组里又增添了放映员傅增堂、罗连悍、毛正文、韩和军。但礼堂会场布置,一直一代一代往下传承着,走进大礼堂,就象走进另一个战场,那里倾注着我们辛勤付出和汗水,那里有我们的青春年华希望与梦想,它的高大形象在我们的心里就是一座永远的丰碑。</p> <p class="ql-block">1988年王组长到十团看望女儿时在大礼堂门口与电影组新老战友合影</p> <p class="ql-block"> 三、团大礼堂是十团业余演出队创作演出的前沿阵地</p><p class="ql-block"> 团大礼堂另外一个用处,就是供团演出队排节目演节目。只要演出队一成立,大礼堂立即成了全团最热闹的地方。音乐、舞蹈、唱歌,练功,年轻的演员们,有使不完的劲,闹腾起来恨不得把礼堂的房顶掀翻,用一句新疆土语讲,那就是骚情的很!可他们也出成绩,虽然是业余演出队,他们创作的《天堂哨卡除夕夜》以幽默音乐哑剧的形式,从团里演到师里,从师里演到军区,从军区演到全军,直至演到北京中南海,人民大会堂。1981年,在中央电视台播出,让十团演出队这支不起眼的业余文艺演出队伍,穿过戈壁,穿越天山,名扬五湖四海全国各地!在文化生活溃乏的年代,演出队的精彩演出,为活跃部队文化生活,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1982年团首长与第九届团演出队全体成员合影</p> <p class="ql-block"> 七十年代至八十年代,我见证过几任演出队队长:李树仁、王有才、石宝华、王巨保、傅增堂。他们都是十团干部战友们心目中的文艺尖兵,在他们的带领下,创作出了许许多多优秀的节目。象反映军民鱼水情的维吾尔族歌舞《双送礼》,歌表演《千里野营志更坚》,反映战备训练的小京剧《猛三枪与小老虎》,反映边疆军民抓特务的小歌舞剧《小鹰岭》,反映学雷锋、勤俭节约的小合唱《王班长的节约箱》,反映战备的坐唱《紧急集合》等。在四师业余演出队会演时都先后得夺得头筹,对部队的教育训练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当然精彩的演出离不开演员们的努力,象相声演员王伟、歌唱演员张斌、潘金明、舞蹈演员黄建、靳朋、袁亚辉、胥莉荔、李娜、崔宝苹等,都为演出取得好成绩立下了汗马功劳,也深受十团官兵们的喜爱。记得1982年春节,以营为单位进行文艺汇演,我受命担任三营演出队队长,创作的相声《皮蛋子》获得了创作一等奖,相声演员马红山、徐平安获得了最佳表演奖。几十年过去了,虽然是物是人非,但十团演出队的战友们,还是互通信息,念念不忘,曾几何时又相聚在一起,轻歌慢舞,谈笑风生,仿佛又回到了那激情燃烧的岁月,仿佛又回到了那纯真的年代。</p> <p class="ql-block"> 1975年团演出队全体成员合影</p> <p class="ql-block"> 当然大礼堂偶尔也有军区文工团的慰问演出,著名民族演员克里木、加米拉演唱的《咱们新疆好地方》《塔里木河》《敬爱的英雄》曾经在这里空旷的空间久久的回荡。著名舞蹈家阿依古丽领舞的维吾尔族舞蹈,那欢快的节奏优美的舞姿,就象一顿文化大餐,让十团的官兵们大饱眼福终身难忘。</p> <p class="ql-block"> 1977年团演出队全体成员合影</p> <p class="ql-block"> 四、大礼堂是见证十团历史的一座丰碑 </p><p class="ql-block"> 团大礼堂,是一座巨大的熔炉,团首长的一场场政治思想工作动员大会,象徐徐的春风,让步兵第十团的官兵们铸就军魂百炼成钢。团首长们讲话,又象一个充满清水和洗衣液的洗衣机,荡涤着每个干部战士灵魂深处上的污垢,每次从大礼堂走出来,都是那么的纯洁心轻,沉重的思想包袱被甩的干干净净。从我1976年3月入伍,到1989年10月离别军营,在团大礼堂里,经历过无数次的集中报告会。只要看见大礼堂,我的眼前立即浮现出现一个个鲜活老首长老战友的形象:段长金、韩荣、王成、李天才、郑维舟、李文清、王成帮、洪中栋、张安行、彭开林、韩贵良、梁东胜、单伯仲、张登云、吴天青、李宪怀、毛洪昌、程松云、胡左初、杨平峰、牛桂林、周德让、韦振业、郭天增、呼义生、陈福林、秦明生、岳有富、李永欢、王义林、王良钺、李成友、苏建华、石同栓、张金山、李双平、王有才、丁秀峰、张玉海、李元庆、靳红顺、杨卫国、王勇、张发定、吴渝生、王巨保、崔肥立、于培发、张跃飞、唐红光、雍晓升、王有山、景荣社、傅增堂、罗连悍、毛正文、韩和军…虽然离开军营三十三个年头了,他们的音容笑貌言谈举止只到现在我还记忆犹新。</p> <p class="ql-block">1986年刘海清司令员与十团连以上干部在团大礼堂门前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 1976年3月,新兵训练大会在礼堂召开。这是我第一次踏进大礼堂的大门,我还是生平第一次到这么大的礼堂里坐下来听报告,巨大的空间、一排排座椅、大大的舞台、庄重的幕布、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王成政委的动员报告,李天才团长的讲话,郑维舟副政委的讲话,使我第一次了解了我们步兵第十团的是光荣历史和光荣传统,怎么样从一个社会青年实现到一名合格军人的转变,什么是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生死观…从那一刻起,我的思想就慢慢的开始了转变,那是一个懵懂青年向合格军人的转变。</p> <p class="ql-block">作者1976年底在大礼堂门口与河北武安北安庄全体同乡战友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 1976年6月24日,参演分队《原子弹条件下实兵演习动员大会》在大礼堂隆重举行。这次演习,全军首次,意义重大。6月26日,参演分队就移营拨寨,向场区开拨。1976年9月26日,新疆罗布泊原子弹实爆演习场,又一次爆炸成功,我团将士荷枪实弹,身着防护服,头戴防毒面具,跟随着前面的装甲车、坦克从浓烟滚滚的魔菇云下穿过,演习圆满成功,壮我军威壮我国威!</p> <p class="ql-block">1976年9月26日在新疆罗布泊我国又一棵原子弹爆炸成功 巨大的蘑菇云腾空而起</p> <p class="ql-block"> 1976年9月9日,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逝世,9月18日团大礼堂舞台正中央悬挂着毛主席的巨幅画像,舞台上摆放着花圈和松柏树,上面的横幅黑布白纸黑体字写着: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追悼大会,礼堂墙上的红色标语全部撤了,分别悬挂着:毛主席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毛泽东主席永垂不朽的巨型横幅,会议开始,哀乐响起,先默哀三分钟,然后老政委用低沉的声音宣读着悼词。听着听着,台上台下一片哭声,许多人忍不住哭出了声,会场上的每人的眼睛里都滴下了泪水…那是发自内心深处的悲哀,那是军人对开国领袖、人民军队缔造者深深的眷恋!全国退役军人模范王成帮,当年是十团副团长,曾经被选为党的九大代表,受到毛主席亲切接见。毛主席逝世后,他痛不欲生,三天三夜都吃不下饭。</p> <p class="ql-block"> 9月18日,毛主席的追悼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我团也在大礼堂设置了分会场。</p> <p class="ql-block"> 1977年8月,新疆军区农副业生产现场会在团大礼堂隆重举行,军区后勤部首长,师首长、新疆军区所属部队的师团分管后勤工作的首长到会,历时三天,白天开会,实地考察参观,晚上看电影,通过这次现场会,十团的农副业生产名噪一时,轰动了全新疆军区。</p> <p class="ql-block"> 十团开垦农场的场面</p> <p class="ql-block"> 1977年12月X日,步兵团摩托化检验性演习动员大会在大礼堂举行,会后全团部队全副武装,采取徒步和乘车相结合的行军方式,沿天山向乌鲁木齐板房沟地区进发,途中翻越海拔3500多米高的奎先大坂,历时一个月,顺利完成了总部和新疆军区赋予的摩托化检验性演习任务。在演习途中,全团指战员爬冰卧雪夜宿山沟,冰雪做饭洗脸。留下了:“风刮石头跑,天上无飞鸟,戈壁滩上睡过觉,冰大板上尿过尿。”的千古佳话。此次演习,受到新疆军区军政首长的高度赞扬。部队返回时全部乘汽车返回,至此完成了步兵加骡马到摩托化步兵团的转变。</p> <p class="ql-block"> 1978年10月,也是在大礼堂里,团首长宣布了一批提干命令,当宣读到团政治处放映员郭贵良,由放映员提为电影组长(正排)行政二十三级的时候,我激动的心都快从嗓子眼蹦出来了。这一纸命令,确认了我的身份,由战士成为了干部,这个身份,伴随我一生,直到退休。可以说,这是改变我一生命运的命令。在部队,每个干部的背后,都有一个恩人,那就是教育你、培养你、帮助你、推荐你的那个人,不管你以后的官做多大,千万别忘了你的恩人,可以说没有他的帮助与提携,你什么也不是。要明白,只有上了船,才能到达胜利的彼岸。</p> <p class="ql-block">1978年10月作者在军人服务社留下了珍贵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2016年八一期间十团政治处部分老战友欢聚乌鲁木齐时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 1979年中越边境形势严峻,越南不断在我云南边境寻衅滋事,1979年2月17日,中越边境自卫反击战打响。团大礼堂里召开全体军人进入一级战备动员大会,号召部队加强备战随时准备奔赴战场。同年,在大礼堂里,多次召开大型会议,因战备需求,一批批干部任命在这里宣布。</p> <p class="ql-block"> 作者在团大礼堂南门留影</p> <p class="ql-block"> 1983年6月×日,在大礼堂隆重召开全团参加乌鲁木齐汲汲槽子反空降反空袭实战演习动员大会,会后第二天,全团指导员就全副武装,乘车前往乌鲁木齐郊外汲汲漕子扎营训练,驻在帐篷里训练演习历时三个多月,园满完成了双反演习任务,部队在演习结束后,受到中共中央主要领导的接见。 </p><p class="ql-block"> 1987年初,中印边境形势紧张。我团在大礼堂召开紧急动员大会,全团进入一级战备,停止探亲,外出人员立即归队,随时准备奔赴前线。基层连队随后也都做了战备动员,许多战士,都纷纷递交血书,坚决要求上前线作战。 ……</p><p class="ql-block"> 神圣的大礼堂,庄严而雄伟,它承载着步兵第十团无数次重大行动,它的存在就是十团在和静驻训时间光荣历史铁的见证。</p> <p class="ql-block">2016年八一建军节在会场电影组景荣社 郭贵良 韩和军向王组长敬礼</p> <p class="ql-block"> 五、登上礼堂顶风光无限好 </p><p class="ql-block"> 大礼堂舞台外墙的两侧,还有两道用粗钢筋固定在墙体上的爬行扶梯通道,从那里可以爬到大礼堂的弓型房顶上。记得我第一爬上去,是老组长王有山和保卫股的崔肥立干事一块上去的,当时崔干事还带着照相机,在礼堂顶上我们还合影留念。站在礼堂顶上,极目远眺,眼前的风景简直把让我目瞪口呆!砖红色的营房,高高的窜天杨,蓝色的天空上白云朵朵,春天的嫩绿和远山的白雪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最美最美的图画。那是一种不可多得的,只有在新疆天山脚下十团大礼堂顶上才独有的风景,用陕西土语讲:简直是美咋啦!近水楼台先得月,后来,只要是朋友来了,我都会带他们到礼堂顶上看风景,凡是去过的人,都会对上面看到的风景赞不绝口。</p> <p class="ql-block">宣传股干事牛桂林在大礼堂顶上留念(丁秀峰摄影)</p> <p class="ql-block">作者与政治处保卫股长崔肥立合影</p> <p class="ql-block"> 1989年10月,接到了转业的命令。我依依不舍的离开了步兵第十团的军营,告别了十团大礼堂。坐在徐徐远去的汽车上,望着越来越远的十团军营和雄伟壮观的团大礼堂,我的泪水不禁潸然而下……</p><p class="ql-block"> 2022年4月25日</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再见了步兵第十团,作者临行时最后一次站在礼堂顶上,凝视着那座熟习的县城和军营,心里久久不能平静…</p> <p class="ql-block">附:2016年重返新疆乌鲁木齐、和静县 、库尔勒部分照片分享。</p> <p class="ql-block"> 美好的瞬间,永久的回忆。愿我亲爱的十团老首长、老战友们青春永驻、笑口常开、幸福永远!</p> <p class="ql-block"> 作者简历:郭贵良,河北省武安市住建局退休干部,武安市作家协会会员。曾经的军人,如今的闲汉,热爱生活,爱好写作摄影,文章散见于报纸网络新媒体。</p> <p class="ql-block">刊后语:</p><p class="ql-block"> 《寂静的大礼堂》在美篇里刊发两天了,点击率己达到3233人次,出乎我的预料。在这里,我首先要感谢王有才、王巨保、傅增堂三位老战友,是他们给我提供了许多珍贵的资料,才使《寂静的大礼堂》内容更加丰富充实。还要感谢众多的十团老兵们,十团演出队的老演员们,十团家属院的长大的孩子们对我的支持与鼓励,在这里道一声:谢谢你们!</p><p class="ql-block"> 十团大礼堂牵动着众多十团老兵的心,那里有我们成长进步的脚印;那里有我们青春年华时放飞的梦想;那里有当年老首长对我们的谆谆教导和殷切希望…《寂静的大礼堂》一文,从十团大礼堂说起,把一串串军营里的小故事,装了进去,把保留多年的珍贵军旅照片穿插进去,仿佛又把十团老战友们引领到了十团营房,让大家回到了那激情燃烧的岁月,回想起自己在戈壁大漠的绿色军营里,起床出操学习劳动训练演习的生活场景,这正是作者想要的结果。绿色的军营,永恒的兵,这段当兵的历史我们将永生难忘。</p><p class="ql-block"> 受个人文化理论水平和军龄的限制,文章难免有不尽人意的地方,请老战友们见谅。文章插图部分,由于是军事题材,凡带有部队番号的平台都给拿掉了,好在自媒体自己可以做编辑,把照片顶端的字标都做了剪裁,又放了进去,照片虽不够完美,但毕竟是历史的记载,一看大家就明白了。</p><p class="ql-block"> 文章发出去之后,在微信朋友圈引起了很大的反响,现摘录一些请战友们、朋友们共享。谢谢大家!</p><p class="ql-block"> 作者:郭贵良 2022年4月28日</p> <p class="ql-block"> ※原十团政委、师政治部主任、哈密军分区政委洪中栋:</p> <p class="ql-block"> ※ 原十团宣传股长、军区一级创作员 李永欢:</p><p class="ql-block">我当宣传股长时,郭贵良是爱将之一。读此文,我热泪盈眶…</p><p class="ql-block">※ 原十团电影组长、政治处主任傅增堂:</p><p class="ql-block">郭组长,读了你重新写的巜寂静的大礼堂》,很感动,也很生动,又很鲜活,而且这种感动对老组长景荣社和我俩更具强烈,也引起了我好多回忆。 </p><p class="ql-block">记得大礼堂的颜色非常单调,或者说非常纯粹,米黄色的墙面,褐色的石面再加上土黄色的戈壁地面,周围树木很少,绿色十分有限,阳光灿烂时,它可唤醒很多东西,有活动的时候,它像是一个壮硕的新娘,被所有的官兵喜爱。我的这些比喻,似乎显示了对它强烈的怀念感觉,有一份庄严始终串连着我。更真实的是即使天山离大礼堂不远,但却远远被大礼堂抹煞,谁还会注意天山呢。当过兵的人都很重视部队渊源、血脉,这也是古今往来所有具备极强感恩人的共同之处。 所以,你和我的政治生命的豋台之初,都与大礼堂有关。我们选定一个职业,跟对一个人物,都基本完美的完成了人生重新投胎的漂亮过程,而那种近似于华丽转身多么辛运,我自己一直认为在十团我很辛运。 何况大礼堂隆重、完美、巧妙、肃静、庄严的看着我们,我敢说每开一次大礼堂的门,在情感方面我们己经和它紧紧相依。 </p><p class="ql-block"> 从此,我们能感到一个军人身份的巨大荣华,更能感到了一个整体团队的强大张力和我们政治处老领导与我们的高尚情谊,而给了我们一生政治荣光的老首长至今仍缄默不语,从沒有心存一丁点私心与杂念,这真的是走入概念化的当代人所无法理解的! 以上的表述,绝不是一个比喻,从大礼堂想起的那个时代与世俗之间有多么的不相容,它是精神状态与极佳的智慧和情感共存的一个建筑。 也是从那时开始,奠定了我们人生的准确方向。更是从好多老首长身上学到了任何时候都不会长叹息以掩涕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也练就了与其说内心刚强还不如说心存执拗的性格。 </p><p class="ql-block"> 一直到现在我固执地认为,曾经帮助过我们的老首长他们每个人都是一本巜启示录》,他们有的清高孤傲,有的主张契合。洪中栋主任,李永欢股长,李成友主任,王有才政委,郭天增政委,王巨保政委,岳掌生政委,石同拴主任,苏建华、张𣆥飞、雍晓升股长等老首长个个都是历害的的诗文字面正解的高手。有的可惜没有正眼瞧过官场,有些没有很好地设计过前途与出路,但无论如何他们都屈不下接驾称臣的身段,现在看来都是一些慷慨悲壮之士,也如诸葛孔明,一辈子韬光养晦,只是没有三顾而出的机会。原因是他们的理智判断被自己更绝对的理智判断给丧失了!若是放在如今,他们的肩上早己扛上了将军的金星。</p><p class="ql-block">咱们电影组老组长王有山,景荣社也是团里叫得响的文化人物,景组长的艺术水平显示着与时代同步的精神特征,那时候他的宣传画和人物结构更能体现自身的艺术价值。可以说我的绘画初端是建立在景组长相对稳定的风格上并逐步形成规范,进而随着对理解、认识、体验的深化和对新的表现领域的涉足,这一切都与他有关。 </p><p class="ql-block"> 现在看来我们当兵多年,有大礼堂的陪伴,有各位领导的关心照顾,他们始终象是历史循环论的光圈盘旋在你我的头顶,这里面的复杂肯定少不了,其性质也模糊难辨。 永恆的十团兵,作为信息传达是必要的。当兵二十多年,它的开端和结束是以人格,理想,抱负等为分界点的。本人的成长进步成熟老练而非一个线性的发展过程,它的循环周期只有我知道。由此可见,这一主题与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有关,这也许与自己的新历史主义观有关。当兵是人生一个重要文本,它有真相,有很多的事实叙述,而这些叙述与大礼堂牵扯的太紧密。 时间只是一片灰尘,只能使事实的真相模糊。我就不太愿意什么追忆啊,惘然啊等。其实当兵的历史事实有时一经语言整理就会失去本来面目。语言对事物的变形说穿了是具有限性的,我不能简单地用描述等同于我当兵的事实本身。我所谓的认可就是众多的领导和战友帮我寻找人生出路的过程,而其它的宏才大略等同于虚构,只不过我当时认识能力和现在有一段距离。 </p><p class="ql-block"> 尽管时间在不断流逝,头发在继续脱落,但那断历史在我人生中仍然是庄严的,它显示了一个人一辈子心智上的区别,也映照出一个人的纯洁精神,更显示了当下如何自处。 </p><p class="ql-block"> 历史没有真相,人生确有认识。 时光也己远去,无论是战士的我还是老人的我,我愿在想象中完美那个曾经的大礼堂,这种完美的过程也是修葺自我的过程。大礼堂,你是一座我心里的熔炉,它让我想起多么了不起的政治处,说人才济济确实小气了些,我认定和大礼堂一样有建筑感,有崇高感。郭组长你说呢?</p><p class="ql-block"> 傅增堂 即日</p><p class="ql-block">※ 原十团政治处宣传股干事、十二团政委王有才:</p><p class="ql-block"> 小郭:哨卡除夕夜是幽默音乐哑剧,从十团演到师里,从师里演到军区,从军区演到全军,到全军,又名列那一届全军文艺汇演榜首,在中南海,人民大会堂演出,当年即一九八一年在中央电视台播出。</p><p class="ql-block"> 今天一天点击就是1600了,小郭,相当好,相当好,加油!我把你的这个美篇又转发了几个一二百人的十团大群</p><p class="ql-block">原十团宣传股干事、霍尔果斯边防站政委 丁秀峰</p><p class="ql-block">@郭贵良 小郭笔耕不辍,佳作连连,为你点赞!《寂静的大礼堂》引起老十团人无尽的回忆。[强][强][强][玫瑰][玫瑰][玫瑰]</p><p class="ql-block"> ※ 原十团宣传股长、十二团政委王巨保</p><p class="ql-block"> 小郭:“退役军人模范代表王成帮,当年是十团副团长”后面加:曾经被选为党的九大代表,受到毛主席亲切接见。</p><p class="ql-block"> 还有“1977年12月x日,野战条件下步兵团检验性野营训练演习动员大会在大礼堂举行”这段话不完整、不准确,应该是步兵团摩托化检验性演习动员大会,会后全团部队全副武装,采取徒步和乘车相结合的行军方式,沿天山向乌鲁木齐板房沟地区进发,途中翻越海拔3500多米高的奎先大坂,历时一个月,顺利完成了总部和新疆军区赋予的摩托化检验性演习任务。</p><p class="ql-block">小郭:定稿后的文章写的很好,为你点赞!</p><p class="ql-block"> ※ 原十团演出队演员 李华:</p><p class="ql-block">@ 老郭的文笔很好。他心❤灵.好学,思路清晰,笔法豪放,美篇中记录了十团从沙车到和静几十年以来的光荣传统和历史,并记录了他从军十几年的美好回忆。老郭勤奋好学的精神值得学习和点赞。👍🏻👍🏻👍🏻</p><p class="ql-block"> ※ 十团老兵演出队老兵云山:</p><p class="ql-block"> 今天发群里文章《寂静的大礼堂》让我及又回到哪段时间不长不短军人生活年代,想来确有一生永远留下一段光鲜的回忆。忆往昔峥嵘岁月,思战友无比激动。看到和怀念的那群兵哥哥兵妹妹,确有说不完的故事和难以忘的记忆,李队长、张干事、三营书记、吴干事及全体人马…个个脑海里的生龙话虎的小伙子小女战士们…美的回忆、美的画面、美的节目、美的音乐、美的舞艺、美的军人风姿…好美的一段时光…时间跑的太快了、几十年过去了看了发文后,又象昨天的事、让我好久不能平静,还更会延期很长一段吋间、也许会更久一些吧…[握手][玫瑰]军礼!</p><p class="ql-block"> ※ 十团老兵:</p><p class="ql-block"> 小郭写十团大礼堂的这个美篇里也有写团宣传队的内容,今天发出以后,点击很踊跃,现在已经都900多快1000了,因为能引起十团人的共鸣,值得看[机智][强]</p><p class="ql-block"> ※ 原十团演出队演员 杨小玲</p><p class="ql-block"> 骆驼刺不简单啊,事隔这么长时间记忆犹新啊,好文笔也让我们的思绪回到了那个年代,了不起给你点赞。👍</p><p class="ql-block">※ 十团战友 朱丙生</p><p class="ql-block"> 当年永远留在心中的记忆里,是那单纯的义气奋发青春年华。我们是在毛泽东时代的兵,我们那个时代没有名利之心,只有听党话跟党走的心。</p><p class="ql-block">※ 十团家属院家属 庞秀瑞老师</p><p class="ql-block"> 小郭你好,你发表所有文章,我都认真看过,写的很生动形象,你在退休之际还是处处以一名军人的姿态,维护军人的形像,做到退休不退伍,真正起到一名军人的光辉形象,真正做到老了有所为、老有所用、老有所乐的三有牌老兵,向你学习,你是老年朋友的榜样和标杆,做的好,为你加油点赞👍👍</p><p class="ql-block">※ 军区后勤部工厂管理局韩丽平:</p><p class="ql-block"> 老郭文笔很好,写的很棒!</p><p class="ql-block">※原十团演出队著名演员 靳朋:</p><p class="ql-block">读郭贵良此文,满满的回忆,[强][强][强]</p><p class="ql-block"> ※ 原十团演出队著名演员 胥莉荔</p><p class="ql-block"> 老郭的文章图文并茂,内容更丰富了[强][强][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