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欺凌是指发生在校园内外、学生之间,一方(个体或群体)单次或多次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另一方(个体或群体)身体伤害、财产损失或精神损害等的事件。 <b>校园欺凌的主要行为表现</b> 肢体欺凌:通过肢体动作去恐吓、伤害他人,如暴力推搡、拳打脚踢、抢夺或勒索财物等。<br> 言语欺凌:通过骚扰、辱骂性语言对他人进行伤害,如当面或背后羞辱、讥讽、嘲笑、诅咒、起外号等。<br> 社交欺凌:故意离间破坏同学之间的关系,如散播谣言、暴露他人隐私、损毁他人形象、孤立排挤他人等。 <b>校园欺凌的<font color="#ed2308">危害</font>有哪些?</b><br> <b>1.被欺凌者</b> (1)变得胆怯、 畏缩、自卑、孤僻,严重者可能造成人格障碍。<br> “不要得罪比我厉害的人,没有人是值得信任的。”<br> (2)变得敏感猜疑、警惕,没有安全感。<br> “他们在看我,是不是在评论我?”<br> (3)导致情绪抑郁,自我评价和自我价值感降低。<br> “我的存在似乎没有任何意义。”<br> (4)形成讨好型人格,做事蹑手蹑脚。<br> “我必须这样做他们才会满意。”<br> (5)学习困难,厌学逃学。因情绪紧张焦虑,上课时注意力不能集中,学习成绩不断下降,不愿上学。<br> <b>2.欺凌者</b> (1)形成错误认知,性格的畸形发展,因惯性走向犯罪。成年后其犯罪概率高于平均水平。<br> (2)形成骄横跋扈、恃强凌弱等不良人格特点。多表现出固执、偏执、狭隘及易怒的倾向,容易与周围人发生摩擦,难以适应正常的社会生活。<br> (3)形成暴力倾向。若欺凌行为没有得到有效矫正,欺凌者在遭遇挫折和面临困境时往往会采取极端的方式解决问题,对他人和社会造成严重危害。 <b>3.旁观者</b> 欺凌行为会影响到其他学生群体,比如推动或引起效仿。旁观者容易迷失方向,缺乏辨别能力,出现心理健康问题。欺凌行为的频繁发生还会使学生群体中存在一种不安全感,影响他们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br> <font color="#ed2308"><b> 在欺凌事件中,每个参与者都会受到伤害。</b></font> <b>面对校园欺凌该怎么办?</b> <b>1.学生</b><br> 01.保持镇定,懂得求救:尽可能拖延时间,争取有机会求救,可采用异常动作引起周围人注意。<br> 02.主动避险:远离无人监管的地带,在校内外尽量结伴而行,避免单独一人行走。<br> 03.保证人身安全:一定要以自身安全为先,冷静判断危险性,尽可能拖延或先满足其要求,事后再向老师或家长报告。注意不要去激怒对方;不要向一群欺凌者挑战;发现欺凌者有凶器,应立即远离并告诉最近的大人。<br> 04.及时报告:不要害怕或觉得告诉老师或家长是懦弱的表现,就像遇到坏人要报警一样,遭遇校园欺凌也要报告给大人,不要自己承受身体和心理上的创伤。<br> 05.在学校多参加集体活动,多结交朋友,开发兴趣的同时收获友谊,还能保护自己。<br> 06.锻炼身体与心理承受力。<br> 07.看到了欺凌事件,想办法去帮助受欺凌者,或者报告给老师。<br> 08.拨打“12348”法律援助热线进行咨询和反映,寻求法律途径帮助。<br><br><b>2.受害学生家长</b><br> 01.控制情绪,保持理性。立即查证、判断事情的具体情况,不要采取极端措施,以免使孩子陷入自责和无助。<br> 02.稳定孩子情绪,理解和共情孩子,无条件陪伴、倾听孩子,给予孩子足够的安全感。<br> 03.与孩子交流、讨论,鼓励孩子谈论,让孩子相信我们,随时能得到我们的帮助。<br> 04.第一时间和学校沟通,找班主任协调处理。若处理不当可找学校管理部门或校长进行处理。若仍没有结果,可以向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举报。<br> 05.避免让孩子玩网络暴力游戏或看暴力影视剧。<br> 06.给孩子做好表率,不把负面情绪带给孩子。<br> 07.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并且建立自信心。<br> 08.注意孩子的行为和心理,可寻求专业人士从心理层面给予帮助。<br> 09.保留证据,用法律的武器保护孩子。<br><br><b>3.施暴者学生家长</b><br> 01.清楚地告诉孩子我们不容许这样的行为,不可以用武力解决和同学之间的冲突。如果再犯这种错误,将受到严厉的惩罚。<br> 02.给孩子安排一个有效而非暴力的惩罚。<br> 03.重视对孩子的底线教育和人格教育,多花时间陪伴孩子并为他们制定规范。<br> 04.与学校合作矫正孩子的攻击行为,经常与学校老师保持联系。<br> 05.避免让孩子玩网络暴力游戏或看暴力影视剧。<br> 06.家长要以身作则,维持和谐融洽的家庭关系,要向孩子示范如何控制情绪,不能使用暴力解决问题。<br> 07.对孩子我们要做到:鼓励,不强迫;尊重,不打断;不吝啬表达对孩子的爱。让孩子在尊重、平等与爱中,得到自信与滋养。<br><br><b>4.校园/老师</b><br> 01.加强对学生的法治教育和道德教育。向学生普及基本的法律法规,尊重生命,热爱生命。<br> 02.关注校园欺凌高发时段和区域,多注意,多监督,早发现、早控制。<br> 03.为学生学习减压,多搞文体活动,增强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与交流机会,提高学生人际适应能力。<br> 04.重视学生的心理疏导。可设立心理咨询室,配备专业心理咨询师,通过专业手段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在欺凌行为发生后,要对学生积极进行心理干预,给予更多的关心和理解。 为了了解我校学子们对于校园欺凌的了解和看法,排查我校的校园安全隐患,校德育处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采用无记名的方式填写了校园欺凌调查表,切实做好为学生的安全保驾护航。 文稿|郭小雅<br>部门校对|刘域<br>摄影|郭小雅<br>编辑|郭小雅<br>责编|冯文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