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画里的触动

边走边悟

<p class="ql-block">  一直以来,我对“小林漫画”总是很感兴趣。一位科班出身的医生,没有拿起手术刀,而是用画笔开启了自己的另类生活,而且涉猎范围非常广泛。对于他的漫画作品,可以说是既有意思又有意义,图图精辟,句句扎心。</p><p class="ql-block"> 这不,刚才吃过午饭,趁着消食的空闲划拉手机,又一次被一组漫画深深吸引。其中,一幅带有孩子心里话的作品着实让我这个既是“老师”又是“家长”的人心里“咯噔”一下,脸上有些发烫——如果爸妈把逼我的劲头用在他们自己身上,我早就是富二代了!</p> <p class="ql-block">  初读这句话感觉很搞笑,再读就是心酸了,这貌似只是一个“段子”,但实际上是众多孩子们共同的心声,只是他们在比自己高大威猛、而且口口声声说为了他们将来好的家长跟前不敢张口表达出来而已,感觉说出这种话就是“大逆不道”“以下犯上”“没有品德”。其实,此处的“富二代”不仅仅是指做有钱人家的孩子,我想换成其他的更多“二代”都是能讲通的。</p><p class="ql-block"> 还记得我有一位初中同学,初三那年他的弟弟上了初一,每天晚上几乎都要上演一出“悲剧”,因为他要盯着弟弟背单词、背政治简答题、背数学公式,而弟弟记不住的情况下就难免迎来一顿“善意的鞭策”,最后弟弟在哭哭啼啼中入睡,他也气得涨红了脸。后来我们大家实在看着小弟弟有点可怜,便劝说哥哥不要过分逼着弟弟,结果遭到了他的反驳,“正因为我的学习这么差,以后读书无望,所以我就要逼着弟弟好好努力,以后学业有成!”我们听来感觉是有那么些道理,便也不再多说什么。可是后来就听到了弟弟在他的好朋友跟前抱怨,说哥哥学习成绩有多差还不断打骂逼着他去刻苦学习。</p><p class="ql-block"> 这都是过去的往事了,似乎听着很有趣味。可是反观如今的我们,好像依旧变相做着这样“用心良苦”的事:整天唠叨孩子,有条件的多报一些辅导班,孩子写不好作业就在旁边嚷嚷,最后搞得个“不写作业,母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的结局。那些被吼的孩子在那一瞬间其实大脑一片空白,根本没听进去气急败坏的家长究竟嚷嚷了些什么“正确的废话”。</p><p class="ql-block"> 谈到这里,我想起了之前听到一位老师在培训讲座中分享的案例:有位父亲想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便想着和爱人一起陪伴孩子开展亲子共读活动。可是孩子的母亲是个“淘宝迷”,也对父亲的做法表示很反感,说什么孩子读孩子的书,她逛她的淘宝店,又没有声音干扰,如果是优秀的孩子在哪里都能成才,不是读书的料的孩子就是把老师装在肚子里也是枉然……常言道,“在家里,老婆最大,孩子次之,小狗第三,丈夫是他们大家的幕后工作者”,所以胳膊终究拧不过大腿。最后,善于思考的丈夫给老婆大人找了一本够够的“大”书,将手机巧妙地夹在了书本当中,让她继续安心去“淘”。于是,全家亲子共读活动终于如期开展了。为什么要这么做,就为了让幼小的孩子在心里感觉到读书是大家的事,大家都很公平,而不感觉到自己读书时妈妈在玩手机,耍“特权”。</p><p class="ql-block"> 当时听这个故事时,因为老师生动的语言,加上逼真的神态模仿逗得大家哈哈大笑。不过后来想想,这些家庭教育中的细节还真的很容易被忽视,比如,我们经常看到孩子在写作业时,爸爸和朋友们在一起猜拳喝酒,还要拉过来孩子让给各位叔叔双手端起碟子好好“敬”上两杯,殊不知还没等孩子写完作业,那些叔叔已经醉话连篇甚至粗话连篇;又或者有一部分妈妈在孩子写作业的时候,用圈内一位好友的话说“开启十级美颜”在那里录快手、抖音小视频或者直播,趁着歇口气的时间过去撇一眼孩子的作业本,要是不整齐可能就破口大骂了……当然我这只是猜想和夸张,谁都不能对号入座,以免伤了和气。</p> <p class="ql-block">  上面这幅图曾在朋友圈疯传过一阵子,这里不是对看手机的孩子的母亲有批评,只是想透过这些细节引发我们每一位家长朋友的深入思考:我们在辛辛苦苦用力逼着孩子进步的同时,我们自己进步了吗?我们是不是做了那些该做的事?正如浙派名师俞正强老师分享的自己成长故事一样。当他在学期末让孩子们思考一学期以来自己有什么进步时,一个小女孩儿站起来说:“俞老师,我有个问题想问您,但我又怕您不高兴?”得到俞老师的肯定后,小朋友最后问了一个很简单的问题“老师,您在问我们进步了没有,其实我们也很想知道您这一学期有什么进步呢?”就是这个问题,引发了俞老师的深入思考,后来他成了响当当的特级教师。</p><p class="ql-block"> 雅斯贝尔斯说过:“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陶行知先生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必须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我想,当家长也好,当老师也罢,我们虽然都是孩子心中的大人,但千万不能高高在上做孩子们心中的“大”人,把自己置身努力之外,希望寄托在“下一代”身上。我们的“下一代”也会把希望寄托在他们的“下一代”身上,代代传承……</p><p class="ql-block"> 我们是父母老师,更是孩子们成长路上的共学伙伴。让我们放得下架子、耐得住性子、做得出样子,真正成为孩子们的好榜样,带领他们一起出发、共同学习、相互鼓励、互相赋能,不和别人攀比,只为一起成长为那个最好的自己。</p> 董得少  202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