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辽祖州,位于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哈达英格乡石房子村(现为查干哈达苏木石房子嘎查)西北1.5公里处,始建于太祖早期,据《辽史》卷三十七“地理志”“祖州”条载:时称“西楼”或“西楼邑”,后太宗扩建为太祖陵奉陵邑,置天成军守之,易名“祖州”。祖州城分内城、外城两部分。内城建有两明(按:奉安祖考御容)、二仪(按:供奉白金铸太祖像)、黑龙(按:主要陈列太祖生前使用过的兵仗器物、服御皮毳之类)、清秘(按:主要陈列太祖生前使用过的日常生活用品)四殿。并云:“有祖山,山有太祖天皇帝庙,御靴尚存。”(按:“太祖天皇帝庙”,不在“祖州城”内,而在葬太祖的“祖山”里)在祖州城内城之西北角,有一突兀而立的“石室”建筑,其建造时间与功用史料失载,一些考古学者认为:祖州城内的石室,是辽太宗为“权殡”太祖而专门建造的“停尸房”,太祖下葬后,此“停尸房”自然变成祭祀太祖的“太祖庙”,即:契丹石室,就是《辽史》中所载“太祖庙”之所在。对此,笔者不敢苟同。现就此问题,不揣浅陋,提出自己的考释观点,就教于方家。</p> <p class="ql-block"> 依据《辽史》相关记载,结合前后几次对祖州城、祖陵园的实地踏查,笔者认为:辽“祖州”一语,在史料中的内涵,很多情况下,是一个包括了祖陵园区、两县(按:长霸县、咸宁县)一城(越王城)在内的宽泛行政地域概念。诸如《辽史》太宗纪“七年五月壬午朔,幸祖州,谒太祖陵………”、道宗纪“大康……七年……九月戊子,次怀州,命皇后谒怀陵。辛卯,次祖州,命皇后谒祖陵……”等记载,很能说明这种情况。而《契丹国志》卷之一“太祖大圣皇帝”条载:“九月,葬太祖于木叶山。置州坟侧,名曰祖州(按:此言祖州为太宗始建,误矣。实为在太祖发迹地西楼邑基础上,扩建为奉陵邑,易名祖州。故辽建国后,“西楼”或“西楼邑”变成“辽上京”或“辽上京城”的代称)。今有庙,其靴尚在,长四五尺许。谥曰大圣皇帝,庙号太祖。”亦只是说,“祖州”里有“庙”,但并没说“庙”在“祖州城里”,盖因“庙”实在“祖州”之“祖陵”也。故所谓辽祖州“太祖庙”,实建在太祖陵园内,并不建在祖州城里。不仅如此,《辽史》地理志的记载与《契丹国志》的记载,也是一致的。查《辽史》太宗纪有“五年……夏四月乙未,诏人皇王先赴祖陵谒太祖庙”的记载,也正好无意间披露了这一事实。建在祖州城里的,只是供奉始祖御容、太祖铸像的“两明殿”与“二仪殿”,以及陈列收藏太祖生前遗物的“黑龙殿”与“清秘殿”,而祖州城里所建的石室,当是契丹早期西楼邑里用来供奉与祭祀契丹始祖的家庙,因古北方民族有崇拜洞穴之传统,洞穴为本氏族发祥地,祖先亦在洞穴里居住生活过。鲜卑族源自嘎仙洞,此洞即鲜卑族的祖庙。契丹族源出鲜卑,太祖建石屋于西楼邑,以象征嘎仙洞,祭祀石屋,就是祭祀祖先。故“祖州石屋”,无成为“太祖庙”之理。</p> <p class="ql-block"> 我们不妨从《辽史》等史料对辽朝诸帝谒太祖庙活动的择要记载中,略窥“太祖庙”真实地望之端倪。查《辽史》本纪有关祖州“太祖庙”的记述,大略如次:</p><p class="ql-block"> 太宗耶律德光:(天显927年)冬十一月壬戍(当为“壬戌”,十一日)……即皇帝位。癸亥(十二日),谒太祖庙。丙寅(十五日),行柴册仪(按:当在祖州木叶山,具体地点应在今曼岐嘎山之巅)。戊辰(十七日),还都(按:这是由太宗耶律德光亲自提议、与太祖陵同步施工修建的太祖庙,自竣工后的第一次谒庙仪。也是太宗继位第二天紧接举行的重要祭祀活动,全程以“谒庙仪”始,以“柴册仪”终,前后历时六天,规模宏大隆重。此次盛典,太宗帝在“太祖庙”驻跸达五天之久)。三年(天显928年)秋七月……上以出师非时(时机不利),甚悔之,厚赐战殁将校之家。庚午(十五日,中元节),有事(按:太宗请罪于父皇,祈求祖灵保佑契丹出师顺利)于太祖庙。冬十月癸卯朔(当为“丙子”,十九日。因述律平生于公元879年10月19日),以永宁节(按:太宗为其母辽皇太后述律平诞辰而专设之节日,开此节仪之先河),上率群臣上寿于延和宫(按:辽太后述律平的寝宫)。乙酉(当为“己酉”,二十八日),谒太祖庙。四年(天显929年)……夏四月(当为“夏三月”)辛亥(二十三日),至自瓜埚。壬子(二十四日),谒太祖庙。癸丑(二十五日),谒太祖行宫(按:此行宫,当在祖陵园附近)。甲寅(二十六日),谒祖陵。</p><p class="ql-block"> 五年(天显930年)……夏四月(当为“夏五月”)乙未(一日),诏人皇王先赴祖陵谒太祖庙(按:“赴祖陵”却言“谒太祖庙”,“太祖庙”在“祖陵”内,明矣)。丙辰(当为“丙申”,二日。因“丙辰”为二十二日,岂有“诏人皇王先赴”而自己时隔二十天才与“会”之理),会祖陵……五月(当为“六月”)……乙酉(二十日),谒太祖庙……秋七月(当为“秋八月”)……戊子(二十二日),荐时果于太祖庙……九月(当为“十月”)己卯(十二日),诏舍利普宁抚慰人皇王。庚辰(十三日),诏置人皇王仪卫(按:名为“加强保护”,实为“加强监控”)。丁亥(二十日),至自九层台(按:疑为“始祖庙”之所在),谒太祖庙。(按:此为《辽史》记太宗耶律德光“谒祖庙”较为频繁的一年,从四月、五月、七月、九月频繁的谒庙及谒庙后的一系列举动看,也是太宗对其皇兄人皇王耶律倍严加防备控制的一年,可谓恩威并施,煞费苦心)</p><p class="ql-block"> 六年(天显931年)……五月乙丑(当为“己丑”,二十日),祠木叶山。乙亥(当为“己亥”,三十日),至自南京。壬午(闰十二日),谒太祖陵……秋七月(当为“秋六月”)……壬子(十一日),荐时果于太祖庙……八月庚申(十八日),皇子舒鲁(述律)生,告太祖庙……十二月(当为“十一月”)甲寅朔(十一日),祭太祖庙。七年(天显932年)五月(当为“六月”)壬午朔(六日),幸祖州,谒太祖陵……秋七月(当为“秋八月”)……丁未(三十日),荐新于太祖庙。</p><p class="ql-block"> 另见清代李有棠撰《辽史纪事本末》载:太宗会同五年(942年)夏六月丁丑(九日),太宗闻太后不豫,驰入侍,汤药必亲尝。仍告(报告重大事项)太祖庙,幸菩萨堂,饭僧五万人(按:大兴佛事,礼佛祈福)。至七月乃愈。</p> <p class="ql-block"> 穆宗帝耶律璟:五年(应历955年)……冬十月(当为“冬九月”)壬申(闰二十四日),女直(按:此处当为“女真”。因“女直”乃为避辽兴宗“宗真”名讳改称,其后相沿)来贡。丁亥(当为“冬十月丁亥”,九日),谒太祖庙…… 十一月乙未(当为“己未”,十日)朔,汉主崇殂……子承钧求嗣立;遣使吊祭,遂封册之。十二月乙丑(当为“己丑”,九日)朔,谒太祖庙。 六年(应历956年)……十二月(当为“十一月”)己未(四日)朔,谒太祖庙。</p><p class="ql-block"> 景宗帝耶律贤:十年(保宁978年)……秋七月庚戍(当为“庚戌”,二日),享(献祭)太祖庙。</p><p class="ql-block"> 圣宗帝耶律隆绪:统和元年(983年)……夏四月(当为“春三月”)丙戌(十五日),幸东京。以枢密副使耶律末只兼侍中,为东京留守。庚寅(十九日),谒太祖庙。十三年(统和995年)……八月丙子(二十九日),夏国遣使进马。壬辰(当为“九月壬辰”,九月十四日),诏修山泽祠宇、先哲庙(太祖庙)貌,以时祀之。</p><p class="ql-block"> 兴宗帝耶律宗真:十六年(重熙1047年)……十二月(当为“十一月”)辛丑(二十日)朔,女直遣使来贡。辛亥(三十日),谒太祖庙,观太宗收晋图。</p><p class="ql-block"> 道宗帝耶律洪基:重熙二十四年(此当作“清宁元年”,1055年)……十一月(当为“十月”)甲子(一日),葬兴宗皇帝于庆陵……甲戌(当为“十一月甲戌”,十一月十一日),谒祖陵。戊寅(十五日),冬至,有事于太祖、景宗、兴宗庙,不受群臣贺。</p><p class="ql-block"> 天祚帝耶律延禧:六年(乾统1106年)……十一月乙未(四日),以谢家奴为南院大王,马奴为奚六部大王。丙申(五日),行柴册礼。戊戌(七日),大赦。以和鲁斡为义和仁圣皇太叔,越国王淳晋封魏国王,封皇子敖庐斡为晋王,习泥烈为饶乐郡王。己亥(八日),谒太祖庙。天庆……二年(1112年)……十一月(当为“十月”)乙卯(二十二日),幸南京。丁卯(当为“十一月丁卯”,十一月四日),谒太祖庙。</p><p class="ql-block"> 综合上述诸录,结合探究中国古代帝王陵寝制度,我们不难获知:古人以为死人有灵魂,故帝王陵制常仿生前宫殿,设“前朝后寝”或云“前庙后寝”。庙,是祭祀和王族内施以传统礼仪之地,内设神主,使先帝或祖先一如生前执政于朝堂,受臣下朝拜;寝,是饮食起居、安息之地,内置君主生前各种生活用品,一如生前接受妃嫔、仆役的供奉。辽太祖耶律阿保机,为契丹国开国之君,居功至伟,本族文化更深受华夏文化熏染,故其族丧俗必然打上中原文化烙印。太祖崩,其山陵亦必会沿袭“前庙后寝”之制,在“祖山”陵前,修建一座与太祖陵寝及其圣功相匹配的“太祖庙”,当是符合契丹族政治和民心需要的神圣工程。对如此庄重的“吉仪”工程,契丹继位者德光帝,应不会把临时停放父皇的“祖州石室”(按:太宗是否把太祖遗体权殡于此,姑且不谈)直接辟为“太祖庙”的。假如他这样做了,恐难逃“离经叛道”、“欺师灭祖”之名、众臣非议罢黜之运,更与常理相悖。当年,辽世宗永康王耶律兀欲因述律平和李胡谋反,就是把二人囚禁(按:史书言“囚禁”,实为“软禁”,饮食起居一切如常,只限制其参与朝政)于太祖庙里,让他们守陵思过,也最终葬于祖陵园(按:述律后祔葬太祖墓,李胡王子陪葬太祖墓西南岭液山中,墓志称“玉峰山”),陪侍太祖的。 (未完待续)</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撰文‖庖丁</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配图‖庖丁</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图片‖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