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陈鹤琴先生在《活教育的教学原则》中指出:“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在这个活教材里,孩子们能从中学到经验和知识。“做”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只有在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才能教育出身心健康的幼儿。</p><p class="ql-block"> 生成课程来源于大自然与孩子们,教师发现孩子们感兴趣的或者急需解决的问题,抓住契机创造性的开展一系列的主题活动。</p> 活动来源 <p class="ql-block"> 春季多雨,湿润清新。被雨点儿洗礼了一番的向阳幼儿园,看起来多了清透浸润的美丽,万物复苏,像是被雨汁染上了五彩的颜色,由浅而深,由清而漫。</p><p class="ql-block"> 雨后,我带着孩子们漫步在幼儿园的篮球场里,微风里透着丝丝凉意和恬恬的净润。突然几个小朋友兴奋地叫了起来。👦🏻:“老师,这是蜗牛吗,你快点过来看啊!” </p><p class="ql-block">👧🏻:“哇塞,真的好可爱呀,它还有角”</p><p class="ql-block">👧🏻:“蜗牛是出来晒晒太阳”</p><p class="ql-block">👦🏻:“不对,它喜欢在阴暗潮湿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听着他们喋喋不休的讨论声,一下所有的孩子都被吸引了过去,围在一起细细地观察。看到孩子们都围堵在一起,外边的孩子也看不清楚,不如“孩子们,我们一块儿去找蜗牛吧"</p> 寻找蜗牛 <p class="ql-block"> 孩子们,你们知道蜗牛喜欢生活在哪里吗?</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觉得应该是树叶上。</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老师,小蜗牛会在泥土里吧。</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水里会有小蜗牛吗?</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蜗牛到底喜欢藏在哪些地方,我们一起去找一找吧! 孩子们的身影散布在了幼儿园的各个角落,草地上,树丛里,菜园里,墙角边,泳池里。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中十班宝贝:老师我们找到啦!</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我发现了蜗牛的家,好多蜗牛。</p> <p class="ql-block">👦🏻:我也找到啦</p> <p class="ql-block">👧🏻:它好可爱啊</p> <p class="ql-block">👦🏻:我也找到啦</p> <p class="ql-block">👧🏻:我找到了一个超大的😄</p> <p class="ql-block">👧🏻:我也发现了</p> <p class="ql-block">👦🏻:小蜗牛,你好呀</p> <p class="ql-block">👦🏻:它身体好软啊</p> <p class="ql-block">👦🏻:我找了好多了</p> <p class="ql-block">👧🏻:老师,看我的蜗牛</p> 认识蜗牛 <p class="ql-block"> 孩子们对小蜗牛非常地感兴趣,一直围着小蜗牛讨论着。思想碰撞的火花,让他们心中有了很多疑惑。于是小蜗牛的许多为什么就出现了:</p><p class="ql-block">1.蜗牛的眼睛、嘴巴、足长在哪里?</p><p class="ql-block">2.蜗牛喜欢吃什么?</p><p class="ql-block">3.小蜗牛在遇到危险时怎么办?</p><p class="ql-block">4.蜗牛有几对触角?</p><p class="ql-block"> 那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吧!</p><p class="ql-block">(1)了解蜗牛的身体结构</p> <p class="ql-block"> 蜗牛的整个躯体包括眼、口、足、壳、触角等部分,身背螺旋形的贝壳,其形,颜色大小不一,它们的贝壳有宝塔形、陀螺形、圆锥形、球形、烟斗形等等。现国内养殖的白玉蜗牛、盖罩大蜗牛、散大蜗牛、亮大蜗牛、褐云玛瑙蜗牛等都有自己独特的外形。蜗牛的眼睛长在头部的后一对触角上。</p><p class="ql-block">(2)了解蜗牛的生活习性</p><p class="ql-block"> 蜗牛主要生活在果园、菜园、农田等一些比较阴暗潮湿的地区,一般喜欢在阴暗潮湿、腐质的树叶堆环境中生活,并且白天蜗牛是较少出来的,因为蜗牛怕阳光直接照射,蜗牛具有强大的的生存能力,对冷、热、饥饿、干旱都有很强的忍耐性。</p> 观察蜗牛 <p class="ql-block">👧🏻:“蜗牛有两只小小的触角。”
</p><p class="ql-block">👦🏻:“蜗牛背上有一个大大的壳。”
</p><p class="ql-block">👧🏻:“蜗牛的壳上有小斑点”</p> 照顾蜗牛 <p class="ql-block">老师, 我们想把蜗牛带回家!</p> <p class="ql-block"> 看到大部分孩子对蜗牛的喜爱,我们也同意让孩子回家照顾蜗牛。为了让孩子们在家更好的照顾和发现蜗牛更多的秘密,我们发放了一张蜗牛调查表给孩子们记录。</p> <p class="ql-block">来看看孩子们的记录吧!</p> <p class="ql-block"> 通过照顾蜗牛,我们发现了蜗牛吃菜叶、树叶、黄瓜、胡萝卜、草莓等食物,一般每天进食一次食物,但不宜使用芹菜、大蒜等有刺激性味道的食物,以免蜗牛出现死亡现象。</p> 我眼中的蜗牛 <p class="ql-block"> 在观察活动中,孩子们观察蜗牛非常仔细,感叹小蜗牛真可爱,有没有办法永远把蜗牛留下来呢?根据这个问题孩子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p><p class="ql-block">👧🏻:可以用手机给他拍下来,这样我们想它的时候就可以看到。</p><p class="ql-block">👦🏻:这是个好办法,可是我们没有手机啊!</p><p class="ql-block">👧🏻:我们可以用笔画下来呀!</p><p class="ql-block"> 经过和小朋友的商量,大家一致决定用画画的方式记录。</p> <p class="ql-block"> 让我们一起瞧瞧小小画家们眼中的蜗牛吧!</p> 蜗牛与黄鹂鸟 <p class="ql-block"> 蜗牛们知道我们把它们画得这么漂亮,可高兴了,它们邀请我们和它们一起唱歌跳舞,让我们一起唱起来跳起来吧。</p> <p class="ql-block"> 孩子们大胆的根据歌词内容创编动作,跟着老师一起边唱边跳,锻炼了孩子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协调能力,体验音乐活动的快乐。把对蜗牛的喜爱之情深深的藏到了歌曲里。</p> 活动总结 <p class="ql-block"> 陈鹤琴先生说过:大自然是最好的教材,让孩子以大自然、大社会为活教材与实际紧密地结合。同时,活教育"做"的过程本身也就是幼儿园最好的教育内容。自然的环境,让儿童能充分地与实物和人接触,获得直接经验。</p><p class="ql-block"> 通过这次生成课程的活动,我们发现幼儿在活动中特别感兴趣,因为这是孩子们从自我发现的兴趣点开始的一段“探险之旅”。从发现蜗牛引发幼儿学习兴趣,到了解蜗牛的习性,以及最后的作品展示,都是由孩子自主探索,教师起到的是引导作用。幼儿园为每个孩子创造条件,提供机会,因人施教地让每个孩子都能有所发展,有所提高,</p><p class="ql-block"> 中十班生成课程之“你好!蜗牛”, 愿在孩子们的心中留下美好的记忆。 接下来我们将和孩子们一起探索更多有趣的事物,又会留下哪些精彩的瞬间呢?尽情期待吧!</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