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中国农村的集市贸易,由来已久。柳林地处两山间较为宽阔地带,又有清河穿城而过。这样,成就了它承接周边乡村集市贸易的地位。“四月十八”是柳林古会,会期为农历四月十七、十八、十九三天。</p> <p class="ql-block"> 我们村离柳林五里地,家靠近公路,所以“四月十八”在我儿时记忆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每年四月十七,路上就开始走动着赶会的人。人们根据距离远近、赶会目的,选择起身时间。 古会期间,通往柳林的路上是来自四面八方的赶会人,一群一伙,三三两两,坐驴车的、骑自行车的、步行的,赶牛的、吆羊的都有,那情景是平时看不到的。立夏过后,天气已经变暖,人们穿着薄衣短袖,太阳当头时,有戴草帽的,有箍手巾的,有打伞的;街上从“瘸子柜”到“龙王庙”这段最为繁华,连背街小巷也到处是赶会的人。人流在拥挤中挪动,摩肩接踵,熙熙攘攘。小孩们被夹在人群间,稍不留心就会淹没在攒动的人头里,难以与相跟的人遇见。门店里、地摊旁容不下那么多只看不买的人,不时发出阵阵喧哗。中午过后,疲累的人们在背阴处随便选个自认为凉快的地方,有站的、有蹲的,还有不惜弄脏衣裤席地而坐的。年老的,年轻的,拄棍的,背行挑担的,都在灰溜溜的躲着撵他们的太阳。他们中间有好多人,没买的没卖的,只是来会上开个眼界,感受会场热闹的气氛,要不人们说“赶会嘞,受罪嘞,不赶咯是害爱嘞”。</p> <p class="ql-block"> 街道两侧摆满临时摊位,主要是些农村自产的土特产品,也是农业生产和家庭日常用品,木制品有木锨、木杈、案板、擀面杖、洗衣棒、鞋楦、木把之类,藤条编类有簸篮、草筛、链枷,柳条编有簸箩、笸箕、小筛子,铁器类有铁锨、镢头、锄头、斧头、镰刀、菜刀、剪刀,高粱秆锅盖拍、麦秸编草帽,笤帚、扫帚,洗锅刷子,竹筛、竹篮、水桶,箩则,花样繁多,都是些出手要用的东西。“定打锨”,一尺左右长,半尺多宽,有一寸多长耀眼的刃,上面有一条一条竖立的纹,明晃晃的,看着就来劲,那是当年修梯田、深翻地必备的家具。</p><p class="ql-block"> 之外就是卖吃喝的,摆设简易,就地开张,地上支一张四方小桌,备些碗筷。人们根据自己的经济状况选择,有高粱米豆钱钱饭,水萝卜咸丝丝菜;有泡在水里的凉粉,现吃现打,握在手里软溜溜抖动着的凉粉,你不要正眼看它,一看就舍不得走开。小孩子能吃上“新蒜、黄瓜、芥末凉粉”,这次真没白来。街上路边卖汽水的挺多,因为它便宜又解渴,实际就是白开水加点糖精溶化后,再加些颜料兑成的,红红绿绿的颜色,很吸引人,小杯一分,大杯二分,摊子前人常不少。卖冰棍的,提个暖水瓶在人群中穿插叫卖。芝麻饼、碗团、白面馒头街上也有的卖。其他吃的如太谷饼、油旋饼、麻花之类在商店里买,炒菜、吃面得去国营饭店,那地方需要粮票,一般是喝面汤的人多,吃面的人少。</p> <p class="ql-block"> 一阵带着颤音的铜锣声招来不少观看耍猴的人,人们围成一圈,有大人有小孩,看着猴子在耍猴人的口令下做着鞠躬、跳跃、跨圈等动作,猴子做完动作就有萝卜吃,不听话就用皮鞭抽。猴子弯腰缩头,动不动就蹲在地上把光溜溜的红屁股藏起来,浑身棕色,毛茸茸的,还通人性,滑稽而可爱。</p><p class="ql-block"> 街角巷边有江湖牙医拔牙镶牙的,穿着白大褂,在红布上摆满人的牙齿和牙模,铝盒里放着拔牙用的器具;有貌似仙人相面算卦的,瘦削的脸蓄着长胡须,戴顶深色瓜壳帽,眼光神秘,说着模棱两可的话;有游医郎中卖狗皮膏药、灵丹妙药包治百病的,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夸大疗效,说得神乎其神;还有出红黑牌赌博的,出牌押牌表演双簧,当托拉黑牛,声东击西,指黑为红,引诱旁人上钩。</p><p class="ql-block"> 马戏是孩子们的最爱,能见些平时见不到的动物,比如骆驼、蟒蛇。观看到杂技表演就更是增长见识了,可以在同学面前炫耀好长时间。龙王庙剧场里看戏看电影的人也不少,看电影是以年轻人为主,看戏是老年人居多。</p> <p class="ql-block"> 骡马市场设在“河头起”的河滩上,人相对少些,牛羊粪、骡马粪一坨一摊的,异味很重。那里,大架牲灵站着,任由买主拉上遛,看外形、看走步、看牙口,有时累得不行想卧下歇会,来了买主又得听凭使唤。它们整天忍渴挨饿,把肚子吊在半空中,即使生气,牛是哞哞叫,驴是啊啊地吼,别无他法。同类相见,会头挨头,相互闻闻,擦擦,好像问候似的,驴有时会打个响鼻表示一下。</p><p class="ql-block"> 人走近羊群,羊会慌忙朝一块聚拢,四个小蹄轻盈而急促地走着,地面被敲打出发白的蹄印;它们短时间内就簇拥在一起,并顾盼左右,咩咩地叫着,声音低沉而嘶哑。如果你只看它们的腿和蹄子,那种雪白灵巧的起落就是在跳舞。特别是拉屎的时候,羊粪颗粒像断线的玛瑙似的哗啦啦地滚落在地,圆圆的粪蛋,黄黑色而发亮,看起来很干净,不怎么令人生厌。</p><p class="ql-block"> 在骡马市场里你总能看见一群人围在一起,内行的人用双手把牲口的嘴掰开,通过牙口看老小;敲敲牙齿,捏捏后胯,拉着缰绳走几圈才决定买与不买。要成交少不了“牙行”的从中撮合,拉住买卖方一方的手,或在袖筒里或直接捏手指头,捏码子讲价钱,“这个整、这个零”,来回几次,有时一方不接受对方要价,起身离开,牙行又强追回来,最后拍肩拽手成交。</p><p class="ql-block"> 成交后,牛被牵走时,睁着大眼睛,眼里噙着泪水,无奈地摇着干燥的尾巴,反刍着,发出哞哞声,装作悠闲的样子,慢腾腾地让人牵着鼻子走。驴不顺心会摇着尾巴,后腿甩起来踢人。猪仔不懂事,只知道叫唤,蹄子上提起来就可以带走。大点的羊认得主人,卖掉的话,它四条腿蹬地赖着不走,绳子拉不动,又是拉又是推,或者喂点吃的哄着走,即使买到家也得一段时间才能适应新主人。还有粘主人的牲灵,非得跟上主人送到卖主家。</p><p class="ql-block"> 会场有给骡马钉掌的,用缰绳把骡马栓在一棵树上,不让它走动,再拿一根麻绳把它的一条腿拽起来,放到备好的小木凳上,用割刀修理蹄子上的老茧,有时割的深,伤到肌肉,牲灵会有反抗,于是要么挣脱被割的蹄子,要么身体前倾以躲避再次伤害,如此多次,直至把老茧全部削掉。掌是铁制的,铁匠掌握的是普通尺寸,给每一个蹄子钉的时候,就得根据实际撑大和缩小一些,铁钉顺着预留的孔钉进去,把露出的钉头打弯,总之让蹄子不受磨损,走起路来轻便一些。 </p> <p class="ql-block"> 赶会时买卖东西是一方面,会期走亲访友也是一项重要内容,平时没机会,赶会来了总不能不相互见见。家住柳林附近的人都会支起锅灶,备好吃的,加满水缸,做好迎客的准备。到时候,家家亲戚朋友盈门,寄放东西的,借水喝的;到吃饭时更是家里院里都是人,有的还要晚上住,能用的被褥都用上,能睡人的地方都有人睡,炕上挤得满满的,箱子上,甚至地上也铺个竹帘就睡人。晴天还好说,一遇雨天,那就麻烦了,“天留我不留”,主家和客人两不开心。</p><p class="ql-block"> 这就是我记忆中儿时的“四月十八”。</p><p class="ql-block"> 2022.4.25</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