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的花朵—油纸伞

Pluto.

<h3>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br>结着愁怨的姑娘。<br>一百年前,油纸伞在戴望舒的笔下写尽了朦胧的江南烟雨;一百年后,油纸伞在互联网上征服了了万千网友的芳心。<br><br>黑白居,青石巷,<br>柳絮纷飞墨点香;<br>烟花笑,雨朦胧,<br>伊人持伞独自行。<br><br>白墙黑瓦青石板,细雨小巷撑着油纸伞的姑娘,戴望舒的一首《雨巷》描绘出多少人梦中江南的美好。</h3> <h3>油纸伞工艺源于中国,兴盛于唐朝,也曾走出国门,传到了亚洲各地。2008年,油纸伞被列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一代又一代的非遗传承人续写着油纸伞的故事。油纸伞是中国传统工艺品之一,起源于中国的一种纸制或布制伞,使用历史已有1000多年,被誉为“中国民间伞艺的活化石”。<br>最早雨伞是在春秋末年,是中国著名木工师傅鲁班在野外作业时常遇雨。鲁班的妻子就想做一种能遮雨的东西为其遮雨。她把竹子劈成细条,在细条上蒙上了兽皮,样子就像个“亭子”,收拢如棍,张开如盖。<br>东汉蔡伦发明纸后,就出现了用桐油刷在扇面以防止水的油纸伞,而在古代文人雅士都会在上桐油前在伞面上题诗作画,以遣情怀。宋时称绿油纸伞。</h3> <h3>油纸伞在唐朝时期走出国门,曾到访过日本、朝鲜等国家,日本早期将油纸伞称为“唐伞”。日本传统舞蹈也会以油纸伞作道具,茶道表演时有会使用到“番伞”。<br><br>以后历代均有改进,有纸伞,油伞、蝙式伞,最后形成今天的大众用品,使用至今已1000多年。</h3> <h3>油纸伞是被寄予着人们的一份情愫。<br><br>伞形为圆,寓意美满、团圆<br>中国传统婚礼上,新娘出嫁下轿时,媒婆会用红色油纸伞遮着新娘以作避邪。油纸伞也是陪嫁中不可或缺的物品。“纸”与“子”谐音,有“早生贵子”之意,圆形的伞面则取其“圆满”之兆,象征婚姻圆满。这一习俗,现今在台湾及东南亚等地的客家族群中仍然广被采用。</h3> <h3>金榜题名、一帆风顺<br>在中国古代,赴京赶考或做官上任,背上包袱里除书本外,一定会带一把油纸伞,即“包袱伞”或“保福伞”,预祝路途平安、高中状元。竹报平安,节节高升<br><br>伞骨为竹,竹报平安,节节高升。<br>“纵使千根骨,终归一点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亲友之间以油纸伞相赠,表示愿与对方心连心、共命运、风雨同舟。<br><br>祭祀是中国传统礼仪中最重要的仪式,很多地方都有用油纸伞祭祀祖辈先灵的习俗。这一习俗来源于中国古代帝王出行都会打着黄盖伞,表示至尊无上。用油纸伞祭祀祖辈先灵,也是希望其在阴间地位显赫,不受苦受难,可早日投胎转世。</h3> <h3>手工油纸伞的制作过程,前前后后分削伞骨、绕边线、裱纸、上柿子水、收伞、晒伞绘画、装伞柄、上桐油、钉布头、缠柄、穿内线等十几个步骤。<br><br>伞骨<br>传统的油纸伞多为竹制伞骨。对制作伞骨的竹子也有严格的要求例如泸州油纸伞,伞骨选用的是蜀南竹海等地海拔八百米以上的深山老楠竹,茎直节少,韧性大、弹力强,并经防霉、防蛀等工序处理。伞架竹条需要手工削制,经过砍竹,锯竹,刮青,劈骨,钻孔,穿线等多道工序。</h3> <h3>伞面<br>油纸伞的伞面有油纸和绸面两种。绸伞遮阳,油纸伞挡雨。《天工开物》云:“凡糊雨伞与油扇,皆用小皮纸。”<br>制伞的皮纸则选桑树皮,把桑树皮煮软、清洗、捣烂、再洗、漂白,然后用布捞起多次增加厚度,再于阳光下晾干。好的油纸伞伞面采用三层纸,贴合紧密的三层纸的伞面,保留了热胀冷缩的空间,能避免开裂和不平整。<br></h3> <h3>桐油<br>桐油是一种天然环保的植物油,有极强的防水性,耐高温,耐腐蚀,耐老化。在我国传统的制伞工艺中,都是用桐油刷在伞面上来达到防雨的目的。桐油分为生桐油和熟桐油,只有熬制成熟桐油才可以用于制作油纸伞。桐油经过独特的工艺熬制后,还需要手工均匀涂抹在伞纸上,达到防水,光亮,平整的目的。桐油会极大程度的提高伞的韧性,这样的伞经雨水淋过之后会有“包浆”,使得伞面透亮,色泽纯正,有极强的欣赏价值。<br><br>穿线<br>油纸伞分满穿和半穿。满穿是指穿满整个伞里侧,这样使得伞更加坚固。半穿则是只穿了伞的上半侧或者下半侧,看起来更干净简单。穿线的成功与否取决于钻孔时孔的位置是否准确,穿线多用彩线,红线最多。棉线整齐规律的排布交错,使得撑开伞时在伞的内侧也是一种整齐划一的美。<br><br>一把小小的油纸伞,要经过100多道工序,从伞骨的选材到伞面的晾晒,每一道工序都是一段美妙的艺术创作之旅。</h3> <h3>因而在文人的笔下,油纸伞总免不了与爱情相关。江南的绵绵细雨,长街曲巷,粉墙黛瓦,青石板路上打着油纸伞或踽踽独行,或并肩漫步的青年男女……构成了一幅幅美妙的画卷。油纸伞被定格成极具辨识度的中国符号。</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