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乐与悲伤

西翠飞

<p class="ql-block">希腊哲人赫拉克利特关于“隐藏的和谐”一义,使我记起了旧时代的一位中国哲人的话语:</p><p class="ql-block">他说:“悲伤,原本就是与喜乐交织在一起的;但它们的存在只是为了使喜乐更加香甜、更加深沉,因为,悲伤只是世代的悲伤,而喜乐却是永恒的喜乐。”然而,若要注心一处,存一个梦想,与自我收获一场刻骨铭心的深度遇见,还不得不在诸种悲喜交集的境遇当中觌面相会。</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生命中最大的问题,就是“认识自己”,这个在印度的文化中,就是“自我知识”(Self-Knowledge)的寻找,为此,需要走过很大的世界,了解各种非我的现实,世界的旅者,只有扣过每一个陌生人的门,才会找到自己的家。为此,人生的功课就是行远登高,探索极致,而与此同时,必须保持平衡之力,否则,会危及存在的真实面容之获知。</p><p class="ql-block">人生确实是有严峻的一面,所以,不免于有困厄与困顿,但是印度有句古老的谚语说的真是好:“事情到最后,一定是皆大欢喜的,如果不是皆大欢喜,那一定是还没有到最后。”</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觉醒,或觉悟,指的是意识的提升与突破,而不是指内外身心的平安。譬如疼痛发生时,如何才叫做正念?正念是不判断该事情发生的好坏,而必须有发生时意识的全然之在场,与含弘稳健的接纳之受力,深悉其中的无常。且因疼痛时,人很难不在场,所以,负面疼痛的发生,必然是对意识的扩展、提升与强化,从而具备了生命中的正向意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薄伽梵歌》里是这样告诫我们的,真正稳健的人们,不应仅仅期望我们得到那种最有利的、最安逸的结果,我们还应该接受所有的结果,并把所有的结果都当做是至上的恩典,这个恩典就是祭余(Prasada),这叫做"恩典智性"(Prasada Buddhi)。在诸瑜伽里,这也叫做顺从、或臣服于主的意愿。其实,这里隐藏着一种微妙的生命内在转化的艺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把毒药化成蜂蜜,其要旨是,不与负面的感受,或负面的情绪合作,同时需要切记的是,不去压制它,惟意识的全然在场,接纳所有的发生。这些毒药才会被人们转化成生命与意识的深度滋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把毒药"化"成蜂蜜,而不是把毒药"当"作蜂蜜。化,这是心灵的功夫;当,这是自我的欺瞒。因为消极性只会引起更多的消极性,愤怒则会带来更多的愤怒,敌意也是这样,带来的只能是更多的敌意。故一旦陷在此种负面的、消极的生命对待当中,便不是你行动的时辰,便是接纳,便是不如守中。否则,就必会陷入更深的业力纠缠当中,越陷越深。 其精神,就是局部的不协,纳入了整体的一致,恰似音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其实,音乐之中的每一段曲调,都是完美的,它们是在不完全之中展示完全,自局部中展示整体的存在。这种展示,就是通过一种爱与联结,通过瑜伽的精神。在音乐里面,这就是音符的本义了,局部的音,唤醒的是整体的存在,局部的忧伤,触发的是整体的欢愉,千里影响,符契若是。</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生命通过一个极点走到另一个极点。赫拉克利特说这是秘密,这是隐藏的和谐。如果没有变化,生命将是凝固的。如果你不能走向对立面,一切都会变得乏味无聊。深度来自流动到对立面。</p><p class="ql-block"> 于是,摩耶世界的变动不居,就此而论正是天大的好事,因为这种无常会把一个处于低谷的你,再重新送回到一个高峰的你。这在中国的道家那里也有许多的提醒。</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通常,在二元世界中有一半的时间,人们需要等待,又有一半的时间,人们需要创造。等待与创造,就是整全的人生。等待,便会出现一个时机,一旦契入,便当行动与创造,把正向的、积极的自己有力地表达出来。换言之,当你完美的时候,当你处在圣人一般的完美的生命状态之时,这是最好的行动的点。一切低谷,需要等待,一切高峰,需要创造。这是刚健有为的一个正面的人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中国的《周易》一书,其吉凶悔吝之论,皆在指向这至大的圆满要义,等待与创造,接纳与健行,正是乾元与坤元的精神。而印度的《薄伽梵歌》〈2:50〉则认为,这样行动而不粘滞的人,便是最优秀的行动瑜伽士,他们今生就有望从"罪恶和美德"中解脱出来,得终极的自由。</p><p class="ql-block"> 是的,这就是“隐藏的和谐”,一个又一个时代的我走了,我们免不了一次次卷土重来的悲伤,而浩大的生命之流本身,却仍旧是一个大大的喜乐,一个大大的、永恒而未解的存有之谜,在这浩瀚的一体同流期间,无数众生心的升起与灭去,亦已存殁无记,如恒河之浩瀚无量的沙数本身。"并观人世的悲喜无常,尤其是并观人的生死",此是合天地之德的大人之所应然。</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文字来源:闻中老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