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四月花似锦,成长正当时。为促进国培学员专业能力提升,在2022年4月24日,濮阳县第二实验小学开展了“国培计划(2021年)——濮阳市自主选学小数六班第3组微型课展示活动”。</p> <p class="ql-block"> 在计算课教学的选择上,我们达成一致选择了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有余数的除法》。新的课程标准指出,动手操作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形式,是提升课堂效率、优化课堂教学的有效手段。《有余数的除法》这部分学习内容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两部分内容相互联系,具有互补性,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延伸。这部分内容也是今后继续学习除法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必须学好。</p> <p class="ql-block"> 第一位展示的是田静老师。她注重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课堂上,老师多次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追问,引导同学们把话补充完整。说出这样理解的理由,鼓励同学们存在不同的思考方式,特别是在分六个草莓和分七个草莓的列式对比的新授环节,循序渐进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把主动权留给学生。</p> <p class="ql-block"> 第二位展示的是李丽革老师,李老师的课前游戏设计巧妙,你猜我找为新课教学埋下了伏笔,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材挖掘深入,理解透彻,可见李老师对课标的研究很深入,并且理念也能够落到实处。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尤其在对于数问题的处理上,做到层层递进,层层深入,注重学习习惯的培养,课堂纪律井然有序,学生书写整齐完整,评价性语言丰富多样,妙趣横生。</p> <p class="ql-block"> 第三位展示的是袁红亚老师,袁老师挖掘生活素材,巧妙整合课程资源。她依据自己所追求的,想要达到的目标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进行了选择,组合再造,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在课。教学设计层次清晰,环环相扣,首尾呼应,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教学目标落到实处。</p> <p class="ql-block"> 第四位展示的是魏瑞芳老师,魏老师课堂思考比较理性,语言简洁,要求学生有清晰的表述。缓缓紧迫的环节设计以文字方式呈现,让学生静静地独立活跃,理性的思考及语言的精炼。也正是因为有了理性思考,才能在环节的构建上力求简洁有效,练习设计紧扣教学重难点,注重针对性和实效性,课堂中少了哗众取宠的学习材料以及形式化的学习方式。</p> <p class="ql-block"> 第五位展示的是董荣荣老师,董老师较好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这节课内容对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尽管如此,宋老师再出示每一道例题之后,也都让学生先亲自动手尝试,积极思考后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答案,然后通过学生相互讨论得到正确的结果,老师始终没有发挥权威的作用。这样既能让做对的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同时出现错误的同学也能从中吸取教训,错在了哪里?同时还能使学生的大脑始终处于积极的状态之中,避免了课堂上被动的接受。</p> <p class="ql-block"> 第六位展示的是宋玖丽老师,宋老师的课堂给予学生较大的自由空间,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对问题实行猜测,验证等。学生大胆参与,积极思考,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体。而教师的主导作用也是发挥的恰到好处,如引导学生理解,重复摆。即增加小棒继续摆的含义并示范,以及把动手操作后要交流的问题罗列出来,便于学生语言的组织,真正起到了一个引导者促促进者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 第七位展示的武会芹老师,武老师在进入本节课学习时,吴老师能根据二年级学生的特点及年龄小,比较喜欢直观的认识学猩进行摆小棒的活动,从而引出有余数的除法横式表示方法。武老师在设计上比较合理,层层深入,再利用小棒根数的增加时,使得学生进一步思考余数的问题,从而利用实物摆小棒到抽象的一种数学思考。</p> <p class="ql-block"> 第八位展示的是白俊花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白老师明确本课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结合教材,利用教材,承认教材是知识的载体。在充分把握教材知识点的前提下,灵活处理教材内容,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用分东西来引入,提出了开放性问题,从而满足更多孩子内心的渴望和需求,孩子的学习热情和爱好很轻易被激发出来,为后面的教学活动做好铺垫,从而达到突破重点,突破难点的目标,呈现给大家与众不同的一刻。</p> <p class="ql-block"> 第九位展示的是田雪莉老师,田老师在教学让学生体验不能平均分的现象——余数的产生,这一环节中,并不是让学生凭空的去想、去算,而是通过用圆片代替,让学生去摆,去操作,自己发现什么时候能平均分,什么时候不能平均分,不能平均分的时候就产生了余数,余数就是平均分后剩下的数。教学过程中通过摆一摆,学生人人动手操作,让学生形象化的理解了余数概念,学生对于数的理解将会更加深刻。</p> <p class="ql-block"> 第十位展示的是孙志萍老师,孙老师在学生最需要的时候把算式出示在黑板上,学生印象深刻,同时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尤其在对于数问题的处理上,做到层层递进,层层深入,衔接无痕。</p> <p class="ql-block"> 最后数学组贾红霞主任肯定了各位学员们的优点,每位老师在微课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与心灵上交流、互动的教学模式,真正的展示出老师们聚焦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下的扎实基本功。并指出了不足之处,应怎样改进才更完美。</p> <p class="ql-block"> 从今天的微信课展示过程中,我们收获了很多,从老师们精彩的展示中,更深切的体会到了,教师一定要多花心思去分析教材,钻研教材,把题设计的新颖,趣味性强,时效性强。</p><p class="ql-block"> 什么样的课是好课?我们认为学生喜欢上的,能牢牢地吸引住学生,让学生在趣味的环境里轻松的学到知识的课就是好课。一节好课不一定上的花里胡哨,热热闹闹,各种信息化手段非得都用上。它需要的是教师沉下心来好好的钻研教材,研究教法,精心设计,多一些预设,才会有新的生成。</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此次微型课展示活动,让老师们收获满满,不仅给老师们提供了一次良好的学习机会,更是一次思想的碰撞、理念的交流,也是老师之间业务切磋、相互学习、提升自我的有效平台,在这样的研讨气氛中,我们的教学质量将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将在更高效的课堂中得到有效提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