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援沪日记

欧阳娟

<h3>不知不觉来上海已经12天了,我是一名吉安第二批援沪医疗队队员,是两个孩子的妈妈,更是一名党员,一名医务工作者。4.12我接到医院通知,因新冠疫情防控需要,省卫健委指示,我将作为吉安第二批援沪医疗队队员去往上海进行期限不定的抗疫一线任务。当时听到这个消息我心情既沉重又不舍,沉重的是怕专业问题我无法胜任未知的抗疫任务,不舍的是两个孩子还尚小,只有两个老人家,万一生病或发生意外情况怎么办?但我是一名党员,也是一名医务工作者,我的使命不容我拒绝,我必须接受任务,带着朋友、经管患者的鼓励与祝福勇往直前!</h3> <h3>4.12我随由上海市东方医院吉安医院王善金领队的第二批医疗队抵达上海,4.15 05:30来沪我接到任务进入北蔡社区进行采核,别小看采核酸,它能学到很多东西,这给我进入舱内工作有很大的帮助,晚上20:30结束采核,那天采集核酸共1587例。回到酒店简单的吃了点面包,紧接着参加视频会议,做入舱前的岗前培训,我们必须做好充分准备,才能减少医护的感染并给予患者更多的帮助。</h3> <h3>4.16在我们王院长紧锣密鼓的筹备下,我们方舱保税区爱都路方舱正式收治病人,因为我们接手的是新的方舱,方舱的建设及运营管理遇到很多困难,但在王院长的领导下,队员的协作下都一一化解,我们的管理、运营以及与第三方人员的协作都逐步正轨精准化,截止4.24我们60人的医护人员已收入患者3378人次,出2251人次,目前收治还在继续增长。</h3> <h3>作为第5组组长的我,我主要负责小组的管理、协调跟医疗,我们第5组成员,来自不同的单位,有新干的何相平老师,尹珊老师,杨帆老师,徐露,胡珍珍,吉安县的曾林辉老师,我们本院的同事易雨霞,工作中我们互相鼓励,互相帮助,起初面对庞大的的病患量,虽然大家已经很努力,但仍有点力不从心,通过慢慢的磨合,沟通,我们分工合作,责任到位,何老师负责感控,尹老师负责双阴性患者的解离工作,杨老师负责电脑运作,数据汇总,加上其他成员曾老师、胡老师、徐老师的支持与配合下,我们高效且零失误完成了舱内的工作,我们被称“铁娘子军”。</h3> <h3>另外我作为我们方舱的数据管理员,需要承担方舱的数据管理工作,我每天得收集、统计并汇总各种数据的数量,并在每天的9:00、14:00、17:00、23:00更新数据,时时关注群里消息,以填报各种临时数据报表,数据可以反应一个方舱的运行情况,也是评估当下疫情现状的客观数据,需绝对的细致与耐心,起初因为系统不完善,数据来源困难,尽管因为做好这项工作,熬夜成常态,但仍未达到满意效果,不良情绪开始增长,感到烦躁、沮丧、挫败而自我否定,我向领导提出,我可能不适合继续做下去,而这个时候感谢我们总领队王院长的榜样的力量,他告诉我“困难是有的,但我们应该是迎难而上,而不是迎难而下”,并指导我工作上不能单打独斗,需大家的配合,团队的合作,通过领导的鼓舞与指导,我调整心态,重新思考,找到方法,与各组长的联系沟通,逐渐把数据精准化。</h3> <h3>感恩与我并肩作战的伙伴,感谢困难,让我们一次次成长!最后再次感谢我们5组的姐妹们,宋老师,何相平、尹珊、杨帆、曾林辉、胡珍珍、徐露、易雨霞!感谢我们每个组组长郭建华主任、万里飞主任、李惠芝主任、王风婷老师、杨志龙老师、刘鸷老师、郭谦老师、欧阳威老师对我工作的协助与配合,特别感谢王善金领队对我们的鼓励、信任与支持!</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