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囊》是中国当代作家蔡崇达创作的散文集,首次出版于2014年12月。该书讲述一个名叫东石的福建渔业小镇的风土人情和时代变迁,记录了作者与故乡、家人、好友之间温情而又残酷的故事。作者虽以苦难为题材,但却是以超越困难、寻找与苦难和解、救赎心灵的方式来立意,整体基调虽忧伤但不颓废,文本中散发出一种明朗向上的精神力量。 1.我不置信成熟能让我们所谓接受任何东西,成熟只是让我们更能掩耳盗铃。<br>2.这样的觉得,不猛烈,不明显,只是淡淡的,像某种滋味。只是任它悄然的堆积着,滋长着,会觉得心里沉沉的,闷闷的,像是消化不良普通,我知道,这可能就是所谓的悲伤。<br>3.从本质意义上,我们都是既失去家乡而又无法抵达远方的人。<br>4.路过我们生命的每个人,都参与了我们,并最终构成了我们本身。<br>5.我常对朋友说,理解是对他人最大的善举。当你坐在一个人面前,听他启齿说话,看得到各种复杂、精密的境况和命运,如何最终雕琢出这样的性格、思想、做法、长相,这才是理解。而有了这样的眼镜,你才算真正“看见”那个人,也才会察觉,这世界最美的风光,是一个个活出各自容貌和体系的人。 读蔡崇达的《皮囊》,有种意犹未尽、不想读完的觉得。正如韩寒说的:“慢一些,不争一些,或许得到更多,抵达更快。”刘德华也说:“由于当下,都有着普通人就会有的阅历或感悟,所以共鸣。”在小编看来,这本名为《皮囊》的书,实则在写心。<br>《皮囊》,是蔡崇达写给光阴的故事,关于灾难、关于理想、关于自我。大家都在说,有趣的灵魂胜过美观的皮囊。当读到蔡崇达的这本《皮囊》,发现这是一本“认心又认人”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