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弘⼀法师,在俗时的名字叫李叔同,青年时是⼀个进出名场、潇洒⽆羁的风流才⼦,后半⽣成为芒鞋布衲、苦修律宗的空门⾼僧。他被林语堂誉为那个时代最有才华的天才之⼀,也因为其剧变的⼈⽣轨迹,⽽被世⼈视作是⼀个传奇。</p><p class="ql-block"> 林语堂:“李叔同是我们时代⾥最有才华的⼏位天才之⼀,也是最奇特的⼀个⼈,最遗世⽽独⽴的⼀个⼈。”</p><p class="ql-block"> 张爱玲:“不要认为我是个⾼傲的⼈,我从来不是的,⾄少在弘⼀法师寺院围墙的外⾯,我是如此地谦卑。”</p><p class="ql-block"> 在中国近百年⽂化发展史中,弘⼀⼤师李叔同是学术界公认的通才和奇才,作为中国新⽂化运动的先驱者,他最早将西⽅油画、钢琴、话剧等引⼊国内,且以擅书法、⼯诗词、通丹青、达⾳律、精⾦⽯、善演艺⽽驰名于世。</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1880年10⽉23⽇,李叔同出⽣于天津市三岔河⼝附近⼀户富有的盐商之家。李叔同系⽗亲第五个姨太太王⽒所⽣,幼名成蹊,学名⽂涛。</p><p class="ql-block"> 成家后,李叔同携母亲妻⼉定居上海,凭借着诗书的才华,弱冠之年的李叔同,很快成为上海滩上的名流。他风流不羁,与艺伎坤伶过从甚密,时称“天涯五友”。</p><p class="ql-block"> 在多年以后,回顾那段风流的岁⽉,李叔同写下了这样两句词:“⼆⼗⽂章惊海内,毕竟空谈何有。”这两句词写于1905年,李叔同⼈⽣的第⼀个重⼤转折,就发⽣在这⼀年。相依为命的⽣母在上海逝世,这给了李叔同很⼤的击。</p><p class="ql-block"> 李叔同痛下决⼼,决定东渡⽇本留学。在位于东京上野的东京美术学校,作为第⼀批艺术专业留学⽣,李叔同在度过了6年的留学⽣活。</p><p class="ql-block"> 李叔同后来创造了中国近代艺术史上的许多个第⼀,他最早把西洋绘画引⼊国内,最早⽤五线谱进⾏⾳乐教学,创办了中国最早的话剧社。1907年2⽉为赈济国内徐淮⽔灾,李叔同和话剧社的同学们,打算举⾏⼀次义演,经过商议,决定上演法国作家⼩仲马的剧⽬《茶花⼥》。⽽李叔同则担当《茶花⼥》中的⼥主⾓,最后这场话剧在⽇本引起了轰动。</p><p class="ql-block"> 因缘际会,李叔同应邀来到杭州的浙江省⽴第⼀师范学校,做起了⾳乐和美术课⽼师,李叔同⼀改西装⾰履的留学⽣打扮,穿起长袍马褂布鞋,严肃⽽朴素,完全像⼀位教育家了。</p><p class="ql-block"> 李叔同的性格是⾮常⾮常特殊的,夏丐尊因为学⽣宿舍遭到失窃事件,问他怎么办的时候,他劝他⽤⾃杀的⽅法来感化学⽣,应该讲是⾮常极端的,当然夏丐尊是没有这样去做。在上课的时候,他会⾮常郑重其事地向学⽣鞠躬,学⽣犯了过错的时候,他会让他们留下来,就是⽤⾮常低三下四的声⾳对学⽣说,今后痰不要吐在地上。然后讲完以后,他还要再向这个学⽣再鞠⼀躬,你现在可以⾛了。那么他的教育⽅法是这种⽅法,完全是感化的。他做教师有⼈格作背景,好⽐佛菩萨的有“后光”。</p><p class="ql-block"> 在李叔同的主持下,学校的艺术教育⽓氛⼗分浓厚,他开创了中国⼈体模特进⾏美术教学的先河。</p><p class="ql-block"> 教师李叔同以其⼈格魅⼒、深厚的中西⽂化底蕴,培养了⼀⼤批⾳乐和美术的优秀⼈才,从中华民国初年到民国⼆⼗年间,南中国⾳乐界⼈物,⼏乎都是李叔同的薪传,不是他的学⽣,便是他学⽣的学⽣。</p><p class="ql-block"> 1918年农历7⽉13⽇这天,李叔同最后⼀次以世俗中⼈的⾝份,⾛在通往校门的林荫路上,从这⾥离开,结束了世俗⽣活,遁⼊佛门,法名演⾳,法号弘⼀。李先⽣的突然出家,在学校⾥引起了巨⼤的震动。</p><p class="ql-block"> 李叔同没有正⾯解释过⾃⼰出家的原因,⽆论是在叔同旧⽇的挚交好友,还是他的⽇籍夫⼈看来,这个转变都有点“不可捉摸”。众说纷纭中,丰⼦恺的解释较为中肯,⼈的⽣活可以分作三层,⼀是物质⽣活,⼆是精神⽣活,三是灵魂⽣活,有的⼈做⼈认真,满⾜了“物质欲”还不够,满⾜了“精神欲”还不够,还必须去探求⼈⽣的究竟。</p><p class="ql-block"> 弘⼀最终以苦⾏僧终其⼀⽣。他将失传700余年佛教中戒律最严的南⼭律宗拾起,清苦修⾏。</p><p class="ql-block"> 20世纪的中国佛教界,有四位⼤师的名字同放光辉,他们是虚云、弘⼀、太虚、印光,弘⼀⼤师最终成为南⼭律宗第⼗⼀代宗师。李叔同每做⼀种⼈都⼗分像样,好⽐全能的优伶,起⽼⽣像个⽼⽣,起⼩⽣像个⼩⽣,起⼤⾯⼜很像个⼤⾯,所有这⼀切都源⾃于他性格上的⼀⼤特点,“认真”的缘故。</p><p class="ql-block"> 1942年10⽉13⽇,他写下这副字成为绝笔,“悲欣交集”四个字。这样随意地写在⼀张⽤过的纸上,⼩巧拙朴,毫⽆雕饰。“悲欣交集”的旁边写了三个略⼩的字,“见观经”。</p><p class="ql-block"> 三天后,弘⼀⼤师沐浴更⾐完毕,在念佛声中保持吉祥卧姿,安详圆寂,留下舍利⼦500多粒。</p><p class="ql-block"> 弘⼀⼤师的⼀⽣充满了传奇⾊彩,63个流年,在俗39年,在佛24年,为世⼈留下了咀嚼不尽的精神财富。他是中国传统⽂化与佛教⽂化相结合的优秀代表,是中国绚丽⾄极归于平淡的典型⼈物,被赵朴初先⽣评价为:</p><p class="ql-block"> 深悲早现茶花⼥,</p><p class="ql-block"> 胜愿终成苦⾏僧,</p><p class="ql-block"> ⽆尽奇珍供世眼,</p><p class="ql-block"> ⼀轮圆⽉耀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