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沪日志—暗夜终有破晓时之抗疫“四最”

单医生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 有一种病毒,叫来势汹汹,</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 有一种疫情,叫猝不及防。</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 </b><b style="font-size:20px;">—抚州市立医院</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单波援沪日志</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生活不是喜剧,现实比剧情骨感。</b></p><p class="ql-block"> 你是一艘船,突遇狂风暴雨,剧烈的颠簸,惊醒了一座城。我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我,很平凡。用心编辑的方块字,等待黎明的复活。</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时间就像卷笔刀,我们都是笔,有的人被卷啊卷,笔芯就断了,有的人头就尖了,有的人花边很漂亮,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一种叫2B的笔,只有它们能做选择题,人生如果是选择题,那我很确信的是这次援沪的选择和决心! </p><p class="ql-block"> 新冠卷土又重来,勠力同心病毒摧。自4月2日接卫健委紧急援沪通知,我主动请缨,至今已有21天了,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员,我的白大褂左胸前始终别有一枚党员徽章,把特殊责任扛在肩上。</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8px;">最高的颜值是“大白”</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一封封请战书,急迫而铿锵,一个个手印,鲜红而滚烫。</b>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白衣执甲,直面疫魔。他们握指成拳,同心抗疫,守护春天。<span style="color:rgb(1, 1, 1);">召令之后,未熄的万家灯火,把这座城的夜,照得铮亮。</span></p><p class="ql-block"> 此刻的上海,再一次站在了风口浪尖,当疫情像恶浪翻滚,病毒像魔鬼肆虐,基层干部冲在一线,中国共产党员走在最前沿。每一声心急如焚的嘶喊,都是在同病魔厮打,每一次大汗如雨的奔忙,都是在与病毒赛跑。“<span style="color:rgb(1, 1, 1);">不漏一户、不落一人”,是对人民的责任和承诺,面对病毒传染性之大、传播速度之快,毒株变异性之强,坚持“动态清零”,2.7亿老年人,2.5亿少年儿童,是病毒</span>袭击的重点目标,面对陡然增长的病例数,比责怪更紧迫的是行动,比埋怨更重要的是理智。</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1, 1, 1);">互帮就是自救,抱团方能取暖,</span>传播恐惧等于扩散病毒,制造伤害就是撕裂伤口。</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我们每个人都怀揣着对这座城市无比的热爱和浓厚的情谊投身到这场共抗疫情的战斗当中。此时此刻,勇敢的我们正和来自全国各地千里驰援的守“沪”者们一起同心并肩,用实际行动诠释战役必胜的决心!</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最温暖的身影是“团队”</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疫情当前,爱不隔离。</b>最让我感触深刻的是在拼搏中展现的我们团队团结的力量和抗疫人的责任与担当。党员同志带头引领,没有人为临时的变动而抱怨,有的只是顾全大局。面对各种临时状况,大家迅速地调整好思想状态,紧跟领队的指挥棒,用最高的效率收治病人,向患者交出满意的答卷。大家在思想上都时刻准备,哪里有需要就冲锋到哪里。</p><p class="ql-block"> 我们的组长<b style="color:rgb(237, 35, 8);">韩军辉同志</b>,他强调道<b style="color:rgb(237, 35, 8);">“进了舱,每天放在心尖上的,挂在嘴边的就是安全、安全还是安全。我们一个都不能少。”是的!一个都不能少……</b></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从穿上防护服戴上N95的口罩和防护面屏,到舱内忙于处理各种工作的协调。由于口罩和防护面屏的隔阂,一进入舱内就进入了“囔喊”的模式,一出舱就进入安静模式,此时队友们会无声的递过来水和润喉糖,这也是我们团队<b style="color:rgb(237, 35, 8);">心照不宣的默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最亲切的声音是“有我在”</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一个方舱一个家,方舱有爱方有爱。</b>急患者所急,想患者所想,当得知一位患者家属家中有一位88岁老母亲,老母亲一直是保姆在照顾,这天家属接到保姆电话,自己出现低热伴咳嗽,电话内尤其彷徨紧张,电话这边焦急万分,患者着急地直跺脚,这可怎么办?还有老母亲一人在家。</p><p class="ql-block"> 见状我马上走上跟前,患者也急忙将电话给了我,我通过询问病史及症状,指导其先不要恐慌,您不要害怕,“听我说,<b style="color:rgb(237, 35, 8);">有我在</b>”。</p><p class="ql-block"> 家中可有其他人,您戴好口罩,保持相对安全距离,您家里是否备有新冠抗原检测试剂,话音刚落,有有有,我有,那好,您立即为自己做一个抗原检测,10分钟后看结果,<b style="color:rgb(237, 35, 8);">阳性结果为C和T均显示红色条带,阴性结果为C显示红色条带,如果C处不显示条带,则提示检测结果无效。</b>您不要着急,多喝水,再给自己测量一下体温,10分钟后新冠抗原检测为阴性,体温37.1℃。阿姨如果您有任何不适,及时联系小区服务点,不要盲目揣测自己病情,现在也不发热了,有任何情况及时联系就诊好吗?第一时间解决患者提出的问题,为患者解决燃眉之急。</p>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37, 35, 8);">“医生,我的核酸结果怎么样?”</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医生,我咳嗽、腰痛、咽痛”,</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医生,我什么时候可以出去......”</b></p><p class="ql-block"> 一早到深夜,这样的对话场景每天都在方舱内外发生着。这里是个偌大的方舱医院,时刻需要救治患者,又像是个小小的社会,反映着百姓生活的点点滴滴。 </p><p class="ql-block"> 而转运患者的工作,也时常在方舱内进行。一位患者的转运,往往会花费数个小时在协调和沟通上,通知可以出舱的患者填写好去向。</p><p class="ql-block"> 我调侃自己道:“现在练就了一上车就睡的本领,因为这是最快恢复战斗力的方法。”</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37, 35, 8);">“我要与患者在一起”“患者有需要,我们都会在”,朴实的话语,特别的记忆,定会留在这个春天,留在患者和医者的心里,上海,加油!</b></p><p class="ql-block"> “这次疫情也是上海的一场大考,我们都在决赛圈里努力。让我们全力以赴,一起加油,一定能取得好成绩!”</p><p class="ql-block"> 新国博方舱医院N3舱自4月4日晚开舱,开舱不到24小时收满1500张床位,至今日符合出院标准的患者已逾1400人。让这个方舱真正“转”了起来,“大白”们忙碌又快乐。相信在信息支持保障上能实现更多的功能,实现更及时的监控和管理之后,在符合出院标准患者转运通道更顺畅之后,我们能为更多的患者提供服务,早日实现“动态清零”目标,恢复这个城市往日的模样。</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最有风度的是“理解”</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医患并肩,拨开迷雾见日光。</b>有人说:“一个偶然的因素,我被“留”在了疫情阴影下的这座城市里。之后的日子里,我相伴于它的身旁,时时感受着疫情中的特殊上海,火热的心和激情的泪,随这座城市一起跳动和流淌”……</p><p class="ql-block"> 在新国博方舱N3方舱医院里,有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患者自发组织了一支志愿者服务队。“方舱是新建的,里面人手不多,我看医生和护士们都太辛苦了,一直在为我们不停地跑来跑去。我就招呼上周围的几个病友,大家一起来帮帮忙啊。发发饭,打扫打扫,我们还是可以的,你们太辛苦了,我来我来,这么重的东西让我来搬,你们多休息一下……</p><p class="ql-block"> 每每她们这么说,我都感到很温暖,<b style="color:rgb(237, 35, 8);">我们不再是孤军奋战</b>。这一刻所有的辛苦像是都消失了,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p><p class="ql-block"> 一位志愿者说道:“你们上班的时候是不吃不喝的,要这样挺到至少6小时,太不容易了。”医患、护患互相理解、彼此信任,画出方舱“同心圆”。</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医患、护患同心,并肩抗疫,勾画出了这人世间最美的风景。在新国博方舱N3舱的这段生命“足迹”对每一个人来说,必将刻骨铭心。</p><p class="ql-block"> 方舱像个大家庭,大家朝夕相处,互相帮助,每天都上演着感动,志愿者帮忙发饭、打扫……一切都那么的有序。</p> <p class="ql-block">  4月23日上午,我院党委书记王建辉,党委副书记、院长曾小芬分别带队走访慰问我们援沪家属,向援沪家属送去了组织的关怀和温暖。</p> <p class="ql-block">  特别感谢各位领导及同事们在百忙之中亲自为我的家人送去最炙热的温暖和关怀,我从心里表达我最真诚的感谢,我也一定会站好这班岗,我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更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我能做的,便是尽我所能,拼尽全力!坚信这场硬仗很快就会胜利,春暖花开!</p> <p class="ql-block">  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抗疫战场,无论位于定点医院、方舱,还是一样辛苦奋斗的医院“大后方”,虽然身处不同岗位,担负不同职责,一名名共产党员挺身而出,一个个战斗堡垒巍然挺立。</p><p class="ql-block"> “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中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火炬。”这世上,可能确实没有什么超级英雄,不过是每个人都在发光,然后荧光汇成星河,照亮黑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