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为更好地落实课标提出的“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的要求,体现统编教材重视课外阅读,实现课外阅读课程化,把课外阅读纳入教学体系的编写理念,在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我校教师线上参与了“乌鲁木齐市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观摩暨‘世界读书日’研讨活动”。活动全天持续,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先是四位老师进行公开课展示,接着是李世梅老师带来的微讲座和鱼利明老师的精彩评课。</p> 公开课展示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青草国的鹅》分享展示课</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第一节课是卢嘉琪老师带来的《青草国的鹅》。整堂课可以分为三个部分:读懂故事,感受人物,综合生活。</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首先在“读懂故事”环节,先简单介绍了作者,然后藉由故事梗概考查了学生对书籍内容的了解。接着以“你喜欢这个故事吗?说说理由”作为过渡,自然进入“感受人物”环节,具体讨论了“草樱从小女孩儿变成鹅又变回小女孩的这段经历中,哪些人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学们畅所欲言,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见解,对每个人物的理解不拘泥于书上的内容,更是加入了自己丰富的思考,真正体现了读中有思,思中有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最后“综合生活”环节,老师让学生结合个人实际生活,谈谈与书中人物相似的经历,同学们结合人物不放弃,坚强等品质分享了现实生活中自己遇到困难是如何应对的,他们在阅读中不仅读懂了故事,读懂了人物,更通过读书读懂了生活。</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呼兰河传》分享展示课</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第二节课是亢丽老师带来的《呼兰河传》。这堂课的设计十分巧妙,亢丽老师抓住了封面和海报的相似之处,先引导学生观察设计精美的海报由文字和图画构成,然后把课堂焦点着眼于书籍的封面上,通过解读封面、设计封面,充分地展示了学生对这本书的阅读理解。尤其是设计环节,同学们精彩的表现让我惊讶于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还有语言表达能力。</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设计图画时,仿佛他们的手中握着画笔,而大脑里就有一幅画布。有的同学说要用鲜艳的颜色,因为鲜艳的色彩代表希望;马上就有同学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应该用灰暗的颜色,因为书中很多内容比较荒凉压抑;而有的同学则认为构图可以分成左右两部分,左右两边的内容和色彩可以形成鲜明的对比,一边具象一边抽象,一边鲜亮一边灰暗,由此来体现书中现实对立的景象;还有的同学提出可以用灰暗的背景配颜色鲜明的人物。他们精彩的表现实在令人不禁啧啧称赞!封面除了图画还得有精彩的文字,同学们写的书评一字一句都包含着自己对于这本书真实的思考,但是表达形式单一,于是老师提出了更具创意的写作视角:书中人物的视角和本书作者的视角(小萧红和作者萧红)。孩子们的接受度也很高,很快动笔为封面配上了精彩的文字。</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最后,老师让同学们选择一个段落朗诵给全校同学听,用朗朗读书声为这堂课画下了圆满句号。</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鲁滨逊漂流记》读中推进课</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第三节课是杨杰老师的《鲁滨逊漂流记》。杨老师通过对野外探险节目“荒野求生”中两位探险家的介绍引出了本课主人公鲁滨逊,先回顾了课文里的鲁滨逊具有哪些品质,以课内所学为基础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积极性,然后通过学习本书开篇前三段、目录、重点章节一步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可谓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引导同学们去深入阅读。这个过程中,我个人认为有这样几个值得关注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亮点一:对鲁滨逊父亲的“中间”言论的关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亮点二:对同一段鲁滨逊内心独白三个译本的关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亮点三:对鲁滨逊日记前后变化的关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亮点四:对作者标签式的解读。</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课堂的最后,老师给出了阅读建议。这堂课不仅充分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还帮助学生制定了合理的阅读计划,给学生指明了更好的阅读方向,是一堂成功的名著导读课。</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鲁滨逊漂流记》读中推进课</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第四节课是马喜燕老师的《鲁滨逊漂流记》。整本书因为其体量大、阅读时间长,学生容易产生阅读疲倦,阶段性小结即课中推进必不可少。</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马老师课前没有多余的铺垫,直接选择了以挑战答题的检测方式检查学生在前期阅读中对书籍内容的把握,简单直接,效果明显。后面的教学中,教师有序地抛出一个个引人深思的问题,学生看似答到的都是零散的知识点,但是事实上环环相扣,没有跳出老师设置的主题,在师生的问答互动中总结出了阅读方法“相近素材比照读,前后素材关联读”。个人认为本堂课的亮点在于没有一味地的死抓书本内容,更多的是注重学生阅读感受的表达,可谓是“一千个读者读出了一千个鲁滨逊”。同学们都在积极地思考,没有人云亦云,而是勇敢的坚持自己的观点,老师导得好,学生说得妙,这是这堂课最大成功之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最后的总结环节,教师提出了阅读当中不仅要积极思考,还可以对比阅读,批判阅读,思辨阅读,比如说28年来鲁滨逊究竟是冒险还是生存?是这座荒岛囚禁了他,还是他统治了荒岛?人与自然的关系只能是征服与被征服吗?带着问题去阅读,这样才能将作品读得更深刻,并且强调一定要学会做批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节课上,马老师<span style="font-size:18px;">既检测了学生此前的阅读情况,又提升了学生的阅读认知,还指明了今后的阅读方向。</span>让我切实感受到整本书推进课阅读是核心,检查阅读初感,教给阅读策略,细化阅读感受,提升阅读认知,历练阅读眼光,从而培养真正的阅读者。</p> 微讲座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花样续航,开通整本书阅读专列》</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李世梅老师为我们带来了整本书阅读微讲座——《花样续航,开通整本书阅读专列》。讲座中,李世梅老师指出:坚持将阅读进行到底的关键,在于“花样续航”。“花样”即多样化阅读,“续航”则是通过花样阅读的方式,保持孩子们持续阅读的兴趣和动力。如何进行同一本书花样续航的阅读呢?李老师以《西游记》课例为主线,为我们分享总结了以下十点:</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趣意连连,靠近整本书。</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局部阅读,初嗅整本书。</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3.制定计划,亲触整本书。</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4.精读人物,厚读整本书。</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5.类比阅读,赏析整本书。</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6.任务阅读,跳读整本书。</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7.思维导图,图解整本书。</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8.延展同读,赛读整本书。</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9.海量阅读,拥抱整本书。</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0.人人参与,让阅读不再孤单。</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李世梅老师的精彩分享给我们提供了许多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思路,具体分析的《西游记》课例,有许多实用且有效的教学方法值得我们借鉴学习,是我们在整本书阅读教学探索之路上的一盏明灯。</p> 微评课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将整本书阅读进行到底》</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鱼利明老师分享了他对整本书阅读教学的一些心得和看法以及对上午四堂课的总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鱼利明老师指出,新发布的课程标准从第一阶段就提出了整本书阅读,还提出了六大学习任务群,跨学科学习等新的教学理念,那么在教学中,我们就要将整本书阅读有机渗透到其他任务群当中去。他的简单分享充分体现了在未来语文教学当中整本书阅读的重要地位。</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对于上午四堂课的评价,他指出了四个新鲜点:</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关注到了封面的设计。(亢丽)</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关注到了译本的特点。(杨杰)</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3.关注了话题。(马喜燕)</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4.关注了性别阅读。(李世梅)</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鱼利明老师还提出,小学与初中整本书阅读的定位点不同,小学阶段整本书阅读课型核心任务分别用三个词来概括:导读课——兴趣,推进课——动力,分享课——思考。</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导读课主要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从三点入手:激发兴趣;体验乐趣;提高能力。</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推进课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继续获得持续的动能,有坚定意志来突破长篇名著,不断续航。从三点入手:从兴趣到兴趣;从已知到未知;从期待到验证。</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分享课要让每个读者都有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从三点入手:精彩情节的再现;从作者,读者到作品的联结,有独一无二的见解;从微观到宏观的思考。</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最后,鱼老师提到,经典必须要反复诵读,随着年龄和阅历的不断增加,阅读同一部作品我们的阅读感受不同。正如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在《为什么读经典》一书中所言:经典,是每次重读都像初读那样带来新发现的书;经典,是即使我们初读也好像是在重温的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