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i>文图视频/三梅千金</i></b></p> <p class="ql-block"> 柴火灶,是做饭的工具,自从人类吃熟食起就有。最初的柴火灶,是用简单的泥巴和石头堆砌而成,有砖和水泥之后通常用砖和水泥砌制,现在常在四周和台面贴瓷砖,既结实又美观。柴火灶几乎是农村特别是山区农户家中的必配,在农村长大或长时间生活过的人几乎都打过柴、烧过火。柴火灶成了历史的见证、人们的记忆。</p><p class="ql-block"> 现在农村虽然液化气灶越来越普及,但不少的农村人和城里人对柴火灶情有独钟,对农村人来说是一种习惯,对城里人来说更多的是因为用柴火灶做出的饭菜更香。所以条件具备的农户新建厨房,都会在安装液化气灶的同时,给柴火灶留一席之位。</p> <p class="ql-block"> 眼下,随着时代的发展,柴火灶在不断改进,一个新称呼出现:柴火气化灶(炉)。普通柴火灶,无灶门、直接往下漏灰,柴火仅燃烧一次。气化灶,具有内胆和外桶,内胆上多孔,外桶上安装了二次进风口等,因为设计和结构的改变,柴火在燃烧第一次后,还要燃烧第二次甚至第三次,也叫二次燃烧、三次燃烧。二次进风,通常安装大小适合的可调节进风器就可以了,也有人安装鼓风机。有的把安装鼓风机的做法,戏称为“流氓烧法”,使用“暴力”强行加快空气循环助燃。相比普通柴火灶,优势是无烟环保、火力更猛、节能省柴、无需值守。无烟环保,也就是气化燃烧,原理是柴火类固体燃料在炉胆内经过第一次燃烧,使胆内温度达到500度而烈解(也叫高温烈解、高温蒸溜),新产生的气体或烟与二次(或三次)进入且经过高温加热的空气(氧气)在聚火口相遇并融合,再在烟囱的虹吸(抽风)效应下,加速循环助燃,实现第二次(或第三次)燃烧。说的无烟并非一点烟都没有,刚点火、灶门没关或胆内温度没有达到500度以及第一次燃烧不足都会有一定的烟,但当胆内温度达到500度以上、第一次燃烧与第二次燃烧有机结合后,基本就看不见烟。胆内温度上去后通常放进一两节柴,哪怕是半干不湿的木柴, 就可以燃20分钟以上,如果把所有进风口关闭,还具有保温功能;因为装有灶门、接灰盒,基本是“密闭”燃烧,加柴后不需要人值守,特别是炖菜、烧菜。现在木柴到处都拣得到,这种炉子很适合露营野餐,农户在较远的地方做活,带上它做饭干活均不耽误。气化灶虽然具有很多优点,但使用需将木柴锯成15至20公分一节才能放进炉胆;要根据燃烧情况和需要火力大小,调节进风量,如果不会调节,不仅达不到气化目的,还可能出现烟雾倒灌。不过,多用几次就习惯了。</p> <p class="ql-block"> 从今年2月26日至4月23日,从没制作过柴火灶的我,集中心思研究、亲自动手制作了6个水泥气化移动柴火灶:“水泥”指水泥制品,区别于网上的不锈钢、铸铁等制品;“气化”如上述;“移动”顾名思义可搬动;“柴火灶”,木柴类可燃物。为方便农村特别是山区农户就近、就地取材借鉴制作,下面我以图文形式简述6个灶(炉)的情况。</p> <p class="ql-block"><b> 第一个(如上图):轮式移动柴火单气化双灶。</b>这是我从2月26日至28日历时3天制作的第一个移动单气化柴火双灶。这个灶用角钢、铁皮焊制了长105公分、宽85公分的底座(可放60公分的铁锅和30公分内的汤锅各1个),4个可承受2000斤以上重物的轮子焊接在底座下,这两部分重达87斤。底座上,按农村柴灶用红砖、水泥、钢筋、黄泥、耐火泥等砌制,表面贴瓷砖,红砖上钻眼作气化孔,安装可调节二次进风器。试火总体还行,但问题不少:一、过高,达85公分,个子稍矮的人做饭炒菜累手;二、过重,仅红砖就用了180块、水泥1袋半,总重量估计在1500斤以上,需要3个大男子使劲推才能移动;三、气化孔过少、孔距不合适,气化效果不够理想。但值得自夸的是,设计了下沉且活动的炉桥,便于调整炉桥与锅底的距离(农村打灶师通俗讲:成人把一只脚板伸进去,上下刚好不抵脚即可,即27、28公分)和日后更换炉桥。</p> <p class="ql-block"> <b>第二个(如上图):手提移动柴火气化炉。</b>炉胆用水泥和铁丝浇制,插入筷子浇制气化眼,挡风罩通过预埋在炉胆内的铁丝手工编织。但因为想把炉胆做小,减轻重量的同时方便装进乳胶漆废桶,做好后点火试验:反复调节第一次和第二次进风量,均不能很好地燃烧。究其原因:炉胆过小,木柴在胆内连第一次燃烧都无法充分进行。尔后,废物利用,用水泥、钢筋、铁丝另外浇制一个薄圆盘,安装在内胆上,做成如图“碧玉式”露天小茶桌,可作喝茶娱乐台,中间还可插入花瓶(花盆)点缀。</p> <p class="ql-block"> <b>第三个(如上图):手提移动柴火气化炉。</b>参考制作第二个炉子的经验教训,适当做大炉胆,聚火口改为11公分左右,调整挡烟口。第一次和第二次进风量分别通过接灰盒、进风器调节。点火检验,可以轻松点燃,并且很快实现气化燃烧,烟管基本无烟排出。手工编制了炉耳,两手一提就移动,重量28.15公斤。</p> <p class="ql-block"> <b>第四个(如上图):轮式移动柴火双气化双灶。</b>在成功制作第三个炉子的前提下,趁热打铁,不怕麻烦,大胆拆除文中第一个单气化双灶,在减脂、瘦身、改良上下功夫。用提前自制的模具浇制带气化孔的大小两个规格的内胆,用红砖砌内胆外桶,用铁丝编织挡风罩。大灶、小灶单独安装灶门。大灶烧火,余火和烟通过小灶挡风罩排入烟管,实现一灶烧两锅;同时小灶可单独气化燃烧,使用时只需在与大灶联通的排烟口放进一个设计好的挡烟片即可。双灶均单独安装二次进风器,通过各自接灰盒推进、拉出调节第一次进风量,大灶还安装一个鼓风机进风口备用。重新设计制作的双气化双灶,高仅75公分,重量仅500斤左右,1个大男子可以轻松移动。</p> <p class="ql-block"> <b>第五个(如上图):手提移动气化柴火炉。</b>和文中第三个炉的区别:第三个排烟管用的是100管,这个用的是60管,综合前几个灶(炉)的使用情况,个人觉得水泥制品安装100管更好些,烟管空心大抽力大,至于与挡风罩连接处如空心尺寸过大可通过抹水泥或耐火泥调整;第三个底座上没有安装轮子,这个安装了轮子。第四、五个灶(炉)做好后,来了些亲朋好友,以纳凉宵夜的形式庆祝试火开灶。</p> <p class="ql-block"><b> 第六个(如上图):手提轮式移动柴火气化炉。</b>这个炉子是6个中最成功的一个。从地面到炉面(不含排烟弯管高出部分)60公分,说白了就是3个高度均为10公分的万向轮安装在一个直径35公分、高50公分的桶底。桶内底部安装二次进风配件(可调节进风器和一节直径4公分的鼓风机进风管)。往上预留2公分开孔安装接灰盒,接灰盒往上预留3.5至4公分开孔安装炉门(预留尺寸用于水泥、钢筋、瓷砖类衔接),接灰盒往上安装炉桥和含聚火口在内高度23公分的炉胆,炉胆顶部借助桶壁用水泥等密闭,待干后再用耐火泥多次涂抹,制作适宜放炒锅、汤锅、烧烤架的挡风罩(100排烟弯管提前固定在桶顶外端)。安装上述器具,必须保证一次进风和二次进风单独密闭,二次进风能在桶内自由循环,两次进风量单独控制。炉胆与外桶间距在1.5至2.0公分之间,过大风不集中,过小风不通畅。内胆炉门进口,模具倒制时适当倒大一点,便于安装。事实证明,用水泥倒内胆,内胆上的二次进风眼可以待浇制好后,用手电钻钻孔,不过要标识好胆中铁丝的位置,以免钻在铁丝上损坏内胆。炉桥安装低于炉门1公分,以便加柴和防止出现黑心火,且最好不固定死,方便清理和更换。这个炉子重38.40公斤。</p> <p class="ql-block"> 制作水泥柴火气化灶(炉),是一项技术活,需反复学习,反复实践,反复总结,才能不断提高,达到气化目的,增强使用效果。各环节着急不得,必须一步一步地推进。需要工具较多,如钢丝钳、美工刀、电钻、角磨机、灰刀,用到水泥、沙子、铁丝、钢筋、模具等等,工具不全和没有防护设施、没有掌握使用方法最好不要弄,以免弄伤自己。</p><p class="ql-block"> 购买现成的柴火气化灶(炉)和自己亲自做,各有好久!购买的,不一定比自己亲手做的花钱多,往往更轻便、更美观,但产品良莠不齐,需要甄别。自己亲自做,活动了筋骨,开动了脑筋,体验了劳动的过程,享受了劳动的乐趣,面对自己的作品有种满满的成就感!用一个形象的比喻:到酒店点鱼吃和自己亲自钓鱼并亲自做鱼吃,过程完全不一样,感受完全不一样!</p> <p class="ql-block"> 劳动节即将来临,谨以此文致敬天下所有的劳动者!劳动者最光荣!劳动者最伟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