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与学校怎样成为“教育合伙人”有感

启航

<p class="ql-block">  4月23日,学校组织家长一起观看方华老师的免费教育大课堂——《家庭与学校如何成为教育合伙人》,让我们收益匪浅!</p><p class="ql-block"> 伊始,方老师提了几个问题——教育是塑造?教育是改造?教育是提升?我认为,教育是成长,是帮助,是人通过教育获得不同的成长。教育是教己育人。</p><p class="ql-block"> 家庭与学校的关系是教育生态的重要一环。家庭与学校不仅是孩子教育的重要主体(场所与时空),同时更是孩子教育的两个“责任主体”。如何做好家校共育?方老师又从三个方面进行阐述!</p><p class="ql-block">一、定位家校关系是家校合作的起点</p><p class="ql-block"> 做好家校共育工作,首先要处理好家校关系。方老师用教育合伙人定位家校关系,说明了家长、教师对孩子教育的重要性与主体性,同时明确了孩子终身成长与家长、家庭息息相关。家校在教育孩子方面应该是责任共担、义务共存、快乐共享、成长共赢的教育合伙人。只有定位好家校关系,才可能做明确教育价值是家校合作!</p><p class="ql-block">二、家校共育要始终站在孩子成长的层面。</p><p class="ql-block"> 成长需要考虑的不仅包含我们对孩子的希望和要求,还有孩子的实际、社会的实际与其他各种因素。孩子的成长是多样的(个体差异)、多向的(个体兴趣)、多层的(任何一个领域,人的能力结构都不是平行单层状的),同时孩子的成长节奏、顺序也存在巨大的个体差异。教育不可能让每个孩子“都一样”,哪怕是“优秀”的一样。因为,那不符合人的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只有科学理性地面对孩子的个体区别与教育价值,家校共育才不会出现“面和心不和”或出现责任是对方。</p><p class="ql-block">三、清楚各自重点是家校共育的保障。</p><p class="ql-block"> 家庭和学校在孩子教育的内容方面不尽相同,教育的方式方法不尽相同,采用的教育策略也不尽相同。家庭更注重生活(观念、态度)、习惯(生活、学习)、人文(为人、处事)、伦理道德等方面,更多的是身教,更多的是无预设,没有完整的规范和计划,没有明晰的方案和目标,是不考核不评价的“松散”教育,更在乎“情”和“理”;学校则更加注重知识技能方面的学习,并借助于此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学校教育是规范严谨且成体系的,目的明确、计划清晰、策略明显、训练有素,且有明确指标考核评价,更在乎“科学”“秩序”和“理性”。</p><p class="ql-block"> 家校教育无论是内容还是策略都有明显的差异,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教育价值——帮助孩子健康成长。</p>

教育

家校

孩子

成长

共育

学校

家庭

合伙人

不尽相同

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