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工厂岁月》(二)

小火车

<p class="ql-block">(化肥厂里的大烟囱)</p> <p class="ql-block">  曾记得,巍然耸立在五寨县城北七公里处化肥厂锅炉房配套的大烟囪,高45米,是当年本县唯一的标志性建筑,方圆十几里举目可望,它既是引领县域经济的龙头老大哥,也是国企风光的无限骄傲。</p><p class="ql-block"> 令人 扼腕叹息的是2007年的某日,这个屹立在管涔山下整整三十年的庞大建筑物,随着一声巨响,轰然倒塌夷为平地,五化最后的痕迹被抹平。这声巨响无疑对我这个伴随企业一起走过风风雨雨三十年的老员工来说,可以形容为撕心裂肺的声响过后,产生出莫名的伤感和失落…</p><p class="ql-block"> 曾记得 ,在那高高的烟囱下,工人们夜以继日地奔波忙碌着,他们无论是六月酷暑,还是三九严寒,都是满脸乌黑,挥汗如雨。八小时内他们聚精会神,潜心工作,将一锹锹乌黑的煤面投进火红的炉堂;他们按动了电器开关,拧转着阀门铁轮;他们不惧煤烟熏,不畏烈焰烤,将源源不断的热能输送到了各个车间与岗位,保证了全厂设备的高速运转!他们用坚实的臂膀,扛起了锅炉工人那份沉甸甸的责任!他们用辛勤的汗水,浇灌出了心中最美的花朵。</p><p class="ql-block"> 当凝聚着全厂五百号工人智慧和汗水的一车车化肥驶出了工厂大门,运往四面八方的农民手中,播洒在家乡那贫瘠的土地上,那时的五化人是多么荣耀,多么自豪!</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造气车间侧影)</p> <p class="ql-block">  曾记得,每当太阳西斜,昔阳的余辉便照耀在烟囪上面,将高入云霄的烟囪身影拉的更长。烟囪上的烟云此时在深情地向人们挥手致意,此时,上白班的工人们从交接班室便会蜂拥而出,他们身披绚丽的彩霞,携着一天的辛苦,结伴同行,嬉笑打闹着赶走了一天的疲劳,牵手搭臂慢慢地溶入了归家的人流中。</p><p class="ql-block"> 曾记得,每当晚霞映红蓝天,一个个单身狗们伴着不尽的烟云,齐聚在宽敞空旷的大饭厅里,打开一瓶烧心的60℃南峰白酒,饭盒里夹带一点自家的老腌菜,吆五喝六,饮酒海聊。酒杯映着烟囱,烟云沁入酒里。多少欣慰,多少憧憬,随着酒水流入心中,随着烟云,烟消云散。夜以深,星星高挂在天空,被一层薄薄的烟云笼罩着,拂去一天的风尘,醉意微微,头枕一缕烟云,进入甜美的梦乡…</p><p class="ql-block"> 曾记得,只要有老家的亲戚朋友来了,工友们都要领着到厂区转转,将厂里的圪里拐角全部转悠个遍,从第一道工序,锅炉房投入一锹锹烟煤,到气柜、脱硫、造气、压缩、精炼、合成,一直到最后一道工序碳化车间,由乌黑的烟煤、无烟煤,变成雪白的化肥时,听的人像是刘老老进了大观圆,惊叹、神奇,觉得不可思意,那些黑面子怎就洗白了,还能当肥用!而吹的人则脸上总是洋溢着满满的自豪感和优越感。</p><p class="ql-block"> 曾记得,每当人们回家探亲或者出差归来,无论乘坐汽车还是火车,远远的就能眺望到那高高的烟囪和那漂忽不定的烟云,眼前不禁一亮,啊!到家了!瞬间一股自豪感犹然升起。</p> <p class="ql-block">(合成车间侧影)</p> <p class="ql-block">  一年四季,日出日落,烟囪与气柜相伴,稳如泰山。夏来,不惧狂风暴雨、电闪雷鸣。冬至,不畏严寒,昂首挺立,直面苍天。晴天,烟囪上的烟云直上蓝天,飘向云间,随着云儿一起,融入浩瀚的宇宙。</p><p class="ql-block">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心中多少激情在燃烧,多少酸甜苦辣在翻滾… </p><p class="ql-block"> 难忘却,1977年那个寒气未退,黄沙迷漫的春天,一群热血青年,听从党的召唤,从全县的四面八方来到了当时还是一大片刚被征用的土地上,投入了轰轰烈烈,热火潮天的建厂大会战。</p><p class="ql-block"> 一座简易的帆布帐蓬,一部孤零零的露天烧水小锅炉,搭建在荒野中,招用的工人暂居在附近的中所村里,会战指挥部设在县城里的工交政治部,这就是化肥厂当时的雏形,条件之艰苦可想而知。</p><p class="ql-block"> 但是,要知道在招录的一百二十名工人中,有的卸下农村基层领导的担子而来;有的从鏖战南峰水库整整两年的工地而来;有的刚从部队复员褪下军装而来,他们不畏艰苦,迎难而上,与县工程队的施工队伍一起投入了紧张的土建当中。在那土建会战的半年时间里,他们没有星期,没有节假,为了一个目标,"苦战六个月,建成化肥厂"。</p><p class="ql-block">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他们学习大庆的"铁人"精神,不怕苦,不怕累,不为名,不为利,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凭着"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那股子精神,承担起了土建中的所有脏活累活。半年中,他们挣着月薪15元人民币的工资,享受着早晚铜铃铃,中午红绳绳,(玉米面窝头,高梁钢丝面)的生活。每天的工作时间平均达到十二小时以上,劳动強度可想而知。半年时间里,所有参予会战人员,不分份内份外,不分前线后勤,不分干部职工。白天,完成各自的本职工作,晚上全部参加加班劳动。他们就是凭着这样的一股子拼命精神,高速度,高标准,严质量,按期完成了土建施工任务。</p> <p class="ql-block">(造气气柜侧影)</p> <p class="ql-block">  难忘却,那个时候人们的求实精神,大庆的"三老四严,四个一样"在会战队伍中蔚然成风。那时的领导干部自觉从严,要求群众做到的,领导干部首先做到。哪里艰苦,领导干部就出现在哪里。最让人动情的是,在浇注气柜时,连续奋战七昼夜,工人两班倒,为了确保工程质量,指挥部成员二十四小时轮留值岗,同工人一起奋战在第一线上。其中,分管土建的副总指挥,也是投产后的第一任厂长钟全德却连续在工地坚守了整整三天三夜,要知道钟厂长那时已是接近60岁的老人,七月的五寨,虽然说不上骄阳似火,但也热的够呛,到了夜晚,凉风习习,年青人才觉着浑身畅快,干劲十足。而老钟每晚都是穿着一领白茬皮袄坚守在工地上,谁劝都不肯离开。像这样的领导,这样的精神,让我们在场的每一个晚辈无不动容。</p><p class="ql-block"> 难忘却,那年适逢双节,(国庆、中秋节,一上午行政科忙着采办过节食品,准备犒劳生产一线的工人们,上白班的也早早赶完手头工作,心急火燎的当紧回家包饺子,但在接近下班时分,一声震耳欲聋的声音突然响起,紧接着像是防空警报似的尖锐而刺耳的排气声倾泻而出。人们不约而同地从各自车间岗位,向生产区飞奔而去。爆炸的声音来至气柜,炸裂后撕开的铁皮在強大的气浪冲击下,像一发重型炮弹般的打到了离厂几里外的农田里,随后,高耸的大烟囪也因这一突发事故,悄无声息将平日里直冲蓝天的烟云,躲在了倘大的炉膛里。</p><p class="ql-block"> 危急关头,是一无文凭,二无职称的共产党员老吕师傅临危受命,火速组织突击队,不惧危险,不分昼夜,不计报酬,在短短的几天时间里,完成了检修任务,打破了省级专家会诊:"停产一个月,费用几十万"的论断;这一经典案例,也彻底打破了省级专业维修队伍几十年对这一行业的的垄断,创造了全省化工行业从未有过的奇迹。</p><p class="ql-block"> 风机响了,浓浓的烟云纷涌而出,奔向了蓝天,而我们的大功臣老吕师傅,这时却窝在车间的铁橙上,沉沉地睡去了,此时,他手上是厚厚的油渍,脸上身上沾满了乌黑的煤灰…</p> <p class="ql-block">(车间冷却设备)</p> <p class="ql-block">  难忘却,那几十年雷打不动的生产调度室里,一年365天里,日复一日上演着同一个单调而乏味的节目,交班接班,接班交班。年轻的调度换了一楂又一楂,而生产车间的工人,由进厂初期的妙龄青年,转眼都熬成了中年大叔大妈,他(她)们一年四季承受着三伏天的酷暑和三九天的严寒,伴随着化肥行业特有的专利一一易燃、易爆、易中毒、易灼伤的工作环境,一直坚守到了企业终结,伴随着大烟囪彻底地完成了历史使命的那一天。</p><p class="ql-block"> 难忘却,那些年的办公楼里,一年四季几乎是灯光彻夜伴着那高高的烟囪久久不息,几任领导为了企业的生存发展,为了企业的明天,为了确保企业能够安全有序的高效生产而努力工作着。</p> <p class="ql-block">(车间辅助设备侧影)</p> <p class="ql-block">  难忘却,改革开放的大门开启的那一刻,企业就逐日走向了举步维艰的地步,为了能坚守住那高高的烟囪,帮助企业渡过重重困难,爱厂如家的职工们,积极响应企业号召,勒紧腰带,把家里仅有的一点点积蓄,全部拿了出来,交给工厂,以解燃眉之急。但是杯水车薪,与事无补,工人们投入的那点血汗钱,最终随着企业的破产而打了水漂。</p><p class="ql-block"> 难忘却,那些年的企业改革,实行厂长承包责任制,打破大锅饭,实行生产定额管理,减员增效,实行效益工资。细想起来,企业的一糸列改革,并没有给工人带来任何实质性的好处,相反,好多人一夜之间,失去了铁饭碗,开始了分流下岗,竞聘上岗。但是,他们始终坚定一个信念,坚信中国共产党永远是工人阶级的政党,永远把人民的最高利益放在首位。最痴心的是,和共和国一起成长的这一代人,一生交给党,是他们唯一的认同和选择。</p><p class="ql-block"> 回想起,在那高高的烟囱下,挥汗如雨的工人们将一锹锹煤炭送进锅炉的炉膛里燃烧,作为全厂的排头兵,把源源不断的热能输送到每个车间,每个岗位,保证了生产设备的昼夜运转。</p><p class="ql-block"> 在那火热的年代里,劳动创造了世界。而这群战斗在高高烟囱下的五化人,也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创造了地方国营企业的辉煌,是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排头兵,他们是最伟大的一个群体。</p><p class="ql-block"> 回想当年,高高的烟囱耸起,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今日,烟囱的荒废更是时代进步的标志,那高高的烟囱和过去粗放式生产模式一起,随着时代的高速发展而淘汰,五化过去所有的一切,只是定格在了我们这一代人深深的回忆中。</p><p class="ql-block">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而今,企业昔日的风光早已不复存在,那些风雨侵蚀,满目仓桑的企业遗址也荡然无存。在那高楼林立,环境优美,气候宜人,到处充满了生机与活力的小县城里,年青一代对这片土地上曾经拥有的一切全无所知,而碎碎念念始终不能忘怀的,只是那些企业昔日的主人们,现在,他们大部分都以闲赋在家,颐养天年。在暖暖的冬阳下,蹲在百货大楼或工商锒行宽大的台价上,揣着棋子,玩着朴克,三五成群聚在一起,有时兴起,便会娓娓地向人们诉说着昔日的故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锅炉房远景)</p> <p class="ql-block">(图片由乡党提供,值此致谢)</p><p class="ql-block">(文字原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