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2, 126, 251);">编者按:回首来时路,郁郁满芳华;迈步新征程,砥砺再出发!为引导广大教师关注自己的职业生涯,在回望中展开教育反思,在反思中深化教育理解,在理解中强化专业成长, 在成长中升华教育理想,鄠邑区教科局组织开展了第三届“我的教育故事”征文活动。全区广大教师积极响应,热情撰稿,用自己精彩的教育故事,书写了新时代鄠邑教育人踔厉奋发、砥砺奋进的教育华章。现摘选部分优秀作品,进行一个月的持续推送,希望全区广大教师相互借鉴学习,铭记使命初心,坚定理想信念,携手助力鄠邑教育高质量发展。</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心怀梦想 向光而行</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西安市鄠邑区光明小学 李华</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99年7月,我中专毕业。非师范专业的我,通过招教考试踏上了教师的工作岗位。回想初为人师时,自己是那么的徨彷和忐忑;教学教研路上,如蒙童学语,又如雏鹰学飞。虽一路艰辛,却也体会到了不少成长的喜悦。</p> 向“行内人”靠近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千禧年初,经过三个月的岗前培训,我被分配到了涝店镇的一所农村完小,百十来学生,七八个老师,一人包一个班。毕业班语文、数学和品德课,再加班主任是我上岗后接受的首个工作任务。为了不辜负校长的信任和重托,我用心备好每节课,对每一个知识点都是琢磨了再琢磨,但上课还是难免遗漏环节或因教法不当导致学生听不懂。睿智的领导看出了我这个非师范生的尴尬,他悄悄告诉我要多看教案书,看别人是怎么设计流程的,平时多抄教案,越细越好,有时间就去听课。从那以后,我备课不离教材、教参和教案书,时常是先翻开教材理解一遍,再对照教参验证自己的想法,最后再看教案书上是用什么办法教的。若遇到构思巧妙的教学设计,我不光抄,甚至去“背”,以确保第二天能上一节满意的课。</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这一“抄”一“背”过程中,我的确领悟到了许多实用的教学方法。一方面现学现用,一方面边实践边总结,再加上老教师的指点,后来还真长进不少。2000-2001学年度,我带的六年级语文居然考了全镇第一名,这在当时对我是莫大的鼓舞。</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这个非师范的“门外汉”就是这么一点一点向着“行内人”靠近的。</p> 广泛学习补短板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06年8月,我调入蒋村中心校。学校年年会组织教学“大练兵”,我积极参与听课,向身边的老师学习,他们的课堂让我受到了很多启发和警示。每每听完后,我会及时把听课笔记整理好,把自己的收获和对课堂的评价记录下来。这些听课笔记不仅让我学习了别人的长处,学会了如何去评价一堂课的优劣,而且提高了我的专业素养。</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为了能更好地驾驭课堂,为了让孩子喜欢上自己的课,我借来专业书籍啃读,以弥补自己不专业、理论水平欠缺的短板。《课程标准解读与案例分析》和《有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这两本书当时对我帮助最大。一个个典型又生动的案例让我领略了优秀教师的教育智慧,不禁心里想:教书真不是个简单的差事,里面的门道多着呢。</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于是,我抓住每一次外出学习的机会。那几年,在师大、电大、交大举办的“名师之路”培训没少参加,我什么学科都听,吴正宪、王林波等名师的课如春风化雨,让人赞不绝口。听完上海名师戴建荣老师的课回来,我着实很长一段时间迷上了古诗吟诵,总止不住把听到的精彩之处讲给同事听,虽吟唱起来如东施效颦,但依然陶醉其中。即使遭到好友的吐槽,可喜欢就是喜欢,这对我后来上公开课常常偏好选古诗文产生了很大的影响。</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用文化凝心聚力,靠学研富脑修身。无论是成功的教学还是成功的教研,都离不开广泛学习。“给孩子一杯水,自己必须有流淌不息的泉水”,否则无法驾驭开放的课堂。为此,我很注重读书积累,读书——使我从幼稚走向成熟,从保守走向创新。</p> 研课磨课促成长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18年9月,我调入光明小学,有幸结识了许多教学业务精湛的老师,我的同事们个个教学严谨,工作认真负责又为人谦虚低调,在这个教研氛围浓厚又温暖有爱的集体中,很多人都给予过我帮助和鼓励,在我成长中留下了许多感人的瞬间。</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为促进我专业素养的提升,王冰荣校长推荐我加入区级名师+研修共同体学习,我幸运的成为省学带刘娟老师工作室的一员。记得那次刘娟老师要来听我的课,我打算上《囊萤夜读》。临放学了,王校长还不忘专程来问我准备得怎样。虽然为了备课,我查阅了很多资料,反反复复修改了七八次,先备长再备短,但还是觉得准备不充分。她告诉我说:“美玉要琢磨,好课靠打磨。要上出一堂精彩的好课,除了要对教案、教学流程进行反反复复修改,还要请有经验的同事来听课、评课,进行指导。只有反复研磨,广泛听取大家在教学设计、教学策略和教学效果方面提出的教学建议,反复修改、完善,课堂效果才能越来越好。”</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那天,李校长随即放下手头工作,帮我指导教学设计,还结合自己多次赛教的经历,教我临场应对技巧。我们细抠每一个环节的合理性,推敲每一个问题提出的适切性,甚至每一句话言语表达的准确性……这样不知不觉谈到了深夜11点,晚饭都没顾上吃。后来,老师们也纷纷给了我许多中肯的建议。</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是呀,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除了不断自我反思,还要注重同伴互助,我始终觉得自己的教学能力是在一次又一次的磨课中提升的,无论最终课堂展示或得到好评,或受到质疑,那都是暂时的,但一次切实有效的磨课经历,会使你一生受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两年,我和老师们一起做课题研究,一起参加校内外举办的各类线上线下学习活动,过的充实又有收获。去年我主持的市级小课题《小学语文“快乐读书吧”教学策略研究》获“优秀课题”,今年又获得“区级教学能手”称号,这些荣誉虽不值一提,但从自身成长的角度来说,经历何尝不是一种收获!</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虽资质平庸,虽没接受过正规的师范教育,但我始终相信:只要肯努力,肯付出,肯下功夫,短暂的教育生涯就不会留有遗憾。</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感恩我的领导们!感恩我的同事们!遇见你们,是我一生的幸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