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来聊一聊我们学校的历史,有的同学肯定感兴趣,会问:“我们学校有一百年吗?”“过去的校址在哪里?”同学们别急,老师一会慢慢给你讲来。在讲之前,请同学们仔细看看上面这棵大槐树,高年级的同学一定记忆犹新,因为广阔的树荫下留住了美好的童年回忆,中年级的同学感觉似曾相识,毕竟那时候你们还小,低年级的同学只能感叹这棵树的粗壮茂盛了。不错,这是我们教学楼建成前学校的标志。大槐树主干短粗,树冠层叠昂扬,枝叶杂密,像是一把巨伞撑在校园里,给同学们留着一片阴凉,也留下一片欢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过去的啊,孩子们读书的地方不叫学校,叫私塾(shu)或书院。大约116年前,军庄村有一名很著名的刘先生兴办了一所私塾,取名“淀坡草堂”。刘先生知识渊博,教学严谨,调教出许多有作为的青年,给军庄丰厚的文化底蕴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这是军庄唯一有记载的“学校”。关于刘老先生和他学生的故事我会在后面的课程安排中给你们细细道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抗日战争爆发后(1937年),为了配合抗日战争,晋察冀边区兴办抗日小学,军庄学校的雏形从此诞生。抗日小学是共产党创建的学校,教师由有知识、有理想、爱民族、支持抗战的知识青年或爱国人士担任,学校除了学习国文(语文)、算数(数学)之外,大力宣传抗日思想,为有志青年奔赴抗日前线打下了深刻的思想基础。但是那时候由于条件限制没有一个正规的校舍,教室选择是大户人家闲置的柴棚或磨坊。军庄的抗日小学在马家过道(也就是大商店后边)那一带。建国以后抗日小学改名军庄初级小学,依然在马家过道附近学习。</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1963年,白洋淀泄洪,淹没了五管淀的“五七中学”,军庄学校的教师和村民在村干部的带领下,架着船拆除了“五七中学”,建起了名副其实的“军庄学校”。军庄学校初建只有两排22间教室,被称为“军庄完小”。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学校扩大招生,1968年招生中学生,学校在扩建了6间两个教室(改军庄完小为军庄学校)。后来由于学生的逐年增多,学校就开展勤工俭学活动,学生们自己脱坯烧砖,先后又建起了12间四个教室。至此军庄学校基本完成,担负着4个初中班,七个小学班的教学任务。军庄学校的老校址在惠鑫商店后面,南北大街两侧的建筑均起于老校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1984年,由于旧学校限制了学校的发展,军庄村委选择新校址建设了新学校。新学校一共四排、48间、14个教室。但是随着生源的逐年增长,教室短缺仍然是个显著问题,于是在1992到1996年间,学校东扩,先后又建起了33间九个教室,到此军庄学校最大规模完成,23个教室承担着从学前班到中学的教学任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2001年,中学被合并,2006年学校最后面一排19间教室被卖,2017年由于安全隐患问题,旧学校立项改建,2019年教学楼竣工,2019年新学年开始,师生喜迁新居。从此同学们开始在有录音室,</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微机室、音美室、图书室、实验室的现代化教育体系下接受学习。</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同学们,我们的学校从无到有,从简陋到华丽,说明了什么?第一,祖国在强大 。第二,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第三,表明学问无边无际,我们只有不断学习才会跟上节奏。所以我们每个同学都要认真询问你身边的长辈,让他们给讲一下自己的学习情况,然后对比反思。我们目前在如此的优越环境中该怎样学习。</span></p> <p class="ql-block"> 军庄学校思想品德小组</p><p class="ql-block"> 2022年4月24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