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融合之妙,赏课堂之美 ——汉冢乡汉冢小学学区举行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2.0项目第二轮研磨课活动

涧云出岫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2.0项目实施以来,汉冢乡中心学校科学安排,周密部署,扎实推进各项学习活动,借助本次培训进一步提高全体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助推汉冢教育水平提升。2022年4月21日,汉冢小学学区的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2.0项目第二轮线下研磨课活动在汉冢小学如期举行。宛城区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李维健老师、教务科长陶森老师、汉冢乡中心学校校长邢德松老师、师训专干张付波老师和汉冢中心小学校长蒋奇刚老师与汉冢小学学区各校的学科骨干教师参加了本次活动。 活动分为语文组和数学组同时进行。在各校校内第一轮研磨的基础上,由各校选拔出的七位优秀教师分别进行了现场上课活动,在课堂上集中展示个人的信息技术应用技能,体现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入融合之后给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方式带来的新变化。 潘旭老师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将朱自清先生散文名作《匆匆》的主要内容提要钩玄,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感受作者面对时光流逝生发而出的无限感慨与无奈哀愁。 青年教师岳萌使用信息技术手段还原汉字本意,将抽象难解的字理知识渗透在一张张生动有趣的图片上,让汉字动起来、活起来,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提高了汉字教学效果。 杜周莉老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将老舍先生名作《母鸡》中的母鸡形象图像化、生动化,让抽象的语文词汇立体起来,加深了学生对母鸡形象的认识,降低了学习难度。 左乐老师利用数学课件动态演示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的关系,还原知识形成过程,完美呈现数学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 张雪老师使用教学课件展现问题情境,演示口算乘法的思维过程,使数、形、思相互结合,体现数学理性思维之美。 林珂老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将教学内容层次化,将乘除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如抽丝剥茧一样逐步呈现,减缓了教学难度。 张华怡老师将圆的周长问题以探究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利用投屏技术集中展示学生探究结果,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形成过程,代入感倍增。 现场授课结束之后,参与活动的教师还进行了交流研讨,就展示课课堂教学流程设计、融合点选择、融合教学效果等问题发表了各自的看法和意见,给大家带来启迪和思考。<div> </div> 陶森老师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他对活动中教师所表现出来的熟练的信息技术运用技能表示肯定。他同时指出,教师在使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时,要选准融合点,掌握好多媒体教学时间在整节课中的比例。要多联系学生生活并将之融入信息技术融合教学,体现信息技术手段在教材教学内容、学生现实生活之间的整合融通作用,使信息技术真正成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有力手段。<div><h3>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入融合是未来教育发展的趋势。融合之美在“简”,简化繁芜学习内容,突出学习内容主体;融合之美在“综”,综合课时学习目标,梳理课堂知识结构;融合之美在“动”,展现知识形成过程,培养学生探究意识;融合之美在“趣”,化无形为有形,丰富学习形式。总之,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入融合,让课堂简约、生动、、实效、高效,值得每一位教师去探索融合之妙,体验课堂之美。</h3>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今后,我们将继续探索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入融合的有效手段,提高融合教学效果,让信息技术为课堂教学效益提升插上腾飞的双翅。</div>

信息技术

融合

课堂教学

老师

之美

学生

教师

学习

手段

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