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巴中学历史学科建设】古代中国官营手工业特点的几点认识

镇巴中学历史学科建设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镇巴中学历史学科组成员 周毅</b></p> <p class="ql-block">  古代中国手工业产生的时间很早,原始社会后期手工业就已经产生。同时,古代中国手工业类型多样,奴隶制社会时期,国家控制手工业生产,商周时期的“工商食官”制度,推动了官营手工业得到发展。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生产力水平提高,生产关系发生调整,传统统治秩序遭到破坏,伴随着家庭农业而产生的家庭手工业,和适应市场需要的民(私)营手工业,也应运而生。汉代豪强地主力量发展,田庄经济中的田庄手工业产生并发展。这样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几种主要类型全部形成。</p> <p class="ql-block">  在必修二第一专题第二节《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一节中,对于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田庄手工业几种类型,各种资料都进行了比较,在官营手工业劳动力方面,以无偿调用各类匠户进行生产。其实,资料在这方面的分析上,它忽略了明朝中期以后,政府对匠户人身自由的放松,以及赋税征收形式由直接抽调人力到征银的变化趋势,也就是说明清时期征调匠户无偿在官营手工业作坊中劳动的情况已经大幅减少,而匠户交银免役的情况已经成为主要形式。</p> <p class="ql-block">  在课本中对官营手工业的描述上说,汉武帝时代起,煮盐、冶铁等有利可图的行业,都收归官办,实际上这所指的是“盐铁官营”制度,“盐铁官营”制度下,国家权力介入手工业生产,它是推动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发展的重要举措。但在书上以及资料中,对官营手工业产品用途的说明上,明确指出,官营手工业负责制造官府专用和皇帝私用的物品,不在市场流通。这样来看的话政府垄断经营部分手工业行业与产品不在市场流通之间,显然存在矛盾,且垄断的是“有利可图”的行业,说明图利也是目的。</p> <p class="ql-block">  那么如何在课堂上给学生释疑呢?首先,以汉代“盐铁官营”为例,对中国古代政府实行的专卖制度进行分析,春秋时期齐国管仲提出的“官山海”政策,即对盐和铁一起实行专卖,秦国商鞅变法,控制山泽之利,也实行盐铁专卖,当时的山海之产主要是盐、铁,官府垄断经营,这表明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政府已有利用国家权力垄断经营部分手工业行业的情形。其次,应该明确无论是古代的专卖制度还是汉代的“盐铁官营”,其目的都是争夺市场利润,那么它们的产品要流向市场,那这就是说,在生产和销售环节中,通过官府影响销售,争商业利润才是其重点,而生产环节并非重点,且官府所销售的产品,也绝非全由官营手工业作坊生产。再次,结合中国古代小农经济是经济基础,小农经济下,自给自足的农民阶级,与市场发生的联系很少,且农民阶级在生产资料的占有上,所占比重小,购买力有限,同时中国古代有严格的抑商制度和等级观念。因此,官营手工业中具有高超技术的奢侈性产品,以及官府的专用产品,因为价格昂贵、代表等级高、通途的特殊,它们不会流向市场。</p><p class="ql-block"> 总体来看,在官营手工业产品用途的问题讨论中,我们可以认为,因为古代封建统治实行过专卖政策,并控制过部分手工业部门生产,所以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产品有流向市场的情况。但也一定要清楚,官府专卖的产品,并不一定完全由官营作坊生产,且流向市场的产品只是官营手工业生产的部分产品,而其中很多种类的产品,依然是不流向市场的。那么在具体习题运用中,如果材料总体讨论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特点,那么依然要用“服务对象的特殊性,不在市场流通”的知识来解答。如果材料中说到了“盐铁官营”或专卖制度,那么就要紧扣材料,并知道产品会流向市场,以这样的新思路来分析材料和选项。如果材料涉及官营手工业作坊产品生产的具体情况,那要根据产品种类进行分析,从产品种类上看是否有流向市场的可能。</p><p class="ql-block"> 高中历史知识在教材中呈现出的往往是历史现象的总体情况,但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有些又有部分的发展和变化,因此在讲解课本和习题训练时,要培养学生这种变化的历史分析能力,这样才能让学生在书本知识的运用与习题的训练上,做到合理分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