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中,穿越市中心

海哥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i><font color="#ed2308">为应付病情(病毒及其次生之病和夫人之病),</font></i></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i><font color="#ed2308">让笔头很快的我,竟然写了三天才完成这点文字</font></i></h3> 5月27日,上海解放纪念日。今年的这个日子,似乎又增添了特别的含义。早上便把自己拍摄的两张有关上海解放的照片加了一小段文字贴在“朋友圈”里,以示庆祝。因这两张照片是采用了特殊的拍摄技巧,特别是《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那张,解放军战士的雕塑同人头攒动的南京路步行街组合在一起,契合了疫情中上海市民的祈盼,很受欢迎和好评,也是我参与抗疫的另一种形式吧。 今天小区没做全员核酸,有空了,便向居委申请了出门证,陪着夫人去中山医院就医(因病情特殊,不得不跨区就医)。从杨浦的家中到地处徐汇的中山医院,路途比较远,在地铁尚未恢复的情况下,我首选打车,但出租车需要提前24小时预约,无奈只好改乘公交:家门口的33路,到外滩换乘49路,往返加就医生,花费了整整五个小时。不过也有了疫情里穿越市中心的经历,对以往熟悉的城市又多了一些不同角度的了解。不妨做个记录,并与朋友们分享。 一些连接火车站、机场和医院的公交线路已经开通,只是间隔时间比较长,一般在30——40分钟之间,因而等候的时间比较长,好在手机上有公交到站显示,知晓了也就笃定了。上车须扫场所码,这是疫情中出现的新事物,第一次要登录注册,稍微花了点时间,驾驶员很好,耐心地等候我们完成操作。乘客也不多,多时不超过10 人,少时只有我们两人。 在49路终点站候车 路上空空荡荡,行人稀少,路面干净,少有车辆,更无平日里的堵车,除了红绿灯外,公交一路顺畅。 周家嘴路大连路口 外滩的中山东一路 西藏中路人民大道口 成都路南北高架路下 淮海中路常熟路口 肇嘉浜路东安路口 一路上随处可见抗疫的设置,还有一些不通公交的道路上仍然有硬隔离,并有大白或大蓝驻守。 福州路浙江中路口的硬隔离 南京路步行街被完全隔离,据新闻说市百一店28日开业了 马路上执勤的警察不少,一些地方只看到警察,看不到行人。外滩的警察主要劝说欲去观光平台的游人 西藏路人民大道口的执勤民警 警察重点是检查往来车辆的通行证 外白渡桥上的民警还穿着大白,与大多数着警服的民警形成鲜明对比 一路上开业的商店寥寥无几,福州路上的杏花楼总店开业了,但只是把一些商品放在大门口,让顾客隔着护栏购买, 开业的杏花楼 一些常态化防疫设施已经启动,最多见的是核酸采样亭。 茂名路上的核酸采样亭前排起了长龙 九江路江西中路的核酸采样点启用了,但还没有顾客呢 各住宅区的大门口一律成了快递存放点 医院里是人最多的地方,与平时的人头攒动相比是相当少的,就医也比较快。不同的是进院要扫“数字哨兵”,不过非常方便,也就几秒钟的功夫。 还有一个人多的地方是外卖骑手集中的地方,不少骑手在等待派单 接下来分享几张路上拍摄的建筑和街景。 圣三一教堂,建于1847年,1866年重建,1893年增建钟楼新哥特式,上海早期最华丽的基督教堂 礼和洋行,清水红砖外墙,砖木结构,安妮女皇复兴风格,1877年远东最著名的德资企业礼和洋行进入上海,总办事处就设在这座大楼里,也是那时公共租界中最大的建筑。 洋和礼行的外廊 外滩中央商场去年全新亮相,焕然一新的玻璃穹顶带给市民无穷的遐想 一些持有出门证的年轻人为了在有限的时间里多看看疫情中的上海,脚蹬共享单车,手机不停地拍拍...... 外滩建筑群依然耸立,海关大钟依然按部就班地报时,只是亲水平台只为援沪的医护人员开放 中国银行大楼的镂花铁门默默地注视着黄浦江的潮起潮落 为应付病情(病毒及其次生之病和夫人之病),让笔头很快的我,竟然写了三天才完成这点文字。<div>今天下午市府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6月1日起全面复工复产的部署情况,估计有2000万人收听收看了这场新闻发布会,令人失望的是自始至终没听到“解封”两字,希望接下来会有行动告诉市民。</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