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5> <font color="#9b9b9b">“自然的教学现场,灵动的生命之流,完成连续的母语教学及班级成长记录。”三尺案牍,十寸讲台,师生一问一答间,是天地千古圣贤的悠远书声。我是二年级语文组的赵哲玮老师,今日我向大家分享的是《心平气和的一年级》,希望读过以后,您也能因此有所感悟。</font></h5> 薛瑞萍老师的这本书是一本实用性非常强的班级管理著作。虽然叫做一年级,但是在我看来其中蕴含的很多道理和方法不仅仅限于一年级,关于儿童的认知和开发都值得广泛应用。在这里选取三篇日志谈谈其实用性。 9月1日,星期三,晴。<div> 薛瑞萍老师在这篇日志记录了读书的好处,尤其是“心理空落落的,而且觉得有浮躁之气”令我颇有共鸣。另外还有一句话使得我有一种寻得知音的感觉,“读书是一种内在需要,也是为了保持一种上升的有活力的状态”。</div><div> 书对我而言,不是当一名教书匠的工具,而是让自己在生活中寻得重心的“心锚”。另外,作为一名教师不读书意味着一味的输出而没有充电,班级管理事事都要消耗能量和精力,如此下去迟早会力有不逮,枯竭而亡,于我来说是非常危险的一件事。</div><div> 薛老师在最后说了一句令我心有戚戚的一句话:“机械的琐碎的重复的——最艰苦的,恰是最没有写头的。这就是一年级。”也越是如此,低年级更显现出工作的基础性、常规性,打好底子是基础教育的开端。对基础性工作保持兴趣,是小学班主任保持工作热情的源泉。对于二年级的我来说确实如此,对学生的关心,对知识的敬畏使得我坚持做好班主任这份工作。</div> 9月2日,星期四,晴。<div> 确实,我反思学生们集中在一个密闭教室里能够保持安静,坐下来好好上课就已经是一件极为难得的事情了。我们惯以大人的想法去指责教育学生做错的事情,但是回过头来我们这般大的时候不也是这样吗?甚至还未见的有他们做得好,可见自以为是是成人常犯的谬误,老师和家长们应该比孩子更多的自省行为,是否有太多扼杀天性的行为。</div><div> 老师应该发挥自身的模范作用,比起批评孩子做的不好的地方,不如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感召他们。我是一个热爱环境的人,见不得校园里有随地乱扔的瓶子废纸,放学的时候随手就会捡起来扔到垃圾桶里。没想到我的无心之举,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以后每次经过操场上就会有孩子随手捡起来扔进垃圾桶里。</div><div> 我想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要多一点反省自身的能力。也许有些好行为还未必是从家长、老师身上学来的,但是坏习惯却有可能,尽量多反思自身,给学生一个良好的模范作用。</div> 9月3日,星期五,雨。<div> 竞争机制对于学生的发展究竟是好是坏?</div><div> 现在的“内卷”实在严重,我想给他们多一点空间,让孩子们学习得幸福一点,成就感多一点,才足以抵御未来生活带来的压力焦虑。</div><div> 低年级或许不必要给他们排名次,毕竟只是书本的成绩;若是能够多维度去客观评价一个学生,也许这个时代的学生会更自信、更幸福、更多元。班主任力量微薄,自身也在压力中,改变制度、改变社会是非常困难的——但是在一个小小的班级内,对孩子多一点宽容,多一点其他视角,或许能够给这个孩子多一份面对风险的力量。</div><div> 有的孩子字写得不好看,哪怕努力了进步也不如其他孩子,但是何必这么苛刻,进步了就是好事;有的孩子不擅长表达,哪怕练习了也不能侃侃而谈,但是何必这么严格,能够表达自己就是进步。</div><div> </div> 我想,新时代的班主任应该有这样的觉悟,我们既是为社会服务,也是为人服务;但只有培养出健全的人,才能更好的服务于社会。如果眼中只看到了社会价值的尺度,必然毁灭教育热情。<div> 眼中有自己,眼中有学生,眼中有社会,眼中有格局。</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