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闽人崇拜神灵历史悠久,地域也很普遍,几乎有村落必有神宫。</p><p class="ql-block"> 神宫俗称佛宫。佛宫一词宋代淳熙《三山志》中有过记载,在鹤塘一带,民间仍然保留着这种古老的叫法。 </p><p class="ql-block"> 这是一座有文字记载的千年佛宫,它的建造年代与黄氏开基鹤塘的时间相近。佛宫坐酉向卯兼辛乙,水出乙,地形如蟹。明代万历十二年(1584年)佛宫重建,清代道光甲申年(1824年),因宫宇严重损坏,故再次重建。1991年佛宫进行修整,扩建围墙大门,形成现有规模。</p><p class="ql-block"> 鹤山佛宫外形独特,主殿外墙采用硬山顶做法,封火墙状如虾蛄,俗称“虾蛄墙”,墙头鹊尾翘角,曲线流美。正门牌楼高七米,采用如意斗拱承托屋面飞檐,牌楼两边则是悬山顶造,高约五米,檐角与牌楼层次错落,造型别致。门额雕刻“鹤山保障”,上悬“敕封灵相庙” 金字匾额,左右二道拱券仪门分别题额“仁民”、“爱物”。 整座宫庙外观威武庄严,古朴壮观。</p><p class="ql-block"> 佛宫内进深21.63米,内宽17.5米,主座六扇五开间,高7.5米。正殿须弥座上供祀拓主灵相尊王,左祀玄天上帝、观音菩萨;右祀顺天圣母陈靖姑及林、李二夫人。 主殿用料硕大,木雕精美。天井采用本地桃花红花岗岩大石板铺设,前廊外沿做工精细,素面打磨,压廊石规格7.83*0.68*0.18,每条重达五千斤,难以想象当时是如何进行施工的。</p><p class="ql-block"> 主座左侧配殿建于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崇祀消除瘟疫、护佑康宁的张圣真君。</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主殿神龛两侧边柱,悬挂一幅楹联,其内容是:“视既无色,听无声,却在举头三尺;明若有求,幽有应,自当睂(眉)寿万年。落款:旹(时)乾隆岁次癸未(1763年)季夏吉旦;武林朱景昭敬书。”钤印两枚:“朱景昭印,象山。”这是清代乾隆朝南少林武僧朱山避寓鹤塘时敬奉的楹联。宫内还有一件宋代门枕石,青石造,长74厘米,宽48厘米,高43厘米,其样式、雕工与幽岩寺那件相仿,门臼雕刻莲花,工艺精美。 </p><p class="ql-block"> 在庭院左侧,有三块碑刻,其中一块内容大致为:清代乾隆二十九年,鹤山黄姓以价银两百五十两,买得四十一都庄裡土名朱源堂地方田产,作为奉祀拓主灵相尊公香灯之用。另两块残碑分别是松洋后山田产买卖契约和幽岩寺住持断卖僧田记载。</p><p class="ql-block"> 佛宫右侧有一罗汉松,传说是乡贤黄文奎明代万历十年举孝廉时栽种,至今已四百多年。</p><p class="ql-block"> 神灵膜拜是福建文化信仰的一个组成部分,佛宫供奉的神灵往往都是百姓崇拜的偶像,因此神灵也多样化。佛教、道教以及民间俗神齐聚一个宫庙,和谐相处,共同消灾赐福,保护乡境平安。</p><p class="ql-block"> 附录宣统元年《八间房族谱》: </p><p class="ql-block"> 神宫</p><p class="ql-block"> 本宫坐酉向卯,兼辛乙,形如蟹。创自宋时,久难稽考。至明万历甲申修整四次,道光壬午,因建造祖厝戏台,问判,拓主灵相尊王,整容间论及庙宇破坏,欲要重新,是以合乡捐资重建。以道光四年甲申,正月初六日,请神出殿,暂祀祖厝,修整公身。三月初三架焉。七月十五竖柱上梁,九月十七巳时,迎神入殿。演戏庆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