邂逅“老王”

老马

<p class="ql-block">《老王》是著名作家杨绛笔下一位地位卑微,品德却有操持的城市草根游民。这篇反映下层百姓生活遭际的散文佳作被选入初中语文教材后,受到孩子们的广泛关注。作为一个语文教育工作者,我本以为“老王”已是一位过去时态的文学人物。但万万没有想到,几天前的一个下午,我外出散步时,却偶遇了“他”。我打我居住的小区上到车来车往的大桥,沿着人行道,悠闲地在阳光下漫步,一不留神,就看到一位着沉重板车的老者迎面而来。开始,我以为是一个错觉,回头凝神一看,果然是一位形容憔悴,躬身奋力拉车的“老王”。</p> <p class="ql-block">你看,四月的南方,天气温热,阳光灿烂,他却穿着一件敞开的厚厚的外衣,一眼看去,上身连个褂子也没有。躬身费劲拉车的他,显得羸弱无力,衰老的前胸肋骨嶙峋,一双眼睛因为用劲而睁大,显得有些呆滞。</p> <p class="ql-block">他大约有六七十岁,头发凌乱而多尘。我好多年没有见过这样的苦力车夫了,倒退三四十年,这样凭苦力吃饭的城市草根还是时或可见的。他立马引起我的注意。</p> <p class="ql-block">我快步转回头,又迎面观察他,仿佛穿越时空,在陌生的文学世界与他邂逅。没错,他衣衫褴褛,步履蹒跚,满面尘灰,有些异样地出现在我面前,很真实,让我觉得诧异。</p> <p class="ql-block">他拉的车,是那种很笨重,体积很大,装载量不小的老旧胶轮车。阳光无力地照在他身上,他一步一步,十分吃力地,几乎躬身45℃地缓步前行。</p> <p class="ql-block">我挨近,才看清他车上装着大半车蜂窝煤,一种只有没有煤气管道的城中村或路边小店才会烧的蜂窝煤。在我居住的这个三线城市,这种煤已经很少有人用了,这是一种几乎绝迹的过去形态的燃料,这位老者,也似乎从过去走来。我挨近他,问他“老人家,你拉到哪儿去?”我的声音不算小,但他仿佛没有听见,仍然费劲前行。</p> <p class="ql-block">就在他没搭理我,从我身边滑过时,我看到他竟然忽然压低车把,伸一只手从地面捡起一个小小的,不知是谁遗落的硬币。</p> <p class="ql-block">他无声地打我身边走过,我不知道他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也不知道他还有没有家人?我本想上去给他点儿钱的,但使用手机微信支付后,身无分文的我只有徒呼奈何!看着他渐渐远去……</p> <p class="ql-block">看着“老王”远去的车影,我心里说,咱们中国农村不是实现全面小康了吗?怎么反倒城市里还有比贫苦农民更艰难的城市贫民?我联想到,我们的城市里,也还有一定数量的尚未完全温饱的市民或游民呢!谁来管管他们呢?我见过一些城中村里还有一些住处狭小,家里很简陋的草民。疫情这两年多,也发现我们小区的垃圾桶,经常有些穿着还算整齐的老人早晚来翻弄……唉😔,但愿我们的生活里,人人安居乐业,老有所养,老有所安,不再出现杨绛笔下的“老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