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 (明夷)

LiLI zhang

<br>今天的经典小故事是张骞出使西域。<br><br><br> 张骞这次出使西域,前后十三年,足迹遍及天山南北和中亚、西亚各地,是中原去西<br>域诸国的第一人。 虽然没有完成预期任务,但他也搜集了不少军事情报,还绘制了沿途地<br>图,对汉武帝汇报了西域各国的政治、军事、经济、地理及对匈奴的态度等等,这对下一<br>步战略的决策有重要指导意义。<br>此时,汉武帝正在发动第一次征讨匈奴的战争 ,张骞被封为校尉,随大将军卫青出<br>征。知己知彼,果然战绩卓著。公元前123 ,张骞被封为博望侯。公元前119 ,汉王朝已经控制<br>了河西走廊。<br>军事外交的战略仍继续实施,张骞介绍了乌孙与匈奴的矛盾。匈奴占领的敦煌一带原<br>是乌孙领地,匈奴被打败后这-带出现真空,张骞建议出使乌孙,让他们返回原居地,可<br>以用来牵制匈奴。张骞的建议正合了汉武帝的构想,遂派出他第二次出使。同时,汉武帝<br>发动第二次对匈战争。<br>两次出使,虽然没有达到预期军事目的,毕竟古代的交通条件是不能和今天的武官相<br>比的,但这一举动的意义是很明显的。至少为后世开了先河,提供了思路。《汉书 西域<br>传》的原始资料就来自张骞的报告。<br><br> 而内部强大自己,外交共同合力,是不是确保明夷的必要条件呢?<br><br>我们主动对内强大自己,对外与人交流、交往了吗?<br><br><br> 汉武帝开始全面部署他宏伟的对匈奴战争计划:对匈奴实施战略包围,伐交与伐兵并<br>举。在东面,着力打击阴山一带匈奴部落,巩固长城内外防线,切断匈奴左臂;在西面,<br>派使节使西域,宣扬国威、扩展联盟,力争切断匈奴与青海羌族的联系,断其右臂;同时<br>在陇西集中力量重点打击匈奴主力,以求彻底制服。<br>张骞,字子文,汉中成固(今陕西省城固县)人。据《汉书张骞传》记载,BC 138,<br>张骞“以郎应募, 使月氏。”西域大月氏 ,其王被匈奴单于杀死 ,他的头颅还被做成酒<br>器。月氏人忍受不了匈奴的奴役,便迁徙到天山北麓的伊犁河流域。后又受乌孙国的攻<br>击,再向西南迁到妫水(今阿姆河)流域。月氏王想报杀父之仇,但苦于无人相助。这是个<br>绝好的机会。<br>张骞就在这样的情形下出发了。不幸的是,他刚出陇西就被匈奴扣留,软禁十余年,<br>还硬塞给他一个匈奴妻子。可能他的匈奴妻子不够有吸引力,当然,更大的可能是:儒家<br>文化焕发出的气节起了大作用。张骞"持汉节不失”, 后来趁机逃了出来,继续他的使命<br>去了。西行许久,越葱岭(今帕米尔高原) ,穿大宛,经康居,过大夏,终于到达大月氏。<br>但时过境迁,月胝人很健忘,或者,时间真能抹淡仇恨,总之,他们在新的家园安居乐<br>业,已经没有复仇匈奴的意思了。张骞在大月氏交涉了-年多,未果。(唉,怎么会?汉人<br>的口舌可是相当厉害的啊)没办法,只好起程回国。张骞在途中再次被匈奴俘获。好在又<br>逃出来了一-这个又倒霉又 幸运的家伙!<br><br> 学习完今天的故事,希望我们和孩子一起讨论下张骞为什么要出使西域呢?<br><br>明夷卦从字面上简单理解就是:明:明白,光明。<br><br><br> 夷:化险为夷,也就是坦途。<br>怎么才能有坦途呢?<br>人无远虑必有近忧。<br>如何让自己未来走的更好?需要内外双重保障。<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