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日小感

作家李想

<p class="ql-block">又到了一年一度的读书日,每到这一天大家想起了读书,其实不应该到了某一天才读书,而应该是一种日常习惯。当一个人的世界中常存读书一事,才可能变成智慧的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几年前,我曾经写过当代人读书现状的文章,反思了为什么当代人读书少,现在看来,读书的问题有所好转,平日里书店和图书馆变得充盈起来,也可能是我的社交圈里读书的人多了。我总觉得,读书终究是一个私人的事情,无法让所有人读书,至少自己要保持读书习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究竟为什么要读书,也就是读书的目的,这个问题让我一直去思考。许多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譬如: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对于普通人来说还是有些抽象,可能更多人会说,没有钱活不了,不读书也能凑合活。表面上看说得对,其实不读书,不学习的人的确能活了,只是活不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因为读书比起经风雨见世面的性价比高,风险和伤害小,收益大。从我个人粗浅的认识看,读书有四大作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一,认识世界和了解自己。人在出生后能够说话,根本上在于构建了思维逻辑,一个两三岁孩子之所以能简单地发表想法,靠的是之前对家长的观察和模仿,因为人不可能学会从未知道的事情。但是许多抽象的事情观察不出来,这就需要学习文字,从字里行间品味意思,书就是用文字堆砌的宝库,让人知道世界是什么样的。除此之外,人需要真实地认识自己,才能清醒地看待世界。自己是什么形象,有哪些优势和劣势,别人如何看自己,自己如何看自己。在书中,有时就会看见和自己很像的人或和自己经历过很像的事,“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们往往很难在现实中认清自己,但可以借用书中的内容找到自己的影子,还能在书的前后文中找到某种形象的成因和结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二,增加人的经验和智慧。人的经验可分为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一个经历丰富的人也会有他没经历过的事,不可能像歌中唱的那样:“全世界的恋我都失一遍”,一个非常凄惨的人也不能阅尽沧桑,虽说人经历一些苦难会锻炼意志品质,但并非经历越多越好,有一些会笼罩终生的阴影还是不经历为好。那么是否代表没有那么多苦难经历的人就是短见?这就需要间接经验。把一些前人已经受过的苦、吃过的亏所得到经验直接拿来,对照现状分析成原因,或许还完全可以避免。这样趋利避害的做法需要阅读,毕竟书是凝固的知识,存在得更稳定。积累经验的目的是避坑,让自己的生活更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三,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一个人如果只看见眼前的事物,那是短视,如果只过着眼前的生活,那是平庸。生命赋予了每个人几十年的光景,说段也短,做不了几件轰轰烈烈的大事,说长也长,有那么多无所事事的瞬间。多少人因为不知道做什么浪费了宝贵的闲暇时间?当一个人喜爱阅读,他就会用空闲时间去了解自己不知道的事情,有了探寻的意识。这并不是简单地占用时间,而是感受生命的意义,增强人的修为,说不定还有意外收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四,学习本领和储备知识。人分三六九等,这不单纯根据人的经济条件,还有人的知识水平。为什么有的人见微知著,侃侃而谈,提纲挈领,驾轻就熟,洞若观火,游刃有余?并非他有天赋,也不一定只是聪明,更多在于平日的积累。我们不能仅知道能用的上的事物,而丢掉暂时用不上的方法,人学了很多本领,并不能全部都用上,难道就不需要吗?学习的本质一是应用,二是储备,看书就是学习的最容易的做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以上简单谈了四点,归根结底都是为了让人活得更好,只要活好了,生命才有意义,不单纯是个宇宙中简单的生灵。</p><p class="ql-block">2022—04—23</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