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一个是良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禁得秋流到冬,春流到夏!?</p> <p class="ql-block"> 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宝黛二人初相见,只一眼,便已勾起前世的羁绊,本欲用一生的眼泪来报答前世侍英使者灌溉之恩的黛玉,哪里会料到这一段刻骨铭心的情。性情相投,心意相通,本是绝配的二人之间却突然来了个薛宝钗,美貌端庄,温文尔雅,人多谓黛玉所不及。而宝玉的玉,宝钗的金锁,正应了世人口中所谓的“金玉良缘,”二人的结合,早已是命中注定。话说此时的宝玉年纪尚小,哪里会懂得“情”和“爱”的区别?彼时在他眼中,宝姐姐和林妹妹或许同等重要。在他笑着同宝钗嬉闹,讨宝钗要汗香巾时,可曾想到黛玉看见这一幕会伤心?可我相信,他所爱的,唯黛玉一人而已。</p> <p class="ql-block"> 只是苦了黛玉了,“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生性多愁善感的她在看到宝玉和宝钗玩闹继而又联想到自己凄惨的身世时,只是一个劲的掉眼泪,“黛玉葬花”早已令无数人动容,而这,也恰恰应了开头那和尚的话,黛玉的早逝,已是必然。天性不喜为官做仕的宝玉因黛玉从不劝自己读些经济文献之类的书而早已将她看做知己,她懂他,他亦应这难得的理解而爱她,可世间称心如意的事能有多少呢?二人互诉的衷情,二人相通的心意终被那个父母之命大于天的年代打破。宝玉的糊涂,宝钗对母亲的言听计从,以及凤姐等人趁宝玉生病时而耍的“移花接木”的卑鄙手段,最终酿造了红楼的悲剧。在凤姐试探宝玉说老爷想将林妹妹许配给他时,宝玉大喜,甚至连说话也明白了许多,他说“我有一个心,前儿已交给林妹妹了,娶她过来,就可以把我的心带过来,重新放回到肚子里头”。凤姐只当这是他的疯话,笑着同贾母走开,却不知这是宝玉对黛玉的一片真心。</p> <p class="ql-block"> 纵有弱水三千,我只取饮一瓢。”他对她的爱,从未改变。即便黛玉已去,即便和宝钗已成了亲。对痴情的宝玉来说,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宝钗不在时,宝玉曾对袭人哭道:“我问你,宝姐姐怎么来的?我记得老爷给我娶了林妹妹过来,怎么被宝姐姐赶了去了?她为什么霸占住在这里?我要说呢,又恐得罪了她,你们听见林妹妹哭得怎么样了?”我们都看见了宝玉对黛玉的爱,却从未看见他对宝钗的情。于八面玲珑,讨得众人欢心的宝钗来说,她固然赢得了自己的婚姻,却早已输给了宝玉和黛玉的爱情,她得到了宝玉的人,却永远也没能得到他的心。</p> <p class="ql-block"> 可是如此相爱的宝黛二人,却终究没能在一起,古书常有言道:“有情者终成眷属。”那么宝玉和黛玉呢?他们的悲剧是当真顺了天意,败给了那所谓的“金玉良缘”吗?还是只是“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p> <p class="ql-block"> 突然间贾府被抄,家境败落,园内人心惶惶,对此时的宝玉来说,正是“一朝梦醒,已换了天地。”或许在遇到那个还玉的和尚前,他就早已有了绝尘的想法。在宝玉前去考试向众人郑重告别,仰面大笑道“到时候了,走了走了,不用胡闹了,横竖是再见就完了”的时候,众人只道是他从未离过家,王夫人太过舍不得导致,连忙催促着他快走,可谁也没有想到,那竟是一次诀别。</p> <p class="ql-block"> 再到宝玉和父亲的最后一面,光头赤脚的宝玉,向父亲倒身下拜,一言不发,似喜似悲,一边是父亲的盼子心切,一边是宝玉的去意已决,我不知道那时的他是否犹豫过,但在“俗缘已毕,还不快走”的催促下,宝玉终是离开了</p> <p class="ql-block"> 我所居兮,青埂之峰。我所游兮,鸿蒙太空。谁与我游兮,吾谁与从。渺渺茫茫兮,归彼大荒。”</p> <p class="ql-block"> 好个俗缘已毕,到头来不过是白茫茫一片真干净,梦一场罢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