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永乐大钟”——大钟寺。

金七爷

<p class="ql-block">今天是2022年4月22日,农历三月廿二号。</p><p class="ql-block">世界地球日。</p><p class="ql-block">星期五。</p><p class="ql-block">天气不错,来到大钟寺欣赏参观。</p> <p class="ql-block">馆内藏🈶️不同时期的各类古钟,是国内唯一座古钟类主题性博物馆,永乐大钟已有600多年历史;</p><p class="ql-block">通高6.75米,直径3.3米,重46.5吨,钟身有汉梵两种,总计达23万文字组成,是世界上现存最大最重的钟,值得一看。</p> <p class="ql-block">在北京北三环西路,联想桥东边,有一处不太显眼的门脸——觉生寺。</p><p class="ql-block">要问“觉生寺”大多数人不一定知道,可是,问“大钟寺”几乎无人不晓。</p><p class="ql-block">因为这里是“大钟寺古钟博物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大钟寺——觉生寺。</p><p class="ql-block">山门——始建于清雍正十一年(公元1733年)。</p><p class="ql-block">单檐歇山顶,面阔三间,檐下悬有“赦建觉生寺”石匾。</p> <p class="ql-block">北三环边的古刹秘境还是一数百年之最有着悠远历史的古钟博物馆!</p><p class="ql-block">大钟寺古钟博物馆位于北京城名刹大钟寺内,因寺内珍藏着镇馆之国宝永乐大佛钟,故俗称“大钟寺”!</p><p class="ql-block">曾是皇家祈雨举行佛事活动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觉生寺——最初为皇家寺庙。</p><p class="ql-block">乾隆八年,乾隆帝将万寿寺的永乐大钟移到觉生寺,觉生寺又被俗称为“大钟寺”。</p><p class="ql-block">1984末年成立大钟寺古钟博物馆,次年10月正式开放,1996年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山门的“敕建觉生寺”匾额乃由雍正帝御笔手书。</p> <p class="ql-block">大钟寺——觉生寺。</p><p class="ql-block">建于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p><p class="ql-block">位于海淀区北三环路联想桥北侧,至今山门高悬一块青石匾大钟寺额,上刻9条穿云飞龙,正中为雍正帝御笔`敕建觉生寺`。</p><p class="ql-block">因内藏明永乐大钟,故名大钟寺。大钟寺规模宏大,是清代雍正皇帝下令建造。</p><p class="ql-block">有山门、天王殿、正殿、后殿、藏经楼、大钟殿、配殿建筑,原是皇帝祈雨和信徒朝圣的场所。</p> <p class="ql-block">,由雍正帝下旨敕建,到雍正十二年(1734年)冬天正式获赐名觉生寺,现时觉生寺山门的“敕建觉生寺”匾额乃由雍正帝御笔手书。</p><p class="ql-block">根据雍正帝在雍正十二年(1734年)所立的《敕建觉生寺碑文》记载,雍正帝选址西直门外曾家庄(今海淀区内)建寺,乃在于该处高朗干爽,林木佳茂,而且“右隔尘市之嚣,左绕山川之胜”,适宜用作“寂静清修之地”。</p> <p class="ql-block">该碑文又记载,雍正帝有云:</p><p class="ql-block">“以无觉之觉,觉不生之生,所谓觉生也”。</p><p class="ql-block">是故雍正帝为寺庙取名觉生寺,希望借佛寺“振其大觉之道,达夫正觉之旨”。</p> <p class="ql-block">大钟寺——觉生寺最初为皇家佛教寺庙。</p><p class="ql-block">到乾隆八年(1743年),乾隆帝将位于万寿寺的永乐大钟移到觉生寺,故觉生寺又被俗称为“大钟寺”。</p> <p class="ql-block">乾隆帝在位期间,曾多次亲赴觉生寺祈雨,至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更下令辟觉生寺为祈雨场所之一,此后祈雨活动一至持续至清末。</p> <p class="ql-block">大钟楼和东西翼楼,另有六座配庑分布于两侧。</p> <p class="ql-block">寺内两侧配备有钟鼓楼。</p><p class="ql-block">最具特色的核心建筑为大钟楼,立于巨大青石台基之上,两层,上层顶为圆形,下为方形,象征“天圆地方”,楼内两侧有楼梯盘旋而上,上层各面均设有窗户,透光性好,可使钟钮和钟身顶部十分清楚。</p> <p class="ql-block">观音殿正中供奉着观音菩萨,悲天悯人,大慈大悲。</p> <p class="ql-block">大钟寺观音殿面阔五间,单檐硬山顶。观音殿内的展室名为“质器庄严”,主要从梵钟(古代佛寺中的大钟)分类的角度,展示梵钟在古代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与作用。大钟寺观音殿面阔五间,单檐硬山顶。</p> <p class="ql-block">东配殿——</p> <p class="ql-block">大钟寺大雄宝殿</p><p class="ql-block">大钟寺大雄宝殿的主殿面阔五间,单檐硬山顶;前檐加盖三间歇山卷棚顶抱厦,殿前筑有月台。</p><p class="ql-block">在主殿前加盖抱厦,是许多寺院扩大主殿空间的普遍作法,而这一作法又为中国传统建筑增添了全新的样式和结构。</p><p class="ql-block">作为“礼乐回响”展室,大雄宝殿内展示了一组仿制的“曾侯乙编钟”。</p> <p class="ql-block">西配殿</p> <p class="ql-block">大钟寺</p><p class="ql-block">现在走进大钟寺,已经没有了宗教的味道,更没有了香烟缭绕,在这里只有对中国古代钟铎文化的深深回眸和永恒回忆。</p> <p class="ql-block">战国曾侯乙编钟:是战国早期曾国国君的一套大型礼乐重器,国家一级文物,1978年在湖北随县(今随州)擂鼓墩曾侯乙墓出土,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为该馆“镇馆之宝”。这里展出的是复制品。编钟全套共65件,分三层八组悬挂在铜木结构钟架上。每件钟均能奏出呈三度音阶的双音,全套钟十二个半音齐备,可以旋宫转调。音列是现今通行的C大调,能演奏五声、六声或七声音阶乐曲。</p> <p class="ql-block">牡丹国花</p> <p class="ql-block">牡丹争艳</p> <p class="ql-block">展品中的精品有商代青铜钟、三件一组的编钟,西周编钟、春秋编钟、早商青铜铃、西周合瓦形编钟等。</p> <p class="ql-block">大殿前牡丹花盛开,蝴蝶自来。</p> <p class="ql-block">藏经楼一楼是古钟简史陈列厅,展品中最小的香烟盒大小的陶钟,是距今五六千年前的最古老之钟。</p><p class="ql-block">大钟寺藏经楼</p><p class="ql-block">大钟寺藏经楼面阔七间,为两层楼阁,单檐硬山顶,顶层有前廊。</p><p class="ql-block">藏经楼底层为“妙境梵音”展室,用来展示寺庙古钟。</p> <p class="ql-block">古人云:“有寺必有钟”,钟声🔔早已成为寺院重要法器之一,是一道可以听的风景。</p> <p class="ql-block">大钟寺的主体建筑中,大钟楼最有特色,内置永乐大钟,被誉为“钟王”。大钟铭文是艺术瑰宝,大钟寺内还建有大钟寺古钟博物馆,陈列有各个年代的不同形状的钟。</p> <p class="ql-block">位于大钟寺东侧的九亭钟园是馆内根据需要后建的园子,园中有九座钟亭,三十二间钟廊,是大钟寺为悬挂来自全国各地有地方特色古钟的地方,也是博物馆“诗韵钟声”的参观场地。</p> <p class="ql-block">钟林大钟楼东面的庭院里陈列着40余口古钟,最早的是宋代熙宁年间铸造的,距今900多年。</p><p class="ql-block">按年代顺沿分别有宋、元、明、清各代古钟。</p> <p class="ql-block">悬吊永乐大钟的大钟楼,设计为下面方形,上面圆形,体现了古人天圆地方的理念。</p><p class="ql-block">悬钟的架子以粗大的木梁制成,8根主柱顶部向内倾斜,主柱上3根横梁巧妙地将力过度到主柱上,分摊到更多断面之上;</p><p class="ql-block">钟下青石台基上砌有八角形散音池,池深70厘米,直径4米,距离钟口1米,既可减低钟架的高度,又可有很好的共鸣作用。</p> <p class="ql-block">永乐大钟铸于明代永乐年间,至今已有五百多年历史。大钟通高6.94米,钟口直径3.3米,钟唇厚度220毫米,重约46吨(一说42吨)。钟身内外铸满佛教名经,计二十二万七千多字,字体为楷书。永乐大钟的铸造成功,是世界铸造史上的奇迹。大钟是以铜为主,采用无模铸造法一次铸成的,没有磨削加工的痕迹。永乐大钟钟声悠扬悦耳,声音最远可传90里,尾音长达2分钟以上,令人称奇叫绝。这口大钟已敲击了五百多年,至今仍完好无损。</p> <p class="ql-block">永乐大钟永乐大钟世称“钟王”。</p><p class="ql-block">铸于明代永乐年间,至今已有五百多年历史。</p><p class="ql-block">大钟通高6.94米,钟口直径3.3米,钟唇厚度220毫米,重约四十二吨。钟身内外铸满佛教名经。</p><p class="ql-block">总计二十二万七千多字,书体为楷书,相传为当时的书法名家沈度手笔。</p><p class="ql-block">《大英百科全书》将永乐大钟排在世界著名大钟的前列。</p><p class="ql-block">大钟以铜为主,是采用无模铸造法一次铸成的,没有磨削加工的痕迹。</p> <p class="ql-block">这座古钟博物馆共展出各类古钟400多口。最早的是宋代熙宁年间铸造的,距今900多年。按年代顺沿分别有宋、元、明、清各代古钟。</p> <p class="ql-block">“大钟寺”——永乐大钟,铸于明朝永乐年间(1403~1424年),由明成祖朱棣下令铸造。通高675厘米,口径330厘米,重46500千克。</p><p class="ql-block">钟身遍铸佛教经咒铭文,有汉梵两种文字,总计达23万多字。</p><p class="ql-block">永乐大钟以“世界铭文字数第一”入选“北京世界旅游之最。”</p><p class="ql-block">永乐大钟是在明代铸造技术最发达的时期铸成的,是这一时代集冶金技术之大成者,是大钟寺古钟博物馆的镇馆之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