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里常念那岁月往事

凌鸿昌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当看见这幅长城照片时,就不由地想起那在长城脚下的故事。这故事虽然说已经过去近半个世纪,但在我们这此曾经在长城脚下编写故事的老兵们,故事就像发生在昨天,在心中仍时不时讲给自己听,那是多么温馨的故事,那是多么激情的岁月,这岁月是我们青春芳华的岁月,这故事是我们青春激情的故事。战友们虽早已分散祖国的大江南北,但长城脚下的故事却让我们更加难以忘怀。今日美篇献给在长城脚下编写故事的人,献给当年在南口村旁一起当过兵的战友们。共和国的旗帜上有我们血染的风采,有我们付出的爱,有我们为国防建设付出的艰辛,有我们风雨同舟的贡献。</span></p> <p class="ql-block">新中国在建国大典上随着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壮严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新中国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但敌人亡我之心不死,在朝鲜战争扬言核威胁要吓到中国人。志愿军入朝作战,狠狠打击以美国为首所谓的联合国军。在国内迅速歼灭残存国民党残存势力,又要加强国防建设,根据中央军委关于加强特种兵建设的指示,五十年代初,成立了军委工兵领导机关,建立健全了各大军区工兵领导机关。扩建和整顿工兵部队,统一编制序列。开办学校,培养人才,加强专业培训,提高遂行作战工程保障能力。修筑国防工程及千里沿海设防修复建筑工程。参加国家经济建设和抢险救灾,,在完成这些繁重而艰巨问任务中,工兵广大指战员发扬英勇顽强,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做岀了新的贡献。</p><p class="ql-block">1953年9月23日,陈士榘,李迎希,黄志勇向中央军委付主席彭德怀写报告,建议将现有28个工兵团按任务区分为工程工兵团,舟桥工兵团,建筑工兵团三种性质的部队。23日,彭德怀签署了"我同意陈,李,黄对28个工兵团编组与分工,请主席审核批示"的意见。28日毛泽东主席批准了这个方案。这个方案实施后,对提高工兵部队的专业战术技术水平,有计划地装备和使用部队等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工兵部队的这种编组和分工,一直延续到八十年代中期。</p><p class="ql-block">1954年6月1日,中央军委颁发了工程工兵团,舟桥工兵团,建筑工兵团的编制表,明确了三种工兵困的性质和任务。工程工兵团是工兵部队中掌握野战工程技术的骨干力量,主要任务是构筑指挥所,构筑和抢修主要道路,急造军路和桥梁,设置和排除障碍物,使用地雷爆破器材,协同其他兵种打击敌人。舟桥工兵团是工兵部队中掌握渡河专业技术的骨干,主要任务是构筑门桥,浮桥渡场,架设低水桥,水面下桥,保障部队克服江河障碍。建筑工兵团是工兵部队中掌握永备筑城专业技术的骨干力量,主要任务是构筑技术复杂的坑道,永备工事和主要的道路桥梁。</p><p class="ql-block">1955年8月11日,国防部决定工兵司令部改称为工程兵司令部。10月28日,朱德总司令为工程兵题词:"为建设勇敢,勤劳,技术熟练,忠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人民工程兵而奋斗。"</p> <p class="ql-block">1955年8月30日,总参决定,以工兵第20团,公安内卫第3团为基础,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工兵司令部直属工区,后改称101工区。1955一1962年历时7年完成中央指挥防护工程建设。最早到工区的工兵20团(55年9月)与公安内卫第3团(团长高锡仑,政委王嘉林),后随着施工进展,撤销这两个团的编制,干部调入工区机关,直属六个工兵营。1958年初又调来工程兵建筑第115团(团长高通霖,政委李本)。工区直属两个汽车连,一个机械修理营,一个卫生科。该工程规模宏大,坑道轴线长,在掘进扩大过程决中,要通过许多石质破碎地段,经常出现塌方,涌水等险情。有一次,工程兵建筑第116团5连正在作业面上用风钻打孔时,距作业面100米处,突然发生大塌方,上千立方的岩石塌落下来,堵死了通道,砸断了电线。风管和水管,40多名作业官兵被堵在里面,在这突如其来的特大塌方,没有吓倒这些英雄战士,尽管里面漆黑一团,空气越来越稀薄,他们临危不惧,竭力清理塌落的石块,与此同时,坑道外的指战员全力进行抢救,他们先打进去一根空心钢管,保证必要的通风换气,经过一昼夜的轮番突击,终于用密集支撑开出了一条通道,救出了遇险的战友。施工部队以不屈不挠,英勇顽强的精神,克服一个又一个艰难险阻,历时7年,于1962年完成了这一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建成后的工程坚固适用,通道纵横交错,房问宽敞明亮,管线来往穿梭,十分宏伟壮观。工程备有防原子,防化学,防细菌等防护设施,可抗御一意当量的核武器袭击和密闭隔绝较长时间,保障不间断地实施作战指挥。该工程竣工后,国防部通令嘉奖施工部队全体官兵,表彰他们为巩固国防作出了贡献,勉励他们乘胜前进,为建设现代化的国防而奋斗。(资料摘自周培根少将,刘振堂少将主编的《工程兵的光辉历程》一书)</p> <p class="ql-block">因三年自然灾害,施工部队给养供应不上,中央军委及时撤回了在大西北罗布泊施工的大部分部队,。工程兵党委向中央军委提出了组建四个工程兵建筑师的请求,重新布局国防工程施工蓝图。1961年6月20日,总参谋部授予工程兵建筑部队番号及部队代号,以原工程兵直属101工区指挥部改建为工程兵建筑第51师,统领在京的国防首脑工程建筑任务;以从祖国大西北两弹一星基地撤至官厅的陆军195师组建工程兵建筑第52师,以从祖国大西北两弹一星基地撤至山西长治的守备三师组建为工程兵建筑第53师,以从祖国大西北两弹一星基地撤至河南洛阳的特种工程指挥部,改建为工程兵建筑第54师师部,马上返回祖国大西北,统领两弹一星建筑部队指挥协调工作。</p> <p class="ql-block">工程兵建筑第51师是军委工程兵建筑部队四师之首,是负责担负京都地区国防工程的施工部队,是以工兵20团和中央守卫三团而组建工程兵第一工区,负责中央指挥防护工程,简称101工区,工兵20团曾给中央机关修筑了防空坑道工事,曾受到党中央毛主席的检阅。1954年4月21日,毛泽东视察华北军区工兵第20团第1营修筑的国防工事后说:"我们修的工事比国民党的好,国民党修的工事枪口对内,是镇压人民,我们修的工事枪口对外,是对付帝国主义的。"当毛泽东询问了工程的造价后又说,这个钱是要花的,是保卫国防用的。接着毛泽东看望了附近的工兵指战员,并饶有兴趣地观看了工程机械及操作表演。</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南口,位于北京市昌平区的西北部15公里处,还是太行山山脉与燕山山脉的交汇处,在交汇处就是南口先有村后有镇的南口村。南口村北通至八达岭长城出口达到关外的官厅,张家口乃至山西,内蒙古,东北等地,南通京都平原。南口地势险要,历史悠久,作为铁路交通枢纽和军事重镇,在百年历史变迁中,南口曾留下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和美丽的传说。因着清末詹天佑修建第一条中国铁路,续写了南口先有村后有镇的故事,因着发生在1937年的南口战役,中国军人以血肉之躯打破了日本军国主义在三个月内占领中国的黄梁美梦。因着南口地势险要成为历代的军事重镇,被称为兵城,在七十年代的南口驻扎着中国军队陆海空军的下属机关与单位,南口南驻有北京军区坦克六师,南口北山坡驻有工程兵建筑第51师,团级单位更是因着保密的缘故而分散在绿水青山之中。我是在1972年12月由工程兵建筑108团(部队代号8338部队)以特种兵的身份招入部队。在河北省涿鹿县矾山公社红泉大队新训后直接分兵到师部特务连。同到的有老乡徐铁虎,王兴民,王三喜,宋常立,尹国顺,张学林,杨学立,杨德中,后来又有老乡刘富合,刘法成,司雪成,王明亮调入师部。1973年3月至1977年3月在工程兵建筑第51师特务连警卫排服役。那时的军营依然配戴着文革后期的政治色彩。办公楼门口竖着毛主席万岁的红色标语,办公楼前的小广场东西两侧花园里有两个对称的红色大柱上有"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没有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标语墙上有"团结起来,争取更大的胜利"。朴实的建筑充实着军营,身着65式草绿军装的年轻战士们,心揣美好的理想,不忘当兵的初心使命,加强自己的政治素质的培养,军事技能的训练,搞好夲质工作。都把自己当做革命的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用到厕所无怨言,部队所赋予的工作,不分高低贵贱,都在尽职尽责,尽力尽量。</p><p class="ql-block">现存的每幅照片都是记录在51师所发生的故事,记载着当时的工程兵部队血与火,青春与芳华发出的朵朵心花,五彩缤纷又光彩绚丽。在今天我们讲述过去的故事,更重要的是我们每天在讲述心中的故事,这故事没有虚构,也没有文学润笔,都是实实在在的。每张照片都记载着故事,每张照片都有自己的故事。只有亲身经历者,才能有如临诗境的感受,才会发出身临其境的享受。南口岁月是我们每个在南口军营里青春激昂,任劳任怨的时光,这时光,这岁月成为我们由土变陶,完全成熟的岁月。所以我们难以忘怀,在不涉密的原则下,畅享我们的欢乐,叙讲我们的骄傲。</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工程兵建筑第51师历史沿革</p><p class="ql-block">1955年8月30日,总参决定,以工兵第20团(新中国成立后,工兵20团曾为中央领导机关修建了防空坑道工事),公安内卫第3团为基础,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工兵司令部直属工区,后改称101工区。1961年6月20日,总参授予工程兵直属部队番号,以101工区指挥部改建为工程兵建筑第51师,部队代号8321部队,1965年改为8313部队,1975年8月改为88611部队,师部驻地北京市南口镇,通信地址为北京市1026信箱,曾先后管辖工程兵建筑104团,107团,108团,115团,116团,126团,131团,179团,251团,101工程维护大队,102工程维大队。</p><p class="ql-block">1979年2月23日,中央军委决定,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维护总队,隶属于工程兵建制。1983年春撤销51师,师部(除加修营归建115团外)和各维护大队交维护总队,104团、115团归建52师。</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1961年,崔萍同志任工程兵建筑第51师师长,领导,组织和指挥部队圆满完成了一系列国防工程任务,受到中央领导和工程兵党委,首长的好评。他任师长期间先后与两位政委共事,都被群众公认风气正,团结好,威信高的领导集体。</p><p class="ql-block">下面摘抄崔萍回忆录片段</p><p class="ql-block">调任师长</p><p class="ql-block">在高等军事学院快毕业时(1961年底),我接到了周恩来总理签署的命令,任命我到工程兵五十一师当师长。</p><p class="ql-block">我到师里后,先了解情况,看后觉得很不错,部队的气氛,组织纪律性,艰苦奋斗精神等都比较好。</p><p class="ql-block">我到任时一个工程的主体已快完成,正在搞通讯工程。后来,又接到两个工程,任务很重。当时,天天讲准备打仗,并且要准备大打,早打,打核战争,工程期限也催得很紧。</p><p class="ql-block">这时,另一个工程也交由我们师完成。工程兵谭善和参谋长指示我负责,要求国庆前完成。我们师作业力量很强,只是运输力量差点,后来又调来一批汽车,加强了运输力量。这段时间,搞防护工事学到的知识是最全面的。在朝鲜的工事是随便挖,缺乏技术指导。</p><p class="ql-block">我到工地后就学习设备安装,做防护门,发电等。以前没有这方面的知识,主要靠工程兵科研四所的工程技术人员指导,边工作边学习。除开会,我每天下工地,与营长,连长在一起,向他们学习,推广他们的经验,总结施工教训。</p><p class="ql-block">在五十一师工作这段时间,主要学习了地下工程和永备工事方面的许多知识,收获很大。</p> <p class="ql-block">工程兵建筑第104团</p><p class="ql-block">工程兵建筑第104团: 工程兵建筑第104团是工程兵老虎团,一直担负着国家首脑国防工程施工任务。部队代号:国防361部队8324部队,4784部队,88703部队。1958年,参加闻名遐迩的十三陵水库建坝建设,与工程兵技术学校一起动用各种机械参与施工。团部在昌平工程兵技术学校。在京郊为国家首脑机关构筑防空工事。1960年工程兵司令部大院,总参四招待所营建任务。1961年6月20日,中央军委批准工程兵组建4个建筑师的请求:批准以工程兵司令部直属工区即101工区指挥部改建为工程兵建筑第51师,104团部曾驻地昌平技校,林科院,国际关系学院等地。1962年在北京玉泉山施工,1963年长辛店施工筑路,卢沟桥西岸修建通往国际靶场的公路,属一级柏油马路。1964年在中南海为中央首脑机关及党和领导人构筑防空洞,他们常常白天休息,黄昏乘军车出发,黎明收工,1965年曾接受党中央及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并合影留念。1966年参加丰台区黄土岗中学支左;1967年到河北西柏坡施工,后转山西五台山施工。1968年在总参401工程,1969年参加天安门城楼秘密翻建工程。70年代初团部驻韩家川,沒过多久团部营房建成之后搬往南口。1972年南口营房建设任务施工。1976年参加唐山抗震救灾,1977年,毛主席纪念堂及原北京市邮政大楼的爆破工程。多年来部队以纪律严明而著称,并多次被军委评为先单位,取得了众多荣誉。1983年51师被撤销时,与115团一同转隶52师。1985年52师撤销时,被整编为总参工兵41旅建筑一营,曾以中国蓝盔两次出国维和(柬埔寨,刚果金)2012年转隶第二炮兵。</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难 忘 一 零 四</p><p class="ql-block"> 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建筑第104团,前身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工兵第四团,于1948年12月由国民党工兵11团在成都凤凰山机场起义组建,从此,脱胎换骨为人民的子弟兵。</p><p class="ql-block"> 一、光辉的历程</p><p class="ql-block"> 中央军委一直非常信任104团,总是把最艰巨的国家重点工程、首脑工程任务交给104团。</p><p class="ql-block"> 1950年为了执行中央军委尽快解决西藏问题的指示,完成了康藏(川藏)公路最艰巨的雀儿山段的筑路工程任务,为18军进军西藏开路架桥,促成西藏和平解放做出了很大的贡献。</p><p class="ql-block"> 1950年3月,参加了新中国成立之后的第一座甲级体育场 ——重庆市大田湾体育场的建设。</p><p class="ql-block"> 1950年 6月参加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条铁路 ——成渝铁路资阳段筑路工程。</p><p class="ql-block"> 1951年6月,为了保家卫国,入朝作战,胜利地完成了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坑道作业等艰巨任务,牺牲了不少战士,至今还埋在朝鲜的土地之上,为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1953年停战协定后,参加了朝鲜战后建设,为把平壤建设成国际化的大都市而作出了无私的贡献。</p><p class="ql-block"> 1958年回国后,参加闻名遐迩的十三陵水库建坝工程,打响了建设十三陵水库的第一炮;参加了核爆基地建设,为“两弹一星”的筑巢及试验成功,使我国跨入了大国、强国行列,从此,我们国家在国际上有了话语权和全球地位。</p><p class="ql-block"> 1960年完成了工程兵司令部大院、总参四招待所营建任务。</p><p class="ql-block"> 1963年参加了长辛店筑路,修建了从卢沟桥西岸通往国际靶场的公路(一级柏油马路)。</p><p class="ql-block"> 1966年参加了丰台区黄土岗中学支左。</p><p class="ql-block"> 1972年建设南口营房。</p><p class="ql-block"> 1976年完成了唐山震后救灾任务。</p><p class="ql-block"> 1977年建设毛主席纪念堂及圆滿完成了与此相关的北京市邮政大楼的爆破任务。</p><p class="ql-block"> 在完成上述任务期间,相继参加和完成了不少中央首脑工程以及作战通信等国家重点工程。</p><p class="ql-block"> 二、最高的荣誉</p><p class="ql-block"> 1964年6月16日,毛主席、刘少奇、朱德、周恩来、邓小平等带领出席中央工作会议的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各省市、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中央和国务院各部委、各群众团体、解放军各总部、各军区、各军兵种负责人,到十三陵水库观看工程兵部队战术技术表演,随后接见了参演部队代表。这是除国庆阅兵外,少有的一次全党全国全军全体领导同志参加的观摩部队演练的活动。陈士渠司令员在筹备汇报表演时发布命令:“军委工程兵建筑第51师104团负责协同作好参演工作。”</p><p class="ql-block"> 1965年,104团接受某地首脑工程任务。当年8月17日,毛主席、朱德、刘少奇、周总理、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在人民大会堂接见104团施工部队。当年10月10日,第二次又接见104团施工部队。不到两月,毛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两次接见同一部队,是前所未有的,何等荣光!</p><p class="ql-block"> 三、永远的精神</p><p class="ql-block"> 104团为了国防建设、军队建设、国家重点工程建设、为世界和平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我们不少官兵流血流汗、积劳成疾、终身残废,甚至牺牲。</p><p class="ql-block"> 在血与火的洗礼中,工程兵指战员发扬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形成了鲜明的工程兵的“兵种精神”——白龙马精神: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创新、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成为人民解放军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p><p class="ql-block"> 自1985年以来,历径军队几次整编,尽管104团的建制不存在了,但是,军魂还在,工程兵的“兵种精神”——白龙马精神永远存在。</p><p class="ql-block"> 104团二营被改编为工程兵工兵旅建筑一营,后改为火箭军工程旅一营。本文作者为工程兵104团二机连湖北武汉老兵郭清方根据老营长赵德荷叙述整理。</p> <p class="ql-block">这是工程兵建筑第104团最后一届团首长合影。</p><p class="ql-block">104团老兵回忆录"带我们的老兵班长向我们讲过104团的简单经历,他说,上世纪六,七十年代,104团曾参加北京地区一些重要国防工程施工。别看我们是打山洞的,可打的洞也是高级洞。用排长的话说,104团兵换了一茬又一茬,但我们像愚公一样挖山不止,为国防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连长和指导员知道了我们新兵的心结,,给我们上课,在全连军人大会上,连长说,同志们,你们别看我们是建筑工程兵,但我们对国家,对军队的贡献是巨大的,北边的国防工事,都有我们流下的汗水和血水,国家要保平安,国防最重要,而国防却少不了需要工事啊,我们的肩上担子重着呢。指导员更是动情地说,别以为只有战场上才是军人,才是男儿,我们工程兵一样每天在战斗,我们也有牺牲,在某某工程中,我们团也牺牲过战友。连长还说,修建某重要工程时,他还是班长,部队驻在昌平地区,晚上由解放牌军车拉着进城去施工,早上六点左右拉回来,白天睡觉,这杆施工了好长时间他们都不知道在哪施工,只是有专人负责部队的进出,那时的军纪很严,保密工作要求很高,不该问的绝对不问,所以一直到该工程结束,通过相关部门验收后,师里开庆功大会,师长在会上激动地说,同志们,你们知道你们做了多么伟大的事情吗?你们做的工程是为毛主席党中央服务的,想想,你们是多么伟大和崇高啊!</p> <p class="ql-block">郭清方,湖北武汉人,1978年入伍,在工程兵建筑第104团二机连服役。退伍后在中国科学院武汉文献情报中心任职。</p><p class="ql-block">郭清方,是我当年在北京南口,工程兵建筑第51师战友,他曾在工程兵建筑第104团二营机械连服役。我是72年12月入伍,77年3月退伍;郭清方是78年3月入伍,80年退伍,一个河南西华,一个湖北武汉,可以说我们互不相识。复员退伍若干年后,我在长沙在网络流览时发现郭清方写的关于工程兵建筑第104团二机连的文章,更清晰印在脑海里的一段对话像电视剧台词一样挥之不去。当郭清方在武汉东湖岸边漫步,遇到几个女军人在交谈,偶尔听到一个女兵说她是工兵41旅的,这时郭清方接上话说,我是工程兵建筑104团的,是一个部队的情节至今仍有记忆的余香。是战友情谊的联结,因着同样的爱好,有责任抢救整理部队历史的情趣,为保存工程兵建筑部队的精彩历史,记录那如火如荼地青春芳华岁月,我们相知相遇,有了共同的爱好和意愿,成为好友。清方战友喜爱冬泳和摄影,他的武汉东湖照片甚多,有日出之精彩,有落霞之靓丽,有武汉东湖碧波,有冰雪冬泳傲气。作品品者有味,余香绵涎。</p><p class="ql-block">在2019年春武汉疫情期间,奋斗在抗疫第一线,2月7日早上八点,从四川开来的4辆满载100吨新鲜蔬菜的大货车,经过57个小时的昼夜兼程,抵达湖北大学捐赠物资接收点。武汉文献中心退役军人、退休党员郭清方与武汉市武昌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组织的60名退役军人和武汉社会各界的志愿者一起,卸载和分发这100吨新鲜蔬菜。虽然已经退休,但他仍然申请到一线参加物资分发工作,帮助搬运分发爱心蔬菜给武汉市街道、医院、部队以及养老院等61个单位。“当看着一批批被领走的蔬菜,那一刻我忍不住泪流满面。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那一刻,郭清方发自内心地为自己此刻在做的事情感到自豪,也从未有哪一瞬像当下一般与自己深爱的城市紧密地相连。   </p> <p class="ql-block">赵德荷营长,1956年入伍,从战士到营长,从军24年风雨历程,见证了工程兵104团的辉煌历程。</p> <p class="ql-block">工程兵建筑第116团</p><p class="ql-block">先后隶属于工程兵建筑第51师,53师,54师建制领导。部队代号:4785部队,8326部队,88710部队。</p><p class="ql-block">工程兵建筑第116团,1960年5月1日在北京昌平组建。1961年工程兵直属101工区改为工程兵建筑第51师,该团隶属51师建制。1962年12月10日,国防部通令嘉奖工程兵建筑第51师,该师经过7年顽强奋战,建成了一个设备完善的指挥防护工程,这个工程具体由116团及126团负责施工完成的。1970年调归工程兵第二工区。该团组建后,先后转战北大京,山西,陕西,浙江四省市执行战备施工任务。1960年在北京执行国防首脑工程任方。1969年3月进驻陕西绥德地区执行"六九"国防施工任务。1969年12月31日,中央军委命令,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第二工区,116团调入该工区担负隧道工程任务。1970年进驻山西吉县执行"一三“国防工程施工任务。1973年11月进驻山西襄汾执行战备训练,营建和生产任务,后又转至他地进行战备施工任务。1975年9月该团一营进驻新疆配属第21基地担负修路任务。1976年7月改为基建工程兵第8支队第72大队,进驻浙江富阳承担上海市"七二八"工程土方等任务。1978年12月31日,116团重新归属军委工程兵建筑部队序列,恢复工程兵建筑第116团番号,参与河南省孟津县公路隧道施工任务。1981年11月,116团改归工程兵建筑第52师,先后转战四省两市执行国防工程施工任务。</p><p class="ql-block">1985年,116团撤编后编为总参工兵41旅工兵二营,1985年10月起由工程兵某药厂代管,1996年10月归建工兵41旅。</p> <p class="ql-block">工程兵建筑第126团</p><p class="ql-block">工程兵建筑第126团,是一个英雄的团队,能打硬仗,曾经在两次隶属工程兵建筑第51师,也曾经因出国执行外援任务归属工程兵53师,为支援国家核工业建设调归工程兵54师,直到1979年部队调整时,调入第二炮兵。部队代号分别为:总字8041部队,8041部队,88714部队,88745部队,89740部队。</p><p class="ql-block">1955年8月30日,总参决定:以华北军区工兵20团,公安内卫3团为基础,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司令部直属工区,内称101工区。修建高级别首脑指挥防护工程,随着工程逐步深入,工程20团,内卫3团番号取销,当时工区有6个建筑营,也查不出126团建团的资料,我估计126团根源于工兵20团和内卫3团,意见不一定正确。1962年前在工程兵司令部直属工区,参加中央首脑指挥防护工程施工,51师组建后隶属于51师建制。1965年调归工程兵53师执行援越筑路,构建军事工程。1968年5月至1974年5月担负了国防科工委岢岚25基地(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二期工程的建设任务。1968年4月12日,中央军委决定调126团某营配属20基地担负32012工程的施工任务。1974年6月岢岚二期工程结束,随调入工程兵54师,在重庆涪陵816核工业洞库施工,于1979年底撤离重庆。1982年调归第二炮兵。</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工</p> <p class="ql-block">工程兵建筑第115团</p><p class="ql-block">据战友回忆说,李本是115团的老领导,这就知道115团的来历。据焦万里回忆18兵团工兵师发展沿革的文章,1950年2日5日西南军区在四川省双流县正式组建工兵师。师长廖述云,政委刘月生,参谋长苏旺,政治部主任吴达明。工兵师下辖工兵第1O团,11团,12团。</p><p class="ql-block">工兵第10团由起义的国民党军工兵3团和我军60军工兵营合编而成,后来又调入12军工兵营。团长周玉璇,政委赵基全,参谋长马成山,政治部主任郑泽民。1951年2月全军统一工兵序列,改番号为工兵第4团。</p><p class="ql-block">工兵第11团由起义的国民党军工兵9团和我军62军工兵营合编而编。团长姜翼龙,政委焦万里,参谋长白锡纯,政治处主任廖寿煌,付主任李本。1951年2月全军统一工兵序列,改番号为工兵第5团。</p><p class="ql-block">1950年2日19日,该团留用人员二营长李琛在新津县叛逃,杀害我军派入人员。工兵师即令工兵12团,11团三营将叛逃分子包围,经过一天激战,活捉李琛200余人。1951年全军统一工兵序列,改番号为工兵第6团。</p><p class="ql-block">工兵5团就是工程兵建筑第115团的前身部队。1954年6月1日,中央军委颁发了工程工兵团,舟桥工兵团,建筑工兵团的编制表,明确三种工兵团的性质和任务。1955年全军又一次调整工兵团时,工兵5团调整为建筑工兵团。1958年初由团长高通林,政委李本调入工程兵司令部直属101工区,进行指挥防护工程建设任务。1961年101工区机关改建为工程兵建筑第51师,115团正式归建,驻地西峰山。部队代号为8325部队,1975年改为88709部队。这是一支英雄的部队,长年战斗在国防工程的建设施工。1976年唐山大地震时,在唐山开滦煤矿马家沟矿实习的十八位同志,在地震发生时,在连长熊兴明的统一领导下,分为三人一组实施抗灾救人,后被工程兵总部授于抗震救灾十八勇士称号,连长熊兴明获一等奖。1983年51师撤销时,115团归52师建制领导。1985年中越战争轮战期间,115团奉命开往老山前线,配属昆明军区实施阵地作战工程。1985年52师撤销时,中央军委批准成立工程兵工兵41旅,115团二营改编为41旅工兵一营,2011年移交第二炮兵。1986年1月1日,工程兵建筑第115团正式撤销。</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西</p> <p class="ql-block">工程兵建筑第107团</p><p class="ql-block">1951年至1953年在简阳组建工程兵建筑第107团。1953年,参加“抗美援朝”。1958年奔赴甘肃。1960年,赴京撤至京郊,1961年6月20日,隶属工程兵建筑第51师。部队代号为7259部队,8342闵江部,8318部队,88705部队,88739部队,又改为80507部队。1963年11月,“挥戈秦巴”。1965年,8318部队[工程兵建筑独立第51师107团]驻宝鸡市区。1969年10月20日,转隶于工程兵第1工区。1975年至1976年6月转隶于工程兵建筑第54师。1976年6月转隶于工程兵建筑第53师建制。1980年至1982年,回师汉中,1982年底随53师一起移交第二炮兵。1983年,8318部队[工程兵建筑独立第51师107团]离宝鸡市。</p> <p class="ql-block">工程兵建筑第108团</p><p class="ql-block">1946年初,冀察热辽军区第21分区党委,即以原有的一个区小队为主,发展成为县支队,名为新北支队。3月,更名为北票县支队。1947年11月,北票支队在原有基础上继续扩大,分区抽调三个小队与北票支队合编成21分区独立第1团。1948年3月,独立第1团于朝阳寺地 区休整,并整编为冀察热辽军区独立第46团。7月奉命进关,9月于遵化地区编为华北野战军第二兵团独立第2旅第4团。11月7日(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纪念日),在河北易县东邵、考山地区,改编为华北野战军第八纵队第24旅第70团。</p><p class="ql-block">1949年1月15日,华北军区第2兵团第8纵队第24旅第70团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5军第195师第583团。1951年2月,195师随65军入朝参战。1953年10月回国。195师驻地河北张家口市。 1960年10月3日,总参命令第195师(不含师属炮兵团,独立高炮营以及师的炮司机关和炮兵指挥连)调归工程兵,改编为工程兵第102工区指挥部583团。10月中旬,部队进驻怀来县。1961年6月20日102工区指挥部改番号为工程兵建筑第52师[88612部队]第108团。部队代号8338部队,隶属工程兵建筑第52师建制领导。1969年52师奉命移防湖北老河口,108团留守河北官厅,转隶于工程兵建筑第51师建制。1975年8月108团改为88709部队。1983年51师撤销时,108团被整编为北京军区16团。1982年时归65军代管。1985年至1986年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轮战期,在云南前线配属昆明军区实施前沿阵地构筑防御工程,代号为35916部队。后整编为65集团军工兵团。2017年65集团军被整编为中部战区81集团军,工兵团被整编为81集团军工化旅。</p> <p class="ql-block">工程兵建筑第179团</p><p class="ql-block">1966年4月从建筑第120团,121团,126团抽调部分干部战士为骨干在河北邯郸峰峰矿区组建工程兵建筑第179团,部队代号为8336部队。1966年11月,划归工程兵建筑第51师建制,由峰峰矿区移防河北定县县城。1967年2月,根据中央军委命令,179团由河北定县调往云南建水,同时划归第二炮兵第52基地。1971年5月24日,179团奉命出国执行老挝上寮地区执行援老筑路任务,隶属中国建筑工程部队第5支队领导,1974年12月回国。1975年8月进驻湖南,隶属第二炮兵某基地。</p> <p class="ql-block">工程兵建筑第251团</p><p class="ql-block">1965年4月,根据中央军委,总参谋部命令,军委工程兵建筑第51师直机关和104团,107团,115团,116团抽调330名干部和800多名战士为骨干,并从辽宁省征集3193名新战士,于1965年9月在北京市昌平县沙河镇组建的,番号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建筑第251团,隶属军委工程兵建筑第51师。部队代号为8343部队。1975年8月改为80551部队。1981年改为52781部队。1966年3月奉命进驻安徽省微州,池州地区,由军委工程兵建筑第51师移交军委炮兵第52基地。1966年8月,由军委炮兵移交军委第二炮兵,建制隶属第二炮兵第52基地。1975年3月,251团在执行援老筑路任务期间隶属关系没有变,行政领导和施工组织指挥临时归昆明军区工程兵第5支队。1978年3月,251团进驻河北省张家口地区,移交北京军区,隶属北京军区第二工区。1983年初,军区工程兵撤销,第二工区归北京军区直接领导,251团仍隶属第二工区。1985年下半年,建筑第251团改编为军区工程兵机械大队,归军区工兵部直属工区。</p> <p class="ql-block">工程兵建筑第131团</p><p class="ql-block">1965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建筑第131团组建,隶属沈阳军区工程兵二工区。</p><p class="ql-block"> 3月8日,授旗仪式在辽宁省锦西县高桥镇举行。沈阳军区工程兵部主任夏克代表国防部,授予131团团旗。时任团长孙吉成,政委马振江接旗。131团副班长以上干部骨干均来自具有光荣历史、从东北打到海南岛,从抗美援朝战场凯旋回国的陆军第40军。新兵来自四川省遂宁县,潼南县,蓬溪县(含今大英县)。</p><p class="ql-block"> 1965年1月至1965年5月,部队驻辽宁省锦西县高桥镇。</p><p class="ql-block"> 1965年6月至1966年2月,驻内蒙古自治区科右前旗阿力德尔公社。</p><p class="ql-block"> 1966年2月至1967年2月,驻内蒙古自治区科右中旗吐列毛社公社。</p><p class="ql-block"> 1967年3月至1968年1月,驻内蒙古自治区克什克腾旗经棚镇。</p><p class="ql-block"> 1968年2月至1968年10月驻内蒙古自治区林西县,前指设于“五四”公社。</p><p class="ql-block"> 1968年10至1970年2月驻黑龙江省海林县,团部设在县林业局大院。</p><p class="ql-block"> 在内蒙古进行国防施工期间,主要是构筑步兵战术坑道,以防苏军从内蒙方向进攻。</p><p class="ql-block"> 在黑龙江进行国防施工期间,主要是构筑步兵、炮兵战术坑道,以防苏军从东北方向进攻。</p><p class="ql-block"> 1970年2月至1972年12月,驻陕西省城固县,团部设在县党校大院,前指设在四川省绵竹县遵道公社。</p><p class="ql-block"> 1973年1月至1979年12月,部队驻四川省灌县太平公社五里沟。</p><p class="ql-block"> 在陕西与四川进行国防施工期间均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第三部第十一局构筑大三线地下战备工程。</p><p class="ql-block"> 1980年1月至1981年1月,驻内蒙古自治区扎鲁特旗敖独木草原。</p><p class="ql-block"> 1981年2月至1981年12月,驻吉林省白城子市炮团营房。前指设于内蒙古自治区阿鲁科尔沁旗白云温都镇。</p><p class="ql-block"> 1982年1月至1983年1月,驻辽宁省抚顺市李家公社628胶片厂。前指设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西沟镇。</p><p class="ql-block">在内蒙古与辽宁期间,均从事国防施工。</p><p class="ql-block">1983年1月,改编为沈阳军区第16集团军坦克第4师装甲步兵团,仍驻辽宁省抚顺市李家公社628厂,1985年9月至1998年10月,驻吉林省梅河口市海龙镇。1998年10月装甲步兵团撤编。</p><p class="ql-block">二、隶属关系与部队代号</p><p class="ql-block"> 1965年成立,隶属沈阳军区工程兵二工区。代号3238部队。</p><p class="ql-block"> 1970年调往陕西,归建军委工程兵建筑第53师。代号8670部队。1975年8月改为88717部队。</p><p class="ql-block"> 1976年归建军委工程兵建筑第54师。1977年归建军委工程兵建筑第51师。</p><p class="ql-block"> 1980年归建沈阳军区工程兵。代号改为81899部队。</p><p class="ql-block"> 1983年初改编为陆军第16军坦克四师装甲步兵团,代号仍为81899部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