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范雎(?~前255年),亦作范且,或误作范睢,字叔,魏国芮城(今山西省芮城县)人,战国时期著名政治家、纵横家、军事谋略家、战略家、外交家、秦国宰相,因封地在应城,所以又称为“应侯”。范雎辅佐秦昭襄王上承秦孝公、商鞅变法图强之志,下开秦始皇、李斯统一帝业。他是秦国历史上继往开来的一代名相。李斯曾高度评价范雎:“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公元前271年,范雎见秦昭王之后,提出了远交近攻的策略,他主张将韩、魏、赵作为秦国兼并的主要目标,同时应该与齐国等保持良好关系,秦昭王拜范雎为客卿。前266年,他又提醒秦王,秦国的王权太弱,需要加强王权。秦昭王遂废太后,并将国内四大贵族赶出函谷关外,拜范雎为相。(史料来源于百度)</p> <p class="ql-block">范雎当初想为魏国建立功业,因家贫无法得见魏王,投在中大夫须贾门下当门客。魏昭王让须贾出使齐国,范雎随行,凭雄辩之才深得齐王敬重。齐王欲留他任客卿,并赠黄金十斤,牛、酒等物,均谢绝。须贾回国,不仅不赞扬他的高风亮节,反向相国魏齐诬告他私受贿赂,出卖情报。魏齐将他拷打得肋折齿落,体无完肤,又用席裹弃于茅厕,让宾客往上撒尿。范雎装死,被抛于野郊外。返家后即托好友郑安平将自己藏匿,化名张禄,并让家人举丧,使魏齐深信自己已死不疑。</p> <p class="ql-block">半年后,秦昭王派使臣王稽访魏。郑平安设法让范雎暗同王稽会面。经交谈,王稽发现范雎是难得之才,将他和郑平安带回秦国。过了一年,穰侯魏冉为扩大自己封地,欲率兵经韩、魏去攻打齐国。范雎抓住这一良机上书昭王,请求面谈。在这次见面谈话中,范雎慷慨直言,得到了昭王信任,当即表示,今后无论大小事,上及太后,下至群臣,该怎么办,要范雎尽管赐教,不要有任何顾虑。第二天上朝,昭王即拜范雎为客卿,下令撤回伐齐之兵。从此,范雎跻身于秦廷,深得秦昭王宠信,被封为应侯。</p> <p class="ql-block">应侯范雎在韩国的封地汝南失掉了。在秦昭王四十九年,秦国攻打赵国,赵国求救于楚、魏,于是楚王派黄歇北上救赵、魏国的信陵君窃符救赵,导致秦国毫无斩获。韩国趁机偷袭了,由此韩国夺取了秦地汝南。有一天,秦王问范雎,你难过吗?范雎向秦王解释:“从前魏国有一个叫东门吴的人,他的儿子死了,他一点都不难过。东门吴的管家问,您是那么爱您的儿子,为什么不难过呢?东门吴说,我没生儿子之前不感到难过,现在儿子死了,和没有儿子时没什么两样,我又有什么可难过的呢?如今老臣的心情就和东门吴一样,从前我没有封地,也不曾感到难过,现在封地虽然丢了,就和从前没有过一样,所以老臣一点都不难过。”天下之下的土地和臣民都是大王,《诗经·小雅·谷风之什·北山》曰:“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以此类推,秦国大王失地,范雎也不难过的。</p> <p class="ql-block">秦王本意是想安慰安慰老宰相,可范雎把话说得太绝,一点不符合人之常情,秦王就很纳闷,不相信范雎这么高风亮节,于是派将军蒙傲去打探范雎的真实想法。秦王告诉蒙傲说:“现在,我因一座城市被围,食不甘味,卧不便席,今应侯失地而不言忧愁,这难道是他的真情吗?”蒙傲说:“我去探他的真情,就知道了。”蒙傲去见应侯说道:“您的封地丢了,难道真的一点都不在乎?”蒙傲接着说:“末将真恨不得去死啊!”应侯说:“为什么呢?”蒙傲说:“秦王把您当老师,天下没有谁不知道,更何况秦国呢?可我作为秦国的统帅,竟一时不察让韩国来犯,夺走您的封地,连您的封地都没守住,与其这样良心不安,我还活着干什么呢?不如一死了之。我真是该死啊!我还不如冒死去将相国的封邑夺回来!”应侯范雎听了顺水推舟,马上拜谢说道:“这件事拜托将军帮我夺回汝南封地了。”蒙傲是武将,地位又在范雎之下,范雎对蒙傲不够重视,而认为蒙傲是真心实意来讨好自己的,难免露出真实想法。蒙傲向秦王报告了真情。</p> <p class="ql-block">自此以后,凡是关于韩国的话题,秦王一概不听,认为他是在为汝南的封地考虑,而不惜代价夺回自己的封地,觉得这厮有公报私仇之嫌,让大秦将士为他抛头颅洒热血。应候失去汝南领地后,嘴上说的和心里想的并不是一回事。秦昭王对手下臣子的说法表示怀疑,结果一试探就应证了自己的猜测。逐渐地,范雎开始失宠。事奉帝王,不可虚伪,说了谎话,会被帝王识破,因为帝王的耳目众多,一旦被帝王识破自己的谎话,就会失去帝王的信任,那么自己的权势就会失去。</p> <p class="ql-block">范雎是秦国的一代名相,是一个阴险的政治家。他干了很多见不得人光的事情,范雎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意图,不惜牺牲很多人的性命。范雎对秦国的内部情况了如指掌,如果秦昭襄王去世之后,范雎仍然在朝堂之上。他很可能成为掌握这个国家真正的主人,会对秦朝的后人造成很大的威胁,所以在秦昭襄王去世之前必须除掉这个眼中钉。范雎出现在秦昭襄王最需要用人的时候,范雎在第一次见到秦昭襄王就指出了秦国的发展障碍。他说自己能够帮助昭襄王重新掌握属于君王的权利,这让秦昭襄王对他动了心,仅此,范雎成为了秦国“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臣,当他站在秦国最巅峰的时候,其实也是他生命的尽头,秦昭襄王不能让任何威胁他统治的力量存在。</p> <p class="ql-block">后来,有一天秦昭王上朝时不断叹息,范雎走上前去说:“我听说‘人主忧虑是臣下的耻辱,人主受辱是臣下的死罪’。今天大王当朝处理政务而如此忧虑,我请求治我的罪。”秦昭王说:“我听说楚国的铁剑锋利而歌舞演技拙劣。这个国家的铁剑锋利那么士兵就勇敢,它的歌舞演技拙劣那么国君的谋计必定深远。心怀深远的谋略而指挥勇敢的士兵,我恐怕楚国要在秦国身上打算盘。办事不早作准备,就不能够应付突然的变化。如今武安君已经死去,而郑安平等人叛变了,国内没有能征善战的大将而国外敌对国家很多,我因此忧虑。”秦昭王说这番话意思是激发鼓励应侯。而范雎听了却感到恐惧,也想不出什么办法来。这个时候燕国人蔡泽听闻了这些事来到秦国,找范雎辩论,范雎听信了蔡泽所说的“日中则移,月满则亏”之言,于是在公元前255年推举蔡泽代替自己的相位,辞归封地,不久病死。</p> <p class="ql-block">当今世上,没有没受过欺骗的。可是,对于上司,如果有一句话不符合实际情况,那肯定会受到上司的怀疑。如此一来,时常就会犯错误,遭到上司的批评,没有一件事得到上司的称赞。因此,遇到棘手的事情,案件牵连人较多,纠缠不清,不易解决的,就应该实实在在地向上司报告,请上司批示。上司自然会给你周密可行的指示。如果拿假话来搪塞、蒙骗上司,这样的人,没有不受到责备的。“狡猾的苍头”,这个名声是当官的大忌,不要议论上司和同事。</p> <p class="ql-block">这个历史典故,主要说明一件事情,与人相处要实话实说,才能让人放心。不要总是蒙骗对方,说一句谎话,要编造十句谎话来弥补,何苦呢?格言说:“宁可不说话,不可说谎话。”这是教人要诚实做人。诚实是人生的命脉,是一切价值的根基。一个诚实的人,应该要内不欺己,外不欺人,上不欺天。为人处事首先要先会做人,因为别的事情都可以不在意,但是人品真诚那是最珍贵的。如果一个人总是满嘴谎言,那么他所说的或者所做的都令人充满怀疑 ,这样的一个人在社会上根本就站不了根。其实每个人在生活中或多或少地撒过谎,而说谎是要付出代价的。每个人心中都应该思考这个问题,该不该说谎言,尤其是下级面对上级,下级向上级汇报工作、交流沟通等。在职场中,经常说谎的人,更需要自我反省。失败并不可怕,但应分析原因,吸取历史教训,把它当作借鉴,以免“范雎蒙骗秦王,一句谎言失宠”重蹈覆辙。</p> <p class="ql-block">本文列举历史典故,古为今用,聚焦主题,围绕中心,推动主题教育,落实落细。谈论古人故事,本来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尽而不乱,乱而不杂,杂中有序,序中有理 ”。谈古论今说历史,所知道都全说了,说得很详详细细,尽情地说出想说的话而条理清晰不乱,就算乱了也不脱离主题教育而感觉不杂,文章内容丰富多彩似乎夹杂,不以为然,文章逻辑性强顺序得当,顺序中各环节间的衔接都有道理。由于每个读者文化素养与自身修养有所不同,所以读者理解能力都有一定差异。建议有缘读者,多读遍数心定了,总会读懂里面的精髓,受益终身。</p> <p class="ql-block">感恩:感恩美篇推荐流通,传播正能量。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为造福子孙后代,日夜审稿辛苦了!深谢感恩读者点赞、评论留言。</p> <p class="ql-block">声明:本文歌曲以及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本人写作特色与众不同,一切从大众利益出发,不是为加精而创作美篇。之所以选择参与话题“读书笔记分享会”,目的让读者明白读书写笔记的好处,养成读书做笔记的习惯。在此发表言论,仅代表作者本人。欢迎读者参与评论留言,最终总会有贵人赏识您们的才华。因本文作者水平低,故不参与任何网络辩论。</p> <p class="ql-block">作者:黄勇哲</p> <p class="ql-block">2022年4月23日(世界读书日、星期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