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的阅读--小人书

石古不化

<p class="ql-block">前些日子,一位友人关于小人书的文字,勾起了我对小人书的回忆。</p><p class="ql-block">小人书,就是供儿童阅读的连环画,用我家乡话说,叫“画儿书”。</p><p class="ql-block">在物质和文化生活都极度匮乏的年代里,小人书是我们童年最大的快乐源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那时手上时常有几本小人书的孩子,不仅会得到同伴的羡慕,更有小伙伴刻意亲近讨好,为的就是能够一睹这些宝贝。而我就是那种令人羡慕眼热的孩子,外婆在上海,常常给我带来一些刚出的新书,这让我从小在同伴中拥有尊崇的地位,小人书借给谁不借给谁全凭心情。每次小伙伴们看完书后都照本演绎,游戏角色的分配往往由我指定。跟我关系好的,都演“好人”,关系不怎么样的,当然就是书里的“坏人”了。接下来,各自操起“武器”,隔空对射,嘴中不停响起“乒乒乓乓”的枪声。最后,“坏人”或被当场击毙,或戴高帽被批斗,然后“好人”宣布自己代表人民毙掉“坏人”,游戏结束。每次相同的结局,令“坏人”沮丧不已,而“好人”则尽兴而归。</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时间长了,专演“坏人”的不干了。再玩的时候,就“好人”变“坏人”,“坏人”变“好人”。而我,雷打不动都是“好人”。这一地位的获得,全都拜手头的那些小人书所赐。</p><p class="ql-block">不过,那年头能到手的小人书毕竟有限,当书上的那些情节烂熟于心,经过无数遍演绎之后,小伙伴们便会意兴阑珊。这时,获取新的故事情节,让“好人打坏人”的游戏玩得下去非常重要,作为领头人,我的目标便是小人书摊。</p><p class="ql-block">小人书摊分为“行商”和“坐商”。“行商”的行头比较简单,往往是一辆自行车后座上驮一两扇打开的木匣子,里面有几十本小人书。放学或者下午上学的时候就会出现在学校门口,吸引三两成群的孩子蹲着看书。这样的“行商”一般说来比较危险,因为就在你聚精会神看书的时候,爱管闲事的老师有时会冷不丁出现在摊前,害得大家作鸟兽散。</p><p class="ql-block">“坐商”就要奢华的多,县城大街上这样的小人书摊只有两三家,大的藏书能有好几百本。摊主沿门面将书排放在一扇扇木格栏上展示,花花绿绿的小人书封面令人目不暇接,对孩子极有诱惑力。每到放学,书摊上就会有不少爱看书的孩子。当时每本书的租金一般是一两分钱,贵的也有三分钱的。对于我们这样的毛孩子而言,摊主都很有营销策略,他会严格限制每本书的阅读人数,一般只许一个人看,但对于我们这些“熟客”则会通融,可以带一个小伙伴一起看,但对于阅读方式有限制,不允许翻回来从头再看。这让追求情节,又急于在有限的时间内多看几本的我超不爽,每次翻页都得耐着性子等同伴看完。想来读书一目十行却不求甚解的毛病就是在小人书摊养成的。</p> <p class="ql-block">小人书的题材很有限,一般都是战争故事,和英雄事迹,还有不少是抓特务、斗坏人的。记得的战争故事有《地雷战》、《地道战》、《南征北战》、《收租院》《半夜鸡叫》、李闯王,太平天国、雷锋,刘胡兰,董成瑞,欧阳海、《鸡毛信》、《小兵张嘎》、《野火春风斗古城》、奇袭白虎团,还有样板戏,跳入洪水抢救电线杆的知青金训华,英雄战士刘学保、草原英雄小姐妹龙妹玉荣等一大串现今年轻人听都没有听过的名字。</p> <p class="ql-block">那时呈现在小人书中正面形象的国家不多,整个西方都是人吃人的悲惨世界,万恶的资本家宁愿将牛奶倒进大海也不给穷人喝。唯一的亮色只有朝鲜、罗马尼亚、越南,还有一些亚非拉国家,靠枪杆子在与美帝和苏修的斗争中赢得了胜利。</p><p class="ql-block">当时的小人书除了封面彩色,内页都是黑白的,扉页上还会用粗粗的黑体印上一段孩子从来不会看的语录。小人书所呈现的是非黑即白的世界,人物只分好人坏人,内在的逻辑也很简单,最终一定是好人赢坏人。书中的人物形象极为鲜明,好人坏人一眼可知,简单的逻辑,简短的故事,简洁的线条,和皆大欢喜的结局,极大地满足了懵懂孩童的心理追求,潜移默化地塑造着孩子世界观。那个年代小人书里那些真真假假的图像和文字,构成了一代人眼里的世界,并且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影响着这个群体。</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小人书里的那些人物和故事,大多已经记忆模糊,但有一些情节却至今印象深刻。《一块银元》里面主人公悲惨命运的故事,男孩家因为借了地主老财一块银元还不上,他姐姐被抓去灌了水银殉葬。至今还记得书中那个画面,男孩看到自己的姐姐端坐在莲花座上,却怎么叫她也不应声,他不知道姐姐已经死了。离奇的故事情节,悲惨的人物命运,对孩子幼小心灵的冲击,是今天不可想象的。</p><p class="ql-block">还有一本记不得书名了,书里有一个红小兵为了做红缨枪,被一个伪装善良的阶级敌人指路,诱骗进了一片红树林中迷了路。树林中满是吃螃蟹的水獭,红小兵无畏地勇斗水獭,却被越来越多的水獭团团围住,幸亏民兵连长带人及时赶到,杀退了水獭,救出了孩子,抓住了敌人。从那以后,我一直以为水獭是吃人的动物,直到后来真正看到毛茸茸的水獭。</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小人书如今早已风光不再,那是一个时代的产物,也随着那个时代而消逝。但它给那个时代成长起来的孩子,留下了终身难忘的记忆。儿时的求知欲像块海绵,不管遇到什么样的水分都会通通吸收。多年以后,才知道当年吸收的并不全是营养,也有一些成人世界为了迎合政治需要而胡编乱造的毒奶和糟粕。</p><p class="ql-block">“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说的就是我们这一代人走出迷茫时的感受吧。</p><p class="ql-block">如今离小人书所塑造的世界越来越远,但那却是我最初睁开眼睛认识世界的起点。小人书对于我来说,如同冰原对于小河,即便窄小而又曲折,甚至混浊,却是小河奔流向前的最初源头,让我得以在前行的过程中不停碰到新的知识源泉,吐故纳新,汇流成为一条奔涌的河流,从儿时的混沌走向清醒,从窄小变得宽阔,不断走向更好的人生境界。</p><p class="ql-block">感恩最初的阅读,感恩小人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