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鲁中奇观——口头的象形山</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中国的文字有象形字,中国的山川有象形山。</p><p class="ql-block">象形字是最原始的造字方法,然后在此基础上才衍生出会意字、指事字、形声字等等。而先人们对地区、山脉、山体的命名大体也多是先沿用了象形命名这最原始最直观的命名方法,此后又以人文传说等对一些有故事的地方进行人文命名。</p><p class="ql-block">在鲁中山区的群山里,既有以象形命名法命名的山,也有以人文传说命名的山。而在口头的地域内有许多的象形山。这充分说明,口头地区是鲁中较早有人类活动的区域,也从另一个层面印证了《淄博工业志》开篇第一行的记载:在大汶口文化时期,淄川口头城子一带的先民们已开始制作和使用陶器。</p><p class="ql-block">而口头,顾名思义,就是有口有头的地方,也是以象形命名法命名的地名。这里所说的口,就是古傲来峪(现幸福嵧)口,头就是岳阳山的头。九十九顶岳阳山头东尾西蜿蜒逶迤几十里,似一条巨大的石龙匍匐于地,正饮水淄河,它的头正对着傲来峪口,与傲来峪隔淄河而两两相望。这样的地理组合,就是口头地名的来历——傲来峪口+岳阳山头=口头。</p><p class="ql-block">在口头,比较知名的象形山有:马鞍山、淄河卧佛、三泰山、搁笔寨、鹿角山、莲花山、油篓寨、劈山、胜佛山、枕头顶等。</p><p class="ql-block">而与之相毗邻的峨庄、太河的山则大多是人文命名的,如昭阳洞、悬羊山、云明山、石婆寨等。后又因旅游开发吸引人气,增加了商业命名,如齐山、潭溪山等。</p><p class="ql-block">咱就逐一认识一下口头的象形山吧。</p> <p class="ql-block"><b>一、马鞍山</b></p><p class="ql-block">在口头,在淄川,乃至在鲁中淄博,最首屈一指的当属马鞍山了。</p><p class="ql-block">马鞍山主峰海拔616米,其山势峻峭,峰顶突兀,四周悬崖如削,山巅石峰高数十米,东西两顶相连,成凹形,远望状似马鞍,故名马鞍山。</p><p class="ql-block">相传,马鞍山的前身原为天上的一匹青龙骏马,因向往人间的自由而触犯了天条,被凶恶的法神砍去了四肢,妄图将它晒死在无垠的沙漠上。但这匹马始终抱着一个坚定的信念:就是死,也要死在风景秀丽、人心纯朴善良的地方!就这样,它不知越过了多少高山,涉过了多少江河,终于来到这里变成了现在的马鞍山。</p><p class="ql-block">马鞍山石峰四面悬崖峭壁,只有其“鞍”部南侧的一条132级的狭而陡的石凿小道,天梯似得直达南天门。这是通向马鞍山峰顶的唯一险道,确实有“一夫当关,万人莫开”之险,因其易守难攻,故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此山以其形象、险峻闻名于世,更因1942年的马鞍山抗日保卫战而蜚声齐鲁、威震华东。</p> <p class="ql-block"><b>二、淄河卧佛</b></p><p class="ql-block">淄河卧佛是笔者于2005年有缘幸运发现的自然景观,2006年淄川区委宣传部的同志对此自然发现进行了专题报道,人民图片网、中国佛教网、新华网和山东电视台、淄博电视台都做了相应的报道。淄河卧佛以女性体态呈现于马鞍山的东南方,她头北脚南仰卧在淄河滩与幸福嵧交界的分水岭上:她的头就是孟梁台的南台,脚在三泰山以东,头脚相连的那道岭就是她的身躯,那个高耸的岭尖就是她的胸。在淄河卧佛问世之前,淄河沿线的人都叫这道岭为“大尖岭”。这尊卧佛头部的海拔高度620米,长1600米,比乐山卧佛还长300多米,是目前国内发现的最大的天然卧佛。卧佛的头、颈、胸、腹、膝、脚一点不缺,且身材匀称,可谓形神兼备、栩栩如生,慈眉善目、安详端庄。</p><p class="ql-block">淄河卧佛的脚下原来有个村子叫樵峪,单就字义来说,“樵”是“柴”和“打柴”的意思,想必洪荒年间这里曾经荒无人烟,只是农人们打柴的一个地方了。后来人烟密集了,人们开始在此定居,人口最多时也就200来人。</p><p class="ql-block">1995年的时候,淄川区搞人口搬迁,樵峪人被整村搬迁去了双沟镇孟机村。现在这里已经没有原居民,村子里的土地收归乡里被承包了出去。</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淄河卧佛的第一幅图片</span></p> 因了樵峪村的偏僻,也因了它在当地两座非常有名的马鞍山和三泰山之间,两座山上都有玉皇大帝庙、泰山奶奶庙和吕祖庙,注定了樵峪村是个出故事的地方。<br>还记得我小时候,父亲体弱多病,更因为缺医少药还无钱求医问药,缠小脚的母亲听说樵峪村里有“神水”能治百病,就决定去给父亲打“神水”。<br>这地方离我家有近20里路,母亲走着当天打来回肯定难度很大,于是就在前一天赶到十几里外西石门村的二姨家住下,第二天再去打“神水”。<br>打“神水”要心诚。不是一步一步走着去的就是心不诚,打的“神水”是没有作用的。所以,母亲挪着小脚一步一步的两天来回走了近40里路去打“神水”为我父亲治病,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辛苦。<br>打上“神水”回到家以后,母亲向我们说起她打“神水”的艰辛。从二姨家走时鸡还没叫,但挪着小脚紧赶慢赶地走到樵峪以后,看到有“神水”的那个大洼地里已经跪满了人。去了后,先要上香、烧纸、磕头祈祷,等挨号轮到母亲打“神水”时,已经快晌午了,好歹把有些浑浊的“神水”舀到随身带的玻璃瓶里就立马往家赶,回到家时天都快黑了。因为有说法是打上“神水”后要让病人第一时间喝了才有效,所以耽搁不得。<br>或许是因为母亲的辛劳和虔诚吧,身体看似一直羸弱的父亲活了93岁的高龄,而母亲,却在77岁时就离开了我们。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冰雪覆盖的淄河卧佛</span></p> <p class="ql-block"><b>三、三泰山</b></p><p class="ql-block">淄河卧佛的西南,马鞍山的正南是三泰山。这里很早就流传着三泰山卧佛的传说,说是在马鞍山主峰上向南望能看到三泰山卧佛。我多次去看过,却始终未能看得出,从人们的口口相传也好,从网上驴友们的游记里也好,虽然都提到过三泰山上有卧佛,但从来没有任何人贴出一幅三泰山卧佛的图片。</p><p class="ql-block">2016年清明前,我又到马鞍山,顺道从孟梁台下向南近距离的去拜谒淄河卧佛,顺便近距离的去观察三泰山,终于看清了三泰山的第二台状似一个圆圆的头颅,头颅前凸的额,明显的眉眼、鼻子和嘴巴五官齐全,难道说这是卧佛以另一种形象示人吗?</p><p class="ql-block">三泰山共有三个山头。三泰山卧佛是从樵峪村的方向来说的,而三泰山的正面应该是坐东朝西,山的主峰面向岳阳山麓的圣水寺,从圣水寺方向看他的主峰就是一座宝相庄严的佛祖坐像,极像佛祖打坐在淄河右岸的山顶上。</p><p class="ql-block">所以说,整个的三泰山就是一座真正的天然的佛山,三个山头的奇妙组合,形成了或坐或卧或仰的三种惟妙惟肖的佛祖的形象。</p><p class="ql-block">或许,这就是“三泰山”此名的来历吧。</p> <p class="ql-block"><b>四、搁笔寨</b></p><p class="ql-block">搁笔寨以其形似放毛笔的架子而得名,据说这是玉皇大帝放御笔的地方。在南方,这样形状的山叫笔架山,但当地人习惯叫各个山头为这寨那寨的,所以就叫搁笔寨了。</p><p class="ql-block">搁笔寨在马鞍山的东边,和马鞍山东西遥遥相望,都在小口头村。其实小口头村也是以搁笔寨而得名,早先叫搁笔口头。</p><p class="ql-block">搁笔寨主峰下的山嵧叫搁笔嵧,它的右手边有条山嵧叫砚墨嵧(研墨嵧),意为这里是御笔旁的御用砚台,是玉皇大帝用来研墨写字的。所以人们都说小口头风水好,能人辈出。</p><p class="ql-block">小口头是中国共产党于1937年10月在淄博地区建立的第一个农村党支部,有“淄博的延安”之称。此火种还是时任博山工委领导,解放后担任山东省政府副省长的张敬焘在此播撒的。上世纪九十年代口头乡编纂党史大事记时,我作为编者之一,还到住在省政府大院内仍担任山东省政府特邀顾问的张老家里去请他审阅过送审稿。在马鞍山抗日保卫战中牺牲的淄博益临四县联合办事处公安局一股股长董恒德烈士就是小口头人。</p> <p class="ql-block"><b>五、鹿角山</b></p><p class="ql-block">鹿角山,也叫鹿角寨,是博山区与淄川区的界山,主峰海拔843米,因从远处看群峰簇拥,形同鹿角而得名。该山又分为大鹿角山、小鹿角山、北顶(秤砣顶)三个峰顶。</p><p class="ql-block">鹿角山地理位置非常险要,主峰也十分险峻。山上有天然山洞,还有围墙、房基、寨门等遗迹以及水池和磨盘等生活设施。特别是人工开凿的两个各有一间房屋容积的蓄水池,积蓄的雨水成为山上避难百姓的救命水。古时附近百姓靠这险峻的山寨和完备的设施,成功地躲过了一次又一次的劫难。鹿角山当之无愧地成为当地百姓躲避战乱和匪患的避难场所。</p><p class="ql-block">鹿角山也是抗战时期抗日民兵活跃的地方。据《中共口头乡党史大事记》记载:1942年秋,西股村民兵队长孟照仕率领民兵20余人在此伏击了伪四师一个连,缴获甚多。</p> <p class="ql-block"><b>六、油篓寨</b></p><p class="ql-block">油篓寨以其像古时候盛油的油篓而得名。</p><p class="ql-block">据当地百姓传说,这座山原先叫玉楼山。早年间,岭南边博山池上有一个青年时常挑着两花篓西瓜经此去赶窝疃集。他的西瓜皮薄瓤甜,颇受百姓欢迎。</p><p class="ql-block">一天,这个青年赶完集回来到达玉楼山时已是傍晚,夕阳的余晖投射在山顶的悬崖峭壁上,一片金碧辉煌。他越看越想看,就把担子放到悬崖下面,在一个小山洞前坐了下来,直到夕阳落山,他才想起赶路。</p><p class="ql-block">要赶路了,他挑担子的时候,发觉担子很沉。低头一看,却发现明明是两只空花篓,竟装了满满的两篓子油,这油还不从花篓的窟窿眼子里向外漏。他赶紧往四下里看,发现油是从身边的小山洞里流出来的。</p><p class="ql-block">他欣喜若狂,又怕别人知道这好事,就顺手从山坡上薅了棵万年蒿塞在了洞口。没想到山洞里却传来呵斥声:“哼,看你这么辛苦,想好心帮你,没想到你却是一个如此贪心的人!这油万年不淌了。”</p><p class="ql-block">这个青年吓了一跳,转身去看他的花篓,花篓里竟然空空的,什么也没有了,但盛过油以后的花篓却变得油汪汪的。他赶快把那棵万年蒿拿出来,可是洞口已经不淌油了,只留有一点淡淡的油迹。他只好垂头丧气地担着空花篓赶路。</p><p class="ql-block">一路上,他见人就说:“玉楼山上淌油了,你看我这花篓都成油篓了。”乡亲们对他说的话半信半疑,但看看他挑的花篓确实是油亮油亮的,都觉得不可思议。</p><p class="ql-block">此后,这个青年想起那满满的两篓子油就后悔不已,常常跟别人念叨他的奇遇:“玉楼山上淌油,这个山就是一个大油篓!”听多了,人们就把这个青年的故事当笑话一样传来传去。传的时间长了,也借着“玉楼”和“油篓”的谐音,还借着玉楼山形似“油篓”的形状,玉楼山的名字就渐渐地被叫成了油篓寨。</p> <p class="ql-block"><b>七、莲花山</b></p><p class="ql-block">莲花山,状似含苞之莲。其主峰四周绝壁,崖高数丈,峰顶庙宇恢宏。要到峰顶,只有通过一道狭窄的寨门才能上得去。传说以前这一带是汪洋大海,莲花山的悬崖上曾有拴海船的大铁环。</p><p class="ql-block">解放前,一个外号叫翟大盒子的土匪头子,曾纠合一哨人马盘踞于莲花山。这伙土匪抢粮绑票,为祸乡里,无恶不做,当地百姓苦不堪言。据老辈人讲,这些土匪最让百姓恐怖且憎恨的是,被绑票者的家属若不能按土匪的要求及时缴纳钱粮,他们就会撕票。而撕票的方式是将人票从数丈高的山崖上残忍地扔下去,没钱的百姓只有在崖下收尸的份了。</p><p class="ql-block">站在梦泉山顶西望,不远处独立的山峰是莲花山的主峰,再远处就是连成一线的马鞍山、孟梁台、鹿角山了。</p> <p class="ql-block"><b>八、劈山</b></p><p class="ql-block">所谓劈山地处涌泉村,是涌泉风景区和梦泉风景区的分水岭,也是涌泉村和梦泉村的界山。</p><p class="ql-block">由于在山岭上两座山体挨得很近,远看两山之间好像只留有一条缝,似一座山被人用刀劈成了两半,故名“劈山”。其实,这座山有好几个名字,初始叫“风门”,后来开始搞旅游区,涌泉这边叫劈山,梦泉那边取名叫一线天。</p><p class="ql-block">我姥娘家就是涌泉村的,小时候经常去这村,只记得那座稍雄浑一点的山叫独寨子,那道山缝叫风门,没记得这里叫劈山。</p><p class="ql-block">一部电视连续剧《马向阳下乡记》的播出,播红了涌泉,也叫响了“劈山”。</p> <p class="ql-block"><b>九、胜佛山</b></p><p class="ql-block">胜佛山这山名乍听起来略显生疏,这是笔者在家乡的荒山野岭上发现的又一座象形山。它位于劈山的东侧,是梦泉涌泉两风景区共同拥有的一座长而扁的山峰,当地人俗称扁寨。2018年的3月21日,我在整理九年前的今日拍摄的照片时,突然发现一张图片中的山峰活脱脱就是一个美猴王的头。这是从扁寨的东侧拍摄的一张扁寨的侧面照,最逼真的是他的眼睛、鼻子和尖嘴猴腮的样子,还有那被金箍勒扁了的额头、头顶上的紫金冠(只是少了那两条雉尾翎而已),整个左脸的侧面还像戴了一副古代武士有护耳的盔甲。我又找出此前拍摄的几张不同机位拍的片子,发现形象略有差异,有时像威风八面的将军,有时像面目狰狞的狮虎兽,但最逼真的还是美猴王的形象了,所以我命其名曰“胜佛山”,又名“猴王峰”。当年清明时节,我专门去梦泉风景区通报了这个自然发现,当到达胜佛山现场时,只听山风呼啸,晴朗的天空里朵朵白云从西南向胜佛山飘荡过来,场面煞是壮观。这难道是斗战胜佛美猴王驾祥云前来助兴么?此时,祥云笼罩,胜佛山在连翘花的映衬下金碧辉煌,我赶紧爬到独寨子上拍了一张胜佛山(扁寨)的全景图,这幅图片还获得了当地一次由省摄协参与评选的摄影大赛的三等奖。</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美猴王的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低一些的机位拍出来像一个威严的将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机位再低且向左点拍出的像一个狮虎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胜佛山的周围笼罩着白云的阴影,在连翘花的簇拥下,胜佛山金碧辉煌,蔚为壮观。</span></p> <p class="ql-block"><b>十、枕头顶</b></p><p class="ql-block">搁笔寨的东边是枕头顶。这是东等村的一座山头,山顶平平的呈长方形,因像农村老人夏天睡觉用的凉枕而得名,当地人都叫它豆枕顶。</p><p class="ql-block">东等村的地名大多是象形地名。如铃铛峪,就是这条嵧里有两条小嵧像两个铃铛;面峪又叫明暗峪,因这条嵧比较深,两边的岭比较高,白天因岭高遮阳的缘故,嵧子的东西两坡一面亮、一面暗,故名;倒八峪,以名释义,就是这条嵧里面比外面宽阔,中间又非常狭窄,有了这个狭窄的“丫腰”,整条嵧极像一个倒着的“8”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