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书寻觅记

如心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今天是世界读书日,读书是人生一大乐趣,怡情,养性。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应该是他本人的阅读史。随着物资生活的丰盈人们更注重精神食粮的汲取,想看书不差钱网上购买—小菜一碟;要节约点银子淘宝寻二手书—碎碎个事;不花钱在电脑、手机随意下载—松凡得很;有时间嫌屋里憋闷,就带上吃的喝的泡在书店-—没人谈闲,眼神不行也能手机听书,一切一切都营造了一个书香浓郁的社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观当今社会为大家提供了看书学习的优越条件,想昔日读书寻书的难场不禁唏嘘感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六十年代生活用箪瓢屡空形容不为过。小学阶段,我们书包很瘪仅有语文、算术两本,在特别困难的年月家长们注重的是生存问题,哪有钱给娃买书。灌酱油打醋几个月贪的一俩毛买本小人书都不够。毛主席说:饭可以不吃,觉可以不睡,书不可以不读。但受经济条件的限制没书可读,索书非常难场得想方设法自谋来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小时,大哥从外地转学带回不少书,他视如珍宝每本书都有编号,怕丢失或损坏藏在箱子里,我垂涎已久。周末大哥会拿出一些书让我们翻看。隔一项或下雨时间长了怕潮或虫蛀,招呼我们帮忙抬箱子把书拿出来晾晒,嗨!机会来了,书较多摆了半院可以随意挑选。看到热闹处只怕母亲临时派个啥活耽搁看书。《宝葫芦的秘密》至今记忆犹新,我们把《小公鸡遇险记》看后,兄长们对号入座叫我小青脚,哼!我也回击称他们是鼠老大、鼠老二。大哥住校我自然随心所欲,将看懂看不懂的书都翻腾个遍。哎!好景不长,文革破四旧运动来了,目睹红卫兵把三大(Yd二声)家里的好多线装书用架子车拉走焚烧。风声越来越紧,大哥无奈将他的心爱之物整理一番,忍痛割爱将所谓封、资、修的书填到锅底烧了,省得红卫兵搜出来惹事,对此兄妹们都很难过,留下的工具书我看不懂就不感兴趣。(77年复习应考家里找不到一本教科书)每次想起深感可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四、五年级暑假到舅家玩耍,没事到处踅摸。找到了文革前的高中语文课本,里面有鲁迅的《药》,看后只是字面意思的肤浅理解,对故事情节的深刻内涵却是朦朦胧胧、似懂非懂。印象较深《错斩崔宁》和戏剧《十五贯》故事情节相似,但结局截然不同。恶(Wu)判官武断替崔宁哀叹!得到好处我更胆大,搬凳子上高沿低又在立柜顶寻摸,看看还能找到别的啥书?功夫没负有心人!我又找到了几本五十年代出版的杂志,喜出望外抓紧时间就翻,时间长脖子酸疼就趴在床上,没看完欲罢不能就偷着带回家,有次被表姐发现了笑说:十个外甥九个贼,只有一个没得锤,得锤还是个贼。我不以为然自我安慰:看完就还,拿书不算贼!</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同学雅丽她二爸、姑都是文革前的大学生,自然家里就有些杂书,像《野妹子》、《新儿女英雄传》、《小城春秋》、《老共青团员》等都来源她家, 《新儿女英雄传》、大水小梅,《小城春秋》中的剑平、秀苇、四敏等人物故事情节至今还有记忆。由于成天看的是抗日战争、闹革命的书,晚上梦中都是参加了共产党、八路军和敌人在作战。我的梦没有受别的因素的影响。初一时,学友周淑惠说她父亲有藏书,拿来一看,妈呀!三言、三花等绝对是当时的禁书,她家成分好—贫农啥都不怕。我喜出望外,像地下党秘密接头又像做贼似的,将书藏到书包不敢离座位一步,唯恐被老师、别的同学发现,搞不好轻会受到批评,重会受到批判懂大烂子,放学后我悄悄带回家。那时电不够用晚上12点才来,傍晚家家点的都是煤油灯。微弱的灯光下,母亲在傍边纳鞋底,娃们躺在被窝看书。正看得入迷灯没油了,黑咕隆咚心里像猫抓似的难受盼电快来。记忆最深的是冯梦龙先生的竖版三言,开头结尾常用精品诗句描述总结,觉得优美我还特地抄下来,有些也是一知半解。小说高玉宝是繁体字,书中战斗的鬥我竟认作門,可又想不通没有战門这个词,疑惑说给淑惠,听后她忍俊不禁,每每想起就为己的无知羞愧难当,心里赞她为老师!高中时还改不了爱看闲书的毛病,因爱好相同和外班同学成了合作伙伴,《青春之歌》就是四班王存线提供的,看了一晚没睡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串门发现撵上哥、堂哥振龙、晓雷 、堂姐秀红都爱看书。为扩大书源我们互助有爱。一是借、二是书籍交换,并约定还书时间 ,规定不经允许书不能外借他人,否则再借门都没有,规矩大家都自觉遵守。传来传去 看的人多有些书没皮没尾烂成牛肉串串,但也舍不得丢弃。时间长了甚至书是谁的也说不清,自然到谁手里谁就是书的主人。记得《草原烽火》、《林海雪原》、《金光大道》等书,虽缺失不全但它们陪伴我多半年,边吃边看,成了吃饭最香的一道菜。书不能随意放就藏在被褥里,以免被人发现拿走。和秀红姐常在一起聊书的情节、对人物的评价,我们赞美巴吐吉拉嘎热、乌云琪琪格的美好爱情、热议203首长和战友们的智谋及小诗:万马军中一小丫的情趣、为萧红红颜薄命而惋惜......姐妹俩常谝得不亦乐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后来可以上校图书馆借书了,记得78年《第二次握手》当时在晚报连续登载,同学们争相传看、乐于评论。以后区图书馆各类书籍相对较多,再不为看书发愁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困难时期觅得一书欣喜不已,沉浸细品徜徉其中,个中滋味犹如久旱遇甘霖、黑夜见星光。文人们总结读书的美妙之处在于:读书能净化人的灵魂;坚强人的意志、坚定人的信念。是的读书让我更加懂得人生的不易、看到自己的不足,懂得谦卑、感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过去 ,条件差没书可读,大家还是想方设法尽力寻找,尽管心性愚钝看的是闲书,尽管常是走马观花不求甚解,但或多或少、有意无意悄然积淀一些东西,对以后的做人做事还是有很大的益处,这得感谢书的提供者,幸亏有了好兄长、好姐妹、好学友及书籍陪伴,才使苦涩的岁月有了一些慰藉、一些信念、一些希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现在社会发展快的像坐飞船逛太空,各种各样的文化书籍蜂拥而至,让人们可做到活到老学到老,常告诫自己:珍惜眼前,有时间就读点书,莫让后辈嫌弃变成新时代的科盲。</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