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一场飞机饕餮宴<br>昨天介绍了位于北京昌平区大汤山脚下的坦克博物馆。今天向大家介绍的是位于北京昌平区小汤山顺沙路的中国航空博物馆。<br>2018年8月29日上午,我和军迷儿子从闭馆的中国坦克博物馆站乘887公交车在沙河站下,再转乘945路公交车到航空博物馆站下。历时一个小时。<br>2009年在北京工作时来过这里。说实话,是为儿子打前站的。儿老子、儿皇上,老奴就是这么下贱并快乐着。这次携军迷儿子来看飞机,可谓是轻车熟路。<br>从航空博物馆站下车前行几十步,走到三岔路口向右走,对着前方的博物馆大门直走就行了。烈日下的这条大道,没有树荫遮掩,我和儿子拖着行李箱、肩负背囊,就这样暴晒虐走……<br>当我们出示身份证、经过安检,免费进入博物馆室外展区时,儿子被扑入视野的飞机阵列而震撼高呼!</h3> <h3>中国航空博物馆是中国第一座对外开放的大型航空博物馆。占地72万平方米,是国家首批一级博物馆和爱国主义及科普基地。目前为世界排名第五,亚洲排名第一。馆内分露天博物馆展厅、洞库展厅、航空文物珍宝馆,因为洞库展厅不对外开放,所以又新建开放了室内收费展厅。据介绍,目前,馆内收藏展出的中外不同时期的飞机有270架、近万件飞机的配套装备和各种武器,以及海量历史整体照片。展出的飞机有:二战以来前苏联、美国、法国、日本、加拿大和捷克等国家制造的飞机。其中最为游客吸引眼球的是毛泽东主席的座驾之一伊尔14、美男子歼8、歼10、轰6、预警机、抗美援朝功勋飞行员王海的座机、豫剧大师常香雨捐赠飞机等。<br>中国航空博物馆自1986年10月开始筹建,1989年11月11日正式对外开放。<br>2008年5月,国家文物局授予中国航空博物馆为国家一级博物馆。<br>2009年5月25日,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与中国空军签署了共建中国航空博物馆协议书。对博物馆进行扩建,在扩建完成后又收集各种现有航空装备样机约800余架,如中航工业自主研制的枭龙战斗机等。同时建设的永久性雕塑群景观通过“利剑”主雕塑、英雄大道和英雄纪念墙三部分组合,展现中国航空和空军从历史走向未来的光辉历程。<br>自1986年到2010年的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4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筹建阶段,利用洞库成立了“空军武器装备陈列馆”,远赴中国各地采集、抢救中外名机100余架,航空文物4000余件。第二个阶段为基础建设阶段,重新扩充、规划了室外展区,先后开展了“全军训练模拟器材成果展”、“空军科技练兵展示”等。第三个阶段为初步发展阶段,从文物陈列向综合展览展示转变,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先后承办“航空百年回顾展”、“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展”等活动。第四个阶段为快速发展阶段,为顺应新时期对博物馆功能的新要求,进行了深入挖掘藏品资源,研究拓展科教功能,开发高科技展览展示形式,并逐步发展成为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国家爱国主义、国防教育和科普教育基地。<br>在我的记忆中,博物馆里有三驾飞机被视为珍宝。<br>一是毛泽东的座机。<br>露天陈列场上的一架银白色伊尔-14飞机,是毛泽东的座机之一。从1957年至1958年,毛泽东23次乘坐这架飞机飞往全国各地。现客舱内恢复了毛主席乘坐时的原状,舱壁上挂着《毛泽东在飞机中工作》的彩色照片。<br>二是红星闪耀的“功臣”战机。<br>在航博露天陈列唱,陈列着一批抗美援朝战争中的功勋飞机。如涂有一实三虚四颗红星的米格-15飞机,就是抗美援朝空战史上中国军队首次击伤、击落敌机的战斗英雄李汉的飞机。1951年12月12日,司令员刘亚楼从前线致电空军党委:“为了鼓励击落敌机的飞行员及机械人员,我认为可以仿效苏联的办法,每击落敌机一架即在击落敌机的我机上涂上一颗红五星”。空军党委同意后很快向部队发出了指示电,并明确击落、击伤分别用实心、空心红星表示。从此,“功臣”飞机上有了闪耀的红星。<br>香玉剧社号<br>三是“香玉剧社号”。<br>机头用红色油漆喷着“香玉剧社号”字样的米格-15飞机,是当年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常香玉捐赠给志愿军空军的战机。当时,常香玉和她的“香玉剧社”全体同仁,于1951年8月从西安出发,辗转5省,历时半年,义演180多场,收入15亿多元(旧币,约合现人民币15万元),捐献给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买回这架战斗机装备前线。</h3> <h3>下图为我国战机中的“美男子”歼八战斗机</h3> <h3>下图为我国战机中的“美男子”歼八战斗机</h3> <h3>在中国航空博物馆里,我和儿子不知不觉游览了近三个小时,享受着一场飞机的饕餮盛宴。我想,从1903年12月17日莱特兄弟的那次短暂飞行开始,飞翔对人类已不再是梦想,但勇敢的人们并不满足,他们总是不断挑战飞行的极限,设计制造了一批批属于时代的不同性能的战机。这些战机即是为战争准备的,更是为了和平而飞翔的。<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