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哥影像】丝光椋鸟

罗高潮(潮哥)

最近在商州莲湖公园迎来近十只丝光椋鸟,本次以《丝光椋鸟》为专题,呈现美篇一组供好友们欣赏。<div>丝光椋鸟(学名:Sturnus sericeus)体型大小和其他椋鸟相似,体长20-23cm。嘴朱红色,脚橙黄色。雄鸟头、颈丝光白色或棕白色,背深灰色,胸灰色,往后均变淡,两翅和尾黑色。雌鸟头顶前部棕白色,后部暗灰色,上体灰褐色,下体浅灰褐色,其他同雄鸟。特征均甚明显,野外不难识别。多栖息于开阔平原、农作区和丛林间以及营巢于墙洞或树洞中。在中国主要分布于华南、自陕西、河南、安徽、江苏至广东、海南、西至四川、云南等地。也见于日本和越南。<br>繁殖期5-7月。营巢于阔叶树天然树洞或啄木鸟废弃的树洞中,也在水泥电柱顶端空洞中和人工巢箱中营巢。通常成群到达繁殖地,4月末5月初开始分散成对,5月初至5月中旬即开始寻找巢位筑巢。有时在繁殖期间亦见有成小群在一起营巢繁殖的,未见有明显占区和种内竞争现象。巢呈碗状,主要由枯草茎、枯草叶、草根等材料构成,内垫有羽毛和细草茎。雌雄鸟共同筑巢,每窝产卵通常5-7枚,1天产1枚卵。卵为长卵圆形,淡蓝色、光滑无斑,大小为28.5mm×20.4mm。孵卵主要由雌鸟承担,有时雄鸟亦参与孵卵,孵化期12-13天。雏鸟晚成性,雌雄亲鸟共同育雏。<br>保护级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低危(LC)。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成为“三有”动物。<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