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发积霜织日月,粉笔无言写春秋

温暖

<b> ——记克山县第二小学校教师黄伯梅</b> 黄伯梅,女,汉族,1975年出生,克山县第二小学教师。1994年毕业于依安师范学校,通过进修先后取得专科、本科学历,现任克山县第二小学二年级五班班主任。从教近30年来,她兢兢业业,用心、用情育人,为无数学生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广受师生好评。她曾多次获得“县级优秀教师”、“师德先进个人”、“巾帼标兵”、“优秀监考员”、“优秀少先队辅导员”、“青年岗位能手”、“创新能手”、“骨干教师”和“优秀班主任”等荣誉称号。 <h1><font color="#333333"><b>一、扎根乡土的敬业者</b></font></h1> 黄伯梅自1994年毕业后分配到克山县北联镇黎明村学校任教,开启了她的漫漫育人之路。<br> 她深知教书更要育人,育人者必先行为示范。扎根乡土,就要深爱这片土地。春寒料峭,她带着学生扒炉子、粉刷教室、擦玻璃;夏日炎炎,简陋的教室闷热无比,她鼓励学生笃志立学,陪伴成长;秋风瑟瑟,她与学生一起掰苞米、砍甜菜、捡黄豆勤工俭学,劳动育人,磨练品质;数九寒冬,为教室糊窗缝、为孩童搭火取暖、扫雪清障。她深知教师的表率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躬亲示范、立言立行引领学生的成长,她带出来的这批学生都具有热爱生活、勤劳俭朴的优秀品质。<br> 1997年她到克山县第二小学校工作。她数十年来潜心教书,爱岗敬业,教育热情始终如一,无私奉献,以校为家。婚礼后三天就匆匆返校,没有按照习俗回娘家省亲,因为她把学校当成了娘家;孩子出生刚刚满月就重返教室,因为她舍不得那些渴望知识的孩子;为了全身心扑在教育事业上,她狠心将蹒跚学步的两岁孩子送到了乡下奶奶家,因为她深知自己的工作对于学生人生起步的意义重大。2006年的冬天,天尚未明,她早早来到教室,而简陋的台阶早已冰封如镜,她脚下一滑,扭伤了右脚脚踝,为了不影响教学进度,她一瘸一拐的坚持每天上课,却落下了病根,直到今天仍经常肿痛。她说:“教育是我的全部,无论是以前、现在和将来,我都会用全部的爱心去哺育学生,让他们不仅掌握基本的知识,更能成为完整的人。” <h1><b>二、学养深厚的教书匠</b><br></h1><h3> 黄伯梅是奋战在一线的教师,作为师范毕业生,她有着良好的师德风范和专业素养。在工作中,她从不敢有丝毫马虎,将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节课、批好每一份作业作为每日的必修课。<br> 小小教室,方寸之间,大有可为。她根据每个学生特点的不同,耐心辅导,因材施教,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孩子,让他们都得到个性发展,她也成为深受学生尊重、家长信任的老师。为了方便工作、提高教学效率,她经常根据教学需要自制教具,让孩子们在学习上得到直观地感受和帮助。<br> 一专多能,成绩斐然。她担任语文、数学教学工作的同时,也兼任过劳动、社会、思品等课程;作为班主任,她认真贯彻《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小学生守则》,建立健全班级规章制度,通过多种别开生面的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安全教育,让学生树立了远大理想。在她的教导下,学生的总体成绩不断迅速提高。在她任教韵语实验班的语文课时,期末考试全班19个满分,并多次在县级,乡级教学质量抽测中获第一名。<br> 2004年3月份,她临危受命,接手管理一个薄弱班级。她每天早早来到班级,先把炉子烧着,打扫卫生,迎接学生。在课堂上,她的讲解风趣幽默,生动形象,很快吸引了学生,课后与学生的谈心又拉近了师生距离。她利用课余时间辅导学困生,进行家访。了解孩子的在家表现,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的困惑,并给予指导。她的辛勤付出使得这个班的成绩迅速提高,短短两个月后,考试平均分由原来60多分提高到90多分。赢得了家长的赞誉,孩子们露出了开心的笑容,领导们也放下心来。</h3> <h1><b>三、立德树人的践行者</b></h1> 完整的教育从来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她始终把关心、爱护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作为自己行为的最高准则。曾经有一个女孩子在做值日生时拿了同学漂亮的日记本,她通过与学生谈心,讲清楚别人的东西再好,可以欣赏,但不能据为己有,要有界限感,并答应学生不跟家长说,对同学们保密。这名学生认识到了错误并改正了,从此以后更加发奋读书,最终考上了医学院。<br> “从不放弃,也绝不能放弃每一个”,她说。对于后进生,耐心说服,勤于辅导,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消除心理障碍,就可以让他们爱上学习,成绩也会自然提高。小杜同学,原本学习成绩不错,但父母离异给他心灵造成创伤,性格变得孤僻,并拒绝老师的帮助和教育。对此,她平时细心观察这名学生的言行,把握他的心理,不轻易放过任何一个沟通机会,一次交谈不行,就来第二次、第三次,还经常打电话劝导他、鼓励他,老师的关爱感动了他。他愧疚地说:“老师,从今以后,你就看我的行动吧。”从那以后,他变得热爱学习、积极乐观了,终于度过了人生的低谷。她在日常教学中还细心化解学生之间的矛盾,注意疏导学生的不良情绪,引导学生团结互助,学会与人和谐相处,她所带班级班风正,学风浓,学生在思想、智力、学习习惯上得到了培养与发展。 <h1><b>四、关爱留守的解困者</b><br></h1><h3> 不忘初心,关爱留守儿童。因为很多学生家长外出务工,把孩子留在老人身边,长期缺乏父母的陪伴导致很多学生在心理健康、家庭学习上出现偏差。她所教授的一名女同学,因为父母不在身边,是留守学生,本人又有胃病在身,处境可怜。作为班主任她随时观察这名女同学的情况,在学生身体不舒服的时候,带她去医院,帮助开药、吊针,并给予一些经济上的帮助,直到病情好转。为了对留守学生的情况更加了解,她经常和他们的家长电话交流,和学生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沟通、谈心,让身在千里之外的家长们对自己的孩子放心,让他们时刻了解自己孩子在学校的动向。运用自己的心理学知识,时常对留守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切实帮助学生及他们的家庭解决困难,让每个孩子都能健康快乐的成长。每当别人问起,她总是淡淡的说:“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不忘初心,方得始终!”。</h3> <b>五、教研相长的探索者</b><br> 长期以来,她始终坚持学习,曾参加“国培计划”、全省中小学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培训、齐齐哈尔市教师岗位培训,不断拓宽视野,提高专业能力。<br> 她还积极参加教育教学改革,在教学之余及时总结经验,反思不足。撰写的论文《爱是教育不竭的源泉》《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如何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等作品屡次获奖并在重要刊物发表。<br> 她热衷于教育科研,取得了一系列成果。科研成果《从转变中看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发展》被评为市级一等奖、《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构建语文乐学课堂》获市级科研成果一等奖、《发展性课堂教学的评价机制与评价策略》获得市级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和策略》获市级科研成果二等奖;她还被评为市级“十一五”课题研究教育科研先进个人、教育研究与科学探索先进个人。 此外,在各项教学、课程思政活动中也获奖颇丰。她执教的国家级优质课《做合格小公民》获三等奖;阅读课《秋天到了》在黑龙江省小学语文第二届精英杯教学竞赛被评为一等奖;教学案例《杨子荣打虎》获市级特等奖;2020年7月《草原》教学反思获市级一等奖;《庆澳门回归十周年班会》获市级三等奖;她指导的王书婷(考入浙江大学)等5名同学《相约奥运》荣获全国校园手抄报大赛二等奖;同时她荣获优秀指导教师奖;指导罗梓峻同学《我的好伙伴》在全国小学生作文大赛中被评为省级特等奖;指导的高博同学在全市庆“六一”故事比赛中获得市级奖励;指导的蔡郅斌同学《爸爸妈妈我爱你》观后感获市级优秀奖……<br> 黄伯梅28年来的教书育人,其“德、绩、言”成果蔚为丰厚,无愧为“师者”,点滴平凡间影响了一届届黑色乡土中的莘莘学子,也必将感召、激励更多后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