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线上教学已开展一段时间了,在立德树人的时代背景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碰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为了确保抗疫期间,线上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发挥道德与法治课程无可替代的时代作用。</p><p class="ql-block"> 教师发展中心第二分中心道德与法治教研员王立群老师对我校一年级两节道德与法治课程进行了线上听评指导,为促进我校青年教师成长,提出恳切期望。同时与东城小学道德与法治老师们探讨此课程建设与发展的更多可能。王老师谈到:“一年级小学生的特点是有意注意力非常短,按照心理学统计,大概在十分钟左右,那就需要老师不断调整教学手段,以保障线上教学的有效性。”这对新教师的教学又有了新的启发</p> <p class="ql-block"> 基于“双减”和五育并举的时代背景,孟彤老师执教了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请帮我一下吧》一课。课前,孟老师认真备课,根据一年级新生幼小衔接现状和零起点教学要求,以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为设计基点,遵循学生的思维逻辑规律,语言生动,贴近一年级学生学情。杨兰老师执教《分享真快乐》一课,巧设课程环节,层层推进,增强分享体验,课前为孩子们创设情境,利用开启小火车,打开任意门的方式导入,激发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兴趣。</p> <p class="ql-block"> 孟彤老师按照认识困难——发现困难——区分困难——解决困难——传递帮助的顺序,利用多张色彩鲜明、主体明确的图片,插入多个精心制作的动画视频,用儿童化的趣味语言和亲切生动的神态动作,带领孩子们在以“困难”为主题的教学环境中学习探索。在学习过程中,孟老师辅以文明礼仪教育,教导学生正确使用文明用语,课程最后升华主题,剪辑了学生互帮互助的精彩场面,帮助学生更好的体会“温暖可以传递”这一主题。</p> <p class="ql-block"> 在学习过程中,孟老师辅以文明礼仪教育,教导学生正确使用文明用语,课程最后升华主题,剪辑了学生互帮互助的精彩场面,帮助学生更好的体会“温暖可以传递”这一主题。课后,孟老师结合教学内容,巧设预习作业,有意识的培养孩子们的预习习惯,增强了孩子们的自主学习意识。杨老师在课上插入小视频,芦丁鸡的孵化过程,学生的日常生活,通过学生的分享,将快乐传递给其他的同学,带动其他学生一起来分享,加深学生对于分享的理解。创设分享小魔法的游戏,使学生思维一直处于课堂之中,具有身临其境之感。课程中,杨老师注重学生互动,兼顾全体学生的参与,同时,与个别学生进行了有针对性的交流,了解学生学习中产生的问题,进行及时解决。</p> <p class="ql-block"> 课后教师发展中心道德与法治教研员王立群老师与东城小学的道德与法治教师们针对孟老师和杨老师的课程进行了交流研讨。王老师对于新颖的教学设计给予肯定,两堂课在设计的整体思路上非常清晰,逻辑层次层层递进,设计的教学活动环环相扣,而且每个活动都清晰的指向教学目标,教学难点运用的手段非常巧妙。王老师谈及两位老师对教材都进行了再创作,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的难点在于文字很少,图片很少,可是要求并不少,在原有基础上加入了自己的理解。</p> <p class="ql-block"> 同时,王老师还对两名青年教师在教材把握,学科理解,道德与法治的广度与深度做出解读,并对两名教师提出指导性建议。为保障孩子学习的主体能动性,发挥教师引领作用,教师可适当放手,合理安排课程时间,为学生留足学习发展空间。为学生创设更多的分享与展示的机会,提升学习能力。两位教师获益匪浅,深知道德与法治教学之路道阻且长,需要继续学习,不断完善,也表明了今后的改进想法,这次线上常规巡课是撬动东城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发展,为学科建设指明方向。</p><p class="ql-block"> 道德与法治是一门能够指导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升的学科,对学生日后的学习和生活都有巨大的帮助。因此,每一位道德与法治老师都要重视自己的课堂内容,争取做到以身作则、以课育人。东城小学的道德与法治课学科的未来也一定会越来越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