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慨慷,沧桑人间正道

胡山

<p class="ql-block">2024年4月23日,是人民解放军渡江战役胜利暨南京解放75周年纪念日。</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span></p> <p class="ql-block">1949年4月20日,当南京国民党政府最后决定拒绝在《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上签字后,人民解放军立即发起渡江战役。解放军第二、第三野战军约100万人,第四野战军先遣兵团约12万人,4月20日20时,先后在西起江西湖口、东至江苏靖江的千里战线上强渡长江,向着国民党军的沿江防线发起猛烈的进攻。</p><p class="ql-block">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解放了国民党反动政权的首都南京,革命的红旗飘扬在曾经的中华民国总统府上空。捷报传到北京,刚刚进驻北京仅一个月的毛泽东兴奋异常,提笔挥毫,写就了上面这首著名诗篇《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南京解放,是蒋家王朝覆灭的标志,南京将与整个中国一起迎来一个崭新的天地,中国历史由此进入新的篇章。</p><p class="ql-block">南京解放,是蒋家王朝覆灭的标志,南京将与整个中国一起迎来一个崭新的天地,中国历史由此进入新的篇章。</p> <p class="ql-block">开国上将陈士榘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第八兵团司令员,率部参加渡江战役。主力强渡长江后,激战三浦(浦口、浦镇、江浦),切断沪宁铁路(上海—南京),最先占领国民党总统府。多年以后,将军回首那一历史性的时刻,深情留下了珍贵文献:</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红 日 照 钟 山</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忆八兵团渡江作战解放南京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1949年4月24日清晨,毛泽东主席在北京双清别墅凝神展视南京解放的号外。他那沉稳的目光中,不时掠过一阵阵喜悦之情。</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1947年,孟良崮战役前,陈士榘(右)与陈毅、张茜、刘瑞龙合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就在几个小时前,越过长江天堑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兵团所属三十五军的英雄战士,把革命的红旗插上了国民党总统府的门楼。</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华野将士翻山越岭疾扑孟良崮(邹健东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南京的解放,宣告了国民党反动派统治的灭亡,迎来了中国历史的新时代。</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1947年1月,华东野战军成立。图为华东野战军诸将领合影。左起:叶飞、丁秋生、韦国清、邓子恢、陈毅、唐亮、粟裕、陈士榘、谭震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这时,距第八兵团组建仅仅三个多月。但在这短暂的时间里,却在中国革命战争史上留下了最为壮观的一页,使我终生难忘。</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人民政府是翻身农民的靠山,支持农民彻底翻身的要求。图为某区长在农民的新田契上盖上红印(邹健东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三大决战后,国民党反动派为了达到保持其江南半壁河山、卷土重来的目的,在玩弄“和平”阴谋的同时,加紧布置其长江防御。</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华野八纵六十七团九连官兵在强大炮火配合下,跳出工事向碾庄之敌发起冲锋(淮海战役,邹健东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针对敌人的反革命两手,党中央、毛主席为迅速摧毁国民党反动统治,一面通过和谈揭露其阴谋,一面指示人民解放军加紧战斗准备,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消灭敢于反抗的一切国民党军,并命令第二、第三野战军在总前委统一指挥和第四野战军一部协同下,准备渡江作战,解放南京、上海、杭州等城市及苏南、皖南、浙江地区,捣毁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老窝。</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渡江战役前夕,长江北岸的解放军野战部队已根据战略需要改编:东北野战军改编第四野战军、华东野战军改编为第三野战军,中原野战军改编第二野战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解放军向南进军的最大自然障碍是素称天堑的长江,守敌虽然大部分战斗力较弱,缺乏有力的纵深配备,但有海、空军配合支援;解放军则完全没有现代渡河工具,只能以木帆船为主要运载工具实施渡江,还有渡江后暂时还不能获得有组织的大规模支援的现实困难。</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渡江前夕,华野永安洲举行誓师大会,战士们斗志昂扬,高呼口号(邹健东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我们认为,关键在于充分做好战前准备。为此,1949年2月底至3月,八兵团各军便进至沿江一线,先后拔除设在正面的多处前哨据点后,迅速展开了紧张的渡江作战准备工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经过政治、军事、后勤等一系列的充分准备,解放军上下士气高昂、信心十足,绣织在毛巾、挂包、碗袋上的“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彩色字样,格外醒目,解放全中国、“争取渡江第一船”的号召深入人心,必胜的信心极大地鼓舞着全军将士。</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4月20日,国民党拒绝在和谈协定上签字,解放军前线部队遵照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千帆竞渡,揭开了渡江战役的序幕。</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与中国人民解放军成功会师的游击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当晚,解放军中集团七、九兵团首先在裕溪口至棕阳镇段,展开渡江作战,一夜之间,在铜陵至芜湖段渡过了三个军10个师的兵力。21日晚,西集团第三、四兵团和东集团第八、十兵团,在安庆东西段和江阴至扬州段同时扬帆突击,一夜渡过了五个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江阴要塞7000余守军起义,使解放军一举突破敌人江防重镇。南京国民党的国防部大为震惊,汤恩伯如雷击顶,一阵大发作之后便急忙赶赴芜湖部署堵截。敌人垂死挣扎,大举反扑。八兵团二十军以五十八师为右翼第一梯队,以五十九师为左翼梯队,第六十师为第二梯队,各梯队均以足够炮火封锁江面,拦截敌舰,掩护解放军渡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4月22日,当解放军三路大军突破千里江防后,敌人再也不敢迷信所谓固若金汤的立体防线了。引退幕后的蒋介石如坐针毡,忙由奉化飞抵杭州。他一面鼓吹“要不惜一切牺牲与共产党周旋到底”,一面又担心输光最后一点老本,于是下令所部速向沪宁杭撤退。应该说,蒋介石的这一着棋还是聪明的,但可惜他又晚了一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我们预料到敌人在江防被突破后可能向沪宁撤退,前去浙赣线。为及时解放南京,保护古城,中央军委即改变“不攻两浦”的计划,决定以三十五军(辖一〇三师、一〇四师、一〇五师)向三浦(江浦、浦镇、浦口)进攻,肃清江北敌人桥头堡,直取南京。这就是渡江作战中的“三浦战役”。任务下达后,三十五军广大官兵群情激昂,感到无比自豪,决心要在最后推翻蒋家王朝的战斗中立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当时控制南京长江北岸一线的是敌李延年兵团之主力二十八军,以江浦、浦镇、浦口互为犄角,利用地形,构筑坚固防线,企图阻止解放军逼近江岸。</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我军战士头戴美国M1钢盔,手持汤普森冲锋枪,身缠M2型12.7mm机枪弹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4月20日16时,三十五军在三十四军和其他兄弟部队及人民群众的支援下,涉过滁河,跨越老山,跑步向浦镇、十里桥、江浦县城等作战地区接近。21日零时,解放军强大的炮火划破寂静的夜空,部队先后向江浦、浦镇发起攻击。</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胜利是人民用小车推出来的!为了前方打胜仗,支前民工运送公粮;民兵担架队战场运送伤员(邹健东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经过几个小时的激战,一〇三师全歼江浦守敌,占领江浦县城;一〇四师扫清了前沿阵地,予敌重创;一〇五师越过乌衣东南大片水网地带,沿东葛至浦镇的公路两侧直插浦镇。这时,我中路大军突破安庆芜湖一线,强渡长江成功。</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百万雄师过大江。图为突击队员跃出船头登陆的一瞬间(邹健东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胜利捷报使战士们倍受鼓舞,他们越战越勇,先后占领了浦镇以西的大顶山、二顶山(即定山)制高点,接着与敌展开了逐个山头、逐个碉堡的争夺战。两浦守敌大部被歼,残敌仓惶过江,龟缩南京。23日凌晨,浦镇、浦口全部解放。当天上午李宗仁带着他的“政府”和残部逃离南京,只留下少数特务人员对南京城进行破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当时的下关一带,敌特残匪乘机烧杀抢掳,下关车站和国民政府司法行政部一片火海。残敌在破坏,人民在呼喊,我军指战员们心如火燎。为了早日解放南京,保护古城,拯救人民于水火之中,必须尽快渡江,而江北的船只已被逃跑的敌人掳夺一空。</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人民解放大军发布《渡江规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4月23日黎明,一〇四师即派人四处寻找船只。这天下午,他们终在今三河乡桥北村的江滩芦苇丛中找到一只载重120担的木船及船主童达兴。</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渡江后京杭路上追击国民党军的解放军战士不顾敌人留下的大批炮车与辎重,继续前进去消灭敌有生力量(邹健东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师参谋长张绍安请他帮助解放军渡江,消灭蒋家王朝,老船工童达兴一听便笑了。他一不收钢洋,二不讲条件,当即欣然答应,并到老江口找一位会水的船工当助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黄昏后,便载上侦察连指导员杨绍津和六位战士自南京石油公司浦口储蓄所(即今南京造纸厂所在地)出发,军民合作,撑篙摇橹,逆水而上。船到南岸石油公司码头附近被国民党警察发现,战士们当即开枪将其击毙,于是便在下关煤港顺利登岸。</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进入南京市,三野将士在挹江门前受到市民的热烈欢迎(邹健东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童达兴不顾个人安危,往返大江南北六趟,渡送了一个连的部队安全过江,使一〇四师、一〇三师等部队与南京地下党组织及时接上关系,派来火轮很快将渡江部队接运到下关。他的英雄行为受到指战员的高度赞扬,南京解放后,第三野战军专为童达兴颁发了“功劳船”证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4月23日午夜,三十五军一〇四师三一二团的勇士们高举着红旗,跨越国府路(今长江路),直下国民党总统府,把鲜艳的红旗牢牢地插在总统府门楼上,国民党的青天白日旗迅速地跌落下来。</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解放军坦克部队在群众欢迎热潮中进入南京大街(邹健东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八兵团接受南京的任务带有偶然性,原计划是由陈赓四兵团担任接管的。直到4月23日,由于三十五军打得很好,南京解放在即,而陈赓四兵团尚在江西湖口至安徽望江地段,如向芜湖、南京挺进,至少需半个月。前委刘伯承当即决定:“南京城防由陈(士渠)袁(仲贤)八兵团以两个军担任之。陈、袁任警备司令、政委”。</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市民们拥向总统府门口,热闹非凡,以往的春节也都没有这么欢乐(邹健东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第二天上午,当我率八兵团部到达南京,在“总统府”下车,三十五军军长吴化文、政委何克希正率部等候迎接。他们庄重的军礼和激动的脸上无法掩饰胜利的喜悦。我紧紧抓住他们的手说:“祝贺你们,解放南京三十五军立了头功!”</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1949年4月刘伯承(右二)在庆祝南京解放大会检阅游行队伍,右一为陈士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在通往下关的主要街道上,几乎贴满了欢迎的大标语。24日清晨,凡是我军所到之处,都有夹道欢迎的人群和热烈的掌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南京解放以后,人民群众最欢迎的还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这支人民军队。</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主席手书《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从4月23日起,南京市人民便以各种方式来欢迎自己的队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这时候,整个南京城和长江江面上,红旗飘扬,彩旗飞舞,欢声四起。南京解放了,人民心向红旗,心向着共产党。</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少先队员到南京市紫金山上过队日,俯瞰美丽的南京城,不由自主地高声欢呼,放声歌唱(邹健东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钟山巍巍,繁花似锦,春意盎然。在一轮红日映照下,南京终于跨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span></p> <p class="ql-block">新近公开的1949年渡江战役珍贵真实影像,百万大军靠木船横突长江,<span style="font-size:18px;">国民党天堑防线一夜之间被攻破,</span>人民解放军进驻南京。</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笫8兵团领导人(左起)陈士榘、袁仲贤、江渭清(右)</span></p><p class="ql-block">1949年2月的一天,在徐州城里的原“剿总”司令刘峙的公馆,第三野战军第8兵团正式成立了。8兵团下辖24军、25军、26军、34军,总兵力12万人,兵强马壮。</p><p class="ql-block">华东野战军主要由山东的八路军和华中的新四军组成,8兵团司令员陈士榘是山东八路军的代表之一,曾任华东野战军参谋长,也曾率华野西进兵团长期独立作战,创造过十万大军下洛阳、取开封的经典战例,其指挥大兵团作战的能力为华野诸将中的翘楚。</p><p class="ql-block">在渡江战役中,8兵团隶属东集团。为了更好地发挥各部队的特长,总前委特意改变了建制,把24军和25军分别划给了7兵团和9兵团,而把9兵团的20军和7兵团的35军调归8兵团指挥。这样一来,8兵团所辖部队就成了20军、26军、34军、35军。</p><p class="ql-block">大军过江之后,35军首先攻占南京,并担任南京警备任务。</p><p class="ql-block">南京警备司令部于1949年5月1日成立,陈士榘和袁仲贤分别兼任司令员和政委,警备部队就是34军和35军这两支起义部队。</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解放南京(油画) 杨建侯</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开国将军何克希</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解放南京的人民解放军八兵团第三十五军军史研究者王晓兵:今天是个大日子</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七十三年前的今天,1949年4月23日,三十五军先辈们浴血奋战“三浦”后,马不停蹄人不歇肩,立即以军事、政治、情报并用等综合手段,向南京发起进军。</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我军攻打三浦作战方案示意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此前的4月20日,三十五军各部接敌拔点,开始肃清"三浦"外围。21日零时,第 35军发起"三浦战役”的总攻。103师首先攻克江浦城,继而与104师105师会攻浦镇。全军鏖战歼灭敌28军顽抗之敌,22 日占领浦口。</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渡江战役经过要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人民解放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举渡江成功,向南京东西两翼开始大穿插和迂回包围。国民党反动派乱作一团,仓促部署实行总退却,代总统李宗仁率领留在南京的国民党政府部分机构人员逃出南京。</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粟裕根据各方面情况判断,"南京敌已极形混乱,正向南或向东撤退,"指令各部加速渡江,截歼逃敌。粟裕电令指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如南京之敌逃窜,则35军应即渡江进占南京,维持秩序,保护敌人遗弃之一切公私财产,该军应特别注意遵守政策,严肃城市纪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1949年4月23日,按照《京沪杭战役实施纲要》规定的任务及总前委、野司和八兵团的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十五军在"三浦战役"取得胜利后,迅即渡江,占领南京。</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父辈的努力,还体现在联络、接应和运用原国民党海军二舰队起义壮举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没有这个壮举,三十五军和八兵团渡江会困难得多。初创的人民海军也会少了两支生力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span class="ql-cursor"></span>二舰队起义,减轻了对我渡江大军航渡的威胁,也为三十五军提供了准确的三汊河屯船情报,有力促成“万船齐发”。</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华东军区海军诞生地——江苏泰州白马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73年前的1949年4月23日解放军第一支海军部队在江苏泰州白马庙组建。人民海军由此诞生,“海军节”从此口口相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八个月后,起义的原国民党海军二舰队和接应起义的三十五军军部军直属队,都编入了华东海军。</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1949年4月23日陈毅指示:保护中山陵</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父辈的努力,还体现在坚决贯彻毛主席党中央中央军委指示,携解放三浦之威,迫敌弃城,实现进占接管南京这个首都城市全部政权机关的历史任务。三十五军前辈接管的不是一座空城,而是一个全国性政权的政体机构。新中国成立的脚步,从这里开始。</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三十五军继续南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依旧史,堕三都,建新朝,天经地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但三十五军保护了古城旧都,保护了金陵秦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南京成了三十五军后代的第一主场。这是血与火的联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4月23日,胜利之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三十五军,万岁!人民海军,万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人民南京,万岁!南京人民,万岁!</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入城式(油画) 陈树东</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解放南京城,我军战士在“总统府”门楼上欢呼人民的伟大胜利(邹健东摄)</span></p><p class="ql-block">1949年4月24日凌晨解放军进入南京城时,随行的新华社记者邹健东不在这支队伍里,他是三天后奉命赶过来的。占领总统府,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事件。邹健东认为应该拍下一些资料。他向有关领导建议:<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在这样一个关键时刻,我们也应该留下像“攻占冬宫”那样的历史性画面。虽然人迟到,但有些镜头可以补拍。据说,标志十月革命的历史性画面“攻占冬宫”,就是补拍的。</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新华社摄影记者邹健东(1949年冬)</span></p><p class="ql-block">经领导同意,邹健东赶到南京,在官兵们的配合下,邹健东举起相机,于当天上午10时许重新补拍“占领总统府”的“历史镜头”。在这组解放总统府的珍贵的历史照片中,有那几张解放军官兵们在总统府门楼上欢呼的照片,同时还有列队冲入总统府、推开大门、降下国民党青天白日旗,升起一面红旗、吹号、冲入长廊等一系列的照片。</p><p class="ql-block">这些补拍的照片弥补了一些遗憾,但4月24日占领总统府的那批官兵已在27日前调防离开,他们无法在这组历史性的镜头中留下自己的身影。</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我送亲人过大江(邹健东摄)</span></p><p class="ql-block">渡江战役中,有一幕场景至今令人感动:1949年4月21日,时任新华社第八兵团分社记者的邹健东跟随着第三野战军8兵团20军59师打下扬中,次日,该部从扬中横渡夹江,进攻对岸的丹阳。当天傍晚,大军集结,千帆开渡。炮声隆隆的扬中县西南江面上,一位身材瘦小、梳着大辫子的姑娘正奋力摇橹,一心想要船儿驶得飞快,好让船上的解放军战士尽快登陆,到对岸去打胜仗,解放全中国;另一位姑娘半蹲在船舱内,她们的父亲在后面掌舵。</p><p class="ql-block">邹健东被眼前这个背影吸引住,拍下这张照片《我送亲人过大江》。</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小姑娘当时迸发出全身的力气,正在奋力摇橹,背后的大辫子,随着她的动作前后摇摆,充满着力度和美感,让我当时情不自禁地拍下了这张照片。” </span><span style="color:rgb(1, 1, 1);">多年以后,邹健东对当时</span>拍摄过程这样回忆。</p> <p class="ql-block">渡江胜利后,邹健东所在的新华社第八兵团分社在南京集体转业,参与筹办恢复出版的《新华日报》。他是《新华日报》唯一摄影记者,既是组长又是记者,就住在原国民党中央日报社的三楼。每星期出一版画刊,《我送亲人过大江》就首发刊登在1950年4月21日纪念渡江战役胜利一周年的《新华日报》“渡江胜利周年纪念版”画刊上。当时的图片说明写到:</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赶快追上去,别让敌军逃跑了!’船工们紧张地一船又一船把解放军送过江去,连小姑娘也起劲地摇起桨来。”</span></p> <p class="ql-block">邹健东记录了颜红英,记录了解放,镜头里有个体,也有时代,留下了一批足以载入史册的影像。《敌人就在那里》《百万雄师过大江》《解放军占领南京总统府》《开国大典前夜,南京被服厂工人们通宵赶制五星红旗》等作品,均已成为历史名作在国家博物馆、军事博物馆及各省的博物馆中展出,宝贵的照片底片在新华社图片档案馆和解放军画报社资料室里收藏。</p> <p class="ql-block">作为摄影组的创始人,邹健东在南京《新华日报》工作了三年。<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父亲常说,自己在南京工作起来是很兴奋的,那种兴奋,就是《解放军占领总统府》表现出的昂扬情绪。”</span>邹健东之子、原《人民画报》记者邹毅说,<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父亲和战友们亲眼见证了曾经的国民党首都被共产党接管,多年为之奋斗的目标得以实现,下一步就是满怀激情地为建设新中国而努力,那是怎样一种喜悦和希望啊。”</span></p><p class="ql-block">邹健东对南京充满感情。<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我姐姐1952年生在南京,爸爸就为她取名紫金。”</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支前证》:授予颜红英同志“最美广洋湖人·支前模范”荣誉称号。中共宝应县广洋湖镇委员会宝应县广洋湖镇人民政府</span></p><p class="ql-block">摄影名作《我送亲人过大江》成为渡江战役永恒的经典画面。</p><p class="ql-block">邹毅介绍,父亲于万军丛中,看到一个划船的小姑娘特别显眼,在宏大的战争场面中,竟有这样一种柔美,他立刻把这个画面记录了下来。当时因为不在一条船上,父亲没办法与这位小姑娘交流,但照片拍下后,父亲一直念念不忘,很想进一步地采访她,了解她背后一家人的故事。</p><p class="ql-block">邹毅从专业角度评介,有关战争的摄影作品大多展示冲锋陷阵、交战拼杀的“硬核”场面,而这幅照片有种“柔软”的美——大辫子姑娘柔弱却矫健的姿态,给冰冷、紧张的战争场面平添了一抹温情。</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这种温情是什么?是军民鱼水交融的深厚情谊。一群身着军装的战士中,出现一个渔家女的身影,说明老百姓被充分发动起来,这艘小船承载的,正是共产党领导的军队为什么能取得胜利的密码。”</span></p> <p class="ql-block">照片中的姑娘名叫颜红英,时年19岁,是江苏扬州市宝应县广洋湖镇杨林沟村人,家中是做船运生意的,多做的是货物的运载。</p><p class="ql-block">在1949年初,渡江战役即将打响的前夕,为了打赢了这一战,解放军开始向附近的百姓们征集民船来运粮,准备渡江。有着船运经验的颜家自然是个中好手,于是颜红英一家积极帮助解放军运粮食,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p> <p class="ql-block">解放军招募船工渡江的消息传来时,身为长女的颜红英二话不说就去报了名。颜红英说服了父亲,就连妹妹颜根兄也加入到了这次的渡江大军中来。</p> <p class="ql-block">在战役打响之前,为了保证能够让战士们顺利抵达岸上,船工们在扬中北夹江上进行了整整一个多月的训练,颜红英一家亦是如此。</p> <p class="ql-block">在全国解放后,颜红英便回归了自己低调的生活。1951年,颜红英与大10岁的董培年结为夫妻,并在不久后迁居到吴江县菀坪乡,两人共有7个子女,一家幸福地生活着。在70年代初期,为了响应政府开垦太湖滩涂的号召,颜红英一家人主动从安定下来的村落迁到了菀坪乡农场村去定居务农,助力国家的建设。</p> <p class="ql-block">在1999年7月时,吴江县遭遇特大洪灾,颜红英心中十分挂念同胞们,哪怕安全无法保证,她也不顾一切地赴抗洪一线去看望抢险的军人们。这一幕似乎与当年渡江时的场景重叠起来,她似看到了几十年前不畏生死向前冲的战士们……</p><p class="ql-block">已经年迈的老人眼里闪烁着泪花,将自己带来的新毛巾一一递给了每一位救灾战士的手中。</p> <p class="ql-block">时光飞逝,一晃几十年过去了。照片拍摄人邹健东始终忘不了渡江战役中划船的长辫子小姑娘纤弱而坚强的身影。他多次托人在报刊上刊登照片和文章寻找,但始终没有一点回音。</p><p class="ql-block">1984年,邹健东委托《南京日报》的同志寻访,并在媒体上刊登照片和《摇船小姑娘,你在哪里?》的文章进行寻找。</p><p class="ql-block">时任中央军委副主席的张震(渡江战役时任华东军区兼第三野战军参谋长)看到照片后,深情地说:</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一定要找到这位小姑娘!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持,我们过不了江!”</span></p> <p class="ql-block">1999年4月,江苏卫视为庆祝南京解放50周年,播放了纪录片《风雨钟山路》。片中对当年划船小姑娘的深情呼唤,引起了常熟(苏州代管县级市)唐市镇中年妇女董小妹的关注,她流着眼泪说:</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这是我的妈妈!”</span></p> <p class="ql-block">在病床上的邹健东老人得知找到了自己50年前拍摄的《我送亲人过大江》中的长辫子小姑娘后,高兴不已,盛情邀请他挂念半世纪之久的“小姑娘”到北京天安门参观。</p> <p class="ql-block">1999年6月邹健东在北京军区总医院与颜红英、颜根兄姊妹见面(邹毅供图)。三位老人紧握住双手,在场众人无不为之动容。邹健东激动地说:</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当年如果不是你们这样的船工奋不顾身地支援前线,百万大军过不了长江,人民的功绩是不能忘记的!”</span></p> <p class="ql-block">1999年邹健东与颜红英、颜根兄姊妹在在天安门城楼上合影留念。(邹毅供图)</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颜红英、颜根兄姐妹与邹健东在天安门</span></p><p class="ql-block">颜红英老人指着《我送亲人过大江》的照片说:<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这个站着划船梳着大辫子的姑娘就是我,在我前面坐着的是妹妹颜根兄。当年,我19岁,妹妹17岁。”</span></p> <p class="ql-block">颜红英老人指着脸颊上的伤痕回忆说:</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那天(1949年4月22日),大军要到江南去了,我家的船上坐了24名人民解放军战士,南边(国民党军)向我们打炮,厉害哪。有一名战士又问我:你怕不怕?我说:不怕,怕什么!我要把你们送过江,解放全中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我驾驶着船划到江心时,突然一颗炮弹就在我家船边不远处爆炸了,一块东西(弹片)擦破我的脸颊,顿时满脸是血,我也不管,还是拼命地划,一心想尽快把人民解放军战士渡过江到前方打胜仗。”</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八一晚会拍摄现场《我送亲人过大江》巨幅照片前的颜红英(邹毅供图)</span></p><p class="ql-block">1999年邹健东和颜红英同时出现在八一晚会拍摄现场见面,引起轰动。</p> <p class="ql-block">邹健东送给了颜红英姐妹两张《我送亲人过大江》照片,颜红英和妹妹热泪滚滚,把照片紧紧拥在心口。(邹毅供图)</p> <p class="ql-block">1999年7月28日,邹健东和颜红英在扬中当年送解放军渡江的地方,手牵着手,回首往昔硝烟翻腾的峥嵘岁月,感慨不已。(邹丽玉摄)</p> <p class="ql-block">1999年7月,颜红英在扬中当年送解放军渡江的地方,心潮澎湃,深情留念。(邹丽玉摄)</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8px;">邹健东和三位村镇干部在颜红英家房前与她全家合影(邹丽玉摄)</span></p><p class="ql-block">颜红英到北京参加1999年八一建军节文艺晚会后回到扬中。</p><p class="ql-block">7月29日,邹健东和扬中市党史办、扬中电视台、南京电视台摄制组送颜红英回到吴江市东太湖边上菀坪农场村家里。</p> <p class="ql-block">仔细看过照片后,颜红英对邹健东说:</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这是我人生的第一张照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那还是田里蚕豆花开的时候……炮弹很多,不断在江上炸开。”</span></p> <p class="ql-block">在渡江战役取得胜利后,颜红英一家人因突出表现而参加了我军在扬州举办的庆功大会,并在会上获得了首长亲自颁发的<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渡江支前二等功臣证书”</span>以及渡江战役胜利纪念证。</p> <p class="ql-block">在当年参加过渡江战役的20军老战士们关怀和爱心企业家的运作下,2014年9月25日,《我送亲人过大江》主题雕塑广场在照片拍摄地,扬中市新坝镇栏杆桥码头落成。</p> <p class="ql-block">50年后虽然记忆有些模糊,但颜红英对于这段经历的回忆却异常清晰,讲起来滔滔不绝。颜红英从没料到会成为一幅珍贵历史照片里的主角。她是一个不居功的人,认为自己只是做了应该做的事情。</p> <p class="ql-block">颜红英老人的故事,只是当年千千万万个支前民众中的一个缩影。</p><p class="ql-block">解放大军4月23日占领南京,宣告国民党反动统治覆灭;6月2日解放崇明岛,渡江战役胜利结束,加速全国解放步伐。</p><p class="ql-block">百万雄师身后,320多万名支前民工帮助解放军碾米磨面、筹集粮草、赶制军鞋、抢修船只、铺路架桥、开渠疏河、运送弹药......其中,2万多名船工加入运送大军渡江的战斗队伍,伤亡上千人。</p><p class="ql-block">渡江战役中,广大群众用实际行动做到了<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解放军打到哪里,我们就支援到哪里”、“倾家荡产,支援前线”</span>,这才有了最终的胜利。</p><p class="ql-block">如果说嘉兴南湖“红船”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那么渡江战役的“木壳小船”则诠释了<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span>的深刻内涵——依靠人民,赢得人民信任,得到人民支持,这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克服任何困难、无往不胜背后最磅礴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左起)宋任穷上将之子宋京波、北伐名将叶挺孙女叶莲、陈士榘上将之子陈人康</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57, 181, 74);">宋京波: 抓住战略机遇步步抢在敌先</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1949年,那时的中国共产党就是不信东邪西毒,在那国际风云诡秘角斗关键时刻,抓住三个月时间做好了,不惜随时与外部势力干涉作战的军事准备,中国坚决抵制,不按列强瓜分出牌,突破了美英苏给中国划定的长江成为南北中国划江而治的军事分界线。</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千里大堤上,解放军将士们严阵以待,密切监视着对岸的敌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随着紫石英号几艘英军军舰被击退,百万雄师万帆齐发,突破千里江防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当时中央军委做好了美英不仅从长江上军事介入,还做了他们一旦从海上再派兵登陆和空降登陆干涉的应对方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那就是及时抽调二野四兵团陈赓部为军委机动兵团,让其过江后不按原计划由进占南京,而是突破南京江防后,着眼于防范帝国主义侵犯,直插江西快速突进到了福建境内,以警戒美英军从东海登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此时的国际局势,美国在欧洲与苏联剑拔弩张,在柏林东西双方百万大军虎视眈眈对峙,巴顿誓言要带头与苏军开战。美军此时已无力顾及中国大地之上,眼见这数百万军队风卷残云式的,狂飙般的大军突进,这根本就不是美军空运几个师就能制止了的。即使是海上老牌米字旗不落的英帝国出动军舰,一阵炮火就被狂飙的三野炮兵干趴下了。</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英国远东舰队紫石英号护卫舰(HMS Amethyst)</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这就是此时干涉中国解放的下场,几艘军舰大炮就能占领统治中国的日子从此一去不复返了,这一历史已是任何外部势力都想改变也改变不了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由于美无暇也无力东顾,英国在长江上也被彻底打怕了,一心只求以后不要再得罪解放军,能退回香港自保以策万全。</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陈士榘(左)和陈赓在洛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中央军委及时看到国际局势中帝国主义势力此时一隙微妙闪变,中央军委及时下令二野四兵团已进入福建解放了武夷山的15军秦基伟部迅速收缩回江西境内,解放了鹰潭、景德镇、南昌等城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在南昌,陈赓司令员婉拒并感谢新任江西省长陈正人举办部队入城式的邀请和荣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因为,大将在外,陈赓将军职责所在,他不在乎一城一式的荣誉赋予,他胸中在乎的、所怀的是人民军队解放全中国的作战气势速度步伐,要高于入城和入城仪式。</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南京城一队国军正穿街而过,匆匆撤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5月20日中央军委电令四兵团所部10万大军,配合四野南下,由江西大迂回广东广州雷州半岛进广西,拦截白崇禧集团大部队从雷州半岛退去海南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因为此时的国民党也看明白了,什么外国主子都解救不了他们在大陆的彻底他们溃败,只有快退,快逃去往海南台澎列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中国人民解放军突破长江天险,不仅仅是突破地理上、军事防御上的天堑,而是突破了二次大战美英苏阵营政治军事上的默契合作,是突破了百年来一道中国总被人驱使屈从的心理。</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1949年4月,南京解放入城式(吉普车上挥手者为宋任穷)</span></p><p class="ql-block">1949年的百万雄师过大江,风卷残云,中国这一段的军事行动,总是能提前于敌人的行动部署,而给出一个强大心理军事压迫感,使内外之敌在大势下的一切大规模的军事的挣扎,都已成为一出出无法阻挡历史进程的,螳臂挡车的闹剧。</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南京市军管会旧址(左图)。1949年5至6月,南京市军管会发布的关于货币金融、安定民生、社会秩序等内容的布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快打、猛追、大迂回、大分割、大包围、大歼灭战,这就是当时人民解放军突破长江,解放全中国的气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这就是南京、上海、南昌、杭州、广州、长沙、南宁等城市面临的现实,就是人心所向解放,人心所向新中国的诞生!</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1949年7月,南京纪念七七事变十二周年阅兵典礼。前排左起:宋任穷、刘伯承、李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南京的解放,不是和平解放,汤恩伯和白崇禧军事集团失败和溃逃,是被万里长江天堑之上,千里江防百万大军万帆齐出的,人民军队军民一心的狂飙气势所压垮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南京和九省通衢的武汉江城一样,打起仗来决定胜负的是江防而不是城防城头的硝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宽阔江天下的船涛帆澜弹雨火海的大决战,就决定了南京江城存亡归属。</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1949年,李达(右一)陪同刘伯承(右三)进入解放了的南京。右四为陈士榘,左一为宋任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南京是明代郑和七次下西洋的决策地,造船地和第一次出海大洋远航的大航海母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南京也是中国近代与英美殖民者签署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签发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在解放南京的江防之战中,老牌海军强国英国战舰的粉墨登场的一场与三野炮兵的大战,是历史的必然,是英美不甘退出中国的必然,这是一幕荡气回肠的必战,老殖民者们才会找到退出历史舞台下场的台阶。而假如你忍让避战,他就会飞扬跋扈无视你这个民族的太上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在毛泽东的领导下,人民军队快速推进,料敌在前,气势心理战略,步步压敌,步步在先,迈着正义的步伐,向前,向前,再向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这就是我们当年世界最强轻步兵之王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雄赳赳气昂昂大跨步的气势,绝不受制于人,绝不仰人鼻息,绝不延缓步伐,解放大西南,解放海南岛,解放新疆、西藏,解放全中国。这就是开国的气势,这就是谁也阻挡不了的,走向新中国的步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没有共产党,没有一支人民的军队,就没有新中国。</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2px;">《前进·背负着民族的希望》</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8px;">宋京波</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18px;">2023年10月23日</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七十光阴 曾几何时 长空飞云 江天激浪</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神州南北 大河西东 千帆竞发 万炮齐鸣</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战旗猎猎 气宇轩昂 军号凛凛 樯帆纵横</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兵行肃肃 目若飞鹰 晋冀鲁豫 苏皖华东</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中原逐鹿 淮海对阵 烽火战士 老区人民</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夫妻相送 箪食壶浆 父老乡亲 手推肩挑</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车轮滚滚 前赴后继 众志成城 脚踏大地</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人民军队 二三四野 迎着光明 向着太阳 </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背负希望 军民向前 大江横渡 天下归心</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我是陈修良,要见你们军政委</b></p><p class="ql-block"> 南京迎来解放,全城沉浸在一片欢乐的海洋之中,南京城的人们终于等到了这一天,笼罩在南京城头的乌云终于散开了。</p><p class="ql-block">4月24日早上,一个身穿旗袍、身段优雅的女士来到了南京省政府门口,目前这里是解放军三十五军驻地。门口警卫员把这位阔太太拦下,看她像是一个官太太,不敢轻易把她放进去。</p><p class="ql-block">未料这位女士开口道:<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麻烦请你们军政委何克希出来,就说陈修良来见他。”</span></p> <p class="ql-block">不多时,35军政委何克西一路小跑来到军部门口,紧紧握住陈修良的手,激动地说道:<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陈修良同志,我们正在找你!南京解放了!我们胜利了!”</span></p><p class="ql-block">一旁的战士非常惊讶,没想到这个中年女子得到政委如此高的礼遇,更让他们觉得不可思议的是,正在35军军部办公的八兵团司令员陈士渠也第一时间会见了陈修良,感慨地说:<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真没有想到,帮助我军渡江的南京地下工作负责人,竟是如此年轻的一位女同志!”</span></p><p class="ql-block">在场的人都笑了。陈修良表示,这次来得匆忙,有一些文件还放在住处,需要立刻回去取。于是陈士渠安排军用吉普车,让警卫员陪同陈修良一起回去。</p> <p class="ql-block">两辆军用吉普车开进南京城内一个居民小区,走下了身穿旗袍的中年妇女和几名警卫员。眼尖的居民认出了这个中年女子——商行的老板娘,平日里很随和,没事的时候还喜欢和他们一起打麻将。街坊邻居们有些纳闷:这么一个阔太太,怎么会和解放军扯上关系,而且被军车开道护送回家?</p><p class="ql-block">这些人哪里知道,他们这位邻居竟然是潜伏南京三年多的红色特工,中共在南京的最高负责人陈修良。</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陈逸飞、魏景山《占领总统府》</span></p><p class="ql-block">到了1976年,上海画家陈逸飞、魏景山创作了著名油画《占领总统府》:一群英武的战士,荷枪实弹冲上伤痕累累的南京国民党政权的“总统府”正面楼顶,在那里升起了一面象征意义的红旗。背景是笼罩在浓烟中的城市。</p><p class="ql-block">这幅经典油画,是为配合毛泽东的诗词《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p> <p class="ql-block">陈修良是浙江富商家庭出身,标准的大家闺秀,但是出身富裕的她却心怀报国之志。她眼睁睁地看着国家黑暗,国土沦丧,所以早就下定决心,长大成人之后,必然要走上报效国家的道路。</p> <p class="ql-block">1922年,15岁的她考进了宁波女子师范,在学校里,各科学业成绩都非常优秀的陈修良很快就成了学生中的领袖人物,还领到了五卅运动。原本考进师范学校,陈修良是想毕业后当一名教员,借此养家糊口,但在当时民不聊生、军阀混战的黑暗社会现实下,这样简单的愿望也成了无法实现的奢望。</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中国妇女解放运动先驱向警予烈士</span></p><p class="ql-block">秋瑾为了革命牺牲的故事一直激励着陈修良,为了继承前人遗志,让黑暗的社会重见天日,陈修良毅然放弃了做贤妻良母的平淡人生,义无反顾地投入到了革命的洪流当中。</p><p class="ql-block">她先是担任共产党女创始人向警予的秘书,之后又在向警予的介绍下入党。1927年至1930年,陈修良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了3年,回国后长期在上海等地从事地下工作。</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陈修良与革命伴侣沙文汉、女儿沙尚之</span></p><p class="ql-block">南京是国民党统治的“首府”,扼住南京,便扼住了国民党的命脉。</p><p class="ql-block">1946年5月5日,南京城内的大街小巷,都挂着青天白日旗,蒋介石风光地举行了还都大典,作为国民党的首府,这里的特务统治更是严密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对于就在自己眼皮子底下的南京,蒋介石自信满满地称之为“铁桶一般的城市”。</p> <p class="ql-block">当时的南京,总人口只有90多万人,国民党的军政人员就有11万多人,占了九分之一,国民党的军统、中统和国防部的专职特工加起来有1万多人,在大街上随便看到的一个人,都有可能是国民党的便衣特务。一边在重要关口进行严密盘查,一边在街头巷尾跟踪监视,当时南京地下党的工作可以说是危机四伏、举步维艰。</p> <p class="ql-block">为了应变复杂的战斗格局,共产党从1922年开始在南京建立地下党组织,在这样一个龙潭虎穴当中潜伏,二十多年来,付出的流血与牺牲是无法想象的,南京地下党先后遭到了8次毁灭性打击,前八任南京市委书记都英勇牺牲在了南京雨花台。</p><p class="ql-block">1937年日军攻占南京后,南京已很难找出地下党员。尽管1946年南京地下党组织开始恢复,220多名地下党员分布在各个领域,但在蒋介石用刺刀大炮围箍而成的“铁桶一般的城市”南京,这些党员力量又显得那么微弱!在南京做地下工作,如步入饿虎之蹊,险象环生。</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抗战时期的谭震林</span></p><p class="ql-block">群龙无首,谁来出任下一任南京市委书记?这是一项异常艰巨又责任重大的任务,深入虎穴当中,既要能够机警地保存自己,又要能抓住时机,在恰当的时候给国民党的心脏以致命一击。</p><p class="ql-block">时任中共华中局副书记的谭震林想到了地下工作经验丰富的陈修良,1946年3月,在江苏淮安新四军根据地的一间普普通通的农舍里,谭震林、陈修良,还有陈修良的丈夫沙文汉,三个人一起进行了一场看似普通却意义重大的谈话。</p> <p class="ql-block">谭震林开门见山:南京有长江天险,隔江领导南京工作有诸多不便,组织决定重新成立南京市委,由你担任南京市委书记。</p><p class="ql-block">陈修良由此成了中共历史上第一位大城市的女市委书记。</p><p class="ql-block">作为长期进行地下工作的老党员,陈修良对南京的严峻形势比谁都更清楚。看到陈修良表情从容,什么话都没有说。</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1949年2月南京市浦口区,两名火车司机休息,当时南京当局从各地往南京方向调集兵力。从各地运来的军用车辆正等待卸载,可能是从战场上撤下来的,车头已损坏,车身也伤痕累累</span></p><p class="ql-block">谭震林关切问道:<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修良同志,对于这个任务,你觉得有什么困难,尽管提出来,组织上能帮助的都会尽量帮助。”</span></p><p class="ql-block">陈修良回答的话语,听起来声音充满了女性的温柔,但言辞之中体现出来的却是多少男子汉也自愧不如的坚毅和果敢:</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困难当然是会有很多的,但提出来也没有用,只能到了南京之后再一个一个地去解决了。”</span></p> <p class="ql-block">1946年4月,在奔流不息的长江边上,沙文汉和妻子陈修良道别,春日里的习习江风吹拂在人的脸上,是温暖舒适的,但沙文汉和陈修良的心里,却是久久难以平静,陈修良想起了千年前易水畔为燕太子丹刺秦王、与好友分别的荆轲:</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1949年2月,国民党一支军队登船一艘普通的商船,南渡天堑长江</span></p><p class="ql-block">即将深入蒋家王朝老巢的陈修良,和当年的荆轲一样,无疑是“探虎穴兮入蛟宫”,她的心里早已将个人的生死荣辱置之度外,做好了随时牺牲的准备。临别之际,沙文汉和陈修良之间,并没有小儿女之态的哭哭啼啼。对于巾帼不让须眉的妻子,沙文汉写了一首慷慨激昂的诗为她践行:</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男儿一世重横行,巾帼岂无翻海鲸?</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欲得虎儿需入穴,如今虎穴是南京。</span></p><p class="ql-block">面对即将到来的九死一生的斗争环境,夫妻两个人的心态是一样的坚决:不入虎穴,焉得虎子。</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南京北门桥邮务支局</span></p><p class="ql-block">党将如此重任赋予身板柔弱的陈修良,看重的是她的忠诚、胆识与经验。全民族抗战爆发前夕,党中央派人赴上海恢复党组织,陈修良也成为上海党组织的一员。在上海党组织获得较大恢复与发展的基础上,中共中央决定重建江苏省委,并先后任命陈修良为省委妇委书记和青年工作委员会负责人。</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南京升州路</span></p><p class="ql-block">陈修良不仅团结了许多知名人士,还发展了大量的秘密党员,促进了地下党组织的发展。1945年10月,华中分局城工部成立下属机构南京工作部,由陈修良担任部长。任南京工作部部长期间,陈修良负责联系南京地下党,这为她成为南京地下党书记奠定了基础。</p> <p class="ql-block">重任在肩,陈修良义不容辞,很快,她便乔装打扮进入南京城。在南京城,陈修良与一位地下党的同志接上了头,她装扮成了一个老妈子,来隐藏自己的身份,同时在城里四处奔走,联络各个地下党员来建立情报组织。</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南京新街口广场</span></p><p class="ql-block">一个看起来贫苦而且无亲无故的老仆人,自然不会引人注目。但是在完成了初期的工作之后,陈修良认为这个身份限制性还是太大了,首先就是不能出入一些比较高级的场所,也就无法接近国民党的高级人员,这会给情报的传递带来不便,所以陈修良立刻决定换个身份。</p> <p class="ql-block">陈修良先是找了个理由,从南京城里离开,一个月之后,她再度归来,不过这一次她的身份是富商的妻子——张夫人。</p><p class="ql-block">陈修良在南京城里租了一处气派的院子,同时又开了几家商铺,借用自己富商太太的身份,打入了南京城的上流社会,她并没有引起怀疑,从前身为大家闺秀的她,对于上流社会的礼仪可谓是信手拈来。而且为了让别人不怀疑自己,她装出了一副轻浮天真的样子,从未有人怀疑过她。</p> <p class="ql-block">在南京城那些阔太太的眼里,这位张太太就是一个心直口快,有些愚蠢、拜金的形象,平时陈修良最常出现的地方就是麻将桌,她对南京的阔太太们说,自己这辈子唯一的爱好就是打麻将。</p><p class="ql-block">在麻将桌上,陈修良显得特别健谈,而且也出手阔绰,这让南京城里的阔太太们特别喜欢她。于是陈修良的麻将桌上聚集起了一大群来自上流社会的贵妇人,这些贵妇人成了探听消息的绝佳窗口。</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南京国民大会堂</span></p><p class="ql-block">但是表面轻浮天真的张太太,背后却是一个心思缜密的共产党员,陈修良一边在麻将桌上套取情报,一边马不停蹄地重建南京城内被严重破坏的地下组织。她吸取了过往的经验,告诉地下党的同志们,一定要万分小心,在敌人的眼皮子底下做事,不谨慎是绝对不行的。</p> <p class="ql-block">陈修良在南京建立起了一套新的密码系统,以保证不被敌人发现。同时,她把几个地下情报站分散在了敌人绝对注意不到的地方,和一些比较重要的情报人员,陈修良采取单线联系的方式,保证情报局不外泄。</p><p class="ql-block">除了发展原有的组织之外,陈修良也不断发展新的成员。在陈修良的努力之下,南京城内的地下党员人数达到了两千多人。</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南京国际饭店,太平南路</span></p><p class="ql-block">陈修良还非常机智地开辟了许多新的战线,她不仅要在南京城内打造出色的情报网,还要从各个方面来击垮敌人。她很快掌握了南京的几家报社,同时和南京的学生运动领导人接上了头,在南京组织起了几次比较成功的学生运动,让国民党遭受到了严重的舆论打击。</p><p class="ql-block">同时,她通过自己手下的报社,将南京城内的消息不断地通报外界,让城内的敌人处在内外交困的地步之中。</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解放后的陈修良、沙文汉</span></p><p class="ql-block">蒋介石被陈修良的一系列行动快要气疯了,他严令军统一定要找出来南京城内的共产党地下情报负责人究竟是谁。但是军统查了半天,也完全没有找到头绪。陈修良把自己的身份隐藏得很好,她甚至和一些军统的特务交上了朋友。</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沙文汉、陈修良画卷(沙尚之主编)</span></p><p class="ql-block">特务曾经来她家检查过几次,但陈修良心思谨慎,接到情报之后便立刻销毁,不留任何证据,而且军统也觉得,眼前这个热爱金银珠宝以及打麻将的女人,怎么可能是一个地下情报人员呢?他们甚至并没有仔细地盘查,陈修良就这样屡次躲过了来自敌人的监视。</p><p class="ql-block">渡江战役是陈修良带领地下党和国民党打的最后一场仗。</p> <p class="ql-block">在南京市委及陈修良领导下,南京地下党员如酵母菌一样悄然发酵,影响愈深。为了顺利解放南京,1948年9月,中共中央上海局要求南京地下党“积极进行策反工作”,争取更多国民党进步人士,共同迎接解放。</p><p class="ql-block">陈修良首先关注的是国民党空军轰炸机八大队飞行员俞渤。陈修良了解俞渤的背景后,确认可以争取,于是遣人转告俞渤,共产党欢迎他,希望他能影响更多志同道合的人弃暗投明。但是愈渤要求林诚先答应自己加入共产党的请求。经过一番思考,陈修良说道:<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如果俞渤他们都赞成驾机起义,就已经用实际行动证明,他们是经过考验的。同意他入党!” </span>陈修良的一句话,让俞渤等人吃下了定心丸。陈修良做出指示:</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国民党空军从来没有起义过,这次轰炸机起义的政治价值,抵得上两个师!一定要好好利用!"</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1948年12月降落石家庄后留影。右起:中尉飞行员俞渤、中尉领航轰炸员周作舟、中尉飞行员陈九英、中尉领航员张祖礼、中尉飞行员郝桂桥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span>就这样,1948年12月16日晚9时,愈渤与郝桂桥、周作舟、陈九英、张祖礼等五人驾驶B-24重型轰炸机前往河北。俞渤一行人在飞越到南京总统府上空时,还先后投下3枚巨型炸弹,轰炸蒋介石总统府。虽因天气原因飞行偏离了航道,这3枚巨型炸弹没有在总统府爆炸,但仍把蒋介石、何应钦等人着实吓得不轻。培养一个飞行员本就不易,当蒋介石听说自己的五个飞行员被策反后还炸自己,气得发狂,当即下令撒换机场司令员。俞渤驾机起义消息在国民党内传开后,一些飞行员纷纷效法,西安、杭州、上海、香港等地接连发生起义。</p> <p class="ql-block">空中雄鹰奔向光明后,陈修良开始准备海上舰队的策反工作。“重庆号”舰长邓兆祥刚正不阿,早就不满国民党当局的腐朽无能;舰上水兵大多学生出身,赤子情深,爱国甚笃,对国民党所作所为亦是心灰意冷,早就滋生了投奔共产党的念头。知此情况后,陈修良毫不迟疑,同意起义的十条计划,欢迎“重庆号”投奔组织。</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重庆号”舰长邓兆祥将军</span></p><p class="ql-block">1949年2月25日,<span style="font-size:18px;">“重庆号”</span>在上海吴淞口易帜,起义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十条计划全获成功</span>。舰长邓兆祥率全舰官兵547人,脱离国民党统治,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p><p class="ql-block">“重庆号”起义后,立即<span style="font-size:18px;">驶出南京,</span>向北驶入解放区港口,2月26日抵达山东省烟台港,受到当地人民解放军、人民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解放军接管“重庆号”</span></p><p class="ql-block">“重庆号”巡洋舰是国民党海军最大的舰只,系1948年5月英国政府赠予。舰重7000余吨,全长505英尺,宽51英尺,6.4万马力,最高航速每小时30海里,续航力4000海里。舰上装有不同口径的主炮、副炮、高射平射两用机关炮共22门,高射机枪8挺,鱼雷发射管6门。</p><p class="ql-block">“重庆号”巡洋舰官兵的起义,有力地打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引起了美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的极大恐慌。</p> <p class="ql-block">海、空两军起义后,陈修良又将目光投向蒋介石的御林军——“首都警卫师”(国民党第四十五军九十七师)师长王晏清。</p><p class="ql-block">淞沪会战时,正在陆军大学第十五期学习的王晏清中断学业,赶赴上海前线,任第十六集团军总司令参谋,参加了罗店战役。日军从金山卫登陆后,国民党部队全面撤退,王晏清随部退守,参加南京保卫战。南京失守后,王晏清回校继续学习。</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纪录片《无声的功勋》(江苏电视台出品)中蒋介石与高层幕僚们合影。前排最左侧穿军装者为王晏清(马维喻供图)</span></p><p class="ql-block">1945年,王晏清调任中央训练团教育处长。后调任陆军编练司令部西南分监部参谋长、青年军第二0八师副师长,驻防北平近郊。1948年,第二0八师改编为第八十七军,王晏清升为副军长。同年8月,“首都警卫师”师长赵霞升任第四十五军军长,警卫师师长一职空缺。国民党许多高级将领对此垂涎三尺,不少人不惜花费大把大把的金条来打通关节,以图换取此位。但国防部接连开出的几份候选人名单,都未能得到蒋介石的认可。蒋经国向其父极力推荐王晏清。不久,蒋任命王晏清为警卫师——第九十七师师长。同年9月22日,王晏清晋升陆军少将。</p><p class="ql-block">通过多方了解,陈修良获悉王晏清为人正直,对国民党当局已失去信心,于是决定策反他。中共南京地下党派陆平促王起义。陆平向他阐明了时局的发展和中共的政策,鼓励他弃暗投明;王晏清舅舅也做他工作。王晏清放弃了对蒋介石的“愚忠”心理,提出要面见中共地下党“相当负责”人士。</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蒋介石的御林军首领王晏清将军</span></p><p class="ql-block">陈修良亲自出马,与王晏清见面。王晏清被陈修良的诚意感动,坚定起义决心。九十七师起义后,陈修良大喜过望,作七绝诗一首:</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山连古阙江南春,豺狼狐兔遍地荆。</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大军横渡到来日,看尔还能露狰狞。</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1949年3月24日,国民党第九十七师师长王晏清率部起义。图为1949年春节,中共地下党员李益之(左)与王晏清(中)等在王晏清家的合影(孙恺供图)</span></p><p class="ql-block">王晏清率蒋氏王朝御林军的起义影响是巨大的,充分揭露了蒋氏不得人心,对国民党军队产生了巨大震撼。</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王晏清起义后,成为人民解放军高级干部。这是他的戎装照(孙恺供图)</span></p><p class="ql-block">1949年了3月24日,王晏清到达滁县,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受到第八兵团司令员陈士榘、政委江渭清的接见。4月22日,王晏清随解放大军南渡长江,解放南京。</p><p class="ql-block">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王晏清历任华东军政大学战术研究室主任。同年12月,王晏清任解放军南京军事学院情报处副主任。1954年,王晏清任该院军事史料研究处副处长。1958年,王晏清被授予大校军衔和二级解放勋章。当选为南京市政协第一至六届常委、南京市政协副主席,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1988年,王晏清任江苏省人民政府参事室副主任、江苏省黄埔军校同学会理事。</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1949年初,南京长江北岸等待南渡的军民,后面很多军人正列队准备登船。一位妇女准备带她家的牛一起南渡。码头有多个登船点,但到处都是拥挤的人群</span></p><p class="ql-block">1948年10月南京市委接中共中央上海局指示:<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京沪虽临解放前夜,还要经一段艰苦斗争。当前的基本方针是:积极发展力量,巩固与扩大核心,加强重点工作,依靠基本群众,团结人民大多数,为彻底解放京沪和准备接管京沪而奋斗。”</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南京街头秩序井然的解放军部队</span></p><p class="ql-block">在此指示下,组织民众,里应外合,配合解放军直捣国民党巢穴,被陈修良提上了日程。为此,她多次召开市委紧急会议,集思广益,制定措施。</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1949年4月24日锣鼓鞭炮和胜利号角响彻南京,学生们在国家图书馆挂匾“欢迎人民解放军”,墙上书写欢迎解放军歌曲</span></p><p class="ql-block">在充分调研后,陈修良发现,南京国民党警察中,有很多来自重庆、贵阳、河南等地的初高中毕业生,对现实不满,可以争取。于是,南京市委和陈修良决定成立“警察运动委员会”,并从工委、店员、学委等系统陆续抽调一批骨干,加强警察工作。</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南京工厂工人组织工人纠察队武装护厂,保证了完好的南京还到了人民手中</span></p><p class="ql-block">在陈修良要求和指导下,“警察运动委员会”派人“打入”国民党13个警察分局。这些地下党员在警察中争取了大量的进步力量:市东区警察局副局长弃暗投明,还带来大批警力;汉中门、大胜关、水西门等9个重要地段的警察,有力维护了自来水厂等地的安全;下关区警察局的实权人物投奔共产党,不仅贡献了5艘巡逻舰,还与地下党员配合,制定了保护火车、轮渡、栈桥等设施的计划。</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1949年4月我军在长江前线战壕指挥所</span></p><p class="ql-block">在重点打入警察局的同时,南京地下党员还深入其他单位,开展群众工作。据陈修良向中央的报告,“解放前包括统战关系,全市97单位中有关系者64局所”。这些单位组织群众储水、储粮,成立组织,保护单位、宿舍、物资财产的安全。</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南京市民在新街口迎接解放军</span></p><p class="ql-block">在广大群众努力下,国民党没有达到破坏目的。电灯、自来水、电信、轮船、火车、汽车交通等在解放南京时均未停过。渡江战役总前委进入南京后,致电中央军委时还专门提到:</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此次南京破坏不大,房屋一般完好”,“各机关保护尚好,秩序尚未大乱,主要得力于秘密市委,他们工作做得很好”。</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渡江战役前船工誓师大会</span></p><p class="ql-block">渡江战役也越来越近。此时的陈修良也接到了一个紧急任务:帮助解放军筹集渡江船只。自国民党3月宣布“封江”以来,解放军在江北已很难找到船只。于是中共中央上海局要求,在4月23日下午,也就是解放军35军赶到江北浦口之时,南京市委支援渡江船只。收到命令,陈修良立刻部署。当晚,下关电厂、下关机务段轮渡等地下党支部,组织工人将2艘运输艇、3艘巡逻艇及轮渡公司的大小机动船开到了浦口。次日凌晨4点,35军1.5万人马全部渡江。</p> <p class="ql-block">在渡江战役爆发的前夕,陈修良继续不断地在南京城内策反国民党军官,让他们在战场起义,给了国民党致命一击,同时,陈修良通过密码将国民党的布防图传递到了前线,让我军提前做好了准备。</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解放军占领国民政府总统府</span></p><p class="ql-block">23日深夜,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十五军指战员占领南京,将红旗插上国民党政府“总统府”门楼。作为国民党统治中心的南京宣告解放。</p><p class="ql-block">南京回到了人民怀抱。陈修良按捺不住愉悦的心情,奋笔写下解放南京的新闻稿。1949年4月24日早上8点,国民党中央广播电台播放了这则由陈修良亲自执笔的重磅新闻:</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我人民解放军已经解放了国民党的首都南京……我人民解放军第二、第三野战军,根据毛主席、朱总司令命令,奋勇出击,横渡长江,敌军望风披靡,南京全部解放,国民党反动统治的首都宣告解放,江南千百万人民重见天日。此皆我解放军将士英勇善战、后方军民努力支援、江南民众奋起协助,各野战军、地方部队一致配合的结果……”</span></p><p class="ql-block">就在这则新闻稿回响在南京上空时,陈修良赶到35军军部,与曾和自己一起打过游击的老战友、35军政委何克希见面。</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人民日报》刊登了南京完全解放消息</span></p><p class="ql-block">作为我党历史上最著名的红色特工之一,陈修良有勇有谋,深入龙潭虎穴,在蒋介石的眼皮子底下潜伏3年,成功策反了国民党空军、海军、御林军起义,为南京的解放立下了汗马功劳。</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国立南京大学学生涌出校门庆祝解放</span></p><p class="ql-block">新中国成立后,陈修良担任上海市委基层工委副书记。1954年,丈夫沙文汉被任命为浙江省省长,陈修良也同时被调派浙江,任浙江省委宣传部副部长。</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1995年陈修良与女儿沙尚之于华东医院</span></p><p class="ql-block">1983年1月,陈修良调任上海社会科学院党委顾问、研究员。</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1949年4月24日解放军进入南京市西门</span></p><p class="ql-block">1988年,陈修良离休,此后更是抱病写下了一百多万字关于党史的重要文章。她曾说:<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地下工作是党史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它对于完整地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有重要意义。我年事已高,希望有人帮助我把真实的历史留下来,供后人研究。”</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1984年,原中共南京地下市委负责人合影(左起:王明远、陈慎言、陈修良、朱启銮、刘峰)</span></p><p class="ql-block">中共南京地下党在解放战争时期迅速恢复、壮大,在国民党的统治中心成功开辟第二条战线和隐秘战线,机智获取大量重要情报,为解放军胜利渡江、解放与接管南京做出了历史性的重要贡献。他们的功绩和品格,将和为人民解放抛头颅、洒热血的解放军指战员一样,永彪青史,流传后代。</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中国人民海军军旗</span></p><p class="ql-block">1949年4月23日,人民海军成立于江苏泰州白马庙。4月23日成为人民海军的诞生日。同一天,南京宣告解放。</p><p class="ql-block">南京下关江面的国民党海军第二舰队起义,加入了人民军队行列。毛主席和朱总司令为此曾在电报里嘉勉起义官兵<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毅然脱离反动阵营,参加到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大家庭来,这是值得全国人民热烈欢迎的行动”</span>,并且鼓励他们<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为中国人民海军的光明前途而奋斗”。</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国民党海军第二舰队在笆斗山江面起义</span></p><p class="ql-block">人民海军正式成立后的第五天,1949年4月28日上午9时许,敌人飞机出现于南京下关江面,对加入人民海军的起义军舰进行狂轰滥炸。起义时曾担任第二舰队旗舰的“惠安”号军舰与来犯敌机进行了对空激战。</p><p class="ql-block">军史权威书籍《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之中列出了海军《起义烈士名录》。名单里详细记录了“惠安”号军舰上,“枪炮员何友生,水兵童如恒、吴本祥、陈一起、王幼琴、顾立卿为保卫军舰牺牲”。这次距4月23日仅仅五天的战斗,也是人民海军正式成立后有记录的第一次有烈士牺牲的战斗。此次战斗里牺牲的烈士实际上也是人民海军成立后首批牺牲的烈士。</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部分起义军官</span></p><p class="ql-block">时任第二野战军司令员的刘伯承对此次抗击敌机的战斗曾予以赞扬,称第二舰队起义后<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转变成为人民服务的军队”,“所以舰队起义后,国民党飞机就来轰炸,而第二舰队也就实行还击。这就标明了这个转变”。</span></p><p class="ql-block">1949年4月23日第二舰队在南京笆斗山江面起义后,4月27日在南京下关江面进行了军舰交接手续。起义烈士们在牺牲的前一天,亲眼目睹了红旗升上军舰主桅的动人时刻。据参加起义的“太原”号军舰舰长陈务笃回忆:</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27日)7时整,举行升旗典礼。升旗典礼特别隆重,因为今天升的是新的、象征着革命的旗帜面红旗。官兵们在甲板上排着整齐的队伍,值星官陪舰长检阅了军容。船钟敲六下的时候,军号奏起了乐曲。‘立正,敬礼!’全舰官兵庄严地向这面红旗行礼致敬,目光凝视着她冉冉升起,直达主桅的顶端。”</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三野八兵团陈士榘司令员登上起义军舰</span></p><p class="ql-block">各舰举行升红旗仪式以后,“惠安”号军舰作为旗舰,发出“快车前进”的旗号,引领飘扬着红旗的各艘军舰从笆斗山江面驶入下关江面。</p><p class="ql-block">解放军第8兵团司令员陈士榘在下关码头巡视各舰,进行了接收。各舰随后撤下三分之二的人员到陆地进行防空疏散。留下三分之一的人员进行防空斗争。枪炮员何友生,水兵童如恒、吴本祥、陈一起、王幼琴、顾立卿都是留守在旗舰“惠安”号上坚持斗争的人员。4月28日敌人的轰炸机前来轰炸时,他们随军舰进行了坚决的防空战斗。各舰高射炮猛烈向敌机开火,迫使敌机在万米以上高空投弹。</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华东人民海军烈士公墓碑</span></p><p class="ql-block">“惠安”号军舰虽然当天不幸被炸沉。但是敌人胡乱投弹,舰身损失其实不大。不久,该舰被从江底成功打捞,修复以后改舰名为“长春”。其后于1954年6月29日又一次改舰名为“瑞金”。从此,这艘军舰以革命圣地“瑞金”的名称行驶在大海里,捍卫着祖国的海疆。</p><p class="ql-block">位于雨花台区的西天寺公墓烈士墓区,安葬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牺牲和病故于南京的人民军队烈士,是人民海军和人民空军红色历程里有重要纪念意义的烈士墓地。墓区的“华东人民海军烈士公墓”里安葬有上述人民海军成立初牺牲的首批烈士。</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陈同生:新南京的中共首任大管家</b></p><p class="ql-block">1949年4月24日,作为第三野战军三十五军军部驻地的黄埔路励志社(现钟山宾馆),人来人往。</p><p class="ql-block">南京地下市委书记陈修良坐着接收来的吉普车,前来与三十五军会师。正当她与三十五军政委何克希相谈甚欢时,会客厅里走出了一个老熟人——陈同生。</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1949年十月革命纪念日,陈修良与战友陈同生和新四军原政治部主任袁国平夫人邱一涵在苏联驻华大使馆门口合影</span></p><p class="ql-block">他们曾在1946年开办的华中建设大学(华中解放区培养革命干部和建设人才的新型大学)一起任过职,陈修良为财经系副主任,陈同生是文教系主任,此后因革命工作也多次联系,友谊深厚。战友见面,激动异常,两人紧握双手。</p><p class="ql-block">此时陈修良或许想不到,这位老熟人,即将成为新南京首任“大管家”,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呕心沥血,使得接管工作紧张有序地全面开展。</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中国公学求学时的陈同生(时名张翰君)</span></p><p class="ql-block">陈同生是湖南零陵人,求学就追求进步。1924年,18岁的他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两年后转为中共党员,他历经战火,参加过广州起义、反攻海丰城等战斗,英勇异常。不过,因为在战斗中负伤,他被组织安排到四川疗养,此后又潜入上海,从事地下工作。</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陈同生在金陵日报使用的记者证</span></p><p class="ql-block">陈同生和南京结缘,是在1935年。因叛徒出卖,他在上海被捕,押往南京中央军人监狱服刑。两年后出狱,受命担任《金陵日报》代理社长、总编辑,直至抗战军兴,南京沦陷,《金陵日报》停刊,陈同生也奔赴抗日战场,参加了新四军,曾任新四军挺进纵队政治部副主任。</p> <p class="ql-block">经典电影《东进序曲》中,新四军挺进纵队政治部主任黄秉光只身入虎穴的场景,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他胸有韬略,从容镇定,与国民党顽固派斗智斗勇。</p><p class="ql-block">黄秉光的原型就是陈同生。有人说,陈同生是一介书生,也是一名战士。</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南京中央军人监狱曾是太平天国东王府,解放后成为解放军某部驻地。驻军首长谢云晖(前右一)陪同陈同生、张逸城和黄霖同志(前左一)参观,适园门口留影</span></p><p class="ql-block">1949年初,陈同生调第二野战军,参加渡江作战以后接收南京的筹备工作。辗转经年,陈同生回到了重获新生的南京,再次为这座城市贡献力量。</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1949年的南京解放前夜</span></p><p class="ql-block">4月21日,当人民解放军开始渡江时,总前委就派陈同生率领第一批先遣人员向南京进发。他们分乘两辆吉普车,除了随身携带的短枪外,还带了几支长枪,以防路上遭遇敌人的散兵游勇。行至滁县、全椒一带,他们听到了南京电台反复广播:<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南京解放了,秩序良好……”</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1945年(左起):陈同生、刘晓、顾准</span></p><p class="ql-block">4月24日上午,陈同生一行乘轮渡过江,直奔三十五军军部,与大部队会合。南京解放了,如何顺利接管南京,是摆在共产党人面前的一个重大考验。随着宋任穷、刘伯承等人的先后到达,接收南京的工作很快进入正轨。</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1949年5月10日,南京市人民政府成立</span></p><p class="ql-block">1949年4月28日,南京市军管会成立;5月1日,中共南京市委成立;5月10日,南京市人民政府成立。这时的军管会、市政府在国民党政府考试院旧址办公,陈同生担任军管会秘书处负责人、南京市政府首任秘书长,成为军管会与市政府的“大管家”。</p> <p class="ql-block">他带领秘书处的同事们,承担了繁杂的具体性事务工作,就连刘伯承的大印也放在陈同生的办公室里。一封封南京市军管会的布告开始发出,新南京开始平稳运营。5月 17日,为保护公私财产、文化机关及名胜古迹不受损害,南京市军管会下发了《关于保护公私财产、名胜古迹之布告》;为建立良好的社会秩序,5月 23日,南京市军管会成立了流散军人处理委员会,人民解放军南京市军管会发布了《关于成立流散军人处理委员会之布告》;9月,南京市首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召开,大会提出了建设新南京的方针与当前任务……</p><p class="ql-block">经陈同生之手起草润色,这样的布告文件一个接一个,有时一天一件。随着布告的陆续发布,解放后的南京社会秩序迅速恢复安定,生产建设的步伐日益加快。</p> <p class="ql-block">1949年9月7日,南京市军管会宣告:“查自南京解放以来,为便于接收工作顺利进行,特于本会下成立军事、行政、交通、财经、文教等接管委员会,分别负责本市之各项接收工作。兹以接收任务均已先后告一段落,所有工作悉交由各有关机关,妥为保管。本会所属之上述各接管委员会,自即日起宣布结束。”</p><p class="ql-block">陈同生的新职务为中共南京市委统战部部长,忙碌的工作并没有停止。</p> <p class="ql-block">陈同生的女儿陈淮淮回忆:1950年春节,她被父亲的警卫员接到南京过年,但是,<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父亲一到家,电话不停,客人不断……有一天吃早饭的时候,我很不高兴地说:‘你们谁都不管我,我要回家了。’那个家指的就是保育院。我觉得父亲不很在乎孩子,很少和我们在一起。可是母亲说:‘那时刚解放,工作实在太忙了,其实爸爸是非常喜欢你的。’”</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陈淮淮与何克希之女何思鲁2022年4月20日拜谒父母陈同生、张逸城安息地</span></p><p class="ql-block">1950年初夏,南京的全面接管工作顺利完成,城市面貌焕然一新。然而,积劳过度,加上解放前在国民党监狱所受的刑伤未复,在接管告一段落时,陈同生病倒了,咳血不止,不得不住院休养。1950年8月,他被调往上海工作,离开南京。</p><p class="ql-block">南京的这段生涯,被他写入了自己的回忆录中,书名为《不倒的红旗》。</p> <p class="ql-block">2017年9月19日,以陈同生回忆录《不倒的红旗》为名的寻访团一行来到南京城北的秦淮河汇入长江的三岔河口。这里是2009年易地新建的渡江胜利纪念馆。寻访团由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刘宁一之女刘菊芬、八一南昌起义总指挥贺龙警卫营连长黄霖(罗永正)之女罗解难率领,来南京寻访先辈革命足迹。</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左起:讲解员、王海君、南京党史办马维喻、李永志、胡鸿、罗解难、胡山、黄晨馆长、陈海风、缪慧、汪向明</span></p><p class="ql-block">毛主席在亲自修改的中共中央贺电中指出:<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南京的解放,“国民党反动派统治从此宣告灭亡,江南千百万人民迅即重见天日,全国欢腾,环球鼓舞。”</span></p><p class="ql-block">1987年,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馆名时曾说过,<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用“战役”不足以表现渡江战役的胜利暨南京解放的意义</span>。因此,渡江胜利纪念馆成了全国唯一一家馆名中有“胜利”二字的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馆里集中展示了300余幅历史照片、320余件珍贵文物和资料,全面展示了渡江战役和解放南京的伟大历史。纪念馆讲解员的详细讲解,让我们如同回到那激情似火的岁月,感受到父辈们“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坚定信心。</p><p class="ql-block">正因为有了先辈们坚定的革命信仰、不屈的坚强意志和顽强的斗争精神,国家的发展才取得了今天的辉煌胜利和伟大成就。我们高举“不倒的红旗”,就是要不忘先辈初心,缅怀光荣历史,传承红色传统,为实现习近平主席的“中国梦”奉献自己的一份努力。</p> <p class="ql-block">陈同生之子陈海风在展板中再次发现他父亲的影像。这是陈同生作为第三野战军政治部联络部部长与南京地下党市委书记陈修良和新四军原政治部主任袁国平烈士的夫人邱一涵同志的珍贵合影。</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南京解放了!</span>展厅再现了当年南京市民走上街头,振臂高呼口号迎接解放军进城的造型,我们情不自禁地穿越了一把,步入人群,和南京市民一起迎接解放(陈同生之子陈海风摄)。</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神州大地风雷荡,百万雄师跨长江。</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万民欢腾庆胜利,天翻地覆叹慨慷。</span></p> <p class="ql-block">1949年4月23日,路透社发布这样一条消息:<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国民党南京及长江全部防线一夜之间如戏剧性崩溃。”</span>此时距离渡江战役打响,不过3天时间。<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没想到堂堂国民政府的首都,竟然那么好打!”</span>参观中偶遇的一位抗战老兵感慨地说。</p><p class="ql-block">国民党的溃败是从内向外的。时任金陵大学校长的陈裕光,撕掉了国民政府教育部为他办理的去台湾的护照和机票。宋美龄致电金陵女子大学校长吴贻芳一同赴台,被吴贻芳拒绝,她要<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静静地而又不安地等待着光明的到来”</span>。中央研究院的81名院士里,最终只有9人赴台。</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span>1949年4月23日晚,解放军第35军所属第103师、第104师、第105师连夜过江,突破了国民党军宣称固若金汤的长江防线,解放了南京城。</p><p class="ql-block">渡江战役是解放战争战略追击阶段第一个大的战役,宣告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结束。战役历时42天,歼灭国民党军11个军部、46个师共43万余人,解放了苏南、皖南、浙江的广大地区,以及江西、湖北、福建三省的部分地区。渡江战役中,人民解放军以木帆船为主要航渡工具,突破长江天堑,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为实现解放全中国的战略目标创造了重要条件,为建立新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p> <p class="ql-block">纪念馆广场上,96岁的“京电号”小火轮静静泊在里面,它最初是由上海沈宝记船厂建造,后因在渡江战役中的突出贡献而被誉为<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渡江第一船”</span>。斑驳的船舷、开裂的舷窗,一下子把人们拉回到72年前那场荡气回肠的决定性战役中。</p> <p class="ql-block">1949年2月,三大战役结束,东北全境、华北大部和长江中下游以北地区全部解放,人民解放军120万军队在西起江西湖口、东至江苏江阴的长江千里北岸集结。4月22日,被称为“江北桥头堡”的江浦、浦镇、浦口县城解放,南岸的南京城门户大开。国民党先前“封江”时破坏了北岸所有船只,千百年来阻挡无数兵家的长江天堑,横亘在解放军面前。</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左起:汪向明、王海君、陈海风、罗解难、李永志、胡山</span></p><p class="ql-block">关键时刻,3个月前发生在淮海战场的情景再一次上演。沿江百姓们拉出藏在芦苇荡中的各式船只,小到只能坐3到5人,大到能装下百余人,还有船工临时发明创造,把成捆的木头扎成木排,甚至自家的门板都被老百姓捐出来造船。</p><p class="ql-block">据后来统计,渡江战役期间,人民解放军在各处战线上共筹集了9400余艘船只。</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渡江战役胜利是百姓用小船划出来的。</span></p> <p class="ql-block">渡江前夜,解放军侦察员偷偷过江来南岸下关电厂“借船”,厂长韩德举当即决定派出“京电号”。4月23日晚9时许,曾为南京发电立下汗马功劳的“京电号”调转船头,离开国民党阵地,向着北岸驶去。回来时,它带来了120名人民解放军指战员,这是登上南岸进入南京城的第一批部队。</p><p class="ql-block">渡江战役期间,“京电号”不停往返于浦口与下关之间,共运送了1400多名解放军指战员,邓小平、陈毅等总前委领导听说了它的事迹后,也乘坐“京电号”渡过长江。</p> <p class="ql-block">纪念馆外的主广场上,一组高耸的“千帆竞渡”群雕深深震撼了我们:49根红色柱体排列组合成船帆和桅杆的造型,最高49.423米。通向展馆的木质栈桥名为“胜利之桥”,从桥头行至展馆大门,同样也是49.423米。所有数字,都共同指向那个特殊的日子——1949年4月23日。</p> <p class="ql-block">风卷红旗如画。那些独立高大矗立的形象,仿佛也在告诫我们,红旗必须屹立不倒,它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飘扬着的。而红旗所代表的精神又会随着岁月的变化会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历史在前进,红旗永远带领我们不断前进。</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亲历讲述:没枪声解放军就进城了</b></p><p class="ql-block">他们是家庭主妇、送奶工、地下党员……</p><p class="ql-block">1949年4月23日晚,顺利渡过长江的解放军主力进入南京的西大门—挹江门,没有战争的硝烟,南京和平解放。当时的南京,有15个区、114.24万人口。百万南京市民,一起见证了南京的解放。</p><p class="ql-block">2014年南京解放65周年,那一历史时刻的几位亲历者,分享了他们珍存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解放前夕有市民扒火车去上海</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殷陈氏,生于1908年。南京解放时住下关栅栏门,无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就在南京解放前一两天,很多老百姓从下关火车站坐火车,要跑到上海去,那会上海还没解放。火车站乱得一塌糊涂,有钱人就坐在火车里面,没钱买火车票的人,就扒火车,爬到火车顶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我出生在1908年,南京解放那年我42岁。家里就老头子一个人工作,他在铁路上,是火车司机,开南京到上海的火车。1948年、1949年那会,他经常几个月拿不到工资,然后一笔拿个50块钱。发了钱不回家,马上到下关去买银元,因为银元不会贬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那会日子过得很苦,我们租的别人家的草房,刮起台风来,简直不得了。家里有三个小孩,五张嘴要吃饭。吃很伤脑筋。街上有私人挑担子卖菜,我只能买得起便宜的。酱油、醋要到小百货店里去买,没钱的时候就只好赊账,等老头子发了钱再来还钱。时间长了,也不好意思老到店里赊账。1948年下半年,我把小女儿送到金坛我的娘家去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1949年4月份,在南京解放前一两天,听说国民党要跑了,解放军快渡江来南京了,很多老百姓从下关火车站坐火车,要跑到上海去,那时上海还没解放。这都是因为国民党做反动宣传,老百姓不明白情况。火车站乱得一塌糊涂,有钱人坐在火车里面,没钱买火车票的人,就扒火车,爬到火车顶上。车子上面挤满人,车顶上头也全是人。忽然,有乱枪响起,百姓们都吓得四散了,这趟火车最终没有开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后来,解放军就来了。给每个人发钱,让老百姓安定生活。过了两天,有人来喊我去开会。我从来没开过会,一开始还不敢去。开会成立了居民委员会,一共分成9个小组,二十几个人家一个组,我当了第八小组的组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南京刚刚解放的时候,还有国民党的飞机轰炸。我每天一早烧好饭,就带着两个小孩躲到附近的大庙乡。那里有个庙,飞机不来我们就在庙里活动,飞机一来就躲到山洞里面。很多老百姓都躲在那里,这样的日子过了个把月才结束。</span></p> <p class="ql-block">那段时间,我天天在愁怎么挣钱</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朱静蕙,生于1914年。南京解放时住建康路,打零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解放军进城后,有一天我上街,看到好多人在游行,说是庆祝解放,我也就跟着看热闹,这时一个远房亲戚看到了我,得知我没有工作,就把我介绍到工会,最后工会帮我介绍了一份稳定工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我是南京人,从小家里很苦。我24(虚)岁才结婚,当时结婚很匆忙,因为日本人要来了,好多家里有女儿的人家都急着把女儿嫁出去,我母亲也是在这种情况下把我嫁出去的。等我嫁到丈夫家后,我才知道丈夫比我大16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丈夫是过去一个大户人家的少爷,但后来落魄了。等我嫁过去后,日子更难了,日本人进南京前,我们就逃难去了重庆。等到1947年左右,我们才回到南京。</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1948年朱静蕙(右二)全家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南京解放那年,我们家就我一个劳动力,我丈夫从回到南京后,就没找到工作,毕竟他年纪大了,过去又是少爷出身,很难找到工作,一家老小就靠我一个人养活。我那时也没什么文凭,虽然认识几个字,但是没正规上过学,所以就只能到处找临时工打。我给人洗过衣服,打扫过房屋,缝过扣子,糊过火柴盒,这些活都是临时的,工钱也是当天结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就这样我每天在外面到处找活干,家里三个孩子都是丈夫管教,我挣回的钱也都交给丈夫管,自己身上没有一分钱。那时候我天天在愁怎么挣钱,周围发生了什么事情我也不知道,所以南京解放前那段时间发生了什么我都不记得了,只记得日子过得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不过,在解放军进城后,有一天我上街,看到好多人在游行,大家都很高兴,说是庆祝解放了,我也就跟着看热闹,这时一个远房亲戚看到了我,她惊讶地说,"静蕙啊,你原来已经回来啦?"我们俩就聊起来了,后来她知道我没有工作,家里条件很差,就把我介绍到工会,让工会给我介绍了一个工作,是在一家印刷厂折书,这下我终于找到了一份稳定工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所以我要谢谢解放军,如果不解放,我家就不知道会穷成什么样了。</span></p> <p class="ql-block">南京解放前我入了党,就等解放军渡江</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朱明镜,生于1924年。南京解放时住莫愁路,地下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1949年3月,我从上海嘉定来到南京。我原先是嘉定县政府的秘书,这次来南京,身份却发生了转变—我被发展成了共产党员,和其他地下党一起秘密地等待并准备迎接南下的解放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南京解放前,我悄悄加入地下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我是西昌人,渡江战役时我人正在南京,为什么会来到南京?中间有几个波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1946年,我在成都上大学,我们的学校叫金陵大学。我在校时,积极参加学生运动,是成都八所大学一百六十个学生团体联合会主席。1946年,我们请中国劳动协会理事长朱学范来作报告。报告结束后,朱学范和我交谈,得知我已经毕业,就聘请我到联合会工作。当时,中国劳动协会理事长正要从重庆迁到上海,我也跟着一起到了上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到了上海,朱学范说,蒋介石要在庐山接见他,等他回来再给我安排工作。半个月后,他从庐山回来,告诉我,他和蒋介石的谈判破裂了,蒋要他打共产党,他不同意,他不能留在上海了,要去香港。当时,通往四川的铁路,有一部分已经被解放军占领了,我也回不了家了,我就请他帮我找一个工作,只要活下来就行。他问我,愿不愿意去台湾。我表示愿意。这样,经朱学范介绍,我去了台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在台湾两年后,我回到了上海。我金陵大学的一个同学在嘉定县做县长,我就到他那里,他留我做了秘书。在上海工作后,有一次我到南京看望同学张世定(后改名为张一之),他当时是市五中的校长,是一名地下党,主要负责学生工作。他介绍一个地下党到嘉定去工作,而我则留在了南京,也秘密入了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我协助接管总统府、中央博物院、图书馆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我到南京的时候,已经是1949年的3月了。介绍人安排我住在莫愁路那边的一个学校里。那时候,南京的粮食很紧张,吃红薯、土豆。蒋介石已经下台,李宗仁当代总统,派了代表团去北京谈判。谈判破裂后,解放军就渡江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4月23日,解放军进城了。背着枪,步行经过我住的地方。此前,我们已经整理好蒋介石党政军各部门人财物情况,就等接管政权了。4月28日,南京成立了军事管制委员会,我被指定担任其下属的文教委员会的秘书,办公地点在成贤街。文教委员会负责接管文化教育卫生单位,总统府、图书馆、中央博物院、档案馆,都是我们接收的。接收的时候,先由留用人员把财产列出清单,然后签名、盖章、接收,仍旧交由他们管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解放后,我们利用接管的资料,办了很多展览来教育群众,在总统府办的展览,就有十个。</span></p> <p class="ql-block">1949年初父亲将家囤米面油都低价卖掉</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武奇彬,生于1937年,解放南京时为家族小食店员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我出生在苏北盐城,1946年到南京来打工,当时我哥哥在南京农林部下属的一个奶牛厂工作,就把我也介绍进去了。每天的工作就是看护好奶牛,给奶牛打扫卫生,喂草,然后负责送牛奶。1949年对我们厂来说是不稳定的一年,应该说从1948年下半年开始我们厂就开始动荡了。因为我们厂养的奶牛大多是供实验用的,直接属于中央畜牧实验所,奶牛大多是从荷兰进口的。随着国民党的节节败退,我们厂也开始准备撤退。在1948年底,厂里先是卖掉了一部分品质次一点的奶牛,然后又开始疏散工人,就在疏散过程中,发生了工人罢工的事件。工人罢工主要是因为遣散费,当时厂里先给一部分工人发了遣散费,还有一部分工人没有拿到,没拿到的工人就不满了,为什么自己没能拿到遣散费呢?于是就到厂里要说法,而厂里给的解释是拿到遣散费的人是必须走的,没拿到钱的最后会跟着厂一起撤离。但后来厂里没能兑现这一说法,因为厂根本就没能撤走。当时我也拿到遣散费了,但厂里并没有辞退我。因为我当时年轻,才十几岁,厂里可能看我年轻有力气,干活又勤快,所以把我留下来了。我当时送奶的地方主要是农林部的机关单位,我们厂在中大丁家桥校区里,每天早上把奶送到大石桥附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记得南京解放前一天,也就是4月22日早上,我还在给农林部送牛奶,好像没看到什么人撤离。后来才知道,当时农林部的领导已经被地下党做好工作,根本就不准备撤退。那天在经过湖南路的原临时政府参议院时,我看到里面一塌糊涂,人都撤光了,里面到处飘着纸,门口的宪兵也不见了。以前每次经过这里,因为有宪兵把守,从来不敢进,但这天我终于能到里面看看是什么样了。第二天,解放军进城,大家都不工作了,我们也就不送牛奶了。我记得那天我们到旁边的一个医院(今天的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看热闹"。那天医院来了好多穿"花军装"的士兵,后来我们才知道他们叫解放军。这些士兵大多身上有伤,有的是抬过来的,应该是打仗时的伤员转到这里的。解放后,学校也派来了军代表,学校进进出出都要有证件,有学生代表把守,我们因为是里面的工作人员,学生也都认识我们,所以我们进出都不用证件。我们和学校学习畜牧专业的学生玩得不错,当时那些学生为了庆祝解放还练习敲锣打鼓,我也就跟着到这边来了。因为干活积极,所以入了团,还当上了团支部的宣传员。</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南京市工人向入城解放军献上鲜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1949年,我12岁。那年开年以后,父亲带着家人在门外挖了一个防空洞。防空洞刚挖好,解放军就来了。操着北方口音的战士说了一句话:"老乡,别挖了。你看,我们这都来了……"听到这话,父亲悬着心突然就放下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我母亲和父亲一共生育了八个子女,家里穷,养不起,有的送人、有的病死,最后就剩下我和妹妹两个。</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我长大几岁,父亲和母亲有了一点点积蓄,就在珠江路盘了一家店,连住带卖馒头烧饼。我家的店名叫崔顺兴大饼店。开店以后,我和妹妹每天也都忙忙碌碌地帮着干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抗战胜利后,我发现周围陌生面孔突然多了起来。我家旁边开了一家大陆餐厅,还来了个卖元宵的小广东,还有一家老鼎丰酱盐店,老板都是从外地来的。珠江路变得热闹了,街上的大兵也突然多了起来,经常看到国民党的宪兵,胳膊弯里挎个漂亮的女人在街上逛。再后来,就看到国民党残疾军人,在小营那里围个圈子赌博。他们有的缺胳膊有的断腿,一开始,我们很怕。看得次数多了,也就习惯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空闲的时候,我和小伙伴们常走街串巷地玩儿。在太平门附近,有个地方叫御史廊,御史廊以北常常看到死掉的大兵,裹在芦席里,草草埋掉。野狗会把他们的尸体拖出来,有时候,还会看到尸体的腿被狗啃得露出白森森的骨头。西华门那边,也就是今天熊猫厂的位置,当时有美军顾问团。我们到那儿去玩,看到门口站岗的人头上裹着头巾,高鼻子、深眼窝、大胡子,据讲是印度人。印度人很和气,我们小孩拽他胡子,他也不打我们。</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1949年开年,风传解放军要来了,城里开始乱了。有人抢粮行,我们旁边的周家米行、顾家米行都遭抢了。我家当时开大饼店,父亲囤积了不少的油、米、面、煤炭,他的朋友就提醒他小心。父亲赶快采取措施,把家里囤积的东西都低价转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枪声没响,解放军就进城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我们小孩子还是逮着空子出去玩。有一次,我跑到炮标去玩,捡到士兵练习打靶时用的一根长棍子。我拖着棍子跑,碰到几个国民党士兵,提着锅子一类的东西,现在回想起来,他们大概是在撤退。有个士兵看到我,就问我要棍子,我不给,他就打我,还让我用棍子挑着锅子跟他们走。我当然不肯,躺在地上哭,打滚。另外的士兵就说,"算了,他太小。"我赶紧站起来跑掉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父亲担心,一旦解放军过了江,仗打起来,子弹可是不长眼的。他带着家人,在家门口的绿化岛下面挖了一个防空洞。防空洞快挖好时,父亲买来芦席,一家人随时准备躲进去。但是,不经意间解放军就来了,也没听见枪声,就来了。扛着枪、背着行李,从四牌楼那边走过来,经过我家门口,然后从中山门那边出去了。有个操着北方口音的解放军,看到父亲挖的防空洞就说:"老乡,别挖了。你看,我们这都来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解放军经过我家门口,从中山门出去了。父亲就继续做馒头、大饼,一家人正常过日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4月22日下午,雎文贵在挹江门。他看到过去门禁森严的海军总司令部大门敞开,公文纸散得马路上全部都是,乱糟糟的。海军总司令部已经撤空了。这个画面至今在他的脑海中清晰留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雎文贵,生于1932年,南京解放时住下关热河路,理发店学徒)</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我老家在扬州,小时候读过几年私塾。那会大家都说荒年饿不死手艺人,于是家人托关系把我送到南京来学理发。1946年前后,我来到了南京,在下关热河路的文华理发店当学徒。学徒没有工资,老板包吃包住,三年满师后就可以自谋职业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那时下关热河路一带是商业中心,下关火车站旁边有个朝月楼,是个热闹的大市场,五金、衣服、玩具什么都卖,我没事会过去转转玩玩。我们理发店对面也有一个大的百货店,那位置就是后来的热河路商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1949年,解放前一段时间,有一批流亡学生随军南下来到南京,在大街上贴标语。学生们还跑到江南汽车公司,在汽车上面贴。标语的内容我不记得了,都是进步的言论。学生们还拿着旗子游行,在社会上造成了不小的影响。</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街上的解放军战士</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4月21日、22日夜里,我都听见狮子山的炮声,大家议论纷纷,解放军要渡江了。4月22日下午,街上特别混乱,有老百姓抢百货店、米店、布店,还有人去火车站的行李房抢行李。我亲眼看到老百姓去对面的百货店抢东西。有个人抢到一个脸盆,听说别人抢到了布,马上把脸盆摔了,又火速往布店跑去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也是22日那天下午,挹江门一家理发店的蔡老板把我们店里的人接到了他的店里,他是老板的好朋友。因为他们的店在城门里,比我们那边要安定。那家理发店的对面正好是国民党海军总司令部,门大开着,公文纸散得马路上全部都是,乱糟糟的。我一下惊呆了,这个画面给我留下的印象深刻极了。海军总司令部已经撤空了,散在地上的估计是他们不要的文件,或者是撤退时慌乱中散落的文件。我不敢乱跑,有好奇的人进去里面看了。热河路上有个警察局,人也跑空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4月23日,南京解放了,我记得当天就有老百姓在街边敲锣打鼓迎接解放军过江。我跟着老板回到了下关的店里。街上的混乱已经平息下来,有戴着袖章的自卫队出面维持秩序,后来才知道他们是地下党。</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原军政大学学员、南下干部宋静波亲历南京解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我1947年参军考入中原军政大学,学校前身是豫陕鄂军政大学。次年为适应形势需要,各地新解放区急需军政干部而改为中原军政大学,校长是刘伯承司令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中原军大诞生于战火之中,一路随部队转战搬迁,直到8月迁到河南临汝县后情况才稍好些。1949年3月19日我们接到南下命令准备渡江解放江南,军大立即组织3000多学员干部组成南下支队已经长途跋涉了一个多月。当时战士们都兴奋极了,完全不顾脚下因急行军磨起的一个个水泡,在街头又蹦又跳。不久部队加快了行军速度,从每天步行60里加快到每天130多里路,一路上,战士们还忙着温习接管城市的政策,比如说接管过程中如何保持城市、工商业、人民生活稳定,如何对待资本家等等,希望正式接管南京时能派上用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4月23日南京解放时,我正随着南下支队一起抵达合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5月4日南下学员们抵达南京。当时中山北路一片都是农田和草房子,下关电厂的烟囱很是抢眼。直到过了挹江门,铁皮棚子才渐渐多起来,大的建筑上都插着红旗,很多战士和市民簇拥在路边欢迎我们入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我任军代表负责接收国民党的军医署,就是现在的南京八一医院。这里都是些淮海战役后逃回南京的国民党伤兵。尽管战争中大家是刀刃相见,但接管士兵对这些伤兵十分客气,尽可能满足他们的生活需要。后来我被调到下关派出所,那里有中山码头、下关电厂,而且中山码头也是当时的交通要道,这一带十分混乱,成群结队的金、银元贩子贩卖银元黄金,尤其是暗藏的反革命分子,他们到处煽风点火,唯恐天下不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当时派出所有个重要任务就是保护下关电厂,保证全市人民和工商业照明用电。4月底有一天我正在下关电厂门口执勤,突然空袭警报拉响。不久上空出现一架蚊式小型飞机,我们立即向上级汇报,很快做了周密部署。果然3天后,一架重型轰炸机突袭下关电厂,一连丢下五六颗炸弹,我军高射炮迅速反击,很快抢占优势,敌机灰溜溜地逃跑了。由于防范措施充分,下关电厂并未遭受巨创,仅东北角一个锅炉被炸弹炸出了一个小洞,造成全城停电5个小时。在这种混乱的局面下,接管士兵仍然有条不紊地开展接管工作,建立组织机构、印发接管文件、刻新印章,仅用了20多天,南京各行业政权全部接管完毕。顺利完成接管任务后,我进入南京市公安系统工作,直到1991年离休。</span></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22, 126, 251);">特别鸣谢:马维喻、邹丽玉、邹毅、罗解难、何思鲁、孙恺、陈淮淮、陈海风、乔春雷、汪向明、李永志等</i></p> <p class="ql-block">胡山(右),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新四军研究会会员,北京八路军山东抗日根据地研究会青年部部长,苏联飞鹰寻访团副团长,北京航空联谊会换届筹备组副组长。1990年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毕业,入职外经贸部外事司翻译处、中国驻挪威大使馆、外贸运输司、政策发展司、对外贸易司,2002年出任中国国际货主协会(中国外经贸企业协会)执行秘书长。2019年被授予人事部全国流动人才“优秀共产党员”称号。长期研究中国革命、二战历史以及国家软实力发展战略,世界反法西斯和平文化中心及鹰虎驼峰和平外交倡议人。</p> <p class="ql-block">《卫家国抗美援朝,舍生死铁血铸魂》《寤寐思服盼一统,高山仰止话傅钟》《度劫波青山依旧,盼梦圆几度夕阳》《海陆丰华英天纵,碧血丹心傲苍穹》《苏联飞鹰战南昌,血洒长空魂安在》《万千将士浴烽火,铁血军魂绕战旗》《交流互鉴扬正义,拥抱世界铸和平》《鉴忠贞魂系台海,仰高风矢志不渝》《雄关漫道残阳血,山石英魂尽丰碑》《滚滚湘江化赤水,昭昭青史耀英辉》《潜战龙潭迎春辉,风萧易水不复回》《丹心拥得九州醉,可待乘风下翠微》《凛风傲骨寒霜雪,我伴梅花报春来》《十字岭峰叹悲壮,血花英魂祭太行》《风萧易水将军去,殷绵魂梦父女情》《白求恩精神不朽,共同体大同共襄》《战天斗地凿天河,红旗渠人向天歌》《血战湘江祭》《碕石彭家将》《追寻十月革命中国红鹰团的足迹》《苏联版&lt;西行漫记&gt;之&lt;在华一年&gt;在华出版》《他们应永远以胜利者的姿态前进》《感悟伟大征程》《铁肩道义擎天,英魂浩气赤穹》《弘扬五四精神,再唱青春之歌》《光阴不掩铁血,岁月殷鉴赤诚》《感悟共青精神,缅怀耀邦同志》《讴歌战疫英雄,逆行使命担当》《血战湘江祭与湘江战役精神》《飞鹰撼邪阳,铁血铸英魂》《甘洒一腔血,蓝天舞忠魂》《奔向海陆丰,人类庆大同》《不倒的红旗》《漫漫征程西风烈》《秋之白华,百年独伊》《光荣军团,光辉不朽》《风雨云英,千秋芳华》《湘岸英苍,魂思梦齐》《中俄睦邻,友谊世代传扬》《马兰花开奥运,赤子魂系太行》等作品发表于《博览群书》《中华魂》《华北诗苑》《中华英才》等杂志及中国网、中新网、人民网、中国军视网、中国人民解放军报网、中华魂网、中国社科网、凤凰新闻网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