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世无双都江堰

富启敏

<p class="ql-block">在国内,有两个因水灾而建的水利工程及景区:一个是世界上综合效益最大的水利枢纽,发挥着巨大防洪、航运效益的三峡大坝,迄今无世人能超越;一个是年代久远,二千多年留存至今仍在使用,功在千秋,举世无双的都江堰。2021年末,一人独自飞往成都,游览了重点景观之一都江堰。都江堰市属成都下辖的县级市,简称“灌”,有多年的建城史,因堰而起,因水而兴的城市,城中有水,水中有城,“灌城水色半城山”的布局,是古蜀国发祥地之一。</p> <p class="ql-block">冬至过后,冒着淅沥的冬雨、瑟瑟的寒风游览国家5A级景区——都江堰,这天是按次日回程航班留给我的唯一机会,经过1个多小时的地铁,城际高铁,市内公交的转乘,顺利抵达都江堰景区,开始了独自快乐的游览。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都江堰景区北门旁的南桥,原名为普济桥,是一座雄伟壮丽廊式古桥,三层重叠翘飞檐,上盖琉璃瓦,桥廊雕梁画栋、民间彩塑、书画楹联为一体,被誉为“水上画楼”、“雄居江源第一桥”、“揽胜台”。今时南桥做为要道的作用已经淡化,很多人在桥上小憩、纳凉,怀念历代为修桥做出奉献的父母官们。</p> <p class="ql-block">南桥架设在都江堰宝瓶口下侧的岷江内江上,光绪四年(1878年)建成木桥,之后多次被战争、水灾损毁,多次改建重建,1979年加高了桥身和通道,桥身成为木梁钢筋水泥柱,不仅保持了古桥风貌,而建筑艺术十分考究,是都江堰市一处旅游胜景。1982国务院将南桥划入都江堰文物保护范围。</p> <p class="ql-block">通过桥廊是灌县千年古街,远古时它是连接青藏高原的商业街,如今还仿佛可以窥见到茶马古道的繁荣景象,仿佛听到声声驼铃清脆的回响。南桥的夜景更美更神奇梦幻。因时间的关系割舍了这美好的相遇。</p> <p class="ql-block">都江堰地处四川成都平原西部岷江之上,是举世闻名的中国古代水利工程。古代的“天府之国”是个水旱灾害十分严重的地方,战国时期秦国蜀太守李冰及其子,在公元前256至251年主持始建都江堰,经过历代整修,两千多年来依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都江堰风景区也称离堆风景区,景区内风景秀丽,林木葱郁,亭台楼阁点缀其间,虽是冬季,鲜花依然竞相开放,雨后的道路非常干净,路边的喷泉造型一致,不间断地喷涌着清泉,使人心旷神怡。</p> <p class="ql-block">卧铁是埋在内江“凤栖窝”处的淘滩标准,也是内江每年维修清淘河床深浅的标志。相传李冰建堰时在内江河床下埋有石马,作为每年淘滩深度的标准,后来演变为卧铁。现有四根卧铁分别是明朝万历四年、清同治三年、民国十六年和1994年埋下的。喷泉处看到的四根卧铁是复制品,其真品还埋在内江河床下。</p> <p class="ql-block">离堆是留在宝瓶口右边的山丘,因其与山体相离故名离堆,这也是都江堰又称离堆的来历。</p> <p class="ql-block">都江堰是世界迄今为止年代久远,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其奥妙之处,集中反映在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宝瓶口进水口三大工程构成的完整体系。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适应了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解放后,又增加了蓄水、暗渠供水功能,使都江堰工程的科技经济内涵得到了充分的拓展,适应了现代经济发展的需要。三大工程构成的有机组合,联合发挥着灌溉、排洪、排沙和减灾的巨大作用。</p> <p class="ql-block">鱼嘴是都江堰的分水工程,因其形如鱼嘴而得名。鱼嘴与岷江河床上的江心岛也叫金刚坝连在一起,置身金刚坝的顶端,昂头于江心,把汹涌的岷江分成外江和内江,西边叫外江,俗称“金马河”,是岷江的正流,主要用于排洪。东边沿山脚下的叫内江,是人工开凿的引水渠道,主要用于灌溉农田。</p> <p class="ql-block">矗立在鱼嘴堤坝上的分水亭。</p> <p class="ql-block">被分开的内外两江。</p> <p class="ql-block">鱼嘴分水堤是都江堰水利工程最核心精华所在,在堤坝上与两千多年的分水工程合个影,把举世无双的都江堰铭记在心中。</p> <p class="ql-block">飞沙堰是溢洪道,看上去十分平凡,其功能非常强大,有着泄洪排沙显著的功能,它是确保成都平原不受水灾的关键要害。其主要作用是当内江的水量超过宝瓶口流量上限时,多余的水便从飞沙堰自行溢出;如遇特大洪水时,还会自行溃堤,让大量江水回归岷江正流。另一作用是“飞沙”,岷江从万山丛中急驰而来,挟着大量泥沙,石块,如果让它们顺内江而下,就会淤塞宝瓶口损毁灌区。飞沙堰会将上游带来的泥沙和卵石,甚至重达千斤的巨石,巧妙地利用漩涡离心力,从这里抛入外江保内江通畅,确有鬼斧神工之妙。飞沙堰与宝瓶口配合,是控制内江进水的关键,更好地灌溉了成都平原的大片农田,在洪水其间内江提升高过飞沙堰,洪水进入外江流走,与宝瓶口配合约束了水流,更好的达到防洪作用。</p> <p class="ql-block">宝瓶口是指人工开凿起“节制闸”的河口,为自动控制内江进水量,是在湔山(今名灌口山、玉垒山)伸向岷江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长脊</span>上凿开的一个口子,它是控制内江进水的咽喉,是内江能够“水旱从人”的关键水利设施,因形似瓶口故名宝瓶口。由于宝瓶口自然景观瑰丽,又有“离堆锁峡”之称,属历史上著名的“灌阳十景之一”。</p> <p class="ql-block">登临宝瓶口上的秦堰楼则可眺望都江堰全景,使人震撼,愿这历史久远,规模宏伟的都江堰将与岁月同在,永续造福百姓。</p> <p class="ql-block">在宝瓶口、秦堰楼前拍照留念。</p> <p class="ql-block">伏龙观位于离堆公园内,其下临深渊。传说李冰父子治水时曾在此处降伏恶龙,为祭祀、纪念李冰,取名“伏龙观”。</p> <p class="ql-block">伏龙观现存殿宇三重,前殿有东汉时期所雕的李冰石像和堰工石像。</p> <p class="ql-block">问道青城山,拜水都江堰——思源堂。</p> <p class="ql-block">安澜桥又名夫妻桥,位于鱼嘴之上,横跨内外两江,被誉为古代五大桥之一,是都江堰最具特色的景观之一。</p> <p class="ql-block">都江堰顺应自然巧夺天工的精巧设计,开创了中国古代水利史上的新纪元,是迄今为止仅存的上千年伟大的“生态工程”,长久巨大的使用价值等令人惊叹!游览过后感慨良多,由衷的赞叹先祖们对待自然灾害,不由天命,坚韧不拔的顽强精神,因势利导治理滔滔岷江的聪明才智,为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勇敢、智慧唱赞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