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遇见一本书,跟邂逅一个人差不多,有时候众里寻他(她),历尽千辛万苦;而有的时候,什么都不用做,只需要一回头或一抬眼,你就看见他(她)了。不早也不晚,他(她)似乎就站在那儿,等你。</p> <p class="ql-block"> 《陪孩子走过初中三年》(刘称莲)这本书是我在樊登读书的“好书推荐”微视频里看到的,书里主要讲三个关键问题:初中生应该怎样学习?如何陪孩子顺利度过青春期?怎样培养一个能干又独立的孩子?觉得非常契合学校现状,就推荐给大家了。没想到,很多老师都很感兴趣,不仅读了这一本,还读了《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陪孩子走过高中三年》,有的还推荐给了家长。</p> <p class="ql-block"> 我是以“浏览”的方式完成阅读的。但书里的关键主张“陪伴、倾听、尊重、放手”,还是给了我强大的教育与震撼。也不自觉地回忆起我与儿子共处的两年初中时光。</p><p class="ql-block"> 我是儿子的语文老师。第一天迈进初中的大门,看见儿子消瘦稚嫩的背影被大大的书包压得歪歪斜斜,我很想追上去替他拿一会儿,但是为师之道却让我克制住了为人母的那份爱的冲动,就那样,默默观察、一视同仁,开启了我和儿子的师生之旅。我们一起读书,一起讨论,一起写作,一起测试,一起成长……</p> <p class="ql-block"> 两年时光在岁月的长河里一眨眼就消逝了。儿子后来回忆起他的语文老师妈妈,给了一个戏谑的评价:“作为语文老师,你知性、大气、有深度、能创新;作为妈妈,你琐碎、蛮横、爱武断、易暴躁……”</p><p class="ql-block"> 我才知道,两年的倾心守候,作为老师,我还算成功,作为妈妈,我很失败。</p> <p class="ql-block"> “孩子的这一切只是向我们宣告:我长大了,而且我很强大,我再不是那个凡事都听你安排的小屁孩,我要为自己的事情做主,我也要自由行动……”这是在《14岁与41岁的斗争》这一章中作者的感悟与思考。书中的生活和我们的经历何其相似!依稀记得那是儿子期中考试后的一个周末,我很想用最平静的心态、最精准的数据、最严酷的现实给儿子分析一下他成绩下滑的原因与后果。可是,现实从来不会按想象中的逻辑发展,当我把“成绩”“名次”“重点”这些敏感的词汇用伪装的耐心和盘托出的时候,儿子就像一个要爆炸的气球“腾”的一下从椅子上弹起来,双拳攥紧、脸涨得通红、呼呼地喘着粗气……我知道,儿子的情绪马上要发作,迅速做好了与“神兽”决战到底的心理准备,用伪装的平静强行压下内心的恐慌、无助、怒火……1秒,2秒,3秒……一分钟后,儿子安静地坐了下来,豆大的眼泪划过他苍白消瘦的脸颊,像刀尖一样扎在我的心上。我没再说话,儿子也没再说话,空气似乎凝固在我想给儿子一个歉意的拥抱却终究没有勇气妥协的坚持里……那次以后,我和儿子的生活依旧,依然在“师与生”“母与子”的角色切换里忙碌,直到我因工作被调离,儿子的初三又转换成“父与子”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后来,儿子告诉我,那一次,如果我再多说一句话,他都会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他在最想爆发的时候,脑海里想到的是大雨滂沱,眼神不好却极力把电动车骑得很稳;原本笨拙却很努力地手把手教会他炒菜、做麻花,告诉他生活要多姿多彩的妈妈……</p><p class="ql-block"> 儿子说,此生他最大的幸福是初中时遇见了一个妈妈老师,而最大的遗憾是这位老师妈妈从未在课堂上表扬过他,无论他怎样努力做到优秀……</p> <p class="ql-block"> “与孩子的交流就像是回看自己过往的一场电影,多去想想当年的自己,也会更加理解她的当下”,这个道理很简单,但只有经历过后,才会真的懂。</p> <p class="ql-block"> 而今,大三的儿子已经有了丰满的羽翼和坚强的意志,他已不再需要那份小心翼翼的守候与陪伴了,但我知道,还有很多很多的孩子就在我们的身边,还需要我们这些老师妈妈去守候,去倾听…… </p><p class="ql-block"> 愿,曾经的遗憾都能成为以后的经验;愿,每一个孩子的初中三年都有一段温暖的回忆;愿,每一位家长的陪伴,都有一份金不换的值得!</p> <p class="ql-block"> 又一个读书日,感谢我们的遇见。</p>